APP下载

计算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言学习环境建构刍议

2009-11-04张宝弟何培芬

外语电化教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外语学习二语习得

张宝弟 何培芬

摘要:语言学习环境对个体语言学习成就起着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营造积极的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了便利。本文在分析了影响语言学习环境的各种因素后,提出了第四类学习环境概念,并探讨了构建适合中国学生的语言环境的可行性,提出了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实现计算机网络和外语课程整合等具体建议。

关键词:语言学习环境;二语习得;外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95(2009)05-0056-0004

长期以来,人们把外语教学质量上不去归咎于缺乏理想的教学环境。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营造理想的外语教学环境创造了条件。然而,越来越多学者注意到,大量信息技术设备的购置并没有带来外语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只重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而忽视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语言学习环境的建设,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为此,解决外语学习环境的问题,就成为现代外语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1何谓语言学习环境

通常认为,语言学习环境分为三类,它们是母语学习环境、二语习得学习环境和外语学习环境。本文主要讨论二语习得学习环境和外语学习环境。国外有学者对二语习得学习环境和外语学习环境作了如下界定:从地域上看,二语属于主要的语言集团;外语不属于主要语言集团。从地位上看,二语与母语的地位基本一样,作为某区域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外语比母语的地位要低,但能够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从功能上看,二语全面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主要领域,有广泛的语言环境支撑,其表达能力接近或达到母语程度;外语只是查阅国外文献,缺乏语言环境支撑,其语言表达程度与母语相差甚远。

如何准确确定各种语言学习环境,除了地域、地位、功能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到语系等相关因素。例如欧洲大陆国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普遍比中国学生高,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语系比较接近。尤其如德国,母语是德语,英语和法语、西班牙语作为第二外语,并不是官方工作语言,但是大部分德国人能够流利使用英语。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属于日尔曼语族,他们共同的祖先是古代日尔曼语族,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语是英语的祖先之一。

语言学习环境的不同定位,直接影响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就。例如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总体不如印度学生,尤其是听、说等语言交际能力差距较大,主要是因为英语对印度来说,基本上是第二语言,印度在许多正式场合,工作语言都是英语,英语基本达到了母语的地位。而中国则完全不同,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动机是为了通过某种考试,不讲究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而是重视考试所需的语言要点,考试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因此我们常常以托福、GRE等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英语水平的标志,这是不全面也是不客观的。笔者认为,正确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学习者在真实语言环境中能否充分接触和使用语言,这里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真实语言环境,二是充分接触,三是充分使用。托福、GRE不是真实语言环境,所以,它们的考试成绩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

另外,人群居住环境亦是构成语言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语言学习水平带来显著影响。以中国香港为例,有资料显示,在香港存在着三种语言群体,一种是讲广东话群体,一种是讲英语群体,另一种讲普通话群体,这三种群体各自为政,独立存在。由于香港是一个全球金融中心,所以,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精英都汇集香港,在这一领域,他们的工作语言就是英语,其程度达到母语水平,其专业水平甚至超过讲母语的一般人群。他们在业务往来时,一律用英语,英语成为他们唯一可以沟通的工具,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否则,就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同样,许多在美国已居住十几年的中国人,他们的英语水平还不如中国国内的学生。有许多华人由于语言不通,游离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只能从事一些基本的、对美国社会不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

上述事例说明,母语、二语、外语学习环境是语言环境的主体,但他们不是语言环境的全部,因为语言学习环境还受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支配。我们可以这样假定,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都是讲中文的,那么,即便他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他的英语水平也不可能有重要突破,他的母语仍然是中文,而不是英语。同样,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都是讲英语的,那么,即便他生活在中国内地,他的母语仍然是英语,而不是中文。由此看来,我们在分析比较语言学习环境时,应该有四种环境:即母语学习环境,二语习得学习环境,外语学习环境和由生活、工作环境而定的第四类学习环境。

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语言学习环境构建的探索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借助于他人和环境的帮助,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过程,有选择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情境是影响学习过程的四大因素之一,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英语语言环境。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属于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环境。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环境除了前面已经论述过的要点之外,还具备以下特征:由于缺乏语言环境的支撑,外语学习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主要来自课堂与课文,其语言输入相当有限,而且都是些非真实或非自然的语言。中国外语教学总体水平不高与这种语言环境有一定关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构建一种适合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笔者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2.1拓展课堂教学,创造二语环境

人们一般认为,学英语是需要老师教的,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环境主要是课堂。通过编写者加工和教育部门严格审查的课文获得外语知识,这是一个习以为常的事实。把在实践中学英语的人士说成是不正规的,非科班出身的,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偏见。我们要摒弃传统理念,拓展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后。

课堂教学的拓展要突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突出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具有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媒体输入形式,辅以网络的交互特点,使材料更吸引人。计算机技术还可以满足人们对外界信息处理的多模态需求,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模拟人与外界的真实交流,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地在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投入较多的时间充分接触和使用语言。这就是课堂教学外延的前提。

课堂教学拓展可以大大增加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量,自主调节学习难易度,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体。比如,就词汇习得来讲,外语环境的词汇习得比母语环境和二语环境更困难,容易出现词汇量不足的现象。在传统阅读方式下,一旦把握不好阅读材

料的难度,阅读者就容易在阅读过程中不时停下来查阅字典,而影响阅读流畅性,进而影响学习兴趣。现在这些问题在计算机技术帮助下都可迎刃而解。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提供各种表现形式的阅读帮助。在电子阅读状态下,学习者可以随时获得及时便捷的电子注释、音频视频及相关图片,不仅保证阅读过程的流畅和愉悦,还可能因为多媒体多类型电子注释促进词汇声、形、义的伴随性习得。电子阅读还可以根据词汇、语法、材料背景、句子长短等因素确定电子阅读难度系数,让学习者根据这些难度系数,来挑选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避免因所选材料阅读难度过大而中途停下来,影响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拓展,目的之一就是要增加学习者的信息输入量,到了一定数量,就会产生质的变化,某些人可先期在生活、工作中达到二语的语言环境。

2.2整合网络外语资源,为教学拓展服务

计算机网络有丰富的外语教学资源。但并不是直接将学习者置于互联网就万事大吉了,因为网络环境下的英文信息量负荷过大,缺乏系统组织的真实的语言环境并不适合外语教学,只有经过选择、整理、提炼、加工、修改、编辑、设计的材料方能成为某个特定阶段的外语学习语境。

应该设计研发网络资源搜索系统,解决外语教学资源短缺和共享问题。根据我国外语教育长远目标以及英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笔者设想,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外语教育搜索引擎,以便使所有外语信息得到充分共享,使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时能随意、便捷地调出所需要材料,这样,学生在课后也能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或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或要求在虚拟语言环境漫游,充分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使课堂教学得到真正拓展。

2.3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缓解或解决外语教育资源的短缺问题,同时能找到改变“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现象的途径和方法,真正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要做到这些,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必须与课程进行整合。计算机网络与课程整合是迄今为止我们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项巨大工程。要实现这一空前的整合就必须解决一系列问题。

2.3.1首先解决用于外语教学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问题

计算机与外语课程整合后,计算机便成为整个课程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计算机硬件不成问题,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信息储存量加大,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而且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十分稳定,不会失真。问题出在软件上,也就是说,用于外语教育的计算机软件的研发信息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各家独立操作,低水平循环,重复开发,浪费人力物力。

2.3.2其次要解决外语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

建立外语搜索引擎只能使现有外语教学资源价值最大化,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语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构建适合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出发,全面系统地开发课堂内外的外语教育资源,通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各种信息技术,使中国学生最大限度地共享各种权威的、最新的外语教学资源,自主、自然地创设理想的语言学习环境。

如何全面系统地开发外语教学资源呢?笔者认为,我们应遵循课内与课外并举的原则。所谓课内,是指教科书和与教科书相关的学习课件、电子阅读以及音像制品。以教科书为例,上海各大专院校都在评精品课程,参加评选的各外语教学团队或个人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课程的创意、构思到文字的表述都作了反复的推敲,不少课程真正称得上精品,这些现成的外语教育资源如果做成系列,通过计算机网络让全上海乃至全国学生分享,将是一笔极大的教学财富。

所谓课外,是指根据教育部2004年制定并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有关要求,体现模拟真实语言环境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以电子读物为例,参照国外做法,由专门的外语资源生产公司依照大纲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制作出具有一定词汇数量及阅读速度限制的电子阅读物、学习课件以及相关的音像制品等。

2.3.3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多种形式的语言习得环境

外语学习离不开语言学习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网络软、硬件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课外多媒体语言学习环境。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应具备四个条件,即:学习者有真实的语言交际对象;有真实的交际练习活动;有组织思想和有意识认知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为改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了良好契机。学习者可以上网通过浏览英文网站、到聊天室聊天、通过邮件交笔友、订阅外语电子杂志等过程自然地习得英语。

2.3.4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进一步发挥其主导作用

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所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人因此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对立地位,片面地认为,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势必影响或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反过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进入计算机数码时代以后,更多的人撰文指出,应该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似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一旦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就会取得长足进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

笔者认为,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在计算机网络和课程全面整合的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非但不能削弱反而要加强。首先,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把计算机和文字材料交给学生是不可能自动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效果的,还需要有人的点拨、指导,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当然,单靠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只有比翼齐飞,才能相得益彰,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设计、管理、编写等方面。首先是设计作用,根据教学的整体要求,遵循由易及难的原则,听说读写译协调平衡,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量大、速度快、形式多样的特点,通过进行教育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设计,设计出一堂堂针对学生不同特点的极具个性化特征的课程。没有教师的周密设计,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就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也会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其次是管理作用,由于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是全开放式情景化学习,不管教师把课程设计得多么精密,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做出相应的协调和处理。如果处理不当,整合的教学过程就会出现缺陷,就不会收到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的效果,这是管理的一方面。管理的另一方面是督促,教师的督促作用体现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提供示范或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等。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必要的学习支持或学习补救,以确保教学计划得到切实的贯彻。

最后是编写。在计算机网络和外语课程实现真正

整合之后,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编写,而是编排搜索来自各种大小语言环境里的学习资源。根据每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精心编排,使每堂课甚至拓展课堂都成为一场场精彩、活泼、实用的语言教学小环境,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地完成。

笔者欣喜地看到,各种范围、容量不一的外语教学资源网已经在全国各高校逐步建立起来,教育资源共享的大门正在慢慢打开。由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组织的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也已经逐步展开。

3结语

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学习空间,为积极创建一个合理的适合学生个性化、自主式学习的多媒体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教学环境的变化也促使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定义、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课堂教学的密度、课堂教学的载体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定位等,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为了积极适应这些变化,更有效地利用新的语言环境进行外语教学,外语教师又不得不面临信息技术的挑战。教师必须进行除了外语专业知识之外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包括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培训,除了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运用之外,还要熟练掌握和自觉运用课件编写、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运用和溶汇于基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外语教学环境,优质高效地完成外语教学任务。可以这么说,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外语教师更大的挑战,而不是更简单的捷径。这是我们在建设外语教学环境时必须清醒意识到的一点。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J].外语电化教学,2006(6).

[2]陈坚林.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新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5(4).

[3]高照.构建英语词汇习得的网络阅读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8(3).

[4]沈彩芬,程东元.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特征及其原则[J].外语电化教学,2008(3).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周福芹,等.当前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动态与实践走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3).

[7]王吉良.建构主义语言学习环境建设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04(2).

[8]李黎闫,晓景.谈因特网在优化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5(11).

猜你喜欢

外语学习二语习得
浅析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各方面的影响
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外语学习障碍及其解决方法研究
刍议“互联网+”背景下的外语学习环境
大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策
如何看待有效课堂环境构建是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频次作用对外语学习者书面产出的启示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