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意义和反拨作用

2009-11-04蔡基刚

外语电化教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作用意义

蔡基刚

本文导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实施“四、六级网考”的关键时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发展到网考,其进步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网考的实行如何体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战略意图?其深刻的意义又是什么?除了对四、六级考试效度和信度的论述外,作者还对四、六级网考的战略定位和指挥棒作用进行了反思,并特别针对网考中存在的关于教学性考试与水平性测试之间的矛盾、关于听力与读写译等能力之间的关系定位、关于网考统一性与强制性所造成的压力、关于网考视听材料的选择以及对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定位的认识偏差等问题,进行了客观而辩证的分析论述,尤其文章最后对四、六级网考的健康发展所提出的三条建设性意见令人深思。相信本文的思考会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都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要:四、六级网考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越演越烈的作弊现象,提高考试的效度和信度,其意义还在于它能有效地帮助实现教育部本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两大目的:提高英语学生的综合实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以及建设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但研究表明,四、六网考的反拨作用也是很大的,如新闻内容的采用,听力权重的加大,考试表现出来的强制性等等,都会对大学英语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在充分肯定网考的同时,认为体制和性质要有相应的变革。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意义;作用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09)05-0003-0006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2009年后,四、六级网考成为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议论中心。网考即internet-based test(iBT),是在CBT(computer-based tes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考试形式。而大学英语四、六网考则跳过了CBT阶段。在教育部直接部署下,继2007年年底在复旦等四所高校试点后,又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试考:2008年12月在53所高校5000名考生和2009年6月在68所院校6000名考生中进行。随着试点的不断扩大,软件系统的完善,经验的逐渐积累,在全国正式实施的日子越来越近。鉴于网考已成为日益迫近的现实,人们自然要关心诸如如何看待四、六级网考?为什么要实施四、六级网考,其目的是什么?四、六级网考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反拨作用是什么?四、六级网考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是什么等等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

1四、六级网考实行的背景

四、六级网考的想法是由高教司在2006年提出,并得到教育部批准立项的。基本设想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适合四、六级考试的新模式,实现网上报名、缴费、预约考试和基于大型题库的网络考试”(金艳,2009a)。一个实行了近20年之久,为社会甚至国际认可的标准化考试为什么要“变脸”?其必要性和下面两点不无关系。

1.1网考与作弊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弊情况自它诞生一天起就有。但最近几年,作弊借助高科技手段越演越烈,规模也越来越大。一次出现几百份乃至几千份雷同答卷已是司空见惯。标准化考试的大规模作弊不仅危及到考试本身的生存,也引发了社会种种不稳定因素。显然,如果使用基于网络的考试形式,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抑制这种现象。一,由于采用题库生成试卷的方式,可以基本做到一个考场里每份试卷题目的不同,这就提高了作弊的难度。二,考卷采用网络传输的方式,在开考前直接传到考试终端,这就可以降低纸考因印刷、运送和保管等可能带来的泄密风险。三,根据设计,网考可以做到每周开考一次,这不仅解决了传统考试中考生一次考试不及格需至少等半年才能参加下一次考试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传统考试因规模太大不得不限制考试次数(如凡过及格线就不能再考)的问题。由于在网考中,考生如不及格或不满意分数,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多次申请参加考试,作弊的动机就小多了。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由于网考是基于题库的,因此要有效地防止作弊,题库的题量必须足够大。而按照目前四、六级考委用兼职和业余的办法来命题,要做到题目既能保证数量也保证质量是很困难的。而且考点最后要发展到近千个,只要考试当中发生截留或抄录试卷的情况,后果就难以想象,因为网考的听力材料是采用真实新闻音频和视频,根据主题内容,一般人可以很容易在网上搜索到。换言之,某些社会办学机构只要按他们传统的做法,每次派人参加不同考场的考试,就很容易破解我们化很大力气建立起来的题库。更严重的是由于网考中40%分值的题目是基于一个视频材料的,其风险是极大的。因此,网考不能完全消除作弊,而且从某程度上说押中题目的概率更大。

1.2网考与现代技术

网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TOEFE、IELTS等国际著名标准化考试都在纷纷转型,经历了从纸考到计算机考试再到网考的过程。计算机考试或网考由于其无纸化的特点非常适宜标准化考试,尤其适宜我国四、六级考试这样超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四、六级考试在刚刚开始实行的87年只有16万,但20年后的2007年已经达到1400万,而到了2008年更是达到全年近1600多万(金艳,2009b)。这样大的规模考试还是用传统的纸笔形式,所承受的压力和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前面提到的因印刷、运输和存储等可能带来的泄密问题,组织工作和保密工作越来越难。二是考试的运行和管理成本问题,如考前试卷的制作、印刷、存储和运输,考后试卷保管、扫描、批改和登分,以及考生的报名等。三是考试中几千个考场的时间控制,试卷收发,听力放音等所产生的公平和公正的问题。采用网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些问题都可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采用现代化网考技术后,命题形式会更丰富、活泼和新颖,同时考试的趣味性也大大提高,这就能使以前传统纸考要想做但囿于平面形式无法做到的许多考试交互性功能得以实现,从而有助于提高考试的效度。

2四、六级网考的效度和信度

我们知道考试的生命就是效度和信度。考试模式的改变不能影响效度和信度。只有当网考的效度和信度和纸笔考基本一致,前者才有可能替换后者。四、六级考委对2008年12月4600多名同时参加网考和纸笔考生(前后相隔一周)成绩的原始分数分析,它们的相关系数达到非常理想的情况,而且四、六级网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效度和信度(金艳,2009b)。

2.1考试效度

考试效度一般是指“某一考试能精确地测量到其预期的内容”(Hughes,1989:22),换言之,考试任务能否准确反映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衡量网考效度的关键。假设,纸考和网考在内容构成上没有多大的变化(事实上,翻译等主观题的减少可能会影响效度),

那它们的效度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把纸上的东西搬到屏幕上。但考试效度还指考试形式是否具有真实性。Bachman(1990:300-304)提出了一个真实性原则,即RL approach(real-life performance),包括:①测试的语言材料要真实;②测试的任务要贴近真实生活;③测试的语言能力是真实社会需要的。一句话,测试内容和形式越接近真实语言环境中的交际内容和方式,考试效度越高。

由于四、六级网考采用的是真实新闻广播中的音频和视频材料,语速、口音和内容都是真实世界里的,因此与原来找一篇书面体裁的文章,在录音棚里找本族人录音,速度是控制的,发音是标准的等“虚假”材料相比,网考的效度有很大的提高。其次,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主要通过报纸和电视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人们上网的时间和功能都在大大增加,在网上读新闻和听新闻,已发展成当代社会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新渠道。因此,英语新闻的视听能力和在网上搜索英语信息的阅读能力正是现实对考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当然用新闻报道作为听力材料是双刃剑,我们下面讨论)。第三,根据Chapelle's(2001),计算机考试的效度还体现在考生平时是否运用计算机进行阅读、学习、写论文等,是否运用计算机进行交流,如写email和对网上的各种文字信息的处理。四、六级网考要求考生面对计算机屏幕边听音频或看视频,边思考边记笔记;在屏幕上阅读文章,敲击键盘完成写作等。这种把听、看、记和写结合起来的交互性测试任务和考生平时学习和工作中的真实任务是一样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信息汲取和输出的交际能力借助计算机而整合了起来。显然,这种综合语言能力的测试正是IT时代对于个人基本素养的要求,因此也是效度的最大体现。

2.2考试信度

网考的信度大于传统的纸考是不言而喻的。信度的要求是考试结果的稳定性和评分结果的稳定性(Howard,1980)。前者涉及到每场考试和同场考试中的不同试卷的等值性,后者涉及到试卷在不同时段和不同评分员中评判的一致性。显然网考的客观题多,系统评分的机会就多,信度也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键盘输入的作文比起手写的作文,字迹规范,辨认容易,因此即使同是网上阅卷,前者的信度高于后者。我们就键盘输入作文和纸笔输入作文两种阅卷方式对同一阅卷员的前后评分是否一致进行调查。具体方法是:请55位选修大学英语写作的学生先用纸笔输入形式写出一篇作文,然后用键盘输入形式写出另一作文题目的作文。我们对这两批用不同形式写出的110份文章分两次请一位有多年写作教学经验的教师批改。第一次,我们从这两批不同输入形式的文章中各随机抽出35份,让这个教师批改(按四、六级评分标准)。40天后(假设这个教师无法记得先前批改的文章),我们从这已经批改过的各35份文章中各随机抽出15份,隐去批改的分数,然后混在还没有批改过的各20份中,重新凑成新的两组各35份,再交同一评分员评,以观察这30份(15份为键盘输入,另15份为纸笔输入)卷子的评分前后一致情况。我们使用Pearson工具对这经过两次批改的作文分数进行内部相关信度检验,结果发现键盘输入的15份作文,第一次批改的成绩与第二次批改的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6,而纸笔输入的15份作文,前后两次批改的评分相关系数仅有0.70。更有意义的是,键盘输入性作文为今后信度更高的作文的机器自动评分(e-rating)创造了条件。

2.3反拨作用

四、六级网考效度和信度的提高对教学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反拨作用。根据我们在2009年上半年对四个省市近50多所大学的外语学院或大学英语教学部负责人的调查(下面简略为“我们调查”),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下面五个方面:①网考听力比例的提高会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对听力尤其是新闻听力的重视,教学中听的练习会增加,因此直接推动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92%);②考试输入方式的改变会促使学生更多使用计算机来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实际应用能力(66%);③课程设置也会有变化,如大多数学校考虑开设网络写作、视听说等相关课程或增加针对性练习,训练学生在网络上阅读、写作和看新闻的能力(78%);④学校将会给予大学英语更多的投入,这样就会促进教学硬件的改造升级,完善外语学习环境,如安装电视卫星接收器(81%);⑤四、六级考试的存在和发展和大学英语教师的地位息息相关,网考的推出将使大学英语教师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72%)。接受访谈的教师都表示在赢得学校领导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支持方面,网考的推行胜过他们的语言呼吁。

3四、六级网考深层次意义

3.1历史回顾

教学考试理应是为教学服务的,是帮助贯彻教学大纲的。但一个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尤其是和教学密切相关的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其作用往往可以反转过来,其意义往往可以超越其本身。让我们来回顾四、六级考试的历史过程。四、六级考试是在1987年实行的。当时大学里的公共英语分文理科和理工科教学大纲,也就是说他们不仅有各自不同词汇表,而且还采用各自不同的英语教材。各学校根据这两个大纲的不同教学要求开展有自己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但出现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四级统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两份大纲教学要求不同,一个偏向专业英语,一个纯粹是基础英语;一个有“译”的能力要求,一个没有,而且“两张词汇表有20.3%的差异(韩其顺,1999)。”显然,两个不同的教学大纲阻碍了四、六级统考的发展。因此“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需要的强大压力下”,“要求制定一份全国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呼声就越来越强烈”(缪君强,1996)。结果在四、六级统考的冲击下,这两份大纲只能走向解体,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四、六级统考的新统一大纲。因此可以这样说,1999年的统一大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四、六级统考的产物。另外,原来的两个大纲都是在少数重点大学实行的,但由于参加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包括非重点大学学生,因此新大纲不仅提出“不再分文理科和理工科,”而且提出不再针对重点大学,而是面向全国所有大学(《99年教学大纲修订说明》)。大规模标准化教学水平考试不仅可以改变教学大纲,让大纲为考试服务,还可以改变教材和教学方式。近些年来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不仅基本上都以四、六级考试的考纲词(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词汇表)为课文选材和编写的基础,而且添加了许多类似四、六考试题型的练习,有的教材甚至直接在教材后面附加模拟题,以最大程度吸引教师和学生等用户单位。至于这些年来发生在大学英语界的大面积应试教学则都是我们亲眼目睹的。

3.2战略意义

四、六纸考改造为网考同样可以对教学改革发生深

刻的影响。但这一次是有意识地利用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来实现教育部本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战略意图。

“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一直在主导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把原教学大纲中的‘以读写为主改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实用能力”,另一特点提出了“采用信息技术,把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改为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张尧学2008b,2008a)。但是改革的进程和力度在各地区是不平衡的,正如张尧学(2008a)所注意到的“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对于国家推动的英语教改,总是持怀疑态度”,行动缓慢。如果说,教育部推行的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都是指导性的,各学校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教学条件、教学资源、学生水平和社会需求在具体贯彻中有不同的做法和推进速度,但四、六级网考的实现就必须全国统一步伐。教育部清楚地意识到“大学英语教改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四、六级考试改革”,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四、六级考试的“大学英语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张尧学2008a)。

大学生是四、六级考试的主体,四、六级考试不仅是对大学生英语课程的评估,而且关系到他们的就业,很多地方还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书。因此当面临实行网考,他们必定要迫使教师改变教学的重点。不管教师认识上有何不同(如不少教师认为培养读的能力是主要的),或学校条件有何限制,他们必须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听的训练,以应付网考中听力比例的大幅度提高。同时,网络考试的要求也必然迫使学校在教学软件上,尤其是教学硬件上有更大的投资,建造适合于网络听说的多媒体学习中心,全面推行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

因此网考的意义不仅仅在考试本身,更重要的是,教育部要“用考试的指挥棒推动改革”,推动以听力为主的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张尧学,2009)。这就是实施四、六级网考的战略意义。

4四、六级网考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个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整个教育系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Wall and Alder-son 1993)。如设计不当,其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1水平考试和教学考试

多少年来,困扰四、六考试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定位问题。四、六级考试是一种大规模标准化的常模参照性考试,因此本质上是一种水平考试(束定芳1996,刘润清1999)。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个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甚至考试的内容、形式乃至权重是由教育部定的),考试的主体对象是大学生,同时也参照了《课程要求》的标准,这样又有了教学的性质。正是这种考试的双重特性使其对教学冲击力更大。教学考试(achievement test)和水平考试(proficiency test)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考课本的东西,是强制性的,学生必须参加;后者并不关心教材,只考水平,即使没有学过大学英语也可以考,是非强制性的。又由于四、六级考试是教学性的,其考试通过率往往作为学校各种教学评估、检验办学质量以及教学成果的依据,其结果必然使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一种应试教学。如果冠以“教学性水平考试”,原来的纸考还尽量体现《要求》的各项能力要求,考虑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如设计翻译等考试项目等,同时对考生有一定资格审查,如要求学完两年大学英语才能考,次数也有限制。而一旦成为网考,教学的成份就更少了,或完全成为一种水平考试了,正如岑建君(1999)指出的“四、六级考试一旦计算机化,这类考试应属于水平考试”。其一,这种考试通过网上报名、缴费和预约考试(金艳2008a),考生可以多次重复参加,既不需要门槛(即学生不学大学英语也可考),也不限制次数。其二,这种考试较少考虑课堂教学内容和《要求》中规定的综合能力,较多关心的是信度和区分度,关心是否适合网考。因此主观题必然削减,多项选择题势必增加。如果真正是水平考试,这种情况最多影响效度,对教学没有多大影响。但如以教学考试来推行,则给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极大的冲击:翻译少做了,句子听写少练了(在现在的网考中这两个任务都没有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重视程度可能会被听新闻练习所削弱。更令人担心的是,一方面四、六级网考的水平考试性质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政府越来越多地使用其指挥棒作用达到其战略目的,这种市场化手段和行政指令方式的一体化模式将带来一系列难以调和的矛盾。

4.2听力和其他英语技能

四、六级网考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听力是‘纲,说、读、写、译是‘目。以考核学生听懂为主。通过听懂,再考核学生其他几方面的能力,做到纲举目张”。张尧学(2008a)是这样阐述这个指导思想的:“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中,听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如果不解决听力问题,我们的学生将很难掌握英语和使用英语。所以,英语听力是‘纲,其他都是‘目,只有抓住了听力,才能纲举目张”。听和说、读、写、译的关系是否是纲和目的关系,听力是否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和关键?这需要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去证实或证伪,因此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但问题是如在没有得到充分论证之前,就把它作为网考的指导思想,很可能要影响四、六级考试的健康发展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四、六级考试不是一般的考试,作为教学水平考试,其教学指挥棒作用是巨大的。“考试以听说试题为主”,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学生课后自学的安排,包括教材的编写会产生什么作用,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会产生什么作用等,都需要进行实证研究。从四、六级考委对最近几年考生的成绩分析,发现复合听写成绩下降,最常用的词拼不出,最简单的句子记不下,中译英表现糟糕等等,这是否和学生最近几年对读写译的训练忽视有关?

4.3统一性和强制性

教育部一直强调“把新的大纲改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为了避免“原大纲刚性过强、分类指导不足等问题”,这样“各校把《要求》作为参考,不是刚性地执行,而是给学校自主权、增加了大学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张尧学2008a),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四、六级网考的实行却使“大学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打了折扣。调查表明,有些地区没有全面推开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有的是认识问题,但更多的是由于经济等客观条件,毕竟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必须以硬件为支撑。像北京交通大学那样能投资建成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和学习中心的,像湖南农业大学一年就投入1000万元搞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模式的只是少数。根据我们调查,现在能够达到网考硬件条件(由负责四、六级网考系统的希普公司提供)的只有22.64%,经过努力能达到的有50.09%,而最近几年也不能达到的有26.92%。

但四、六级网考不管你条件如何。学生要参加网考,学校在教学评估中要有像样的通过率就被迫投资。真可谓,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也要上。

同样,各地区的市场需求不同,各学校办学定位不同,学生所学的专业更是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他们对英语几种技能的教学需求的不同。原来的四、六级考试中的听、读、写、译比例相对平衡,尽管有同样的问题,但不突出。但网考对听的倾斜和对翻译的取消,逼迫所有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突出听,不管学生今后工作岗位需要还是不需要,都要加强听的训练。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能不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还有各地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有的地区,大学新生的听力在高中里就基本过关。有的地区,高考不考听力,新生的听力是从大学正式开始学的。把不同基础不同听说能力的学生编在一个班,要求在毕业前都通过同样一个有相当难度(听力材料是真实电视新闻报道)、且听力占到65%的考试,并不很科学。

近几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成分日益增多,即使在教育领域内也开始出现各地区自己组织高考,甚至自主招生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内还是搞计划经济体制,还是通过教学考试的方法搞统一性,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如果是水平考试,如美国的TOEFL,考不考完全是个人的事,因此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而四、六极考试恰恰是教学考试,是强制性的,所以就一定要谨慎。

4.4新闻报道和思想意识

四、六级网考是一种基于听力的考试。由于听力采用的材料是来自西方的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新闻报道,时效性和政治性很强,这就存在一个思想意识传播的问题。尽管考试中选择的新闻报道有严格的筛选,但学生备考的练习材料就不一样了。也就是说,为应付新闻听力,我国所有大学生都将大量地,不加选择地收听带有强烈西方文化和思想意识色彩,甚至带有一定政治偏见的VOA,BBC,CNN等新闻报道作为练习。传统的四、六级考试不存在这个问题:①考试听力材料是从一般书面材料中选择后人工录音合成的,而非直接和真实的新闻报道;②真正用听西方广播电视新闻作为训练的考生人数或学校教师或社会培训机构都是非常有限的。而现在听西方新闻的将是全体考生,一年1600万,而且是强制性的,这样情况就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电视接收卫星在各个大学纷纷落户,或以西方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软件在校园的大量出现,西方文化、思想、政治意识将没有任何屏障长驱而入。这么多的大学生,只要有一小部分人思想不够成熟,看问题不够全面,就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世界上有许多标准化考试,却很少直接运用新闻报道来作为听力材料的。如类似我们四、六级考试的日本STEP,听力材料非常丰富,也非常真实,但都是讲座类或生活情景类的。即使是美国的托福考试,也不用这种含有明显文化倾向和思想意识偏见的听力形式。他们的选材的指导思想是无政治、宗教和思想意识等背景的,这样能够为各国考生接受,其原因就是如此。

4.5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

四、六级网考看似只是方式上的改变,但其反拨作用是进一步加强了大学英语的基础英语教学的性质,推迟了向专业英语教学转移的进程。最近10年,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非常迅速。教育部2003年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几乎完全一样的教学目标,如“以听力带动其他技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鲁子问,2008),而且《标准》中提出的8级和9级教学要求及词汇要求和大学英语一般要求及词汇要求也十分接近了。最近几年,高考英语试卷每年都新增单词,如2009年高考全国各省市英语卷子的词汇量又进一步加大了:北京新增101单词,江苏新增120单词,湖北新增300单词,辽宁新增500,天津新增1100,接近并超过总词汇量4000的省份日益增加(《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2009/6/15)。如果说1985年制定我国第一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时,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比较差的,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仅仅是每分钟17个词,因此确定大学英语以基础英语教学的性质是完全正确的。但到了1999《大纲》,则要求学生阅读能力每分钟已达到100个词,逼近英语专业的要求。99年到现在10年又过去了。这10年我国各阶段的英语教学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前15年。也就是说,25年后的今天,我国的大学新生英语水平已不是同日而语了。按理说,现在的大学英语发展是到了把基础英语逐步让出,开始向专业英语转移的时候,尤其是新生英语水平比较高的重点大学。如程雨民(2002)认为“我国面临外语教学转型期,即基础外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到中学”,章振邦(2003)更是直接指出“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但基于听力的四、六级网考在大学里全面推行,只能是掀起新一轮全国性的基础英语教学热潮。

5结语

四、六级考试从传统的纸考到网考是一个进步,是我国大规模标准化水平考试必由之路。但是,第一,考试形式的变化需要整个体制的配套,换言之,它的运行环境是市场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它的操作平台是水平考试而不是教学考试。如果离开这个运行环境和操作平台,还是强化教学功能,强化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其负面作用是可以想象的。第二,考试内容应有科学的测试理论来指导。在语言测试方面,尤其是英语语言测试方面英美国家有较为先进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他们开展计算机考试和网考的时间也比我们长得多。同是检测和衡量考生(包括英语是外语国家的考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考试,四、六级考试应学习美国的托福考试和英国的雅思考试,借鉴些他们的经验。它们无论对听说读写的权重分配还是对材料形式的选择都比较科学。第三,网考涉及到每年1600万考生,这样大规模的网考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鉴于我国各地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不同,以及考试本身系统的完善、题库的建立和数据的积累等因素,应当从点到面,逐渐推开,让网考和纸笔考并存一段时间,千万不能用行政文件规定什么时候用网考替代纸笔考。四、六级网考已经启动,我们衷心希望她一路走好,真正成为能与国际英语考试匹配的我国民族品牌。

猜你喜欢

作用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