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福格行为模型探讨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实践

2024-06-21桑小娟

高教学刊 2024年17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高等教育教学实践

摘  要: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高等教育各层级陆续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作者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见证很多同行和学生对待课程思政的懈怠表现,努力在课堂教学方面做一些研究和探讨。该文遵循课程思政指导方针,基于福格行为模型,从动机、能力及触发三个角度剖析课程思政工作,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内容、形式及讲解方式等角度做相关探讨,并基于福格行为模型详细解释一个实践示例,以期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工作。

关键词:福格行为模型;课程思政;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践;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7-0184-05

Abstract: In order to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important discussion from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IPTTIAC, all levels of higher education have successively promoted work of IPTTIAC. As a front-line teaching worker, I have witnessed the slackness of many peers and students in dealing with IPTTIAC, and I have made efforts to do som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in teaching. This paper firstly follows the guidelines for IPTTIAC, based on the Fogg's behavior model,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curriculum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motivation, ability and trigger. Then the paper follows the teaching rules, combines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makes relevant discus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tent, form, and interpretation methods. Lastly the study explains a practice example in detail based on the Fogg behavior model. The study hopes to give a view to promote the practical work of IPTTIAC.

Keywords: Fogg's behavior model;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teaching practice; higher education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给高校教育新阶段发展指引了方向,各高校积极响应《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全省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纷纷出台了相关措施,以期推进各专业课程思政的工作。各高校教师也都相继参与了一些课程思政教学和科研工作。然而,如何既把专业课程讲好,又在课程思政方面做增量,对于各行各业的专业课程老师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

一  研究背景

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笔者见证了同行和学生在接受课程思政方面的表现。首先,很多同行不理解高层布置课程思政的目的,坚持认为专业老师上好专业课就行了,没有必要添加课程思政的内容,还有的同行在实践时难以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开展得生硬呆板,效果很不好。而学生方面,很多学生带着应试教育思维,上政治、历史、法律等一些所谓的副科时,只为了去课堂点个卯,很少有人愿意认真听讲。对于思政主题的活动一概不热心,普通走个形式。笔者亲眼见证过一次非常夸张的团日活动,在课间休息五分钟时,负责思想宣传的班委把幻灯片的扉页展示出来,让大家抬头看白板,然后另外一个班委把大家看白板的场景拍下来,全程一分钟就完成了一次团日活动。

有一种调侃说,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最难,第一是把思想装进别人脑袋里,第二是把钱从别人腰包里掏出来。这两件事你做好第一件,第二件就不算难了。而很多人对思政本身有一种排斥,他们狭隘地把思政理解成是国家层面的事情,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太多的关系。在这些背景下,探讨有效的课程思政课堂教学非常必要。

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行为过程,受行为学相关要素的影响。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作为一种更有挑战的教学行为,同样也受行为学相关规律的影响。本文基于行为学鼻祖福格的研究,探讨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工作。

二  福格行为模型简介

福格行为模型基于人的心理研究人的行为,认为行为能够发生受三个条件影响,分别是动机、能力和触发(图1),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都满足行为才会发生。

关于动机,可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感觉、期待和归属感。行为的发生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能力,就是说行为人得有能力完成这个行为。触发是影响行为发生的第三个要素,触发内容可以是提醒,也可以是最后期限,或者其他相关事物。触发的本质是告知行为人立即去做。

这个理论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要用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在具体应用时,需要从三个角度共同发力,最终达到比较可行的行动效果。

三  基于福格行为模型探索课程思政设计逻辑框架

福格行为模型表明,任何想要让行为者采取行动的事项和方案必须精心策划,安排动机、能力和触发这三个要素同时满足。笔者基于课堂教学这个实践活动,对这三个要素作一些探讨,如图2所示。

(一)  提高学生了解课程思政的意愿

1  正视大学生学习动力多样性

俗话说,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说明一个人的动机决定了他的行为。当今课堂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划水族、玩手机族及考试族[1],其中,考试族是应试教育的坚定实践者,他们从大一开始就为考研、考编、考事业单位自顾自地埋头学习,虽然只占小部分比例,但是他们在课堂上具有破窗效应,他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对待课堂学习的态度打折。再者,从教学总体效果来说,追求最大人数的课堂参与率是教师上课的基本目标[2]。

当今大学生普遍有主见,学习目的性很强,对于思政知识的意义感不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避免生硬地讲解思政,而是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迂回切入,以“有趣”“有意义”为撬动点,把他们的注意力从手机和其他地方拉回到课堂上。对考研学生,从“有用”角度激发,让其意识到课程思政有助于政治考试及面试,从而解决了他们学习思政意愿不足的问题。

2  满足学生学专业课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决定一件事情上作用不一样,主要矛盾起主导作用,次要矛盾起辅助作用[3]。就学生学习知识方面,大家更认可专业课学习,学习专业知识的意愿明显比学其他知识更强烈,相反的是,他们排斥思政知识的学习,很多学生在一、二年级上思政课时,把这种课程当成“水课”,因为他们不认可思政内容的价值。

基于学生更重视专业课的事实,教师要立足专业课的讲解,把课程思政要素穿插在专业课中,于无形中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现实中国家或企业具体的做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务知识,还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体会到国家或政府的努力及不容易,增强其爱国心。

(二)  增强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根据福格行为模型,有两种方式可以增加能力。第一种是花时间和精力教会行为人,另一方法就是通过改进方法让行为更容易完成。相比较而言,前一种方法更加费时费力。对应于课程思政工作,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遵循教育和学习的规律,才是能力提升的根本[4]。

1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其学习过程需要一定的条件[5]

人类发展至今,流传了大量的经验和智慧,经过一代一代的教育,这些经验和智慧得以世袭严承。是教育让这种传承有了可能,其实人类至今有效的教育,大都是基于实践的活生生的教育。就如古代一个小孩学习生火,是他父亲面授并让他全程参与后,他才学会。这种教育中有三个问题不可小觑:①小孩生火得到的知识不是纯文字或语言这些形式,而是用其所有感官捕捉到具象,他用视觉看到了浅黄的木材变成红火,用触觉感受到了冷冰冰的打火石和温暖的火苗,用嗅觉闻到了木材的焦味,用听觉听到了父亲的讲解、打火石和木材的摩擦声、木材的爆裂声;②小孩学生火是亲历在一线的过程,是实实在在由双手操作过的一次经历;③小孩的第一次生火大概率是为了满足他的猎奇心理而主动发生的行为,他对生火行为充满了动机。从以上举的小孩生火的例子可以看出,孩子能够很快学会生火,是因为他见证并参与整个过程,是活生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也是学习到了活生生的知识。

2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学过程要遵循人类教育的规律

如今课本上的各种理论知识,承载的内容都是来源于以前活生生的事情,只不过人类为了传承方便,用符号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这种演绎会严重失真,就如用数码相机记载现实一样,只剩下图像,而味道、声音、温度及动作等维度的信息全部被清除了,于是拍出来的照片就是死板的画面。而固化在书本上以文字呈现的知识,比画承载的活性更少,还需要人类把文字通过文字编译系统再转化一遍,且不论转化效率会不会打折,最后能剩下的活性更少了。

更糟糕的是,相比较其他理论知识,课程思政的内容表现得更加抽象,为了可传播,经常用口号或标语形式,贴在公共场合的墙上或横幅上,这种传播很容易使大家陷入文科知识陷阱。所谓文科知识陷阱,是指在文科领域大家很认可的普遍道理,大家司空见惯以至于默认其正确性,然而,内心并没有能真正理解其本意[6]。

学生不容易直接理解抽象的课程思政内容,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抽象问题讲解清楚,就像剥洋葱一样,把凝练的知识一层一层展开,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到关于这个知识背后的来龙去脉,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三)  增加触发点

触发可以刺激行为的发生,起到催化剂作用。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在内容、形式及作业上发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

1  内容为王

1)注重学生关心的问题。一般个人都比较关心与自己直接相关的问题,大学生也不例外。为了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其个人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例会引起他们的兴趣。笔者在讲解运输结构时,想训练学生运用“结构思维”理解问题,并利用剖析结构的思维方法理性看待我们身边的一切,包括自己,避免笼统的“一刀切”。互动过程如下。

提问:你们幸福吗?感受到哪些人的爱?

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父母、老师同学及其他,对应学生的回答,笔者在黑板写板书,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最终形成饼状图,如图3所示。

给大家解释我们自己和所有身边人的比例问题,解释我们的世界中包括父母、同事、陌生人及自己的关系问题。讲解目的,首先要自爱、自律但又不能自私,其次爱自己的父母及兄弟姐妹,再次对待爱人要理性,尤其是谈恋爱阶段,失恋了不能自暴自弃,最后还要关心同事、朋友、邻居、同学及陌生人等。

2)选择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共鸣效应也可称为心理共振,其表现形式在于其可以产生共振效应使成果或者想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府官员贪污问题是现实社会中容易引起社会共鸣的问题,所以在讲解到管道防腐的四个措施时,把反腐问题给学生讲解清楚,具体详见第四部分的示例。

3)挖掘与现实直接相关的问题。相比较课本上的知识,身边的问题更加直接,如果从身边的某个现象衍生出一些知识点,就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对现实的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

例如,冬季学生把教室空调温度开到很高,而其中有个窗户还开着,这种情况需要教育。当时正值国际物流这门课,笔者通过课件里一张国际地图讲解中国石油运输及中国能源结构等知识,再通过朝鲜能源危机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中国政府获得能源的困难及做出的努力,让学生珍惜能源,也理解我国的相关战略。

2  形式为辅

1)多种形式的引导。好听的音乐都会是各种旋律、节奏和音调的组合,完美的课堂也应该是内容、形式及各种互动的优化组合,避免满堂灌。教学中可用的形式很多,向学生提问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形式。但是高质量的提问往往需要精心设计,借用很多信息吊足大家的胃口,从而把大家层层引入到思考模式。笔者在讲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时,并未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文字陈列五种运输方式,然后提问:“这五种运输方式为什么以这样的顺序排列?可不可以打乱顺序?”激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后,紧接着重点讲解高铁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载体以及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发展的不容易,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同时也要对国家有信心,拥护党的领导,建设更好的国家。

2)教与学有节奏的互动。一般来说,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学生生涯中最美好的课堂体验要属体育课了。体育课氛围放松,大家都能参与其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交织进行的,所以这种体验是美好的。若老师在课程思政的讲解时也把氛围营造好,创造良好的互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笔者在讲解“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运网的一个要素”这一知识点时,考虑到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就把在座学生纳入课堂,增加其体验感。提问:“这儿有南通如东或盐城地区的学生吗?”选出以上地区的学生后,再与其互动,把他们家乡发生的沿海围垦造化工园的事情引出来,解释把化工企业安排在海边不是因为排污方便,而是因为水路运输是消化化工行业运输成本的最好方式,这个解释有助于化解民间对相关问题的阴谋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现实中阴谋论是最有市场的方法之一,很多人在无法解释一个现象时最喜欢用这个方法,但其实是最坑人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意识到阴谋论的害处,笔者以调动个人体验为抓手,例如特意找个女学生,问她初中同学中有没有没考上大学的,你为什么会好好学习非要考大学?然后用阴谋论编排她就是为了嫁个好人家,这种情况下,她百口莫辩。通过这个方法让学生认识到阴谋论的浅陋,教育他们理解“存在即有原因,存在即是合理”的道理。提醒他们以后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要相信背后一定是有某个我们并不清楚的原因,要从科学角度探索背后的问题。

3  以作业促进教学

作业作为教与学的延伸,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的效果。当今大学生被手机和各种电子产品所笼罩,沉浸在各种信息的海洋里,但是却对课堂理论知识不容易接受,原因是缺少了大量实践知识的积累。用布置作业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积累实践知识,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  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教学示例

管道运输作为一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其中包含管道防腐管理问题。下面以管道防腐知识点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应用福格行为模型开展教学,从动机、能力和触发这三个角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

课程思政目标:政府官员贪污问题是现实社会中容易引起社会共鸣的问题,所以在讲解到管道防腐的四个措施时,把反腐问题给学生讲解清楚。

(一)  教学过程

提问:大家来看看管道防腐的措施,总结防腐的几个角度,并试着借鉴其措施从管理学角度管理腐败问题?

选择素质较高的官员,素质高意味着对腐败问题有科学理性的认识,基本能自觉自律。

通过群众监督或其他形式监督,让权力寻租的需求者和官员自觉减少接触机会。

通过制度设计,让有权力的官员没有机会直接决策。

通过专业的法治,让腐败官员从心里上不敢腐败。

以上是借鉴管道防腐提出的官员防腐的措施。事实上,我国政府做得比这个还要多。但是还是有人不理解,认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质疑中国政府反腐的决心,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行政管理更复杂的问题。

我国早期对企业审查是很严的,一个企业如果要创建成功,需要接受很多部门的审核,例如工商部门、税务部门、国土部门及环保部门等,这些部门完全审批结束,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对初建企业来说形成很大的压力。这可怎么办呢?只有让这些企业尽量少接受众多部门的审批,可是如果这样,这些企业又可能会做出伤害老百姓的事情而没有机构负责,最终还是影响了老百姓的利益。另外一个思路就是让各部门审核时间加快。

从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政府的反腐策略就从这两方面有了突破,可喜的是,如今中国通过提升行政效率的手段,简政放权,一个企业不再需要盖很多章,而且基本都是以事务大厅的形式为企业实现一条龙服务,这样就杜绝了贪官和企业接触的机会,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腐败问题。

(二)  基于福格行为模型解释该部分内容的设计

1  提高意愿:满足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需求

以上讲解尽量从管理角度解释,从当时的发展背景开始,解释中国政府在初期如何权衡效率和不灵活问题,道出了柔性管理必要性问题,又把后期中国政府通过简政放权解决审批复杂问题,提示大家管理问题需要很多前提条件,只有当一些必要条件满足了,才可能有效实施相应的管理。

2  提升能力:遵从教学规律

以上讲解管道防腐的知识时,笔者以剥洋葱方式,把防腐问题的相关问题解释清楚,然后再引申到实践中管理企业的实际问题,即职位腐败问题,大家被这个问题激发后,通过借鉴管道防腐的四个角度学到了具体的管理知识。

3  增加触发点:选择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

选择腐败问题,是因为这是现实中很多人深恶痛绝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容易在学生中引起心理共振,起到增加触发的效果。

五  践行福格行为模型的课堂教学建议

首先,思政内容隐形于专业内容之中。作为专业课的教师,我们在处理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的关系时[7],要体现专业知识是基础,思政知识是增量。组织内容时从专业课涉及的问题出发,给学生们解释清楚我国政府在本行业的各种作为及将来的发展前景,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本行业的演变过程,还对该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其次,讲清楚思政的前世今生。从知识层次来说,思政知识其实是比较难理解的,一般都显得凝练而抽象。如果我们讲解时不铺垫和引导,就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8],也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只有沿着知识点背后的逻辑,深入浅出地讲解才能达到效果。

再次,不断积累思政知识。作为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者,我们首先必须认可课程思政教育的使命,才能成为课程思政工作的合格工作者。也就是说,我们本身要有足够的积累和理解,才能把这份工作做好。这种过程依赖于我们平时日积月累[9],还需要阅读大量资料消化理解,直到最终内化成我们开展课程思政的动力[10]。

最后,多浏览课程思政的优秀案例。自从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开展以来,社会各级纷纷响应,很多教育平台和公众号也应运而生。多关注优秀的课程思政的教育平台和公众号,借鉴不同类型的课堂经验,对于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很有帮助。

六  结束语

作为教育一线的大学老师,我们有机会为那些年轻的生命增加人生能量,是一份骄傲,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我们要努力上好每一节课,避免其像我们当年一样,只是把思政放在脑海里,对思政理解得比较浅薄,我们要通过努力,不仅把充满着智慧的学问理解到位,还要填补到其价值体系里。

参考文献:

[1] 郭阳.创新教育视域下高校大学教育管理改革方法探析[J].黑龙江科学,2020(15):82-83.

[2] 刘艳玲,SIWATU KamauOginga.中文版大学教学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以及效度检验[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1):102-108.

[3] 刘玉芳.论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J].甘肃教育,2017(12):92.

[4] 巩天雷,任婷婷,张勇.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模式创新:基于能力导向的视角[J].当代职业教育,2017(5):76-81,87

[5] 叶晓玲,李艺.现象学作为质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本体论与认识论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1):11-19.

[6] 樊华强.没有“问题”的问题——我国大学课堂现状审思[J].教师教育学报,2017,4(6):23-28.

[7] 汤杰英,周兢,韩春红.学科教学知识构成的厘清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2,28(5):37-42.

[8] 刘影,袁勤俭.泛在学习环境中大学生信息采纳意愿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3):79-86.

[9] 姜勇,洪江凝.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追寻与坚守:学、智、哲三识合一[J].中国教育学刊,2021(2):41-46,80.

[10] 刘振天.教学与科研内在属性差异及高校回归教学本位之可能[J].中国高教研究,2017(6):18-25.

基金项目:2022年度全国高校、职业院校物流教改教研课题“基于福格行为模型探讨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ZW2022009)

作者简介:桑小娟(1977-),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专业高等教育教学实践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预测实验教学研究
工学交替模式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