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中国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策略研究

2024-02-24董谦田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

董谦 田阳

收稿日期:2023-12-22

作者简介:董谦(1988—  ),山东省政协文史馆馆员;田阳(1992—  ),山东省政协文史馆馆员。

摘  要:数字中国背景下,智慧化转型是驱动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转型之后的图书馆将为社会提供更具智慧化、更加便捷化的知识与信息服务,更深层次发挥城市信息“大脑”的功能。文章概述了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阐述了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核心理念与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转型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和人才支撑策略。

关键词:数字中国;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1-0044-03

《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21)》公布的信息显示,世界数字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各国同步制定数字发展战略,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新常态[1]。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也着眼未来,把握社会数字化发展的难得机遇,制定了数字中国战略。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构建“智慧图书馆”的目标,并将其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一场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智慧理念迅速蔓延,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积极发展智慧图书馆是数字中国战略中强化社会信息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未来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是公共文化事业向智慧化方向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馆应在国家政策和行业规范引导下,全面升级智能化水平,使图书馆应用与服务朝着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1  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概述

1.1  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概念最早由芬兰奥卢大学学者艾托拉(Aittola)等人提出,其内涵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能使用户具体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智能性、便捷性明显[3]。智慧图书馆概念进入我国后,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陈进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智慧协同体和有机体,是智能图书馆的升级,能够有效地将资源、技术、服务、用户、馆员等集成在一起,将互联网和AI作为核心支撑,通过智慧平台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4]。王世伟认为智慧图书馆的特点是便捷、高效、互联,便捷层面上体现为智慧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高效层面上体现为拥有智能感知、灵活调整的系统;互联层面上体现为以互联网为基础形成泛在、互动的整体[5]。结合我国主流学者的研究观点与图书馆转型发展实践,本研究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将用户感知、资源管理、服务供给等与计算机相结合,为读者提供知识深加工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全新文化空间和共享空间的文化有机体。

1.2  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

从国外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实践看,IFLA、美国、英国等的资源建设标准较完善,尤其在元数据保存、管理与描述方面值得我国图书馆学习[6]。近年来,我国参照世界先进图书馆的实践与研究成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智慧资源建设的标准,其中涵盖《专门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规范》《网络资源描述元数据规范》《电子图书描述元数据规范》等。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印发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从国家层面对图书馆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采集、保存、共享等环节做出了科学、系统的规范,标志着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理论迈上了新台阶[7]。在用户服务体系方面,我国强调以智能设备为基础对空间变化、用户需求等做出灵活反应,实现感知式、发现式的智慧服務,全面突出人性化、自动化和交互性特征。我国用户服务体系建设标准主要由政府政策和行业规范两部分组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上海市公共图书馆行业服务标准(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等。从实践角度分析,上述标准强化用户资源供给服务中的全面性和便捷性,但对多元化服务、自助服务及数据安全服务等涉及不多。技术是智慧图书馆的支撑,当前图书馆主要运用的技术有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等,我国对智慧图书馆技术标准的制定主要集中在基础设备、资源管理和应用服务层面,代表性的规范有《信息与文献图书馆射频识别(RFID)》《数据元素及实施通用指南》《基于ISO/IEC15962规则的RFID数据元素编码》等。

2  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核心理念与发展规划

2.1  统筹兼顾普适化和个性化需求

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必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原则,力求实现数字惠民服务,着眼整体、群体、个体三个基本层面,满足民众对图书馆服务的普适化和个性化需求。在布局上,首先,图书馆要顾全整体,即在智慧化转型过程中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按照《规划》所提出的“需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和“改善民生福祉”等核心要求,将创新作为发展驱动力,对图书资源、非遗资源、古籍资源等智慧化转型工作进行分类部署[8]。其次,智慧转型要满足不同群体用户的需求,尤其是青少年、老年人群体、残障群体,为不同群体打造特色文化空间,使全民能够共享文明进步成果。再次,智慧化转型应关注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让智慧化服务惠及每个用户,不仅要在设备引入与功能优化上考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要为民众提供相应的智慧培训服务,使每位用户都能获得优质的阅读体验。

2.2  智慧赋能满足民众文化新需求

随着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人们迫切希望智慧服务能够满足自身对高质量文化的新需求。为此,图书馆应在自身智慧化转型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指导和行业要求制定转型推进的进程表和路线图,始终秉持人本主义原则,将用户放在核心位置,将数字惠民作为落脚点,不断提升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民众的受益度和满意度,满足用户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可发挥自身强大的数据整合、加工与分析功能构建用户画像,并基于此提供个性化资源和服务方式。图书馆智慧转型应主动求变,不断深化技术应用与融合,通过算法升级、知识融合、机器学习、场景构建、VR/AR等技术将用户所想变为现实,逐步丰富服务类型,同步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服务内容与服务场景。

2.3  智慧服务倡导社会文明共建

处在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和民众都希望社会文明提升到新的高度。社会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上,这些都能够对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进行引导、提升和加强,使民众在享受高质量服务的同时迈向数字文明的新境界。根据《规划》指导,未来智慧图书馆可从以下4个方面将智慧服务与社会文明结合起来:一是利用VR/AR设备将建党建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发展等场景进行再现,让用户在高度逼真的环境中感受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二是利用5G和计算机智能技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的言行举止,逐步贴近文明。三是利用智能技术进行传统文化主题展览、文物再现、文创设计等,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增加文化内涵,使其更加具备市场活力,影响范围更广泛的群体。四是智慧图书馆与社会机构携手宣传公序良俗,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民众素养提升。

3  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策略

3.1  转型原则

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应秉持规范化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智慧化原则。信息技术是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必须遵从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在提升资源供给便捷化、智能化水平的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与传统图书馆有所区别,智慧图书馆的现代化、开放化特征明显,因此,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务必要营造开放的环境,保障资源和信息交流的流畅性。“智慧”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特征所在,要求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将“智慧”思想渗透到各个环节中,使未来智慧服务满足科学发展的新形态、民众需求的新高度,当前较先进的个性感知系统、智慧咨询系统、安全控制系统等均可被应用到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

3.2  转型内容

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需要实现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资源智慧化是智慧图书馆实现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量的指数型增长,图书馆信息资源来源逐渐增多,但容易产生数据重复、异构、冗余,出现文献资源关联度低、检索效率低等问题[9]。图书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推动信息的跨部门、跨学科、跨机构共享与融合,快速删除重复资源,清理冗余文件,协助搭建智慧化资源平台,此外,在人工智能的引导下,文献检索能够实现精准导航、快速定位。管理是促进智慧图书馆效能发挥的关键,因此,图书馆可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管理深化资源、平台和设施建设,同时优化业务流程,智能完善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智慧服务是图书馆转型的目标,智慧服务一般通过智慧设备引进和智能设备应用加以实现,基于此,图书馆可在转型过程中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传感器等技术和设备构建智慧服务信息系统,围绕用户需求提供优质精准的深层次信息服务。

3.3  人才支撑

基于长远发展考虑,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发展与持续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支撑。人才是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执行者,也是决定图书馆智慧服务层次高低的关键要素,因此,图书馆必须强化人才聚集与培养,汇聚能够推进智慧服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并为其提供深化学习和实践空间。复合型人才来源有二,一是引进人才,二是现有人员培训,图书馆在转型实践过程中应兼顾二者,通过高新人才引进和馆员培训的方式优化人才结构,发挥复合型人才的创新和引导效能,利用馆员的工作优势,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科学的奖惩机制是激发馆员工作热情与创新力的重要保障,为此,图书馆可结合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服务成果形成对应的可量化指标,充分释放不同岗位馆员的业务潜能,推动智慧服务朝着高层次、优质化方向发展。

4  结语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逐步推进,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智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智慧服务已是民之所需。随着知识形式的丰富和信息交互频率的提升,智慧转型成为图书馆满足用户高层次需求的最佳方案。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需要在政策指导和行业标准下进行,不断满足民众高层次的普适化、个性化文化需求,并使民众自觉参与到社会文明共建中,逐步引导他们遵守公序良俗,养成良好品德,提升个人素养。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多部门长期参与,其间要引导每位参与者树立智慧理念,坚守转型原则,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支撑,不断提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毛炳聪.“数智化”赋能公共图书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改革为例[J/OL].图书馆杂志:1-15[2023-02-25].

[2]  马小翠,曹宁欣.智慧图书馆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构建与提升路径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2(11):48-56.

[3]  张慧,叶鹰.智能、智识、智见:智慧图书馆之特征解析[J/OL].中国图书馆学报:1-11[2023-02-25].

[4]  顾品浩.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中馆员角色转变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3(1):1-6.

[5]  柯平,胡娟,邱永妍,等.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与路径[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3):2-10.

[6]  胡娟,柯平.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2(2):80-89,101.

[7]  田丽梅.基于环境扫描的“十四五”时期高校图书馆智慧转型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10):30-37.

[8]  彭松林.“十四五”期间省级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宏觀环境与目标任务分析[J].图书馆,2021(8):1-9.

[9]  卢小宾,宋姬芳,蒋玲,等.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1):15-33.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