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高校图书馆区域型联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2024-02-24肖雯心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大学城创新模式资源共享

收稿日期:2023-12-10

作者简介:肖雯心(1990—  ),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读者需求,其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亟须进行反思与创新。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大学城模式的区域优势,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构建区域型联合服务模式的策略,以期能够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能力,促进区域教学联合体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的开展,更好地为高校科研与教学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城;创新模式;资源共享;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1-0050-03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其建设与发展水平应符合高校教育研究的发展水平。隨着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模式,以寻求新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建设是其辅助本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服务模式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仅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仅有少数文献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馆能为同属联盟的他校师生提供一定服务。传统服务模式具有独立性和封闭性等特点,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广度与深度,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自身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的作用。

1  高校图书馆利用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各类电子出版物、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但网络上能免费获取的文献资源是有限的。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果,但图书馆整体及各维度的智慧化建设成熟度都处于起步阶段[1],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层次较低,智慧化的平台检索、文献阅览等功能还不完善。因此,高校图书馆现有的服务及馆藏纸质文献资源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和不可替代性。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信息服务水平是高校发展水平的标志。由于目前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拓展度不高,以及在购置文献时需要根据国家要求多方面考虑文献资源结构和人均藏书量等问题,导致高校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增加及馆藏空间资源利用受限。

1.1  馆藏资源利用率不高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资源建设规划、组织和管理部门,在文献资源建设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坚持各类型文献资源按比例配置的原则,构建科学的馆藏资源体系,以满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发挥课外阅读辅助功能。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发展方向、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师生科研等情况,构建合理的文献资源体系;以重点学科为主建设科研用书、核心刊物等基础性文献资源,注重重要文献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根据合适等级资源原则适量收藏其他学科专业文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利用率平均仅30%左右[2]。虽然文献资源利用率不高,但为了按国家要求合理地构建文献资源体系,满足读者需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按一定比例购置不同专业的图书,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新与剔旧。虽然馆藏资源逐年增加,但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造成了资源浪费。

1.2  物理空间资源的限制

在空间设置方面,高校图书馆的物理存储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校图书馆除要设置纸质文献资源的存储空间和普通阅览空间外,还要设置不同类型的教育和科研活动空间,如综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自习室、学术研讨室、多功能室和报告厅等。部分高校还设置了一些特色空间,如: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校区图书馆打造的“轻音朗读空间”[3],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

在藏书量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对高校图书馆生均册数做了规定,即平均每个学生拥有50~100册的图书[4]。近年来,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高校图书馆的藏书量也随之增加,馆藏空间逐渐缩小,物理空间不足以储藏大量的纸质文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在近20年内已经有过一段大规模的建设期,在此之后馆舍空间不可能持续增长[5],物理空间资源必然是有限的,而藏书量逐年增长,因此物理空间资源的限制成为一个问题。

1.3  资源共享不便

高校图书馆拥有相对稳定的服务对象和目标,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服务,但服务对象一般仅限于本校师生。师生除通过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获取其他图书馆的资源外,很少能够利用他校图书馆。目前,我国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brary,CASH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NSTL)三大文献传递系统,和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Beijing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BALIS)、江苏省高校数字图书馆(Jiangsu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JALIS)等地域性文献资源共享联盟,为高校文献资源共享服务提供了支撑。

用户在获取这些资源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且部分系统附带限制条件。一方面,CALIS、CASHL、NSTL三大系统属于不同的传递系统,服务模式也不同,不同的检索界面和服务模式给用户获取资源带来不便[6];另一方面,由于这三大系统各自的服务馆的借阅规则、设备条件、共享理念等各不相同,影响了文献传递的效率[7]。BALIS、JALIS这类地域性文献共享联盟所研发的软件系统和建设的特色资源库无疑是走在文献保障、资源共享服务的前沿,推动了地域性教学联合体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的开展。从系统的管理和建设方面看,地域性文献共享联盟的系统主要依托CALIS,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由于理念、系统、服务模式的差异所产生的问题。馆际互借服务有若干条件限制,如:《BALIS馆际互借管理办法》规定图书借阅期限为一个月,外借图书不支持续借,每次的借阅量不能超过3册等[8],借阅的对象限制于同属联盟成员馆的读者,有偿服务等。不论是国家文献资源共享传递系统,还是地域性文献资源共享联盟都有具体的收费标准,各机构需要对联盟成员馆的读者申请进行审核,即从读者申请到取得文献资源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

不是每所高校的图书馆都提供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地域性文献共享联盟仅为成员馆读者提供服务,在同一地域内的非联盟成员馆读者无法使用这项服务。一些专业出版物的类型和版本较多,受众面较小,高校图书馆不可能购置所有版本的学术资源,当读者所需的文献资源在其他图书馆时,非联盟的高校图书馆之间不能共享资源,联盟成员馆和非联盟成员馆之间也存在难以共享资源的情况。

2  利用大学城区域优势构建区域型联合服务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许多中心城市建立了大学城。与国外初期形成的“自然构成型”大学城相比,我国建设“主动构建型”大学城的目的是满足地区发展对人才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这种模式能够集中不同类型的高校,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各校之间的交流,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城区域内高校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紧张局面。因此,同一大学城内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应树立合作意识,摒弃封闭、独立的办学观念,充分意识到大学城内各高校是互相开放、互相扶持的合作者,而非竞争者[9]。同一大学城内的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馆际合作关系,开展区域型联合服务,为读者获取所需的文献资源提供便利,以期解决高校图书馆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2.1  应对馆藏资源和经费问题

校际合作建立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区域型联合服务模式,可有效应对馆藏资源利用率低与购置经费高等问题。由于各高校读者专业方向、兴趣爱好不同,一些专业类图书上架后可能长期无人借阅,造成资源浪费。同一大学城区域内的高校图书馆构建区域型联合服务模式,可为读者获取文献资源提供帮助,提高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减轻馆藏资源必须按比例配置不同专业图书及复本的压力,减少区域内图书馆除重点学科外的其他学科专业和基础文献的购置量,避免购置经费的浪费。

2.2  缓解物理空间资源不足的压力

由于购置图书的种类多、版本不同及复本数量比例不同,给馆藏空间带来一定压力。从长远规划的角度看,馆藏的物理空间有限,在这种独立、封闭的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购置上架的文献资源种类和数量繁多,会加快藏书量的增长速度。藏书量的快速增长加速了物理空间资源的减少,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在区域型联合服务模式下,同一大学城区域内的高校图书馆可建立馆际合作关系,共建共享文献资源,缓解物理空间资源不足的压力,满足高校科研教学活动对其他功能空间的需求。

2.3  交通配备系统解决文献传输问题

我国的“主动构建型”大学城是经过具体规划后建设的大学城,拥有配套的交通系统,为同一大学城区域内的读者往来各高校提供了便利,为高校图书馆建立区域型联合服务模式创造了条件。与CALIS这类系统需要审核、收费、邮寄的服務模式相比,在区域型联合服务模式下,读者可直接前往同区域内的他校图书馆获取所需文献资源。该模式能够弥补文献传递效率低、资源共享不便的缺陷,节省文献资源获取过程中所花费的人力、财力、物力,突破非联盟成员馆无法使用馆际互借服务的限制。

3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科研和教学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服务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在大学城所具备的空间、距离、类型等优势条件下探索构建区域型联合服务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同一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间的交流,还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该模式的正常运营需要同一大学城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通力合作,加强沟通与交流,探索和设计更为具体的文献获取方式和管理条例。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要立足实际,加强特色资源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能力,促进区域教学联合体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的开展,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美珍,初景利,张冬荣,等.“双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2022(1):91-101.

[2]  詹实.提升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利用率的思考[J].家庭,2021(1):153-154.

[3]  陈晨.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创新实践: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校区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1):57-59.

[4]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EB/OL].[2023-11-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7050/200402/t20040206_180515.html.

[5]  任志刚.高校图书馆单本馆藏趋势与对策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3(1):26-30.

[6]  康美娟.整合CALIS、CASHL、NSTL文献传递系统实现文献资源全面共享[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0):31-33.

[7]  陆尧,陈永英,林奕纯,等.CASHL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业务发展对策研究[J].晋图学刊,2022(6):1-7.

[8]  BALIS馆际互借中心用户常见问题指南[EB/OL].[2023-11-06].http://202.112.118.41/faq.html.

[9]  赵蕾.基于大学城模式下的资源共享问题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1.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大学城创新模式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