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掌握“看、听、说、写、用”方法的策略

2023-12-11曹季锋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主体性学习兴趣

曹季锋

[摘 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生不仅要会看、会听,而且要会说、会写,学以致用。文章重点分析如何合理地引导学生掌握“看、听、说、写、用”这五个关键因素,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关键词]主体性; 数学学习;学习兴趣;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7-0065-03

实施数学教学主要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学”是主要方面。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采用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看、听、说、写、用”的综合素养。

“看”能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把课堂知识由静态转化为动态,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听”是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做到听有所悟、听有所感、听有所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说”是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其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及理解程度,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说”,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探究,不断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写”能进一步帮助理解、加深学生对“看”“听”内容的印象,是对“说”的内容的再次思考、整理和深化,“写”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只有将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中,才能真正让知识变“活”。将生活中的资源与平时的学习紧密结合,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学习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看、听、说、写、用”十分重要,抓住这五个重要因素,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让学生在数学学習中掌握“看”的方法

(一)“看”是指看教材

会看教材并能从“看”中捕捉关键信息、受到启发和得到提升,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做到的。因此,会“看”教材就成了每名学生必备的技能。“看”教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关键步骤之一,因为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资料,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技巧的基础。

看教材主要应从“课前”“课内”“课后”三个阶段去实施。“课前”看教材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对比新旧知识点的区别,发现疑难问题。“课内”看教材应要求学生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一些法则、定义、定理及结论,掌握有关知识点,消除疑问。“课后”看教材应结合教材和相关教辅资料帮助学生回忆课堂教学过程,复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关注数学热点,捕捉数学信息,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二)“看”是指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是指对数学符号、公式、文字、图形等的感知,实现对新概念的认读记忆及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通俗地讲,数学阅读就是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相互转化的过程。

1.咬文嚼字法

数学概念、公式、性质、法则及解法的表述,往往要求更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在阅读题目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字、词、句进行正确理解,注意找出正反例子,弄清题目的内涵和区别。例如,引导学生先仔细阅读“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再比较这四句话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才能发现说法不同,实质却一样。再如,解答“[√16]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时,粗心的学生只注意了后半句,而忽略了[√16]=4,由此看来,咬文嚼字法也有助于读题和审题。

2.相互转化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可以建立联系。在数学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一般原理的角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系统化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注意一般与特殊、个别与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减少思维盲目性,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不同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后作业的时间,指导、安排学生进行有计划的阅读,积累学习资料,实现知识的相互转化。

(三)“看”是指看多媒体资源

教学中有教学视频、教学动画、教学软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生往往会对这类资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学会观察,在看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发现和思考。例如,在教学“角平分线的性质”一课中讲解角平分线的画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演示分角仪的操作,让学生对比、观察、想象、探究它的使用原理,用圆规自己操作,从而找出角平分线的正确画法,掌握作图方法和步骤。通过“看”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分析,把数学知识化静为动,有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更容易巩固所学内容并举一反三。

在数学学习中掌握“看”教材、数学阅读和“看”多媒体资源,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让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听”的方法

“听”是学生通过听觉获取信息,是训练语言和思维的前提, 是对数学知识的接纳,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

(一)师生互“听”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声调和语速来吸引学生注意,提升学生听课的效果。学生在听课时应比较自己在“看”的过程中所发现的疑惑和没有解决的问题,认真去听教师的讲解,要抓住重点和知识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疑虑、掌握新知。

教师要听取学生的发言、接受学生的提问,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点评或给予肯定。比如,教师可以点评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刚才他从一线三垂直的基本图形中领悟出了一线三等角的转化思想,三个直角相等可以类比发现三个角相等,对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理解深刻到位,其他同学要多向他学习。”教师认真听学生发言后及时给予肯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既当学生,又当教师;学中有教,教中有学;教学相伴,共同提高。

(二)学生互“听”

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及时与同学进行沟通,倾听同学的发言,也有助于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学生之间的伙伴关系会促使交流更和谐。倾听同学的发言可以了解别人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过程及思考误区,让学生进一步自我反思、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上课,而且要善于听同学发言,做到听有所悟、听有所感、听有所获。学生转变观念,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听”,才能增强自身学习的主体性。

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说”的方法

“说”是将“看”和“听”中得到的观点、方法进行加工和提炼之后的表达及阐述,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看”和“听”的检验。

(一)“说”出数学想法和疑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对新旧知识点和所学内容的想法及疑问,且发言要有条理和有数学依据。比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首先说明是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增强严谨性。还要引导学生说清证明将要用的是三角形全等的哪个判定定理及这个判定定理在格式上的要求,最后要完善表达,体现数学的逻辑性。

(二)“说”出学习经验和方法

教师要鼓励当堂提问,引导学生把在课外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同学们交流。发言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同桌交流、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上台讲解、学生自我总结等。教师可通过说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完善旧的认识,吸收新的知识。教师根据学生“说 ”的信息,可检查教学疏漏并及时调整。

在数学中鼓励学生会“说”,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究,不断自我反思和总结,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写” 的方法

(一)“写”练习和作业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进一步强调“写”,通过布置学生“写”课堂練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暴露学习中的疑问、知识漏洞、思考误区等,及时提供相关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再一次检验、审核,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熟悉程度和记忆,使数学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增强。

(二)“写”资料、数据和结论

根据教学需要,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测算、实践操作后,“写”出搜集的资料、实验数据和总结结论。学生在搜集资料和得出实验数据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会,求知欲得到满足,学习数学的兴趣越发浓厚。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个内容时,教师先动手在对折的方纸上剪出五角星的一半,再展开方纸,一个完整的五角星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可让学生模仿制作。再如,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用等长的铝线围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形的实践操作后,写一写为什么有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图形不是。

(三)“写”数学日记和心得体会

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板书及解题技巧,学生在课后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和回忆,如写数学日记或整理数学笔记。如果学生能写数学日记或整理数学笔记,不仅能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

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每日一练、拓展提升、周末训练、新定义理解等环节,及时“写”出学习的概要及思维方法、运算技巧,记录自己的经验和学习心得体会。这样既多方位、多角度地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又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数学学习中会“写”,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五、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用” 的方法

数学教师应立足于生活,把教材的内容融入生活情境中,用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体验数学学习中“用”的价值。例如,从交通路面上的车辆行驶标线、教室窗户、学生课桌的两边位置引入平行线的知识;从“雨滴”形成“雨线”,从车轮旋转时形成圆面引入圆的知识;指导学生用三角板、长方形纸片绕一边旋转形成圆锥、圆柱,引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几何知识。

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可以解决一些多变量型、分段型、租用方案型的实际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解决一些关于至多、至少等极值的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可以解决关于选择最优方案的问题;“增设未知数建立一次函数”可以解决调运问题;利用正多边形内角关系镶嵌墙面图案、用不规则四边形的边角余料来密铺地板、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对称性作图可以找到最低成本、最短路径点等。“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好处,激发了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数学学习“用”于生活实际,才能真正使教材变“活”。把教材知识转变为学生的生活问题,数学学习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看、听、说、写、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数学教学应紧扣这五个关键因素,依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点拨,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领悟。只有师生之间密切配合、互助合作,才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周长江.对数学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40):74.

[2]  毛卫军.以听说读写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J].教学与管理,2015(2):41-43.

[3]  解金霞.成才视角下数学教学中听说能力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4(30):18.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主体性学习兴趣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优策略探析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