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神经科学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反思及实践探索

2023-12-06刘赛玲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反思实践

刘赛玲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无奈被动和索然无趣,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存在着明显的工具化、套板化、浅表化等问题。文章从教育神经科学视域来反思其原因,认为关涉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结论测试与压力驱动,轻过程评价激励导向”等因素,并从“创设宽松平等的课堂环境,鼓励个性阅读”“丰富阅读逻辑实证活动,设置多元评价标准”“立体激活阅读思维,提升“读·思·达”的能力品质”等途径进行教学实践探索,以期学生好读、会读、读好。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教育神经科学;“读·思·达”;反思;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4-0001-03

在家庭启蒙教育越来越受关注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咿呀学语时就开始了阅读活动,从读图到文字阅读,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虽然随着孩子的成长、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内容、阅读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他们对阅读的爱却并没有改变。他们会“贪得无厌”地缠着父母“再读一本”,会废寝忘食地手不释卷,会眉飞色舞地分享所思所感……学生对阅读有着强烈的兴趣、无尽的激情、丰富的感知和想象。

然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无奈被动和索然无趣,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存在着明显的工具化、套板化、浅表化等问题。学生的实际阅读需要与客观阅读教学生态间的冲突和矛盾,既败坏了学生的阅读兴味,又挫伤了语文阅读教学。

面对这样的阅读教学现实问题,笔者尝试从教育神经科学视域进行反思分析,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教育神经科学整合了神经科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等,它不仅关注大脑的学习方式,还关注学习者与环境各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1]。教育神经科学的理论及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而且对当下的教学改革也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一、教育神经科学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一)重认知轻情感,对个体生命和情感的尊重不足

教育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认为,积极的情绪唤醒会减少周围无关因素对个体的干扰,增强个体对主要任务的关注度,提高个体认知互动效率,从而提升个体的认知水平;反之,消极的情绪会阻碍认知。因此,要使个体的认知活动表现出最佳水平,应保持适度的情绪唤醒水平[2]。

尽管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但当前教学中仍存在“教学的基本矛盾是教学要求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的片面认知,无视教学中客观存在“教学要求与学生当前需要之间有差距”的现实问题。“教学要求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涉及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学的问题,即可接受性问题,属于教学基本矛盾的认知层面;“教学要求与学生当前需要之间的差距”涉及学生愿不愿学、要不要学的问题,即乐接受性问题,属于教学基本矛盾的情感層面。只关注教学基本矛盾的认知层面,而无视教学基本矛盾的情感层面,是导致教学活动重认知轻情感偏失的一个根本原因[3]。

在重认知轻情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采用灌输和机械化训练的方式方法,以期高效实现知识性教学目标。长此以往,便使得部分学生因在课堂学习中个人感知文本的情感体验以及独立的思考被压制,而在学习中呈现“笔动心不动”的状态,成为“快准狠”解决文本重难点的“扫雷手”和“工具人”。忽视学生阅读需要、阅读体验的教学,使得学生在被动的程序化学习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并且由于个人的思想、情绪、表达被忽视,他们会产生不愿学、不要学的消极甚至是抵触学习的情绪,以致对学习表现出麻木和漠然。更有甚者出现了学习障碍等学习认知和学习心理问题。

(二)重结论测试与压力驱动,轻过程评价激励导向

学习目标既为学习者提供了动机,又在无形中使其处于压力之下。教育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发现,在面对不确定的学习结果时,大脑在被未知的新奇驱动的同时,也因其潜在的威胁激活了焦虑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致使个体对学习中的不确定产生心理厌恶。而压力会促进糖皮质激素的释放,致使大脑区域在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结构重塑,从而改变个体的生理反应与外部行为。在这个“刺激—体验—反应”的过程中,大脑区域的激活参与了厌恶刺激的加工,说明个体对压力作出应答反应时是伴随着“苦”的体验的[4]。

同时,教育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还发现,学习压力虽然会以情绪刺激的方式损害认知活动的有效运行,但它对最终的学习结果并不全都是消极的影响。学习压力对认知的影响取决于个体的情绪调控和其认知控制能力。也就是说,一定限度内的学习压力能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提升学习水平;但当负反馈源源不断或疲劳感过重时,个体会力图以情绪化的方式应对或避免这种痛苦体验,这时认知控制脑区的参与程度就明显偏低,从而影响个体的正常学习参与。

在传统的应试思维及单一的评价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标被强制性地狭隘限定为“取得好的考试成绩”。“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揭示了部分教师以各种知识性的测试作为驱动学生学习的工具,将测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过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焦虑甚至厌倦的消极体验;而学习过程评价激励作用的缺失,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少获得及时反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一些学生会因长期坚持的疲劳和损耗而产生痛苦消极的体验,进而出现厌学问题。

二、教育神经科学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以上的反思可知,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重认知轻情感”“重结论测试与压力驱动,轻过程评价激励导向”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改革提出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变化并使之向好发展。为此,笔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做了如下实践探索。

(一)好读:创设宽松平等的课堂环境,鼓励个性阅读

教育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发现,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积极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机制。如果学习的情绪体验是积极的,那么学生可能始终在积极快乐的、充满自我成就感的情绪体验中完成学习;如果学习的情绪体验是消极的,那么学生可能始终处于恐惧或者紧张的状态,这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利用知情交互的作用机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促进教与学[3]。

教师预设的标准答案挤压了学生独立、个性阅读的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学生提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等要求[5]。“学生配合教师猜教师想要的答案”式的阅读教学,易使学生获得消极的学习体验。要改变这一教学生态,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有个性地、多元地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使学生获得安全感、成就感,以激发真实阅读的动机和兴趣,进而愿学、乐学。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常会以“SOS阅读求助”“误读先生”等方式来放低姿态,故意示弱,基于学生的阅读和思维水平来看待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疑惑或歧误,致力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辩论让正解逐渐浮现,并及时引导学生发现和捕获,以增强学生阅读发现的自信和读有所获的成就感。

(二)会读:丰富阅读逻辑实证活动,设置多元评价标准

鼓励学生有个性地、多元地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并不意味着让学生被不当的阅读情绪控制而任性表达,因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的真正深入,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成熟的阅读心智和良好的理性思维习惯。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更有质量,也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感性阅读的同时,引导其学会用逻辑实证来逐步成长为一个“有情有义”(义理)的阅读者。

诸如阅读点评、鉴赏札记、文学评论等活动,都是非常好的阅读逻辑实证活动。而要使这些阅读逻辑实证活动真正助推学生阅读逻辑实证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教师为活动设计出切实、中肯的评价量表,作为学生阅读实证操作的脚手架、指路标。丰富的活动评价量表也会让学生的阅读活动更生动活泼,使通向阅读臻境的道路更多元,这无疑能让学生的阅读探险之旅充满更多惊喜。

在教学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时,针对诗歌的阅读与写作,笔者就设置了“教学之初·我钟情于这样的诗”“教学之中·我更成熟的择诗标准”“教学结束·高一八班班刊诗歌征刊标准”三个环节以修订完善评价量表,之后还引导学生按照完善的评价量表分别进行自评、小组评等,并对诗作进行再修改。这样做能让学生对阅读发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自觉将其内化为助推自我更好阅读和表达的经验和技能。

(三)读好:立体激活阅读思维,提升“读·思·达”的能力品质

突触是大脑中传递信息的关键部位,它连接大脑的基本单位神经元以构成神经网络。突触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脑的发育状况,反映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和与之相关的能力。突触的生长遵循“用进废退”的原理,如果信息刺激不足,突触数量就会逐渐减少,导致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而适宜的外部环境的丰富刺激,能使突触数量迅速增加。因此,阅读时不能仅仅停留于实证解释层面,否则容易陷入“我注六经”的“唯本本主义”怪圈;高质量的阅读,应更进一步,由读“这一本”拓展开去,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在多种思维的刺激下,人的突触得以更快生长,进而促进阅读思维品质和能力的提升,实现“六经注我”式阅读。

例如,在应用“读·思·达”阅读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明确:“思”的方式是单一线性式还是多向辐辏式?“思”的层面是纯文本解剖还是文本探析的延伸?“思”的关联点是文本内部世界还是文本的“瞬息全宇宙”?……阅读思考的方法指导、阅读内容解读角度的提示、阅读视野的开阔等,都可成为让学生阅读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

在教学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时,笔者以“中国乡土文化面面观”为策划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设置了“我们的父老乡亲——近代中国乡土人物回廊”“文化的‘水土’——现当代中国乡土文化命运审视”“魂归何处——未来中国乡土文化展望”三个任务,致力打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从回望过去到反思当下再到追问未来,在比较、批判、辩证中,从文本走向生活,从个体走向社会,形成大语文观,并通过深度学习立体激活阅读思维,让阅读与生命更深刻、更丰盈。

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由此,阅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作为阅读能力培养和阅读活动开展的重地,阅读教学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应积极学习教育神经科学,并多方探索、勇于实践相关知识,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读·思·达”能力品质,进而更卓有成效地助推育人兴国的美好愿景的达成。

[   参   考   文   献   ]

[1]  周加仙.教育神经科学:创建心智、脑与教育的联结[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42-48.

[2]  伍海燕,王乃弋,罗跃嘉.脑、认知、情绪与教育:情绪的神经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教育意义[J].教育學报,2012(4):48-54.

[3]  江琦,邓欢.基于情绪神经科学视角的互动教学及其实施途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4(22):50-55.

[4]  郑梦娟,何善亮.教育神经科学视域下学习的苦乐观[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8):10-1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实践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