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医师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医学人文英语的融合

2023-11-12谢婷婷金双军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谢婷婷 金双军

摘  要:在“大思政”背景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文章主要探讨医学专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以卓越医师班为试点,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两个方面入手,以医学人文英语内容的融合为教学实例,探究如何从以上两个方面同向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力图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首先根据医学生专业特点制订教学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树立医学生正确的医德医风,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其次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检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最后从教学评价的体系和标准衡量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学人文英语;大学英语;卓越医师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115-06

2004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全国各高校根据文件指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課程的改革。十年以后,上海市着手在教育综合改革项目中加入德育内容,这正是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开始,由此“课程思政”的概念形成。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总体目标要求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2],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基本任务是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2020年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并向全国高校公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其中第五项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3],各类课程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深度挖掘每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这是最新也是最完整的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为各所高校指明了更清楚详实的发展和改革方向。《指导纲要》强调高校要发挥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求,要实现这两点,就必须把课程思政建设落地生根,每一个步骤都不能省略[4]。高校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接班人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塑造未来接班人的品格和道德素养。因此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以前只有思政课的教育在落实这个目标,现在要发展为全学科开展和建设课程思政。《指导纲要》更细化了课程思政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培养的思想道德素养目标又有何异同,这对于高校针对性修订育人方案,教师着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都是更明确的指导性文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为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大形势,积极制定政策,为高校教育的未来之路指明方向。“立德树人”“育人功能”“课程思政”等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词汇,各高校纷纷行动起来,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也开始了与课程思政结合的探索之路。

各高校具体情况不同,在实践课程思政时应结合本校特色制订改革措施,其中医学专业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如何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工作要点》给出了具体方向:加快推进新医科建设,实施新一轮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持续深化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推进外语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指导纲要》明确了具体实施措施:公共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等,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巩固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对于医学类专业学生,要着重培养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医者仁心的精神,特别是注重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医德医风。结合《工作要点》和《指导纲要》中的具体要求,医学专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可以总结为培养精英,有医学专业,懂科技、善思辨、能创新的卓越型英语人才,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和对未来人生的职业规划,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交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大学英语是一门受众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面对的是数量众多的学生,影响力广泛,因此是开展课程思政最合适的阵地。但是,大学英语教材内容长期以来都存在“重西方文化轻本国文化”的现象,同时也缺乏本国国情、历史、文化、政治等相关的内容。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必须要打破现存的内容比例,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国国情介绍、宪法法治等方面的内容,增加其比例,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从思想上接收本国政治国情、家国情怀、宪法法治意识和文化素养等多方面信息,这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切入点、目标和重点内容。

2017年,课程思政改革在上海高校全面展开,其中上海大学从教务处到授课教师都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培训,解读教育部各项政策文件,制订教学改革实施细则、践行到教学过程中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出发,教师精心挑选了一批补充阅读材料,让学生从阅读中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树立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学生从学习中也意识到作为青年学生所肩负的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

除了上海,全国各地高校也开始了课程思政建设与大学英语课程相融合的研究探索之路。西安文理学院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注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在教材中加入有关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文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母语文化身份的认同,能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张巨武,2020)[5]。浙江工商大学将广义的思政教育理念与英语教学融合为基本内涵,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生开拓了国际视野,也获得了本国优秀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这样的课程思政教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外语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王甲能,郭宁,贾爱武, 2020)[6]。湖南大学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更是大胆提出了将教学内容重构的全新理念和想法,一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必须与课程思政紧密相关,在教材的选择上需要确定每一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思政主题,这样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课堂活动和课后任务就自然和思政挂钩,因此基于主题的教学内容是可以符合以上要求的。学生通过以上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的实践和课后任务的完成,能够深刻体会到思政内容的影响,对思政内容敏感且意识明确,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刘正光,岳曼曼,2020)[7]。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中逐渐蔓延开来,那么医学专业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学生专业的背景因素和未来发展方向。医学专业院校可以结合校本特色打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道路:学生不仅要习得英语语言技能知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还要充分接触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以此培养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再者作为国家未来医疗事业的主力军,医学生还可以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明确积极向上的职业观,具备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等道德素养。

二、卓越医师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例

卓越医师班是国家在医学专业院校开展“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而建立的,在临床医学专业一个年级中优选30人,制订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建设一流医学专业,全方位推进协同育人。大学英语作为其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授课从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根據学生学情和制订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其他临床专业教学班有所不同。卓越医师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融合了医学人文英语内容,从医学人文知识的角度结合英语知识技能进行授课,以下是教学具体实例展示。其中选取了两则教学实例,均为“大学英语4”课程,教材为《医学人文英语》(上册)(杨劲松,罗永胜,2017)[8],授课对象是2018级临床专业卓越医师班全体学生。

(一)教学目标与方法

结合医学生专业特点,卓越医师班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由此人才培养方案的最终目标就是树立医学生正确的医德医风。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育人目标,培养具有高尚爱国主义情操的新时代医学事业工作者,培养学生具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增的教学目标带来的是教学基本要求的变化,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方面保留了原定要求,增加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具体要求:勇于担当,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能够正确区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具有良好的品德素养和职业道德,能正确区分善恶,明辨是非,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在大是大非前态度坚定且正确;拥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教学大纲的修订明确要求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培养,将此教学目标贯穿于实际教学环节。教学方式也因此实现多样化,采用案列分析、小组讨论、情景剧排演、情感体验教学等方法,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模式,充分利用网络途径和资源,多途径输入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的同时也从思想上受到一定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向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方向发展。

(二)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教育心理学家Benjamin Bloom(1956)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六个类别,每个类别对应不同的教学步骤和学习方法[9]。卓越医师班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此分类法进行教学设计:以《医学人文英语》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剧排演等方式融合育人理念,每个单元确定独立主题,以“课中+课后”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学习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和情感共鸣,树立人文情怀和职业道德素养。以下实例(一)为《医学人文英语》(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实施过程。

本单元主题是 “Autism (自闭症)”,教学采用启发式、任务式、小组合作式等方法,课前安排学生做好和主题相关的预习工作:设置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的问题,让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方式预习课文,上网搜索有关自闭症的医学资料。学生需要自行完成单元词汇的学习,特别是相关的医学词汇和短语表达,教师要求学生把医学英语词汇和自身专业相结合来进行学习和记忆。学生被分为五个小组,每组需要搜索真实事例—— 一个患有自闭症但是在事业上收获成就的人物典型,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课内教学主要采取师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是“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就课前设置的问题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我见解。其中有一个问题是“Is autism a disease? What is the possible best treatment? (自闭症是一种疾病吗?什么是最可行的治疗方法?)” 。学生积极参与头脑风暴,结合自己在课前的资料搜索和自身医学专业知识,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对于自闭症治疗方法的回答上,不仅反映出其查阅的最新资料的积极性,更可贵的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有提出“陪伴治疗”“行为治疗”等方法,学生开始尝试代入医生的身份去思考和解决与未来职业相关的问题。

课外任务是分组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患有自闭症的事业成功者,每小组成员互相协作,最终的课堂内容呈现丰富多彩:Albert Einstein,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Iris Grace……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被提及,学生在介绍这些人物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评价,陈述了自己对自闭症患者的观点,没有偏见没有歧视,只显现出科学且客观的价值观。

最后的学习任务是以“Do you accept autistic people? (你是否接受自闭症患者?)”为题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题目中给出引导性的框架,要求学生以本单元学习内容为基础,结合自身见解和医学专业知识完成任务。在学生提交的作文中,大家各抒己见,把自己对自闭症的认识和意见以文字的方式呈现,有学生认为“作为医者,从科学的角度接受自闭症患者的不同,用特别的方式与她们沟通,是可行的。”有学生指出“我们和自闭症患者的相处应该是友善的,不带有色眼镜的”,还有学生表示“让我们用有爱的心去与自闭症患者交流,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学生的观点表达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体现了一个未来医者的职业素养。

本教学实例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技能。词汇匹配训练、汉译英训练、写作练习等,多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巩固了医学词汇的知识,加强了中英两种语言对比学习的技能,也深化了对自闭症的理解。

实例(二)为《医学人文英语》(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实施过程。

本单元主题是“流感(Influenza)”,以该主题为依托设计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并将思政元素融于具体教学环节,保证在本单元结束后学生有所得。“流感(Influenza)”主题与学生的实际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再加上学生的医学专业背景,这给教师团队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找到了很多有效切入点。

教学引入环节以要求学生阅读2017年我国爆发H7N9流感病毒的新闻为起点,回答与新闻报道内容相关和能引发学生思辨性思考的问题,其中 “What effects had been caused through this outbreak of disease?(这次疫情的爆发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一问题的设置要求学生不仅在新闻报道中搜索答案,也要联系自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讨论和分享,这就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去了解当时我国的实际国情,并对各种渠道的信息给出自己客观而正确的判断。学生不仅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和阐述H7N9流感给我国国民生活带来的影响,甚至还需以医者的角度去看待流感病毒给人类带来的长期影响,提出一些能体现医学专业素养的见解和看法。

课文主体部分的学习以精读和学生自学医学词汇组成,精读部分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技能,更全面地了解流感病毒的相关医学知识;课文内容中对历史上流感病毒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伤害和造成的损失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学生在了解这些内容的时候难免会联系自身经历去消化和体会,这对塑造学生强烈的责任感起到了促进作用。课文的拓展阅读部分主要讲述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可以使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很强的共鸣,学生在学习英文材料的同时会自动联系自身专业,用辩证的思维去消化阅读材料,并习得医学知识。

课后任务(一)设计的是与流感主题相关的汉译英练习,这个练习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了解了中英两种语言在医学专业表达中的差异,也为学生的四六级考试作准备。课后任务(二)是要求学生分组制作一个小视频,用全英文方式来宣传流感病毒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学生在拍摄视频之前需要自己编写脚本,这既是对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视频主题的拍摄又回应了本单元的思政主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思考作为医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共享完成拍摄任务的意识。

以上两个教学实例都明确展示出了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这是高校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忽略的育人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终身坚持的奋斗方向。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

两个教学实例的教学流程都基本完成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和思想政治意识的教学目标,训练了学生阅读、口语表达、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思辨性思维的应用。在树立医学生正确医德医风这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自闭症和流感病毒的医学人文问题,从课堂呈现和课后作业的反应来看,基本实现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建立起了正确的医者道德素养。思政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是长期而隐性的,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与思政元素紧密相关的内容是必须的,从学生的学习产出可以看出思政教育的部分效果,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教学。

三、大学英语任课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医学专业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中打开局面,任课教师队伍首先需要进行学习和改变,教师应该树立将课程思政与英语语言学习结合的观念,把德育元素纳入授课内容,开拓工作思路,打破以前只讲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局面,实现全课程育人格局(高德毅,宗爱东,2017)[10]。要做到这一点,任课教师需要从思想上做到根本性转变,加强教师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使教师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师德师风,做到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双肩挑”。目前的情况是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其原因主要是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没有充分学习政治理论,了解足够的国情信息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就忽略了育人这一点。“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教师自我的道德素质提升不可忽视,根据《指导纲要》中所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和补充政治理论知识,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更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深入了解我国宪法法治知识,只有切实做到了以上四点,教师才能在授课中融合自身对思政元素的正确见解,有效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当代大学生。

2018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座谈会,在会上部长陈宝生特别强调:“教育是道术,教师要努力探索、发现、掌握和运用各自学科、领域、岗位的教书育人规律,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1]教師要深刻理解“道术”的含义,把育人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和教师身上感受到课程思政的力量。

四、结语

文章梳理了近二十年来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发展,简述了国家在课程思政建设上政策制定的一步步精准和完善,根据最新印发的《指导纲要》,结合医学专业院校的特色论述了“大学英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未来道路的方向,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必不可少,教学内容的重构和教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目标一致,所有的步骤都是为思政教育最终在学生群体中达到全面而真实的效果作铺垫和准备。课程思政建设已在全国高校课程中全面铺开,各高校结合校本特色制订了各自的教学实施计划,这是一次全新的改革和进步,是我国高校教育发展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医学专业院校根据专业特点制订课程思政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落实在树立医学生正确的医德医风这一点上是关键而有意义的。讲好中国故事,学好中国本土文化,了解本国国情,学习国家宪法法治知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始终贯穿在教育中的一条主线,不能改变,这也是高校教育为培养国家事业未来接班人所做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 (2017-1 2-0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 (2020-02-2 0). 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2002/t20200220_422612.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5] 张巨武.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94-99.

[6] 王甲能,郭宁,贾爱武.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探索[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03):142-144.

[7] 刘正光,岳曼曼. 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 外国语,2020(09):23-29.

[8] 杨劲松,罗永胜. 医学人文英语(上册)[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9] Bloom B 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1:Cognitive domain.[M]. MA: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56.

[10] 高德毅,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部召开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座谈会[EB/OL].  (2018-09-0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9/t20180903_347103.html.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外语专项课题“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索研究”(项目编号:SC19WY010);南充市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项目课题“以赛促教——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构建”(项目编号:NC21B129);川北医学院2021年度本科教学工程立项资助校级教育教学研究改革项目“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教育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融合”(项目编号:21-31-1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谢婷婷(1984—),女,硕士,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研究、英语语言学;金双军 (1970—), 男,碩士,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学科教学论。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