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段学生打“小报告”行为分析与引导方式探索

2023-11-07周丽娟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9期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行为应对策略

[摘要]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打“小报告”行为十分常见。作为班主任,要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剖析其类型和心理因素,正面引导,探寻解决策略,以营造和谐共进的班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笔者根据自身教育实践,拟从针对性处理、明确“报告”、赏识同伴、家校合作等方面探寻应对“小报告”行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小报告”行为;应对策略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打“小报告”行为大多指的是向老师检举、告发一些事情。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在人际交往和独立解决问题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同时,他们往往具有“向师性”,发生矛盾时,经常找老师“撑腰”。在班级里,他们喜欢抓住别人的错误打“小报告”,以引起老师的关注。学生的“小报告”类型众多,其背后的心理因素也不相同,若老师能妥善处理,就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交往能力,从而构建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笔者拟从低年级学生打“小报告”行为的类型及产生的动机进行分析,探寻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小报告”的类型及成因

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受个体生理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低年级学生生理发育较慢,对老师较为依赖。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小报告”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寻求帮助型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寻求帮助类型的“小报告”比较常见。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社会经验不足,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当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他们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求助老师。这类型的“小报告”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班级中的小事,例如同学间无意触碰等;另一种是受到伤害,寻求帮助。

(二)检举揭发型

每个学生心里都有判断是非的标准,当看见有同学违反纪律时,他们就认为应该向老师打“小报告”。这种类型的“小报告”大部分是为了维护学校或班级的规则,检举班级里一些不好的行为,让老师能及时处理。学生在打“小报告”时往往会有两种心态:第一种是较强的规则意识,学生自身行为表现较好,当发现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时,出于维护班级公约的心理,会积极向老师打“小报告”。第二种是出于报复、嫉妒、“看热闹”心理。自身可能曾经被打“小报告”,耿耿于怀,就紧盯着对方,伺机报复。也有一些情况是学生由于嫉妒他人,看到平时一向表现好的同学犯错误了,就会打“小报告”,希望老师严厉处罚,“灭灭威风”。

(三)引起关注型

低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形成,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经常向老师打“小报告”,以期得到赞赏。这类型的学生通常在班级中存在感较低,容易被忽视。为了引起老师或同学的关注,他会抓住班级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来向老师告状,以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四)陈述事实试探型

在班级中,有一些行为学生无法判断对错时,他们也会通过向老师陈述事实来试探老师的态度。如,“老师,最近有人带漫画书来学校”这样的“小报告”就是在试探老师对于此事的态度。

二、处理打“小报告”事件存在的误区

受班级管理认知和能力的影响,班主任在应对学生“小报告”中存在以下误区:

(一)冷漠对待

当老师忙碌时,学生进来打“小报告”,老师容易简单粗暴地对待,或批评,或直接把学生支走。这样简单粗暴的做法会伤及学生自尊,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也会让学生对老师失去信任,不愿主动沟通。

(二)小题大做

有的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小报告”,即使一件很小的事情也会大动干戈去处理。这样的做法不仅伤害学生的心理,还会引起误导,助长班级爱打“小报告”之风。

三、应对打“小报告”行为的有效策略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想办法应对学生的“小报告”,还要统筹全局,引导学生如何變“告状”为“告诉”,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一)认真倾听,针对性处理“报告”

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当学生来打“小报告”时,老师首先要认真倾听,了解内容。再根据“报告”的不同类型,针对性处理:寻求帮助型多出于想要得到帮助的心理,教师应及时处理,安抚学生情绪,提供帮助;面对检举揭发型,大问题要及时处理,小事情要和“告状者”好好沟通,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对于引起关注型,老师要多给予学生关注,了解其内心想法,在班级中创设一些适合的“职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面对陈述事实试探型,老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坚持原则。

(二)融合班规,明确“报告”内容

在班级中,班级公约犹如一根隐形的绳子,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老师不妨将需要报告的内容融入班规。笔者在班会课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探讨:什么样的事情需要打“报告”?经过讨论,学生明确了何为“大事”:受伤了或处境危险、受到他人的伤害、破坏公共设施、做出危险的事情等。讨论结束后,我对讨论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出班级的“小报告”公约,贴在班规栏上。学生对照执行,并结合班级评价进行监督。

(三)主题活动,学会相互赏识

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班主任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赏识同伴,增进感情,提升班级凝聚力。

第一,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进行集体教育、人际交往的最佳途径,我们可以开展“学会说‘你真棒”“优点大轰炸”等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发现同伴身上的优点,增强同理心,融洽关系。

第二,体验游戏。开展一些有趣的团队游戏,比如“手牵手,心连心”“鼓动人心”“三人两足”等,让学生们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第三,情景剧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表演小组,演一演身边的好人好事或不良现象,亲身体验,让他们通过表达交流,提高认知,激发向善向美的情感。

(四)家校携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我们需要携手家长,形成合力,获得1+1>2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适当放手,给予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实践机会。

低年级学生打“小报告”行为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抓住打“小报告”这个教育契机,就会收获不同的教育效果。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分析打“小报告”背后的原因,因势利导,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霍佳玉.小学低年级学生告状行为的研究[J]. 林区教学,2019(06).

[2]尹桂花.低年级学生告状现象处理方法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33).

周丽娟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

猜你喜欢

低年级学生行为应对策略
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几点思考
浅谈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些做法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