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智悟道育新人,强化“良师”时代担当

2023-11-07金晶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9期
关键词:德育方法良师

金晶

[摘要] 启迪学生智慧,提升学生领悟道理的能力,是新时代师者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要价值定位。作为带班育人的重要组织者,班主任凝聚班级精神、创设共情环境、探索育人方法的实践能力决定着启智悟道育新人的成效,也关乎着新时代“大国良师”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 启智悟道;班级精神;共情环境;德育方法

古人云:“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新时代教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班主任是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在带班育人工作中,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高度,启迪培育学生智慧,提升领悟真理本领,是落实“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新指示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新时代“大国良师”的价值新定位。

一、思困——聚焦实践现状

近年来,随着“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不断完善、“大思政课程”建设的全面推进,班主任的带班育人工作也在不断探索和优化。然而,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高度、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实践中,仍面临不少困境。

(一)评价观念片面

什么样的学生是公认的人才?“结果至上”“分数说了算”的评价观仍然占据着极大比例。每年伴随着中高考季,社会上会不断涌现各种热闹非凡、千奇百怪的“仪式”,类似“高考圣地”的概念层出不穷。现象背后是对苦读多年的青少年学生的美好期待与祝福,但也恰恰说明了对于“成才”的片面解读。回到班级生活,评优评先工作往往是对一个班主任的极大考验:什么样的学生能够成为一个班级的榜样典型?在各类评选工作中,因理念不同引发的学生冲突、家校冲突现象并不在少数。这是对班主任带班育人工作导向的一大

考验。

(二)智育功能放大

在学校生活中,智育起着重要作用,但智育不是简单的积累知识和传递知识。知识也不是为了“储存”,而是为了“流通”。现实情况:在学生的班级生活中,更多时候“班级”二字是与“学习”二字画等号的,班集体是学生获得知识、提升学业能力的最重要场所。这是值得每一位班主任深思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发出这样的提示:“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唯一、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班集体的作用和带班育人的过程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知识,记住了知识也绝不意味着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三)育人方法单一

学生都是具体的、独特的存在。当今的中小学生成长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代,各类思想文化交流、交融甚至是交锋,学生的个性特点更加明显。但通常,我们的教育手段不能够全面地关注到“这一个”。因此,不难发现,进入班集体生活中的学生们,很快就产生了“区别”,甚至,在很多一年级的新生群体中,会出现不少所谓“成绩落后”的学生。这也敦促着每一位带班育人的教师去思考作用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方法是否符合他们的个性。

二、厘清——“启智悟道”内涵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路向。因此,班主任应聚焦学生的生命成长高度,启迪培育学生智慧,提升他们领悟真理的本领,进而丰富他们成长的内涵。

(一)用理想信念奠基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青少年精神成长的“缺钙”。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论述: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学生拥有这样的远大理想和人生信念,有利于明确成才的方向,为增长才干、助力祖国发展的人生道路厚积能量。这也是班主任引领学生“启智悟道”的把舵方向。

(二)用终身学习接续

班主任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如果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衡量,那么班级中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业成绩、交往能力等各个方面总是存在较大的差异。脑科学研究证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不受限于固有的發展阶段。因此,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主任应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青少年成长需求,率先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思维发展规律的探究和思考,引领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者的角色认知。

(三)用自我教育强化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但无法代替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生长,但无法赠予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需要清晰界定的是,班主任的职责是去挖掘、发现学生身上美好的东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受教育者,而且是国家的公民,未来社会的一分子,学会在成长的道路上积蓄智慧,进而自觉地选择生活道路。

(四)用创新素养助力

教育是指向未来的。人工智能已经引发了诸多领域与行业的深刻变革,对教育的系统性变革更是呼之欲出。当下,创新能力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素养。作为带班育人工作的重要执行力量,班主任需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引领班级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更好地助力他们“启智悟道”。

三、行动——成就“启智悟道”之师

(一)凝聚高度认同的班级精神,锚定“启智悟道”方向

知识只有在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能吸引住思想和激起兴趣时,才谈得上是知识。学习是基于外部环境的,需要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或者技能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去,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要经过悉心的培养和熏陶的。因此,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智慧启迪、道理领悟的环境非常重要。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从显性环境和隐形环境入手。

1.“手创角”鼓励人人动手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为班级勤于思考、动手的学生创建自我展示的平台,笔者曾在班级设立了一个“手创角”,用以摆放学生生活中的小创作与小发明。从最先的手工泥塑作品,到后来的“水果”电池、桌面吸尘器……在作品不断涌现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展示行列,主动积极地尝试在生活中“手创”。从“手创”到“首创”,班级的一位手创达人获得了报警装置的发明专利。

2.“学而”文化启迪善思

“学而班”是笔者曾经带过的一届班级班号。“学思结合”是必要的学习习惯,“思考”是一个人生发智慧的重要品质。而出人意料的是,经班级全员讨论,大家为了强化和提醒每一位成员“思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作用,特意将班号中的“思”隐去。无形中,将寻“思”应“思”的导向植入班级成员心中。在集体观念认同下,“学而班”将“思”文化贯穿学段,以“爱思”—“善思”—“乐思”为主线,建构初中学段三年的生活目标,将勤于思考的品质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实践证明强化了“学而班”成员的善思品质。

(二)营造平等友爱的共情关系,滋润“启智悟道”土壤

近年来,研究表明,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有积极促进的作用。社会情感能力高的教师能够积极回应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充满温暖、关爱的共情教育环境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使学生从迷惑冲突走向澄明平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作出相应的行动,形成自己的学习智慧。因此,带班育人过程中教师应当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友爱的教育共情氛围,积极提倡师生之间民主对话、平等沟通,方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笔者曾尝试用以下方式进行共情关系的营造。

1.“悄悄话”联系本联络师生情感

在生活节奏加快、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师生对话、亲子对话常常变得有限和单一,创设一个能够回归传统的文字对话机会,往往会收获一些意外的惊喜与感动。“悄悄话”本就是笔者带班过程中与学生建立文字对话的载体,它承载着一些不便面对面沟通的话题,也寄予着期待与惊喜,有时是烦恼的倾诉,有时是图画的生动,有时是藏头诗的惊喜。这让师生之间增添了许多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默契。

2.“沉思录”展示每日生活实录

笔者班级学生间传递着一本记录每日班级生活的班级实录,学生命名为“沉思录”。除了课堂内外的师生对话和同学对话,还可以有更广阔的对话空间,即集体对话。“沉思录”每天会由一名学生承担当天的实录工作,以自己喜爱并擅长的方式记录一日常态,可写可画、可长可短,放学前分享至网络平台,这成为学生、任课老师、家长每天都期待了解的最新动态。这样的对话氛围,进一步拉近了师生距离、家校距离。

(三)活用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丰富“启智悟道”路径

带班育人工作是否助力培育学生智慧、提升领悟真理,还在于师生身心是否投入,是否与道德认知对象、外部环境产生互动。因此,带班育人工作应当从生活实际场景出发,将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经历作为德育起点,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全身心投入提升德育认知的环节,促成身体与道德认知对象、情境的融合互动,向高处生长、向深处发展。

1.主题活动系列开展

活动育人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路径和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班主任带班育人工作实效化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体验感,有利于学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加强对自身智力与能力的积极信念与肯定。以“学而班”为例,笔者开展“寻美”系列活动,通过寻“传统文化之美”“自然风光之美”“科学理性之美”,帶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在“寻美”过程中,学生丰富了对“美”的认知,锻炼了动手能力,提升了沟通能力,也收获了独属于自己的慧思与人生体验。

2.协同联动共育共进

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是联动紧密协同育人的新样态,也是回应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良好生态。笔者结合所带班级的班情特点,组建“家长学堂”、组织“家长沙龙”、评选班级“好家长”;依托所在地资源,带领学生组建实践小组,寻脉“半山文化”、探索“博物文化”,充分发挥整合资源的作用,拉近家校关系,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关系,在协同联动的活动中助力学生“启智悟道”,同时助力自身获得专业成长,构建师生家长成长共同体。

国家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物质丰裕,信息发达,学生成长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更加需要大智慧。班主任是教师群体中距离学生最近的人,启迪培育学生智慧,提升领悟真理本领,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要肩负起这样的使命,班主任要做一个更好的学习者,因为学生也在向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2]马克思范·梅南,李树英.教育的情调[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金 晶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德育教研员,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曾获南京市、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德育方法良师
医学教育家培养工程:一种让良医成为良师的有效探索
似此良师何处求?心声绘出请君看——刘宝俊教授《严学宭评传》读后
良师“林黛玉”——《香菱学诗》教学杂想
从“良师”到“名师”——对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良师·阶梯·加油站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
《论语》中的德育方法及其现代价值
提升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互联网时代高中德育方法的变革
城市高中生思想行为特点与德育方法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