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惬意教室:在启智悟道中走向“全人”

2023-11-07郭敏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9期
关键词:全人

郭敏

[摘要] “惬意教室”追求以适当、舒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陪伴学生度过教室的学习、生活的时光,要求班主任为学生创造惬意的条件,以使他们在学校里呈现出自身的活力,实现“指引儿童,从家庭中的婴儿成长为具有高尚精神的‘大写的人的人道主义的教育目的”。通过探究发现的课堂、链接生活的感悟、具身体验的实践,引导学生启智、悟道、践行,铸就他们生长的力量,向下扎根、向上拔节,成长为有无限可能的“全人”。

[关键词] 惬意教室;启智悟道;全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好的教育”更是众望所归。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校长关于“好的教育”应该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的讲话视频引发了我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每天耕耘的教室场域中,该如何实施“好的教育”?

2019年,我开始进行“惬意教室”的实践研究。“惬意教室”理论认为:首先,教室是一个物型的环境,是师生共同生活、学习的空间。优化教室情境,使之适切学生,让他们在其中健康、快乐成长,“让道德教育形成一种影响力”(李吉林老师语)。其次,教室也是学生的心理场,是一个育人场。它是由许许多多活跃的生命组成的,是特别有灵性的空间。因此,“惬意教室”追求以最适当、最舒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陪伴学生度过教室(学校)的学习、生活的时光,使他们即使遇到了困难与挫折,也能自我调适,微笑面对,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内心的稳定、坚强,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和振奋。惬意性原则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惬意的条件,以使他们在学校展现出自身的活力,以实现“指引儿童,从家庭中的婴儿成长为具有高尚精神的‘大写的人的人道主义的教育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语)。所以说,“惬意”更有利于学生树立理想,热爱学习,健康身心,磨砺意志,“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实现“好的教育”。

“惬意教室”有如下要义:(1)环境安全;(2)心理适切;(3)关系融洽;(4)精神明媚;(5)行动稳健。惬意教室建设的成果将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精神容貌、道德素养等来呈现。《中小学班主任》2022年第17期发表我的文章《惬意教室,从育智走向润心》,是省“十四五”研究重点课题“基于‘情境润德的惬意教室建设研究”在儿童德性成长方面的初步研究成果。本文旨在研究建设惬意教室对于学生在思维发展和领悟道理,即“启智悟道”方面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一、情境学习:从“你期待”走向“我发现”

不存在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立足学科内容,发掘学科特质,让学科知识真正能够通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发展和德性生长的智力基础,进而影响他们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认同,才能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让每一堂课都创造奇迹。

课堂活动中创设的情境,其实是模拟真实生活、融入主体情感、充满审美色彩的学习型场域。一方面,它符合并且满足了学生的感性欲求和游戏冲动;另一方面,它又联结着学生真实的生活,将符号与生活感受之间的断层联结起来。教师不再讲解、提问,期待学生回答出自己预设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热烈的情绪中感受、体验、探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开发了“向善”课堂系列:“我疑惑了”问题课堂、“我发现了”探究课堂、“我做到了”实践课堂。以“我疑惑了”问题课堂为例,课堂以“我的疑惑”为主线,教师在揭题、初读感知、品读课文等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集体答疑解惑,在解惑的过程中生发出新的问题,再次质疑、解惑……在课堂中,学生不断地与课文对话,与同伴对话,自我思考、相互探究、努力发现,“小手高举、小脸通红、小眼放光”,教室成为沸腾的天地。在互学共进中,学生的思维渐渐走向深刻,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激励了他们的潜在内驱力,激发了他们向上生长的力量。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一直强调,在教给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潜在智慧,把学生教聪明。她创立的情境教育,讲究“真”,追求“美”,注重“情”,更突出和强调“思”,即给学生宽阔的思维空间,尽力开发潜在智慧。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角色体验,辨析行为,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学习《海底世界》,为了激发学生探索海底世界的愿望和兴趣,教师在黑板上手绘海洋图,辅以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迫不及待地向“船长”报告自己在海底的探索发现。因为情感的参与,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并在相互碰撞中不断生长新的兴趣点,对海底资源的开发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奋斗者”号载人深潜海底万余米的纪录,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不禁备受鼓舞。课堂就这样“立”起来,学生的思维就这样“活”起来,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丰盈。情境的创设牵引了情感的参与,“情感伴随理性”,二者交织和谐地进行,这种最佳的心理驱动正是挖掘人类潜在能力的重要通道。

傅国涌老师说,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想方設法打开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课文、课堂和课外的嬉戏中,处处都能找到新的可能性,在与世界万物的对话过程中,不断地拓展他们的想象力。的确,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刻在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大门上的人类誓言是,只要我们能梦想,我们就能够实现。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探究学习中不断地“看见”自己,变得“更聪明”。

二、链接生活:从“我发现”走向“我感悟”

教育,源自生活,在生活中,最终回归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教育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的著作《落叶》中有一章专门论述教育,他认为,教育无非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生活、享受生活、理解生活,学生的学习都应围绕着这些目标进行,而不是相反。

惬意教室中的学习,不再囿于分门别类的碎片化的学科知识,也不再停留于书本和教材,而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由“例子”观照生活,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探寻更多的“美”,走向“无穷的远方”。

立夏节气,返校复课,我们学习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学生品味着万物在夏天飞快生长的状态,感悟着生命的蓬勃力量。为了更好地验证作者的观点,我们一起来到珠媚园,寻找夏天的踪迹——密密麻麻的藤蔓、热烈绽放的绣球、绿油油的草地……它们成为我的手机镜头里最亮丽的风景。

回到教室,我们一起分享所见,交流所思所感。作家梁容若说,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作为即将离开母校的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在这最后的一个多月的时光里,我们该怎样度过呢?学生想到了水培绿萝的满血复活,想到了身体免疫系统,感悟到生命对于自身成长的力量。他们在自我反思中聆听内心的声音,表达对未来美好的期许,以及对成长的深情渴盼。源于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经由学生的领悟和体会,比老师的“说教”更有力、更深刻。

那个毕业季,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学习何其芳老师的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诗人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寻停留的地方……我引导学生回忆,我们的心中还停留过哪些歌呢?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那是一首多么铿锵、多么辽阔的歌啊!我们一起铿锵有力地品读这首歌,感悟声声叮咛背后的殷殷希望。学生领悟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表达了要成为“国之栋梁”的志向。

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先生说,理想、希望和意志可以说是决定一生荣枯的最重要因素。惬意教室里,生长着鲜活的生命个体,澎湃着生命的激情,对理想、对信念的执着,不断建构着自身的价值。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学生昂首阔步,奋发前行。

三、实践活动:从“我知道”走向“我做到”

惬意教室主张培养“有爱、有根、有趣、有为”的人。这里的“有为”,是有所作为,广义上来讲,是树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狭义地讲,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日行一善”“行有所止”,自制自律,培育遵纪守法的未来公民。

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傳播给人,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学生每天演绎着单调平凡的校园生活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着班级的情境。如果仅仅停留在“我知道”层面,不经历自身建构的内部活动的道德教育仍然是空中楼阁。夸美纽斯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而不是由文字。”如何从“我知道”走向“我做到”?创设温暖向上的集体氛围,营造积极向善的班级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做到“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在情境活动中,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实践活动中同伴合作,互助共进。例如,毕业前夕,我们组织开展了“我为母校留下些什么”的主题系列活动。学生为默默奉献的保安叔叔、食堂阿姨、保洁师傅送上西瓜,在炎炎夏日给他们带来一丝清凉,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将课外书捐赠给学生图书馆,留给学弟学妹们,愿他们与好书相伴,快乐成长;离别之际,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桌椅收拾得干干净净,我们的教室窗明几净。这间留有我们美好记忆的惬意教室被整理得一尘不染。

实践活动使学生间能有效地沟通、合作、分享;能自主地创造性解决集体生活中面临的种种挑战;能增进同学间美好的情谊,真切感受到学习和活动带来的充实和成长的快乐;能够不断体认和确证自身的价值,感悟到成长的信心和力量。

惬意教室之所以能让学生精神明亮、笃行向上,是因为他们所遇皆美好,生长在一片“阳光明媚、温暖有爱”的精神高地,即使遭遇风雨,也能充满自信,砥砺前行。研究表明,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是维系学生道德行为的不竭动力,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寻求稳定理想和信念支撑,汲取源源不竭的前行动力的源泉。学生在惬意教室中体验快乐、满足的情感,收获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动力,不断建构自我的价值体系,获得生命持续发展的力量。

学生在惬意教室里生活的四年,也是我用心滋养每一个心灵时光。探究发现的课堂、链接生活的感悟、具身体验的实践,启智悟道,铸就了他们生长的力量,向下扎根、向上拔节,成为每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

[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研究重点课题“基于‘情境润德的惬意教室建设研究”(课题编号:B/2022/03/127)阶段性研究成果]

郭 敏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全人
健体教育显特色润泽身心育全人
——记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州大道小学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erson- Centered Primary Care Measure’: findings from cognitive debriefing
大学整全人的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旨归
论外语教师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建立
浅谈数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全员导师育“全人”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全息阅读课程:从学科本位到“全人”发展
我所体验的全人教育
“全人”视野下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