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土力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2023-10-28王宏廖建兴邵鹏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土力学课程思政

王宏 廖建兴 邵鹏

摘  要:在新时代新政策的背景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各高校不应只在思政课上传授思想政治精神,更应将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相结合,探索二者融合、相得益彰的方法。文章以土力学课程为例,讲述了土力学的基础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及途径,并从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与考核模式等三方面展开,全面论述了如何在土力学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希望通过探究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理念与方法,做到“育才重器”和“育人育德”双管齐下,实现全面培养“三位一体”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土力学;课程思政;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4-0137-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系已较为完善,但是在思想政治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面仍有不足。多年来,大学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知识的教导分开进行,绝大多数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集中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讲解,这种单一式知识灌输体系对于新时代年轻人的价值塑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如今的教学评价和教学体系对于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制度建设而言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容易着重于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而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1]。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应该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做到“盐溶于水”。这就要求高校不能仅仅将思政教育置于思想品德类课程中,而是要求各专业教师一起投入到思政教育工作当中,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完美贴合的教育体系。这并不是要求教师仅仅在课程的绪论或结尾等部分生硬地嵌入思政元素,也不是要求将专业课程变成思政课程,而失去专业课程的本质[2]。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应该寻找思政教育合适的切入点,以专业知识为主体,与社会责任感、国家自豪感和爱国爱党精神等相结合,在传授学生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借此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不仅可以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而且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爱党爱国、奋发向上、勇于拼搏的新青年。

本研究以贵州大学土力学课程为例,结合时代背景,探索土力学课程在当今社会的思政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塑造“三位一体”的全面人才。

一、土力学课程介绍及现状

土力学是应用工程力学方法研究土力学性质的基础课程,它是研究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土壤和土体的一门学科,包括人工土体和天然土体,以及与土壤力学性质密切相关的地下水[3]。土力学广泛应用于地基基础、挡土墙、岩土建筑、大坝等的设计,是土木工程、交通水利工程、岩土工程等学科的重要分支。

目前,土力学的知识体系已经十分成熟,并且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学方式中融入了网络这一利器,学习的方法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无数优秀的教学视频通过手机、电脑就可以观看。尽管出色的教学视频层出不穷,但能将土力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案例少之又少。网络上的信息呈多元化特征,没有人可以保证年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被一些言论所误导,所以亟须推广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做到明辨是非,不被外界流言蜚语所迷惑,帮助新时代新青年树立正确的思政观念,增强爱党爱国和法律意识,使国家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可以积极正确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预防和减小地质灾害、保障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中来。

二、土力学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及总体设计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指出办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4]。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設指导纲要》也指出:对于工程专业课程来说,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情怀和使命感[5]。但是目前高校的专业教师侧重于教学与科研,缺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动力与经验。而且工科专业相较于文科来说更加注重理论与逻辑推理,轻视了思想与人文素养的熏陶培养。如果只注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育才重器,忽略了育德育人的重要性,就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年轻人“术上到位,红上不足”。为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弘扬贯彻“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教师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堂,以身作则,在课堂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专业课程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具体而言,土力学思政课程的总体设计如下:

1. 基于“人、物、事”的土力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以土力学的基本知识框架为基础,从土力学的发展历史、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及地位、未来的研究方向、职业规范引导、人物和工程案例等角度出发,在教材的不同章节中,结合“人、事、物”的主题,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道德伦理教育、纪律与法治教育、职业规范素养教育、科学探索精神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6],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分析,达到育人树德的教育理念。“人”可以从土力学之父卡尔·太沙基、中国力学学科奠基人黄文熙等切入,向学生介绍他们对土力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历史责任感以及拼搏进取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树立终身学习,不断前进的意识。“物”可以从三峡大坝、青藏铁路、陶瓷等切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职业道德素质。“事”可以从一带一路的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事例等切入,使学生意识到国家的强盛,坚持跟随党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2. 融入“三位一体”的土力学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三位一体”的基本内涵是: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融学生“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为一体,人才培养途径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7]。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土力学,其教学课程设计也应如此。土力学课程内容广泛,主要涉及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土坡稳定性分析、地基承载力、土的动力特性等内容,基本涵盖了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科学研究领域所涉及到的各类具体问题。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熟悉常规岩土力学实验方法,能够应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同时,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专业责任感、工匠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专业的重要性,提升专业自豪感,为以后从事与岩土工程有关的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8]。

3. 建立“全过程反馈式”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在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与考核评价中,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后作业完成质量、考试成绩等均可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意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艺精神,以及人文情怀和职业素养的工匠精神。根据工程实例需求布置课程设计或组织创新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己的觉悟,反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对土木行业发展的理解。土力学课程思政属于创造性思想性教育,其效果与授课教师的个人风格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而不是单纯的讲解知识完成基础教学任务。

三、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一)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土力学思政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教学内容所编写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土力学课程在土木工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定土力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方向,并反映出土力学的过往成就与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本课程特点,将教学分为课程思政和试验思政两部分。

课程思政要求:1. 了解土力学的发展历史及未来研究方向,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务实求真的态度;2. 掌握土的渗透性及渗流、地下水的运动方式和土的毛细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3. 掌握不同情况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和自重应力计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4. 掌握土压力和挡土墙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公式,了解挡土墙的三种类型和土压力的两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5.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三种破坏形式,能够识别荷载-沉降曲线(p-s)特征,能够计算有限塑性区深部荷载,培养学生严谨好学的钻研态度;6. 掌握平面滑动法、极限平衡法、整体圆弧滑动面法、圆弧滑动面条分法和稳定系数法五种突破稳定性分析法,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其创新能力。

试验思政要求:1. 了解土的密度试验、土的含水量试验、土的液塑限试验、土的固结试验、土的直剪试验、土的三轴剪切试验六种土力学常见试验原理,掌握土的含水量、天然密度、孔隙比、颗粒组成、饱和度、界限含水率等基本参数的意义;2. 完成土力学试验报告的分析与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合作的能力。通过将土力学课程思政和试验思政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让他们可以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培养其大无畏精神和高尚的节操。

(二)改变课程教学内容

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对学生而言不仅难以理解,而且易显枯燥。在授课时,结合当今热点话题,引入工程实例或科学家事迹,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在极大程度上增强土力学课程育人育才优势的同时,从建设成就体会制度优势,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培养其爱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设施的建造规模和水平显著提升,综合质量得到全面保证,综合效益显著上升,打造了享誉世界的“中国速度”[9]。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建成投产,如电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领域建设成效显著,基础性、引領性、战略性作用凸显,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在开发过程中积累了无价的宝贵经验。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北京国际机场……这些成就无不彰显着国家建设的雄厚实力。

无论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这类历史工程,还是火神山、雷神山这些新时代事迹,都具有将爱国主义、艰苦向上、团结一致、奋发图强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当中讲授的意义,是土力学课程天然的思政案例素材。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工程案例的讲解,使学生在学习土力学专业知识,了解工程背景特点的同时,熟悉中国的实际国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让他们知道在国家面临苦难,需要他们力量的时候,自身应该做些什么,进而引导他们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改善课程教学与考核模式

为了加强专业知识的实践指导,加深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觉悟,应做到理论贴合实际。教学模式应从课堂为主转向课堂与实践相辅相成,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合作、教学内容与项目任务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课程学习与课外试验当中,培养学生勤奋、吃苦、追求卓越、淡泊名利的匠人精神和优秀品质。鼓励学生真题真做,积极参加各种与土力学相关的专业竞赛,打开“脑洞”、畅想未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应探索创建综合性、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制度。为倡导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杜绝思想怠惰所致的迟到早退泛滥的现象,土力学课程思政考核应由出勤情况、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10]。让学生养成课上认真学习,课后积极温习,遵守时间、诚实守信的习惯。在考核学生课上表现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团队合作的能力等。在课程考试中,增加与思想政治内容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考题,使学生可以将思政因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合理分析。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中国已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的历史时期必然有新的历史使命,教育这一领域也不例外。土力学课程历经多年,其教育框架已经成熟,但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这一方面还略显不足。因此,文章以贵州大学土力学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与考核模式三方面展开,介绍了在新时代、新工科的背景下,专业课程如何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使课程主题紧紧围绕“专业知识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导高校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坚韧刻苦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使他们可以做到知行合一,成为祖国需要的新时代人才。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还需要越来越多高校的专业教师将更多的心血投入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完美融合这一任务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出一批批又红又专的年轻人[11]。

参考文献:

[1] 钱朝琼.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發展的根本遵循[J]. 新西部,2019(11):119+117.

[2] 黄婷,李杏华,杨茜. “课程思政”在学前教育课程的融合[J]. 科幻画报,2019(08):160-161.

[3] 杨兵,侯江荣. 土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1):219-220.

[4] 蓝海南. 新时代提高中职校思政课实效的策略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9):125-12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EB/OL]. (2020-05-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3.462437.html.

[6] 李玉婷. 基于突发事件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17):101-103.

[7] 李洪彩.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代汉语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临沂大学学报,2017,39(06):122-129.

[8] 张俊云,冯君. 土力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的教学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21,30(06):61-66.

[9] 冯双喜,雷华阳,刘景锦,等. 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21,30(06):32-38.

[10] 蒋水华,夏陈玮,章浩龙,等. 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21,30(06):81-86.

[11] 何怡. 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探讨[J]. 科教导刊,2022(12):76-78.

(荐稿人:安永日,贵州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土力学课程思政
稻壳灰-地聚物固化土力学特性及机理分析
垃圾土力学特性及其路基填筑应用研究
土力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土力学中土的密度和重度概念的分析与讨论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如何给土木工程专业非岩土地下方向本科生上好土力学的第一堂课
油松根系的固土力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