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饮茶习俗在自创茶艺创编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2023-09-20杨珂

中国茶叶 2023年9期
关键词:关键要素实践

杨珂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一部以民族饮茶习俗为创编应用实践主线的自创茶艺创编作品,需要在科学沏泡、品鉴茶叶的基础上,科学融入多样化审美元素,流程化、艺术化地展示民族饮茶习俗与品鉴过程。文章通过研究民族饮茶习俗在自创茶艺创编中的应用与实践,明确民族饮茶习俗在自创茶艺创编主题提炼中的作用。基于继承与创新相融合、生活与文化相统一、规范与自由相辅佐、对称与差异相成就4个方面的民族饮茶习俗在自创茶艺创编中的应用与实践原理,集合茶叶、茶具的选择,茶席、服饰的设计,挂画、意境的营造,茶道艺术组合设计4个方向的民族饮茶习俗应用与实践路径,塑造自创茶艺创编的厚重审美特征。

关键词:自创茶艺;民族饮茶习俗;关键要素;创编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2023)09-71-5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National Tea Drinking

Customs in the Creation of Self-created Tea Art

——Taking Sandao Tea of Bai Nationality as an Example

YANG Ke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Longnan 7425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ethnic minor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a self-created tea art creation work that focuses on the ethnic tea drinking customs as the main line of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which needs to integrate diverse aesthetic elements into the scientific brewing and tasting of tea, and displays the ethnic tea drinking customs and tasting process in a procedural and artistic manner. The article clarified the role of ethnic tea drinking customs in the theme extraction of self-created tea art creation by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ethnic tea drinking customs in the creation of self-created tea art.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principles of ethnic tea drinking customs in the creation of self-created tea art are based on four aspects: integr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he unity of life and culture, the assistance of norms and freedom, and the achievement of symmetry and differences.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ethnic tea drinking customs is integrated in four directions: the selection of tea leaves and tea utensils, the design of tea seats and clothing, the creation of  hanging paintings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design of tea ceremony art, shaping the profou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elf-created tea art creation.

Keywords: self-created tea art, national tea customs, key elements,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少數民族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源流,在饮茶习俗上千差万别[1]。新时代的当下,茶事展示与茶艺大赛等自创茶艺创编活动频繁,民族饮茶习俗与表演成为其重要的组成内容。结合民族饮茶习俗,搭配相关联的茶艺创编关键要素进行应用、实践设计,能够更加生动、鲜活地展示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文章对民族饮茶习俗在自创茶艺创编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研究,借助茶文化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对自创茶艺创编予以深层次分析。

1  民族饮茶习俗在自创茶艺创编主题提炼中的作用

1.1  自创茶艺创编主题提炼的要求

自创茶艺通常被称为“创新茶艺”,一般情况下,需要茶艺师自行确定创编主题,同时,将茶叶、茶具、茶席、服饰等作品要素设计,挂画、场景意境营造,背景音乐、舞蹈、解说词编排等融为一体,艺术化展示茶文化,带给广大民众综合性的审美体验。自创茶艺创编主题提炼对立意的新颖性、创造性要求较高,要求创编主题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美学元素的风格格调,表演要素完整、主题醒目,意境深远、高雅,能够在围绕创编主题展开茶艺表演的同时,将创编主题与有关茶文化的茶人、茶事相联系,也可以与民族饮茶习俗相调和,促使表演更加具有观赏性和时代感。

自创茶艺创编主题是创新茶艺的灵魂,决定了其他茶艺要素的设计。主题一旦确定,茶、具、音乐、解说词、操作程序及方法等,均需要围绕主题呈现多种多样的情感。在主题提炼过程中,可以根据地方人文个性、所产茶类,选择不同主题内容、表演形式,借以丰富茶文化内涵。继而在一定基础上,从茶味体验、茶具选择、生活百态、知识积累中,捕捉创编主题灵感,提炼茶艺表演灵魂要义,尤其是从生活百态、深厚的茶文化意蕴中,总结科学的自创茶艺创编设计方法,侧重性体现出创编主题的文化内涵,赋予表演丰富的创编灵感[2]。

1.2  我国少数民族饮茶习俗在自创茶艺创编主题提炼中的价值

以茶待客、以茶代酒,历来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礼仪习俗,体现在民族饮茶习俗中的文化丰富多彩[3]。分布在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的布朗族,因口含“腊”茶,吃“得责”生茶、酸茶、烤茶,煮清竹茶而闻名。基诺族自古而今以茶当菜,尤其钟爱“腊拨批皮”,普遍用葫芦品茶。上年纪的哈尼族族人对蒸茶的糯米香味格外青睐,通常在劳作、赶集或狩猎归来途中,采摘新鲜老茶叶,使用木质甑子(甄子)蒸熟后,晾干装入竹篾盒中备用,这种爽口诱人的蒸茶成为哈尼族族人的待客佳品;同时,烤茶和土锅茶是哈尼族族人在野外劳动、居家待客时常见的饮茶形式,均使用清冽的泉水煮制而成。彝族对茶的色泽、香味、功效要求更高,在饮茶习俗上倾向于烤罐茶、清茶、盐巴茶和油茶。拉祜族则以烧茶、烤茶和糟茶等简便的饮茶方式为主。傣族对芽叶肥嫩、汤色黄绿、香气馥郁、滋味鲜爽的竹筒香茶情有独钟,竹筒茶既有浓郁茶香,又有清花竹香,这是一种相对讲究的待客茶,在傣语中为“腊跺”,十分解渴解乏。铁板烧茶和擂茶是佤族别具一格的饮茶习俗,风格与上述少数名族的饮茶习俗有明显区别。油盐茶是傈僳族沿用至今的饮茶习俗,这种茶不仅有解渴的作用,同时可以充饥,在风味上比较特殊。白族的三道茶闻名中外,是我国云南地区白族招待贵宾时所展示的饮茶方式,白族称其为“绍道兆”,蕴藏着白族文化对美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赞颂。藏族、纳西族重要的饮茶习俗可以从酥油茶中窥见一斑。酥油茶的滋味涩中回甘,作为主食,咸香的酥油茶可以暖身御寒,已经成为藏族、纳西族款待宾客的“礼茶”,通常情况下与糌粑搭配。

地域和民俗间的差异,造就了茶文化的多彩斑斓。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各少数民族所特有的茶文化为我国茶文化增添了多重异彩,也为推动我国茶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鉴于此,自创茶艺创编可以将少数民族饮茶习俗作为创编背景,将民族文化融入形象的冲泡过程中,赋予创编美感,通过视觉、听觉将茶文化内涵生活化、艺术化展示出来。一方面,以民族文化与茶文化融合的创编情境传播茶文化,对新时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自创茶艺创编,积极展现少数民族世代爱茶、嗜茶的民族特有文化[4]。

2  民族饮茶习俗在自创茶艺创编中的应用与实践原理

2.1  继承与创新相融合

民族饮茶习俗在自创茶艺创编中的应用与实践,需要在提炼自创茶艺创编主题过程中,赋予表演充沛的时代感。茶艺师可以结合时事政治、科技文化、经济产业等差异化主题,通过提炼民族饮茶习俗,以茶道品茶活动的方式展现礼节、意境、美学观点及精神思想,对表演的行为艺术予以创新。例如,在自创茶艺创编表演的角度与手法上,茶艺师可以根据茶文化精神内涵的关键特征,延展茶文化“以茶雅心”“以茶敬客”“以茶行道”的社会化功能,集成民族饮茶习俗关键点。结合茶艺表演过程中的艺术标准、舞台燈光、音视频设计、服饰搭配,对茶叶、茶具和茶席等作品要素进行设计,营造挂画、场景意境,构思背景音乐、舞蹈、解说词编排、冲泡流程、技艺等[5]。在开发茶文化活动的同时,以继承与创新相融合的方式,满足茶文化活动对茶艺创编实用、娱乐相结合的需求。

2.2  生活与文化相统一

自创茶艺通常对茶艺师的道德修养、思想意识、行为品格的要求较为精细化。在创编茶艺表演内容过程中,茶艺师需要以上述文化投射点为基础,结合民族饮茶习俗与茶文化。例如,在茶艺表演中,茶艺师通过不同的自创茶艺技巧,搭配优雅的动作与仪态,通过表演陶冶情志,促使民众在精神层面得到审美意趣的升华,欣赏并感受到茶道的精神内核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殊魅力。为赋予自创茶艺创编表演真正的“灵魂”,民族饮茶习俗在表演过程中的应用与实践,需要通过民族文化与生活意趣的统一,如茶艺师通过对创编关键要素的设计,展示茶文化与民族饮茶习俗交互影响的点、线、面。以统一生活与文化的形式,促使广大人民群众透过表象看本质,积极追寻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处,找出茶文化真正的内涵,赋予表演深刻的审美特征。

2.3  规范与自由相辅佐

自创茶艺创编需要依循一定的礼仪、程式规范完成创编设计,但茶艺师在表演过程中仍然可以根据具体的茶性和艺术需求,融合进相对自由的创编设计元素与个性化表演风格。例如,在自由发挥表演魅力的过程中,茶艺师可以通过高质量的表演修养,对茶文化和创编设计元素进行感悟,如以茶与歌舞结合的方式,呈现“青娥递舞”等名场面;以茶与音律结合的方式,呈现“琴里知闻唯”的诗情;以茶与诗画结合的方式,呈现“花落煎茶水”的雅趣;以茶与书法结合的方式,呈现诸艺相通的累观。依靠规范与自由的相互辅佐,做到茶、心合一,成就民族饮茶习俗在自创茶艺创编中的应用与实践[6]。

2.4  对称与差异相成就

伴随茶文化的发展,茶艺逐渐成为科学展示茶叶冲泡、饮用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而在自创茶艺创编中应用民族饮茶习俗,帮助表演过程更富有艺术张力,能够促使民众获得韵味无穷的艺术享受。中华民族崇尚对称美所表达的大自然规律,而在不对称美中,美学思维得到更加直观的释放。利用对称与差异的碰撞,可以成就效果惊艳的美感。在自创茶艺创编中应用民族饮茶习俗,实为对称與不对称美学的有机结合表现形式,通过引人入胜的茶道表演,能够产生意蕴无穷的变化,引发跌宕起伏的遐想,十分耐人寻味[7]。例如,在创编过程中可以选用古树树根自然形态的茶桌,在茶桌桌面上通过古树树根年轮构成祥云天章般的图案,赋予茶桌形制与茶桌桌面图案不对称的美感。而在茶桌桌面摆放精巧的茶器、花瓶则能够表现出对称美,花瓶中的插花展现的又是不对称美感。上述对称与差异的碰撞与结合,能够赋予自创茶艺创编内容变化无穷的遐想,既体现出协调统一的整体美感,同时,又展现出包罗万象的变化与节奏美感。

3  民族饮茶习俗在自创茶艺创编中的应用与实践路径

3.1  茶叶、茶具的选择

茶叶的选择与自创茶艺创编主题的关系较为密切,因其具有代表性,所以在选择过程中,必须合乎主题定位。茶艺师需要重点关注茶汤质量,应以冲泡高质量茶汤为最终目标选择茶叶,尽量选择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品质优的茶叶。切忌在应用民族饮茶习俗过程中,产生实践性偏差,例如,大理白族三道茶最早见于唐代《滇游日记》,在自创茶艺创编中,茶艺师可以选择云南普洱茶乡所产上等茶作为表演核心,而非其他地区茶叶。

“茶具”可以追溯到汉代,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茶具,均可以成为搭配茶叶的茶器,茶具的材质相对宽泛,如陶瓷、金属、紫砂、漆、木、竹等。大理白族三道茶通过对民族饮茶习俗的渗透,对所用茶具有其倾向,选择泡茶、饮茶用具,主要以云南当地的土陶为主。“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白族族人在茶具要求上较为考究,因此,大理白族三道茶每一道茶的茶具选择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一道“苦茶”,可以选择状如小酒杯的茶具“牛眼睛”;在第二道“甜茶”中,可以选择状若小碗的普通茶具,小碗中放红糖和核桃肉,冲至八分满;在第三道“回味茶”中,可以选择介于第一道和第二道茶具大小间的茶具,将蜂蜜、姜片、花椒放入茶具中,冲上沸腾茶水,茶汤甜、苦、麻、辣,各味俱全。在表演过程中,茶汤色彩素雅,茶具意境悠扬,与上下叠铺的茶席铺垫和设计相融合,产生器物之于铺垫的呼应美感,表述族人的喜悦、欢愉[8]。

3.2  茶席、服饰的设计

大理白族三道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常在茶席的设计上,需要通过颜色、温度和质感的搭配,塑造一种茶席、茶具交错的美感,通过茶席的叠铺,促使表演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在自创茶艺创编中,大理白族三道茶的创编表演,借助朴素的艺术氛围与设计意境,传递具有民族文化的茶艺术。茶艺师选择带有白族民族特色的木质茶桌、白族所专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扎染而成的布料“扎疙瘩”作为茶席席布。两位茶艺师同时进行茶叶冲泡,整体上通过上下组合的交叠铺放方式完成茶席错落布置。在色彩的设计上,茶艺师将白族所专有的蓝靛色作为整体色彩底蕴,搭配三道茶所使用的茶具,将带有喜鹊、青蛙、公鸡、飞鸟、猴子、凤凰等白族民族动物纹饰的茶具垫作为陪衬,促使茶席设计在素雅中生发出典雅的华丽感,创造出极为浓郁的茶文化氛围,表现出白族人的热情。大理白族三道茶在创编表演过程中,需要选择契合主题的服饰,通常来讲,白族崇尚白色,茶艺师需要佩戴金花头饰,通过“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展现少数民族饮茶习俗,以亮丽色彩呼应茶席,加深表演的协调性和生动性。

3.3  挂画、意境的营造

茶席使用挂画、插花等,可以与三道茶的主题相呼应,不必通过繁杂重复的设计布局完成意境的创设,茶艺师往往通过挂轴、单条、屏条、扇面等挂画画卷形式陈设茶席背景,在插花布置上,一两朵花即可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茶席整体上的设计美学,主要依赖于挂画、插花艺术表现形式对表演效果的烘托。在大理白族三道茶自创茶艺创编中,茶艺师通过应用民族饮茶习俗,使用扎染的布花、纸花完成设计,通过扎染艺术的色彩和艺术效果,贯穿茶、人、茶器。选择云南地区专有的陶罐插入带有蓝靛色花朵的花枝,色彩与画布、席布、杯垫、茶具相辉映,促使茶席整体上表现出生机感,使人们在欣赏表演过程中仿佛化身为白族族人[9]。

3.4  茶道艺术组合设计

3.4.1  民族音乐

表演大理白族三道茶可以选择《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小河淌水》《阿诗玛》《绣荷包》《苍山雪》等白族代表性民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在悦耳的“白族调”“泥鳅调”“麻雀调”中,展现三道茶每一道茶的茶品、茶境,感受白族族人饮茶、爱茶的情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3.4.2  音视频

大理白族三道茶可以使用云南风光、民族风俗等作为茶艺表演的展示内容,通过音视频的设计促使民众深刻感受白族族人的幸福生活。在音视频设计上,茶艺师可以通过茶席的设计理念,联系茶席表演的实际情形,将苍山、洱海等自然美景与大理古城、白族传统民居等古建筑艺术元素融为一体,通过舞美灯光效果的辅助加持,产生良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使茶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吸引力更加强大。

3.4.3  解说词编排

表演解说词是茶艺表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创设工具,利用解说词,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表演内涵,促使其感受民族饮茶习俗的美好,引人入胜地感受民族文化与茶文化魅力。如白族三道茶表演,根据茶序编排解说词,第一道茶为清苦之茶,代表对人生艰辛苦楚的深刻认知,苦中有甜才是人生真正滋味;第二道茶为甜蜜之茶,代表收获人生的回报,在月朗星辉下品尝人生的甜美,感受生活真正的快意畅达;第三道茶为回味之茶,代表人生的平淡稳重,经历过人生的酸甜苦辣,承受过名利、权势的诱惑,需要用淡泊名利的心境和气度去接续面对生命[10]。

参考文献

[1] 陈慧. 在现代舞台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渗透与熏陶作用研究[J]. 福建茶叶, 2020, 42(8): 133-134.

[2] 王楠, 尹静.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信阳茶文化体验馆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福建茶叶, 2023, 45(5): 73-75.

[3] 毛贻帆, 吴晴阳, 赵梦莹, 等. “盛世闽茶,茗扬万里”茶艺创编探研[J]. 茶叶学报, 2021, 62(2): 100-105.

[4] 孙达. 创新茶艺作品编创理论与实践研究[J]. 中国茶叶, 2020, 42(3): 62-66.

[5] 吴晓蓉. 主题茶艺表演作品创新性研究与实践——以广东省茶艺赛金奖作品《芳华·醒》为例[J]. 中国高新科技, 2020(13): 153-155.

[6] 黄燕. 主题茶艺创编探究——以《纸短情长》红色主题茶艺为例[J]. 福建茶叶, 2023, 45(4): 82-84.

[7] 陈蝉, 薛娟, 陈瑜, 等. “百姓茶, 幸福茶”主题茶艺编创实践[J]. 茶叶学报, 2023, 64(2): 78-83.

[8] 齐冬晴, 陈丽敏, 管宛嫦, 等. 茶艺编创原理浅析——以《归潮》主题茶艺为例[J]. 福建茶叶, 2020, 42(12): 129-130.

[9] 文玉兰, 宾月景, 邱涛涛, 等. 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以梧州六堡茶为例[J]. 蚕桑茶叶通讯, 2023(1): 25-27.

[10] 莫林丽, 刘子琪, 崔雨珩. “大湾村里茶飘香”主题茶艺创编[J]. 茶叶学报, 2022, 63(1): 52-56.

猜你喜欢

关键要素实践
浅谈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
大学跨学科合作的学科整合机制及其模式选择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撰写科技论文需把握的关键要素
科技期刊集团化、集约化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