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案经BIS脑电双频监测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3-09-15袁竹青包全堂王丁木

中外医疗 2023年20期
关键词:氟烷食管癌芬太尼

袁竹青,包全堂,王丁木

兴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兴化 225700

作为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均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疾病之一[1]。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常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其临床表现为性格和记忆力衰减,以及认知能力异常等诸多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呆[2-3]。如何降低患者术后POCD发生风险,是目前临床麻醉医师普遍关注和解决的重点问题。手术麻醉深度和麻醉方案可影响患者神经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并基于升高中枢神经特异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 β, S100-β)而引发POCD,这提示临床需要严格选择麻醉方案,并控制好麻醉深度,确保麻醉处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6]。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可以直接测量麻药和镇静剂对大脑皮层作用的效果,规范术中麻醉深度和药物使用[7]。目前,临床已有诸多研究对BIS干预手术麻醉安全性予以了较为充分的证实,认为其可有效降低术后POCD发生率[8-10]。但关于麻醉方案还未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本研究方便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于探究不同麻醉方案经BIS监测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方便选择本院收治的4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按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研究组男20例,女1例;年龄60~70岁,平均(65.50±1.14)岁;病程1~3年,平均(1.51±0.21)年。对照组男17例,女4例;年龄60~70岁,平均(65.50±1.12)岁;病程1~3.1年,平均(1.52±0.2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晰;②预计存活周期≥3个月;③符合食管癌诊断标准[11];④符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指征;⑤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神经障碍者;②急性心血管系统原发疾病者;③凝血障碍者;④合并其他消化道肿瘤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术中麻醉方案均采取全身麻醉。研究组采取BIS仪器监测(北京思路高医疗BCP-100A型),麻醉方案为七氟烷(国药准字H20070172,规格:120 mL)复合术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生产批号30A01031,规格:1 mL)与丙泊酚(国药准字H19990282,规格:0.2 g)。完善患者术前常规准备,建立静脉通路,连接BIS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数值控制在深度40~59。给予患者丙泊酚0.5~1.0 mg/kg,等到BIS数值达标后静脉注射3 μg/kg舒芬太尼(生产批号31A010111,规格:50 μg)和维库溴铵0.1 mg/kg(生产批号22103021,规格:4 mg),予以气管插管建立机械通气,术中为患者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05~0.33 μg/kg和丙泊酚0.5~1.0 mg/kg,持续吸入七氟烷0.1 mL/kg,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维库溴铵给药。

对照组接受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术中静脉泵注,同样运动BIS监测,深度控制为40~59。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监测指标。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和插管后1 h和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②认知功能评分。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0 min和1~6 h的认知状态,得分27~30分表示认知正常,<27分则提示认知障碍。③围术期麻醉安全性。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间发生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及总发生率。④POCD发病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 d的POCD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不同时点监测指标对比

诱导前、插管后1 h和手术结束时,两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不同时点监测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不同时点监测指标对比()

组别研究组(n=21)对照组(n=21)t值P值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Hg)诱导前68.35±6.54 69.54±5.34 0.646 0.522插管后1 h 68.97±4.33 70.65±5.41 1.111 0.273手术结束62.35±3.12 61.42±2.53 1.061 0.295诱导前64.53±5.11 63.45±4.23 0.746 0.460插管后1 h 71.43±2.01 70.58±2.14 1.327 0.192手术结束73.60±3.15 75.85±4.52 1.872 0.069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min和1、3、6 h,研究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分]

组别研究组(n=21)对照组(n=21)t值P值术前27.75±0.51 27.67±0.45 0.539 0.593术后30 min 26.54±1.31 22.42±1.01 11.414<0.001术后1 h 26.87±1.02 23.54±1.11 10.123<0.001术后3 h 27.11±1.01 24.66±1.12 7.444<0.001术后6 h 27.13±1.21 25.67±2.03 2.831<0.001

2.3 两组患者围术期麻醉安全性对比

研究组围术期麻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低于对照组的38.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围术期麻醉安全性对比

2.4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POCD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的术后不同时期的POCD总发生率为42.86%,明显高于研究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POCD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食管癌根治术,以全身麻醉为主流选择,在静脉给药途径下,可以将麻醉药物输送到肌肉与神经等组织,来发挥镇静镇痛作用[12-13]。在麻醉抵抗和疼痛等刺激下,患者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致使心血管并发症及认知障功能障碍,不利于其术后恢复,会提高再入院风险。BIS是目前临床用于评价患者镇静质量及麻醉深度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运用该指标能够对其全身麻醉镇静和大脑皮层状态予以有效反映,可提高麻醉安全性。手术患者麻醉质量与麻醉方案密不可分。近年来,BIS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被诸多研究予以证实,但临床对于该手术未有一个统一的麻醉方案[14-15]。本研究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运用BIS监测下联合七氟烷复合术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麻醉方案,诱导前、插管后1 h和手术结束时,两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相近(P>0.05),研究组围术期麻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低于对照组的38.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相同BIS指数监测下,相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术中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复合静脉泵注更利于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该麻醉方案不会对其术中血流动力学产生不利影响,应用安全性可观。

七氟烷高效且安全,该药物在体内代谢率相对较低,且排出迅速,方便医师根据BIS来准确调节和控制麻醉深度,可以确保诱导平稳,不会延长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七氟烷可以抑制下丘脑边缘皮层向大脑传递,抑制应激反应,来减少患者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等物质的活跃,可以确保患者术中及术后认知功能处于相对健康范围[16-17]。本研究认为,开展全麻处理时,由于大脑灌注压调节会受到抑制,可致使患者血压呈大幅降低,并基于此引起脑血流灌注不足,从而造成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考虑到这一点,本次研究基于BIS监测下,该指标可反映脑皮质功能,有利于评估镇静深度的应用优势,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一方面,七氟烷无异味且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小,可顺利松弛气道平滑肌,肌松效果显著,代谢途径安全,另一方面,依靠七氟烷的“麻醉预处理”理念,可对心肌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减轻脑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损伤,同时可改善脑细胞凋亡,有利于保护灌注损伤的脑组织,抑制脑血流灌注不足,同时显著降低POCD发生风险[16]。崔松勤等[17]的研究结果表示,七氟烷实施预处理措施,能够有效抑制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血清中S100-β蛋白、NSE蛋白水平的升高,术后1、3、7 d的POCD发生率为16.7%、13.3%和6.7%,指出该其具有可降低POCD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杨斌等[18]的研究表示七氟烷介入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中,可减轻认知功能损伤。本研究结果提示,术后30 min和1~6 h,研究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术后不同时期的POCD总发生率为42.86%,明显高于研究组的14.29%(P<0.05)。这说明七氟烷复合术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麻醉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POCD发生率,可适度保护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针对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在BIS脑电双频监测下,采取七氟烷复合术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麻醉方案,可提高麻醉安全性,有利于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猜你喜欢

氟烷食管癌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氟烷红外光谱的研究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