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2023-09-15林朝海李海棉柯艳玲

中外医疗 2023年20期
关键词:颈性天麻白术

林朝海,李海棉,柯艳玲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中医科,广东湛江 524000

颈性眩晕是指颈源性因素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为临床常见的眩晕类型,其发病与颈椎病压迫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椎动脉收缩等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头痛、颈肩部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猝倒[1]。该病男女均可发病,40岁以上人群好发,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时,西医常选用倍他司汀、曲克芦丁等血管扩张剂以缓解症状,但疗效不甚理想。中药及中医特色在治疗颈性眩晕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2-3]。为了给临床提供更多的借鉴,本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中医科所收治的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半夏白术天麻汤+中药热奄包联合治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8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41例归入对照组,41例纳入治疗组。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41~65岁,平均(53.13±3.32)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3.51±0.67)年。治疗组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40~64岁,平均(52.87±3.26)岁;病程4.5个月~5.5年,平均(3.46±0.62)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对于本次临床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均为患者自愿签署。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我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有关颈性眩晕基本的标准[4]:①出现一过性、颈部有关眩晕,且眩晕和颈部体位变化存在关联性;②出现颈部活动受限,同时伴随恶心、头痛、心慌等症状;③转颈测试结果显示为阳性;④X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出现异常,椎间隙缩小,出现椎骨移位、椎骨增生等情况;⑤根据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眩晕痰浊中阻证病患症状有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心悸、烦躁、纳呆、舌苔白或者白腻,脉弦滑。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诊断标准;患者可以配合相关研究要求,且能坚持完成各项研究。排除标准:存在耳源性、眼源性眩晕等患者;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意识障碍等疾病的患者;无法坚持治疗、中途退出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运用单一西医治疗方案,生理盐水250 mL+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4 mL(国药准字H44024396,规格:2 mL),qd,每天上午9时静滴,约45 min,疗程为10 d。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中药热奄包联合治疗方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方:法半夏颗粒9 g、白术颗粒12 g、天麻颗粒10 g、陈皮颗粒9 g、葛根颗粒20 g、川太颗粒12 g、大枣颗粒10 g、甘草颗粒5 g、茯苓颗粒20 g。对于存在呕吐、恶心症状的患者,需增加赭石12 g、竹茹9 g、茯苓20 g;对于存在脘闷、食欲不佳的患者,需要增加砂仁9 g、白豆蔻仁12 g;对于存在耳鸣症状的患者,需要增加葱白2根,石菖蒲12 g。把上述药方颗粒用开水100 mL冲服,服用1剂/d,分早晚2次服用,10 d为1个疗程。中药热奄包组成:大青盐700 g,紫苏50 g,莱菔子50 g,白芥子50 g。操作:将以上中药置于30 cm×20 cm药袋中,使用微波炉进行中火加热约3 min,嘱患者保持俯卧体位,在颈项部先盖一层毛巾,再将热奄包放在颈项部,取风池穴、颈夹脊穴、肩井穴、阿是穴为主,若患者觉得肤温发烫移开1 min再放上去;每天上午输液后执行,2次/d,20 min/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注:以上所有颗粒、中药热奄包用药均统一由本院中药房提供,每种药材各取同厂家同一批次)。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颈性眩晕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包括眩晕、头痛以及肩颈痛评分共3个方面,每个方面30分,分值越低症状越轻。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进行评价,共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身心健康。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耳鸣、头晕。

1.6 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拟定,分为治愈、好转、未愈,其中治愈表示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好转表示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未愈表示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展开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组的眩晕评分、头痛评分、肩颈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

组别治疗组(n=41)对照组(n=41)t值P值眩晕评分22.51±1.89 26.82±2.38 9.080<0.001头痛评分20.83±1.77 25.24±2.65 8.860<0.001肩颈痛评分21.15±2.23 25.69±3.01 7.760<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组整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7.61±2.6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5±1.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64,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位置性错觉,一旦发病患者会出现倾倒、身体晃动、景物旋转,双眼睁开时感受附近物体都在转动,闭眼后感觉身体旋转,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冒冷汗、心率过快、血压升高、肠道蠕动亢进等症状。在中医领域中,眩晕多由于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7-10]。

颈性眩晕属于一种以颈椎眩晕和平衡失调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多见病症[11],临床上关于颈性眩晕的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相关研究学者认为颈性眩晕可能和机体感受器混乱、交感神经功能性刺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不稳、体液因子等有一定关联性[12]。同时,颈性眩晕也是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站立姿势与坐姿不正确,导致疾病加重,尤其在发作期间,患者容易表现出恶心、呕吐、头痛、颈部疼痛等不适症状[13],进而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与家庭带来极大影响。现阶段,对于颈性眩晕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手段,即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具体为中医特色治疗、封闭式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而手术治疗主要运用颈椎前路或者后路减压术、椎间植骨融合术等。中医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将中药热奄包与患者的穴位、经络相对应,促进患者肌肉纤维收缩和伸展,使颈部肌肉紧张感、僵硬感消除[14],由于不会对患者自身带来明显的不良反应影响,所以治疗安全性比较高,经济性良好,现已得到临床医师与患者的广泛认可。

在中医领域中,认为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可能和人们行为习惯有关联性,人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都会增加此病的发生概率。中医学认为眩晕是久坐不动,使颈部缺少运动,体虚、脾虚形成痰湿,二者相互融合,引发此病。此类病症病机较复杂,多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兼夹风寒湿痹阻、痰瘀阻滞或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为虚实夹杂之证。痰瘀阻络,治以温肾益精,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标本同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主要症状评分结果、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更加优越(P<0.05);治疗组整体治疗有效率达到95.12%,高于对照组80.49%(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由此可见,对颈性眩晕患者施加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同时,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强化患者的生活水平。这一研究结果也与相关研究结果相同,对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病患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针灸治疗方式,总有效率高达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15],说明本次临床研究具有可行性。根本原因是半夏白术天麻汤含多种中草药,陈皮理气健脾化痰,半夏降逆化浊,两者合用燥湿化痰;茯苓利水渗湿,白术燥湿健脾,二者共用以健脾利湿;天麻、葛根熄风止眩,甘草、大枣健脾和胃,全方共用可燥湿祛痰,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配以中药热奄包治疗方法,通过把加热好的中药包直接放在颈部位置,利用奄包的热蒸汽,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还能通过蒸汽,把奄包中的中药离子逐渐渗透到颈部位置,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的治疗目的。本研究对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取颈夹脊穴、肩井穴、阿是穴进行颈部热敷。足少阳胆经血气从头走足,经气发于此处皮下而为风池穴。前为脑空,脑髓虚空轻灵,经气运行聚积于此处。从而改善病患的不适症状,强化病患的生活品质,治疗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颈性眩晕临床治疗中,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中药热奄包联合治疗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高,不易让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颈性天麻白术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