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3-09-15林克凤严锦

中外医疗 2023年20期
关键词:压缩性椎弓入路

林克凤,严锦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南院)骨科,福建福州 350028

由于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所以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较多,其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该类骨折属于脊柱损伤类型,是由外力所致,且临床中常见于青年人群[1],此人群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主要是高能量损伤,即一些意外事故,如从高处坠落或车祸等,该类骨折患者若病情较轻,则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若病情较重,则会使患者的胸腰产生部分畸形,甚至会出现残疾、瘫痪等现象[3]。临床中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采用手术方法,且随着微创时代的发展,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普遍使用,两种方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Wiltse入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暴露手术视野,操作过程方便,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并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4]。针对该类骨折患者,观察其两种不同入路方法的效果,本文方便选取2019年6月—2022年7月来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治疗的58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58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成了两组,每组29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31~53岁,平均(42.35±1.23)岁;骨折原因有:砸伤10例,车祸11例,高处坠落8例;骨折类型有:A1 8例,A2 10例,A3 11例;骨折节段:T10~12 19例,L1~2 1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30~52岁,平均(41.36±1.45)岁;骨折原因有:砸伤9例,车祸12例,高处坠落8例;骨折类型有:A1 9例,A2 11例,A3 9例;骨折节段:T10~12 20例,L1~2 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20~60岁;符合《实用骨科学》[5]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影像学显示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满足手术治疗指征;没有神经损伤;术后半年随访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存在病理性骨折患者;不是外伤所致,其他原因所致的骨折患者;对于手术与麻醉不耐受患者;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有脊柱手术史的患者;存在血液性疾病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无法沟通患者。

1.3 方法

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在全身麻醉下且其取俯卧位于手术台上进行手术,采用C型臂透视定位腰椎骨折段位置并进行标记,在患者腰背筋膜表面的正中向两侧做一个纵行切口,约7~9 cm,将深层的肌群充分暴露,并定位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将其钝性分离,牵开皮肤使关节突和横突进一步暴露,确定进针位置,然后置入定位针,采用透视定位确定定位针的具体位置,置入合适的椎弓根螺钉,透视下确定螺钉位置及长度满意后,根据实际情况置入连接棒进一步复位,将螺帽拧紧,做固定操作,确定伤椎高度满意后对伤口进行冲洗及止血,关闭切口。

对照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在全身麻醉下且其取俯卧位于手术台上进行手术,采用C型臂透视定位腰椎骨折段位置并进行标记,在椎弓根体表投影外缘做一个纵向切口,切口约长1.5 cm。将皮肤与筋膜切开,在透视下置入穿刺针,待穿刺针进入恰当位置后,将针芯拔出,置入导丝,取出穿刺针并放置空心椎弓根螺钉,明确置入位置并选取适当的连接棒经皮置入,最后将螺帽拧紧做固定操作,确定伤椎高度满意后对伤口进行冲洗及止血,关闭切口。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

②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发生手术感染、神经损伤和皮下血肿的例数。

③疼痛评分: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 Scale, VAS)针对患者术前、术后3 d的腰椎疼痛进行评价,总分0~1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腰椎疼痛越强烈。

④ODI指数评分: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判断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腰椎功能障碍,ODI共10个维度,总分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越重。

⑤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对患者随访半年期间,统计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并进行比较。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组别观察组(n=29)对照组(n=29)t值P值手术时间(min)50.87±4.39 71.25±3.98 18.521<0.001术中透视次数(次)9.85±1.35 16.25±1.56 16.706<0.001术中失血量(mL)68.35±2.14 67.98±3.05 0.535 0.595住院时间(d)5.67±1.37 7.52±1.56 4.799<0.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ODI指数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ODI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ODI指数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ODI指数评分比较[(),分]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n=29)对照组(n=29)t值P值术后6个月(7.95±2.65)a(10.35±4.56)a 2.451 0.017 VAS评分术前5.26±3.25 5.35±2.98 0.110 0.931术后3 d(3.21±1.24)a(4.85±2.54)a 3.125 0.003 ODI指数术前40.05±3.21 41.02±2.98 1.193 0.238

2.4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

与术后3个月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伤椎Cobb 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伤椎Cobb 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

注:与术后3个月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n=29)对照组(n=29)t值P值术后6个月(87.31±2.56)a(86.98±3.07)a 0.445 0.658 Cobb角(°)术后3个月8.25±3.69 8.34±4.12 0.088 0.930术后6个月(6.25±1.31)a(6.45±1.82)a 0.480 0.633椎体前缘高度(%)术后3个月70.35±5.21 71.45±5.03 0.818 0.417

3 讨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中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解剖学较复杂,是由外伤所致产生,且发生率较高,轻则影响患者的生活,重则致残或死亡,所以早期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提升患者的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6-8]。临床中常采用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其目的是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早期进入正常的生活状态[9]。临床中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出血量较多,切口较大,且术后会引起多种并发症,患者后期恢复较慢,逐渐传统手术不足以满足临床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很多学者关注微创手术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1968年Wiltse首次提出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以从多裂肌外侧间隙入路,经过一系列的报道,证实了Wiltse入路对患者的肌肉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少,且患者后期恢复较快,较传统的经皮入路,操作较简单,适应证更广泛,临床中越来越多的医师使用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0-12]。

本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50.87±4.39)min和住院时间(5.67±1.37)d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朱敏等[13]的研究结果相似,其研究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Wiltse组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皮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显示,Wiltse组手术时间(35.44±7.28)min和住院时间(3.14±0.41)d均短于经皮组(P<0.05)。分析原因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需要医师动态观察骨折位置并进行定位,对医生的操作相对较高,而Wiltse入路是在脊柱正中切口入路,能够充分暴露关节突,视野较清晰,医生操作更简单,从而大大节省手术时间,且患者术中损伤较轻,术后恢复较快,进一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4-15]。且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相近,说明Wiltse入路和经皮手术的均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入路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腰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障碍,但Wiltse入路改善程度要优于经皮[16]。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均改善,且改善程度相近,说明Wiltse入路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都能恢复患者的脊椎曲度和腰椎功能[17]。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纳入样本量过少,且对患者没有进行长期的随访,未统计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后的生活质量,今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研究,更加体现出两种术式的远期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可改善Cobb 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但Wiltse入路相较于经皮可以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并能减少术中的透视次数,缓解疼痛,提高胸腰椎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压缩性椎弓入路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浅议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