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视域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3-07-12彭毅云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彭毅云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推进,如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已成为小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数学教学要求及学生发展需求,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获取思路,以其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教学做合一”理念为教学指导,展开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教学做合一”理念以“做”为核心,提倡将数学知识学习融入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了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获得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文章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的内涵、意义、构建原则及构建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2-0080-04

“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运用既能推动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化,又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强调以“做”为中心,提倡在做上教、做上学,将教、学、做合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做”中获得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发展,可解决以上提到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入“教学做合一”理念,从学生“学”的视角出发设计“教”,为学生创造“做”的条件,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的内涵

(1)“教学做合一”的内涵

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理念主张以生活为基础。该理念指出,“教、学、做”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应在做上教,拿做来教,学生则应在做上学,拿做来学。“做”的内容应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取材,选取学生难以解决的困难与疑问,让学生生成“学”的动力。在设计“教”时,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发展需要,也要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历。只有将“做”作为学生“学”的路径,并根据“学”的效果调整优化“做”的内容及方法,才能推动学科教学的持续发展,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的内涵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以实际生活及学生认知特点为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基本目标,将数学素养的六大维度建构为一体六面的完整结构,由此,“教”“学”“做”会因核心素养汇聚为一体。在“做”的过程中,应体现探索、合作、实践等关键词;在“教”的设计环节,则要突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问题解决、数学思考等目标;在“学”时,要展现会思考、会观察、会表达的发展方向。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应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

2.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的意义

(1)收获乐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对“教学做合一”理念价值意蕴的认知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首先,“教学做合一”课堂的构建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从多元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学习乐趣,进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这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听课的状态,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以游戏活动导入新知学习:事先准备一些生活常见物品,用手遮挡住物品只露出一个面,让学生猜测物品的名称。游戏是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项活动,也是“教学做合一”理念的主要实践方式,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促进思考,提升学习自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学做合一”理念,能够以实践操作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多元化思考,从而让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更自如地应对数学学习,主动参与到后续的实验探究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以“教学做合一”理念为指导,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以29÷4=(  )……(  )一题为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29枚硬币,要求学生将硬币平均分成四份。实际操作中学生会发现,分到最后手里还剩1个硬币,分出的4份硬币每份都有7个。由此,学生能够借助实物理解除法式子中每一项的含义,如被除数29表示硬币的总数,除数4表示要分成4份,商7表示每份有7个硬币,余数1则表示剩下1个硬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可以尝试将除数4与商7看作一个整体,将除法式子转化为加法式子或减法式子,如(4×7)+1=29;29-(4×7)=1,从而对相关知识形成全面的认知。

3.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的构建原则

(1)生活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理念,教师应遵循生活性原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牢固掌握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数学本是一类科学语言与工具,其是由客观现象抽象而成的,可用于解决生活问题,对数学的学习也能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因此,教师在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中,应该生活情境为辅助,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此外,生活性原则还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出发,合理改编和重组教材,引入优质课外资源,打通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2)实践性原则

“做”是“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核心,在“教学做合一”课堂中,教师应遵循实践性原则,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素材及场所,并进行实践方法方面的指导。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为主,學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常会出现学非所用的情况,这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此,教师可从如下三方面出发打造实践课堂:第一,设计真实场景。数学与生活关联紧密,教师应善于从实际生活选取学习素材,创设生活化场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第二,注重动手操作。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支持,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第三,开展生活实践。“教学做合一”理念指导下,教师应打通课堂内外,适当组织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3)全体性原则

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强、思维敏捷的学生进行互动,没有关注其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教师需要纠正这一错误做法,明确教学对象为全体学生,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在自主探索中实现自我提升。由此,教师也不再需要设计过多问题引导学生,只需结合学生的实际认识特点及发展需要设计几个核心问题,让学生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体验知识的形成及运用过程。

4.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做合一”课堂的构建策略

(1)“做”中获得知识,培养模型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根据“学”的效果调整“做”的方法,完善“教”的设计,以此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学习成果。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驱动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有效迁移应用所学知识。而要建构数学模型,学生需要运用自身抽象分析能力,概括总结相关的数学知识理论,这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高。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进行科学指导,在“做”的环节借助多元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完成模型建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将抽象的分数转化为具体的图形,便于学生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笔者就设计了如下探究任务:现有3个完全相等的圆,先将第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取出其中的1份;再将第二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2份;最后将第三个圆平均分成8份,取出其中的4份,取出的3个不同部分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请你剪一剪,比一比。接着,笔者向学生分发工具与材料,让学生按照题意自己剪一剪,对比取出的图形。通过自主操作,学生发现3个图形的大小相等。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这3个取出的图形,写出[12=24=48]的式子,通过观察式子,学生能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形成具象认知。本案例中,探究任务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直观的学习体验,形成深刻的记忆,从而将知识抽象并概括为数学模型,逐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2)“做”中得法,发展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可进一步细化为逻辑分析、归纳、比较等能力。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教师应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推理方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布置自主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归纳推理得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此为探究起点,让学生借助三角形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发布任务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多边形的卡片,包括四边形、五边形等,提示学生将多边形拆解为若干三角形,计算其内角和。学生纷纷进行操作,将正方形拆解为2个三角形,计算出内角和为360°,将五边形拆解为3个三角形,计算出内角和为540°,将六边形拆解为4个三角形,计算出内角和为720°。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其中的规律,得出最终结论:n边形的内角和=(n-2)×180°。要注意的是,在“做”的环节,教师应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与操作时间,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推理归纳,从而发现知识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

(3)“做”中长能,进行数据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中,教师不单要注重学生对知識的理解,也要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其中,数据分析能力是一项基础的数学能力,教师可让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分析相关的数据,循序渐进地发展数据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有意识地融入数据分析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设置如下探究活动:准备一个保温杯和一个陶瓷杯,分别在两个杯子中倒入烧开的热水,统计两个杯子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记录好相关的数据并制作出折线统计图,分析两款杯子的性能。为使学生高效完成任务,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探究,由组内成员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如测量温度、记录数据、绘图等。完成记录工作后,各小组需根据相关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出两条水温变化曲线。结合折线统计图很容易发现,一开始,两个杯子中水的温度是相近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杯子中水的温度差距变大,陶瓷杯内的水温下降明显,保温杯内的水温变化并不明显,可以得出保温杯保温性能好的结论。

(4)创新教学理念,在“做”中激趣

为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师应创新自身教学理念,突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探究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生成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可以实践活动为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营造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最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分发一些边长为1cm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些长方体的体积。经过实践操作与交流讨论,学生得出了“长方体体积=长×宽×高”的结论。与单纯的理论讲解不同,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更能够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5)创设生活情境,在“做”中探究

“教学做合一”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设计“教”的方向,引导学生以“做”为途径完成“学”的目标,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但在实际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重“教”轻“学”的问题普遍存在,在教师主导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被动,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于浅层,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发展。鉴于此,教师应以“教学做合一”理念为指导,将现实生活作为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探索问题,获得数学思维、学习能力及生活技能的同步发展。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可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班的课桌有双人课桌与三人课桌两种,其中双人课桌有11套,三人课桌有5套,你能通过课桌数算出我们班有多少名同学吗?由于问题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很快想出了解题思路:先算出双人课桌可以坐下多少人,再算出三人课桌可以坐下多少人,最后将计算结果相加就能得出班级学生的人数,列式为:11×2+3×5=37。可见,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把握解题要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采取有效策略,在“做”中获知

学生是“教学做合一”课堂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主动在做中学,才能保障其学习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可采取心理诱导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通过“做”习得实用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负数”一课教学中,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负数”知识时的状态大多是陌生的、懵懂的,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学生负数学习和之前学过的正数有很大联系,让学生对知识产生熟悉感,进而生成新知探索欲望。在后续的负数计算教学中,教师也可指导学生用画对称轴的形式解决问题,在“做”中获知。

(7)使用自制教具,理解抽象概念

当前,小学生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尤其低年级的学生仍是以具象思维为主,需要教师借助实物让抽象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便于理解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中,教师可使用自制教具引导学生掌握抽象知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获得直观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为让学生理解相关的计算法则,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小木棒这一自制教具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及计算法则。例如,要计算52÷4,教师可指导学生拿出5捆木棒与2根木棒,每捆中有10根木棒。接着,学生将手中的木棒分成4份,先分5捆木棒,每份分到1捆,还剩一捆。再将这捆木棒拆开,与剩余的两根木棒合并,變为12根小棒,分成4份,每份3根。由此,可以得出52÷4=13。通过运用教具,可以直观展示数学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厘清解题思路,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原则及法则。

(8)开展数学实验,把握学习规律

数学实验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活动,其既符合数学教材的特征,又与“教学做合一”理念相适应。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科学设计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把握学习规律。例如,在学习“正方体”相关内容时,学生需要掌握正方体的几类展开图,指出每个面的对应位置,为达成这一学习目标,教师可设计相关的数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比如,教师可为学生发放一些正方体小纸箱,指导学生在小纸箱的每一面标上序号,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小纸箱,记录下展开图的编号,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在“教学做合一”课堂中开展数学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深化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5.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做合一”是符合教育改革潮流的教学理念,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学习研究“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内涵及要求,推动数学教学与“教学做合一”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结合教学经验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充分发挥“教学做合一”理念的作用,教师应遵循生活性、实践性及全体性原则,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创设生活情境、运用心理诱导策略、使用自制教具、开展数学实验等策略,促成“教、学、做”的协调统一,让学生在做中学,获得全方位、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基于陶行知生活理念的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构建研究[J].生活教育,2022(12).

[2]刘昌才.“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2(25).

[3]伍映平.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以立体图形教学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4).

[4]马君力.综合实践活动,探寻数学“双减”新途径[J].数学大世界,2022(05).

[5]张红明,张锋.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理趣课堂”实践研究初探[J].数学教学通讯,2022(10).

[6]陈雨萌.浅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实践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9).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