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3-06-09苏晓东

求知导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应用分析小学数学

苏晓东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化,我国教育不断改革,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创新的引导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在分析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引导式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引导式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分析

作者简介:苏晓东(1992—),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新堡乡中心小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在改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方案,以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本文将对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将数学问题与引导式教学法相融合[1],以更好地满足基础教育的教学需求,推动数学教育不断发展。

一、引导式教学概述

(一)概念

引导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育背景下体现优秀教学理念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总设计人,在课堂中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寻过程中感知和体悟,最终在短时间内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式教学往往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为基础,并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灵活的课堂设计以及精彩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不断地提升课堂趣味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特点

1.情境引入

以真实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作为教学切入点,能让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师营造的教学情境中。用情境导入课堂的方式能够增强课堂趣味性,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更好地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并激发其学科情感。

2.问题分析与知识导入

教师将情境导入作为知识切入点对场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对情境问题进行思考与质疑,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整个学习过程水到渠成,且对于问题的认识也较为清晰,具备较强的学习动力。

3.知识教授与问题解决

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可以在情景问题中引入新知识,并将其与旧知识进行连接,以此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4.应用与巩固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能深化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需求。

5.自主小结与习题布置

教师在教学收尾阶段应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串联,并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和不足,更好地掌握自身学情。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针对性的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全面提升。

二、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目前,不少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不够强烈,缺乏自我驱动力。不少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知识抽象,难以理解,有的学生因此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在课堂中出现畏难情绪和逃避心理。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其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少,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出现严重的抵触心理。在当前小学教学中,不少教师主要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无法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关注,没有满足学生真正的学习和情感需求,即使有些教师会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他们对学生的关注仍然不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的机会较少,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品质等的重视。

(三)教师忽略个体差异

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班级学生看成一个整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重视整体的教学进度,没有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与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使得自己的教学不具备针对性,教学效果不佳,无法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

三、引导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完善目标与计划

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管理者与组织者,要对阶段性教学目标有充分的认识与把握,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学期计划与学生评价等要有清晰的认识,并把教育目标与活动当成教学的指向标。教师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乘风启航,就必须不断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完善教学目标与计划。传统教学目标中往往缺乏创新性内容,对此,教师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在教学目标中增加创新性内容,关注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如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等。同时,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全面研读教学大纲,将新课改目标当成教学的引子和日常教学活动的方向,并将目标细化,具体到每一章节与课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构建多样化教学情景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设计[2],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主动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知识,获取技能。

1.创设探究式教学情景

要想让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會,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巧。比如,在教授体积单位知识时,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名词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物体认知。在学习完体积单位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探究式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三种不同体积的物品,并在课堂上对这些物品进行描述。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加深对体积单位知识的理解,感知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体积。为此,教师要全面研读教材,运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挖掘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建立信息化教学情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更加多样化。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多采用板书、口述以及分享纸质资料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逐渐更新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建构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學习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其抽象思维能力,拓宽其学习思路[3]。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可设置生动的导读环节,利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精致图片或短视频等,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呈现丰富多彩的课堂小知识,吸引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主题学习。计算机拥有绘制图形与计算等强大功能,所以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操作,简便快捷地获得相应的图形而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黑板上进行绘制,从而加快教学进程,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图形面积的相关知识时,便可以借助计算机绘制图形,并应用绘图软件中的多样化功能对图形进行补充和变换,运用辅助线对图形进行拆解,使得图形更加形象生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图形变化与面积计算的知识,从而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锻炼其解题能力。

(三)结合实际情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教育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一种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知识进行整合,并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以知识沉淀的形式与自己的经验进行不断融合,最终学会运用这些知识,使这些知识成为自身知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培养数学素养[4]。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情况,并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情景,通过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真正将知识消化吸收。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加法交换律的相关内容时引入实际的购物情景,以购物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索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反复思考自己在购物时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情况,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强调新旧知识的连接

小学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要让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效连接起来,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掌握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并结合这些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趣味性的讲解,从而加强二者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之前学生已学过的图形的基础知识展开课堂教学,并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不要把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多样的教具等把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和立体鲜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这么有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折纸与制作模型等活动,让学生提前将工具带到课堂上,并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特点并分享自己的感想。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学生发言,让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分析,思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的特点并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注重反馈和评价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5],让教学活动的逻辑性与严谨性更强。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后反馈与评价,这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有重要作用。教师完成基础知识讲解后要结合相关的重难点和课后习题,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并针对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进行讲解,设计相似习题让学生解答,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同时,教师要对错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剖析学生出错的原因,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制作数学错题本,整理自己经常出错的题目(包括计算错误、格式错误、经常出错或忽略的小问题等)与感到困惑的题目,这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一个个解决错题本中的错题,从而避免学生再犯相似错误。在课后评价中,教师要通过激励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质,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平等看待每个学生的差异,并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情感等,不把成绩当成唯一的衡量指标。此外,教师要建立相应的数学学习成长档案,定期记录学生的成绩与状态变化等,借助计算机软件等整理学生某阶段内的学习变化情况,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成绩等是否稳定。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让教学活动契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运用引导式教学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并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应用能力与学习信心等,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赵希韶.导学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的应用[J].教育,2018(4):40.

庄海华.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析[J].科普童话,2015(39):73.

李利娟.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教师,2015(S2):38.

王兆银.关于引导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9(35):74.

王建海.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8(48):31.

猜你喜欢

应用分析小学数学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