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学实践

2023-04-03杨瑞强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提出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石一中)校本课程研究背景与问题,结合本校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情况,具体阐述了校本课程的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模块与图谱、课程计划与内容、课程管理与评价方式、课程反思与调整.

【关键词】校本课程;课程开发;教学实践

1课程背景与问题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级各类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在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下,鼓励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1.1校本课程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1].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我国三级课程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因地制宜、由内部人士共同参与编制的适合本校情况的课程.

(1)校本课程历程

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石一中)校本课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验高中兴起阶段,2000年前后,学校利用“体育科技艺术节”的契机,创建“科技社团”,开展科技讲座和展览,主办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组建教师乐器团和学生合唱团等各种艺术团体,聘请校外专家定时定点授课,开展师生文艺汇演;召开学生体育运动会,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团队情感,发扬运动精神;第二阶段是黄石一中发展阶段,2018年随着新一轮课改开始,“选课走班”制度的推行,学校开设了一系列选修课程,如《诗味的语文》《智慧数学》《身边的物理》《奇妙的化学》《身边的黄石历史》《书法》等多种校本课程供不同兴趣学生选修;第三阶段是湖北师大附中成熟階段,2021年以来开设一系列校本课程,如以立德、立规、励志为核心的大德育体系课程,立足高考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类课程,“选课走班制”的体艺课程,开展种植与养护的劳动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兴趣和发挥学生特长为目的的社团活动课程.

(2)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仍面临诸多问题,以高中数学学科为例,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高考为第一目标,而数学更是在高考成绩中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很多教师与学生根本不愿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参与数学校本课程的教与学,因而导致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不太理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校本课程的理解有误差.校本课程在开发设计之前师生对课程不理解,不清楚校本课程应该上什么内容、学什么内容,简单地把校本课程理解成“培优补差”.②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不足.大部分教师觉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难以推进,在开发、实施与推进上不够配合;学生更是觉得校本课程与高考无关,可有可无.③学校没有可供参考的实质资料和借鉴经验,校本课程的开发难以启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④缺乏专家引领.校本课程的研发教师和主讲教师只能自行摸索,势单力薄,课程质量不尽人意.⑤学校没有完善的课程评价和管理制度.课程的评价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参与课程,保证出勤率,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没有评价标准.

(3)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2].通过开设数学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经验与积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是全面落实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是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数学特长,提高课程实效性的需要.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够拓宽教师学科知识,丰富实践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及高考新的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为全面落实科技创新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优化育人模式和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石一中)的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集中优秀师资,全面推进校本教材的开发与推进.

1.2校本课程任务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既要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播及学习,同时要关注数学的实用性,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适合学校发展、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课程.

(1)数学校本课程开设现状

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石一中)数学校本课程主要包括:一是为学生尽早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和生活的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的教学,开设《初高中数学衔接》;二是以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为主的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趣味数学的教学,开设《智慧数学》;三是以拓展学生基础知识,强化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高考拔高内容的教学,开设《不等式面面观》.

(2)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向与选题

高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根据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的“脱节”问题,以补充初中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为主;以数学文化、数学趣味知识、数学培优补差辅导为内容开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和发展数学特长.

高二年级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以高中数学章节知识内容拓展与查漏补缺为重点,兼顾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数学竞赛(培优)的数学兴趣特长的发展,同时适度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实践类课程.

高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以高考复习有效提分为目的,落实分层培优补差,制定确实可行的提分方案,开展符合学情的“微专题复习”的校本课程.

(3)数学校本课程总体任务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以学校为基地,以数学教师为开发主体,以高中数学知识为载体,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开设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

2课程理念与目标

2.1课程理念

数学校本课程理念引领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认识和观念,它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1)课程基本理念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要出发来开发和实施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数学视野,提升学生数学基本素养,服务于学生数学学习为基本理念.

(2)课程理论支撑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要素,是课程开发的本质特征.一切的教育行为最终都是服务于学生,即发展学生,提升学生.因此,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在开发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明确课程开发方向,规划校本课程选题和开发内容,并正确使用教材.

2.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既是课程的出发点,又是课程的归宿.高中数学校本课程以全面贯彻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精神为宗旨,以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思想为主线,以增长见识与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数学思维,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为课程目标.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初高中数学衔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简短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达到知识方面、思想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衔接;通过《智慧数学》课程的学习,对数学文化中经典问题的探讨,升华学生对数列与函数等数学知识的理解,扩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不等式面面观》等课程的学习,掌握不等式的基本解法,了解几个重要不等式的应用,理解不等式中蕴含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研读、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报告,展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和不等式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科学责任感和科学文化素养.

(2)达成目标途径

本次高中数学校本课程以数学中的趣味性知识点和相关应用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己有知识水平上了解一些数学史、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应用等内容,体会身边的数学,感受数学无处不在的实用性和数学在逻辑推理中的重要作用,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的目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模块与图谱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主要有数学研究型课程、数学文化课程、数学应用课程和数学建模课程[3].

3.1模块划分

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石一中)现有高中数学校本课程主要包含三个模块的内容.

(1)数学基础知识模块.现开设的《初高中数学衔接》课程,主要针对本校生源质量不高的实际,补充初中数学中相对弱化而高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知识,为学生数学必修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开设对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开课时间:每一届新生开学前两周;开课形式:全员班级授课.

(2)数学史及文化模块.现开设的《智慧数学》课程,通过对高中数学史、数学文化的教学,让学生亲历数学发展历史,概念和公式定理的探究过程,体验数学科学精神和力量,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开设对象: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部分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开课时间:上学期每周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开课形式:选课走班.

(3)数学能力拓展模块.现开设的《不等式面面观》课程,主要系统介绍不同类型不等式的解法、常用不等式证明方法、不等式的基本应用与误区、经典不等式的证明与应用等内容,主要从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技巧及数学应用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开设对象: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数学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课时间:上学期每周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开课形式:选课走班.

3.2课程图谱

4课程计划与内容

4.1《初高中数学衔接》课程计划与内容

第一節因式分解(3课时)

第二节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

第三节二次函数(3课时)

第四节方程与不等式(3课时)

第五节相似与全等(2课时)

4.2《智慧数学》课程计划与内容

第一节数学发展简史(2课时)

第二节生活中的数学(3课时)

第三节数学思维游戏(5课时)

第四节趣味数学(4课时)

第五节数学微专题(3课时)

4.3《不等式面面观》课程计划与内容

第一节不等式的解法(3课时)

第二节几个重要不等式(5课时)

第三节不等式的证明(5课时)

第四节不等式应用中的误区(7课时)

第五节不等式与其它知识的交汇(2课时)

第六节不等式中的思想方法(6课时)

5课程管理与评价

为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质量,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石一中)建立了一套规范合理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并严格落实举措,促使校本课程有序、有效推进.

5.1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管理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对课程开发的管理、课程实施的管理、课程评价的管理.加强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实现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

(1)课程开发流程

开发前期调研—制定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制定校本课程目标—课程文本编写—校本课程委员会审议—校本课程印刷.

(2)课程实施管理

教务处和教科处全面负责校本课程教学管理和监督工作.任课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执行,任课教师撰写活动方案、课堂设计和活动小结,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完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每学期展示或汇报一次学习成果.

5.2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主要分为学生学业评价和课程本身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开设这门课程学生的收获以及了解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否达到,以便继续完善.

(1)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评价方式:评价坚持灵活多样的原则,采用考试、书面作业、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互动交流、自评与互评、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测评价.评价内容:①学生出勤情况;②考试与作业成绩、作品或报告质量;③学生自评与互评指标得分;④课堂参与度:互动的态度、互动的广度、互动的深度.

(2)对教师的评价:评价教师重在评价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关注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者以及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评价方式:学校相关部门教学检查、学生问卷调查、听课讲课教师互评、学生访谈等.评价内容:①教师备课情况;②教师对学生作业或作品批阅或评定次数;③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质量的反馈;④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即校本课程的编写质量评价.

6课程反思与调整

校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产生问题与矛盾肯定在所难免,遇到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自我反思,寻找有效对策,及时调整.

6.1课程反思

(1)学校配套扶持政策滞后,教师积极性不高.校本教材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学校资金投入有限,时间紧任务重,资源准备严重不足,教师超负荷的教学工作量以及高考升学压力,致使课程推进举步维艰.

(2)学校校本教研氛围不浓,师资力量和水平有限.校本课程在开发和实施方面可借鉴的素材和经验不多,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性和开拓精神,需要较强的理论水平,而中学教师虽具备较多的教学实践经验,但缺乏开发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的理论水平.

(3)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中学生普遍认为高考才是首要任务,校本课程可有可无,在思想上怠慢;再者,校本课程的趣味性不够,课堂思维量大致使课程略显枯燥;再加上高考压力大,学科作业繁重,学生研究校本课程的精力有限,学生反馈收获不多.

(4)课程设计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目前数学校本课程模块偏少,课程内容连贯性不够,针对性也不够强,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选择需求,致使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校本课程的学习变成被动,校本课程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没有充分的落到实处.

(5)课程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开发校本课程和实施校本课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种种原因,在推进校本课程过程中难免出现困难,比如校本教材编写质量不高、课时安排得不到保障、授课方式单一等等,难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开发学生思维等目的,因而出现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当初课程目标不相符的现象.6.2课程调整

(1)学校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制定开发校本课程的计划,挖掘教学研究潜力,提供支持条件来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从课程管理、评价方式和薪资报酬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创新管理体制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2)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业务培训.从理论到实践,既让教师转变对校本课程的看法,又让教师掌握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能力.提高课程开发者和主讲者的意识,让他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每个环节,在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方面大胆创新,力争全面贯彻落实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3)提高学生对校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体验问题研究過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大校本课程的宣传力度,强化校本课程与高考学科知识相辅相成的意识,让学生也重视起来,校本课程才能更好地发展.

(4)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和制度的完善度.学校成立专门的校本课程研发小组,组建优秀教师团队进行研究开发校本课程,聘请外校专家理论指导和经验交流,研发出更规范、更系统、更连贯的校本课程,让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学生才能收获更多.

(5)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学校学科组商讨出校本课程教学大纲,并时常督查校本课程的落实情况,以防敷衍了事的现象出现.同时,学校定期进行校本课程学习成果展示,并评选颁发最佳成果奖,以激发师生参与校本课程的热情.

总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个很精细的工作.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收到预期效果,必须明确课程开发的目的,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供学生选择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探索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激发师生主动地参与教与学,促进数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才是我们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萱靖.高中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以桂林市某中学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20.

[2]马丽.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以昌吉州第一中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孙志刚.普通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作者简介杨瑞强(1979—),男,湖北黄冈人,中学高级教师,黄石市优秀班主任,黄石市优秀数学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发表文章100余篇.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学实践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