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策略探究

2023-03-27陈珊珊

电脑迷 2023年2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校

陈珊珊

【摘  要】 文章旨在探讨高等音乐学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就如何提高音乐学教学质量进行深入研讨。文章强调,通过重新设定专业目标、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构建课程多元化以及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等途径,有望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此外,文章还对高等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我国高等音乐教育能够朝着更加优质、更具竞争力的方向不断迈进。

【关键词】 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

一、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的局限性

高等师范音乐学专业是在培养中小学音乐人才,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和中小学所需要的人才不断地更新,高校音乐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还停留在较为传统、单一的模式。因此,高校的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面临不小的挑战。

一方面,教育目标较为狭窄。长期以来,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教育目标主要聚焦于技术、技能的培养,如演奏技巧、声乐训练以及音乐理论分析等,而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创新思维和跨学科技能的培育关注不足。这种偏向技艺训练的教育模式,并未充分适应全球化时代对音乐人才综合素质的广泛需求,包括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在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模式陈旧,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未能同步更新的问题。这种固化的模式既体现在过时的课程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方法上,又未能满足当代音乐专业人才多维度需求的变化。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经验未能得到充分重视,从而限制了他们自主探究和创新的空间。

面对这样的挑战,学校有必要对教育目标进行更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引入更为灵活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改革将使音乐教育更加契合21世纪音乐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而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二、高校音乐学专业革新的背景因素

(一)科技发展的推动因素

在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已极大地改变了音乐创作、传播和欣赏方式。数字音乐制作软件使音乐创作更加普及,不再是专业音乐人的专属;流媒体平台改变了人们的音乐消费习惯,社交媒体则促进了音乐的即时交流与传播。音乐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增设数字音乐制作、音乐数据分析等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技术工具,并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与创作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

(二)音乐教育改革的推动因素

随着基础教育音乐领域的持续改革,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已成为衡量改革成效的关键指标。一方面,高校音乐教育在满足基础教育音乐教学需求方面存在不足,这既关系到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的自身发展,也影响到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整体成果。因此,高校音乐教师教育需与基础教育改革保持同步,摒弃自满、封闭的教育模式,主動适应就业需求,推动教育结构性改革。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积极与基础教育音乐教学衔接,这已成为高校音乐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基础教育音乐教学改革亟须高等音乐教育的理论支持,以确保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高校音乐教育既要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音乐教师,更要注重提升未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创新思维能力,强调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三、高校音乐学专业创新的战略与实践

(一)重新定位音乐学专业教育目标

1. 从技术技能培养转向全面素质提升

伴随着新型教育理念的普及,音乐教育的重心应从单一的技术技能提升转向全面素质的综合培养。首先,这一转变应该从教师做起,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不要重技术、轻理论,然后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学专业技术,理论课同样要重视,并且还要多学习音乐专业以外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仅包括音乐表演和创作技能的学习,还应涵盖批判性思维、多样化音乐项目实践及跨领域学习路径的探索。其次,音乐学院还可以与其他学院共同合作,一起推动跨学科课程发展,学生不仅可以在本学院学习,还可以在其他学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接触更多专业课以外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最后,学校可以提供专业创新大赛,创新大赛鼓励学生与其他学院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合作,这种跨领域的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其他学科知识,而且也帮助学生更好适应多种就业要求,助力学生构建灵活多变的职业发展路径。通过这些措施,学生能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独立学习与研究能力,在未来的音乐教学和艺术实践中迅速适应,积极推动创新。

2. 从单一文化视角拓展至全球文化视野

全球化背景下,音乐学专业培养计划需重视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能力。这意味着让学生接触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理解其背后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并学习如何创作具有国际视野的音乐作品。为此,高校应开展多元文化课程,提供国际音乐项目和研究机会,包括与海外院校的合作、参与国际音乐节目制作和工作坊。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深入体验和吸收不同音乐传统和现代表达,形成全球化音乐创作和理解的能力。

(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

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中,可以看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进化。这种协同进化体现在教师角色的转变上,他们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在学习旅程中的导航者和合作者。这一转变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使得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导航者,教师需要熟悉教育的路线,掌握教学的目标,他们不再只是传递知识,而是要引领学生探索知识的海洋。作为合作者,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进步,他们不再是知识的独享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最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进化还体现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上。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手。他们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对他们未来的事业成功具有重大影响。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帮助他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围绕具体项目进行研究,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在团队合作中锻炼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这些技能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现场实习和实践机会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地参观、实践操作等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从而为自己的创新提供方向和灵感。同时,实习经历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行业规范,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实现课程结构的多元化与现代化

1. 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

面对音乐产业的变革,我国高校音乐课程设计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为适应这一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学习模块,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 灵活学分体系:建立一套灵活的学分制度,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类课程、实践活动、竞赛等途径获取学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课程内容保持更新: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定期更新课程内容,引入音乐产业最新理念和技术,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2. 音乐数字媒体

高校可建立跨学科的音乐与数字媒体课程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数字音乐制作技术,掌握音乐创作、录音和后期制作的技能,了解数字化时代音乐产业的市场营销知识。这种以数字媒体为纽带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数字媒体在音乐领域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音乐教师职业发展与素养提升

提升音乐教育成效关键在于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品质。因此,提升音乐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及个人素养,对推进高等音乐教育革新至关重要。

1. 持续专业成长与教师培育

音乐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不断丰富和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校应建立全面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体系,提供多样化培训模式,如定期教学法工作坊、技术研修课程、学术研讨与国际交流会议等。通过这些渠道,教师可紧跟教育新趋势、掌握最新教学技术及了解音乐领域最新发展。同时,鼓励教师主动探索在线课程,加强国际教育界交流与合作。

2. 互动交流与合作经验共享

教师间的积极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推动高质量教育实践的普及。通过定期举办的教师交流论坛和专业研讨会,教师可分享教学经验和创新教学方法,互相启发与借鉴。此外,与其他院校或文化艺术机构的合作,既推动跨领域教育创新,也为教师带来更广泛的跨文化和实践研究视野。

四、高校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高校音乐学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致力于满足时代趋势和社会需求,具体方向包括:

第一,教学方法的科技革新。随着音乐制作软件、虚拟现实技术和在线互动平台的不断发展,音乐教学方法应实现相应的革新。利用现代科技工具的集成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参与度,进一步贴合当代学习者的需求。

第二,拓展社会实践及行业合作。高等音乐教育应与音乐产业和文化机构构建紧密协作关系,通过实施各类实习、实训、参与专业演出等项目,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产业实际运作,从而积累职业生涯所需的技能与经验。这种深度行业合作不仅提升学生实战能力,同时有助于教育教学内容更加契合音乐行业实际需求,培养更具市场适应性的专业人才。

第三,注重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感知本土音乐文化的内涵和特色,鼓励他们学习并吸收本土音乐的传统元素,包括音乐形式、乐器演奏方式、曲调特点等,通过研习传统音乐形式和曲目,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学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紧跟时代潮流,以科技革新为动力,拓展社会实践及行业合作,还要注重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结语

高校的音樂学专业在传播音乐文化和提升音乐教育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实现音乐普及的关键力量,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鉴赏艺术之美的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情感交流。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创新是对学生全方位发展的一种推动。未来的音乐教育创新将有望成为引领整个教育行业转型的力量,培养出具有高度创造性、独立思考的新一代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蔚蔚. 基于翻转式教学的高师音乐学专业基础课程微视频的特点与制作[J]. 中国文艺家,2017(04):180-181.

[2] 王涛. 核心素养下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J]. 大观:论坛,2021(11):121-122.

[3] 孙光宇. 新课改背景下高校音乐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北方音乐,2020(10):102-104.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