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学习化学时出现理解与记忆困难的解决方法

2023-02-21李春儒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困难解决方法初中化学

李春儒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学习化学理解难、记忆难等问题,提出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坚持动态确定教学难点、坚持师生有效互动三项原则,从改进教法构建高效课堂、分析学情帮助学生各个击破学习难点、注重教法学法的总结提升等方面,探索初中生学习化学理解记忆困难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困难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1-0117-03

在初中阶段的各门课程中,化学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一门课程。对于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初中生而言,由于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很多学生虽然能听懂教师所教的内容,但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在解题或是进行实验操作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存在着理解难、记忆难、实验操作难等学习困难。如何通过优化初中化学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学习困难,突破“一听就懂,一做就懵”的学习困境,成为初中化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在剖析学生学习化学时出现理解、记忆困难的问题根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探索解决方法。

一、初中生学习化学时出现理解、记忆困难的问题解析

(一)微观结构及其相关概念抽象,导致学生理解困难

化学是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要求学生能够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及联系,给学生造成了化学知识很抽象、难理解的直觉。而像构成物质的微粒、化合价的有关规定、化学反应的实质等学习内容,对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的确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二)化学识记内容较为集中,导致学生记忆困难

元素符號、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一系列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在第三单元课题3开始出现元素符号,要求学生一节课识记27个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相对原子质量,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很难适应。接下来化学式的书写和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和应用等都需要以元素符号知识为基础。较为集中的化学用语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记忆,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熟练记忆和掌握运用,这便导致了许多学生在“消化不良”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机械记忆死记硬背,而不能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此外,强行记忆的知识遗忘率较高,学生会因一时记不住、理解不了而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学生之后的化学学习。

二、帮助初中生突破理解、记忆困难的三项教学原则

(一)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主要由教师设计和决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充分掌握初中化学各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合学情和课堂教学实际,帮助学生厘清难点,根据不同学生在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破解难点问题的能力。

(二)坚持动态确定教学难点

对学生而言,学习难点问题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不同的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理解能力,因而也存在着不同的学习困难。初中化学教师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动态确定教学难点的原则,善于从教学的动态变化中掌握学生的学习困难,从学生的个体差异中分析难点的具体表现及解决办法,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为此,教师要重视收集和整理不同学生在课堂上反馈的不同问题,对一些多人次和不同批次学生提出的共同问题,作为课堂教学难点的问题进行集中突破。

(三)坚持师生有效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突破学生学习化学的难点问题,源于师生间的动态交流、良性互动。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交流,可以让学生顺畅反馈疑惑或疑难问题,方便教师帮助学生有效破解疑难问题,有利于学生积累相关学习经验,最终实现师与生、教与学的无缝对接,进而实现教学相长。

三、解决初中生理解、记忆困难的有效方法

(一)改进教法,构建高效课堂

初中化学教师要善于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的学习地位为主,围绕学生学习化学理解难、记忆难等学习困难去精心备课、优化教学,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化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1.在备课时思考多数学生的学习难点。备课的过程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难点的过程。初中化学教师要重视研究化学新课标和化学教材,全面审视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各项重点、难点,全面审视自己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用动态的视角看待学生学习化学中遇到的问题,主动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动态确定学生的学习难点,做到该备的学生一个不漏。例如,针对“电解水时,正、负极分别产生什么气体”这个知识点,少数善于学习的学生很快就能记住负极产生氢气,多数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却很难理解和记忆,那么这个知识点就是学生在学习化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因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注重对照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个体进行统筹考量,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化学中的动态难点问题。

2.在教学中引领全体学生破解难点。教学实践证明,优秀的教师都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初中化学教师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时段、不同课型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化学学习困难。笔者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抓中间带两头、先进带后进。例如,教学“碳及碳的化合物”“酸碱盐”等章节内容,由于这些章节中的化学方程式、化学用语较多,对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理解记忆没有什么困难,但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掌握这些专业用语就相当困难。教师必须有善于发现不同学生不同学习需求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全面掌握、各个击破的方法,帮助不同学生解决不同的学习困难,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

3.在课堂练习中攻克难点。课堂练习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摒弃题海战术的观点和做法,针对学生学习化学时遇到的困难,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精心设置课堂练习,助力学生攻坚克难、巩固学习成果。例如,对“化学式的配平”“溶质质量分数”“方程式的计算”“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等学习难点,教师可以设计精准课堂练习,通过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学习难点的能力,从而巩固教学成果。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精讲精练的时间分配。新课中教师多讲学生少练,复习课中教师少讲学生多练。第二,要处理好精讲精练的主次关系。精讲可以指导精练,但不能用精练代替精讲。第三,要注重讲练结合、相互促进。如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教学中,可以按以下步骤实施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初讲—初级练习—复习或更深层次地讲—综合练习—总结复习—模拟考试或测验—再次总结复习。教师通过讲练结合的反复,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酸碱盐之间化学反应多、知识结构复杂、反应机理多的学习困难。

(二)面向全体,帮助学生各个击破学习难点

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学情分析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以便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1.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初中生是第一次与化学学科“亲密接触”,并且是在学习高度紧张的九年级。课堂是初中化学教与学的主阵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并帮助学生精准破解难点,努力让大部分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解决。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堂教学、个别访谈等形式发现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帮助处理;要善于从学生的听课情绪、应答水平和测试情况等细微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例如,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如以前,出现了焦躁不安等情绪,这预示着学生有可能是遇到了学习困难。教师一定要有主动性和自觉性,顺藤摸瓜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帮助其解决,才能实现学生学习难点的各个击破。教师要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帮助学生突破化学学习难点,推动学生的学业进步。

2.尊重學生的层次差异。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决定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学生学的问题,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善于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业水平等开展备课工作,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建立问题清单和问题档案,主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不断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破解自身学习困难的能力。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团队的力量,组织学业情况不同、学习能力各异的学生形成学习互助小组,以先进带后进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自身力量解决学习困难,不断提升破解化学学习困难的能力。例如,熟悉运用元素周期表对初中生学好化学非常重要,教师如果要求全体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效果往往不佳。教师要求学生以记牢为前提,把全体学生按不同层次进行分组,让各组学生进行互助式学习记忆,或把元素周期表编成顺口溜进行灵活记忆,学习效果更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而且等于给学生记忆化学知识打开了“一扇窗”,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有裨益。

(三)注重方法,提炼总结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注重教法学法的总结提升,是解决学生学习化学理解、记忆困难的一条有效途径。

1.加强归类总结,提高学生破解难点问题的能力。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负起学生学习引路人的职责,加强对难点问题解决路径的归类总结研究,真正把解题的武器——审题、解题的方法和路径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不断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提升破解初中化学难点问题的本领。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把每一章节的内容分为几个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学完后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巩固、提升,让学生学会分析新学内容与之前相关章节的内容有何异同和联系,需要把握哪些重点、难点知识,需要掌握哪些新的解题技能,找出一些破解难题的规律性方法,不断实现学习上的新突破。

2.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初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学生无法将零散、繁杂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总结,这是导致学生理解、记忆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分类梳理,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化学知识体系,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化学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教师要注意巩固学生相关基础知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并告知学生各个化学概念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创造便利条件。例如,教师在讲述“置换反应”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先讲解四大反应类型,画出表示四大反应与置换反应关系的图示,再讲述置换反应实际上是化合价的变化,通过主要概念的讲解使学生学会自主构建化学概念体系。此外,教师还要引入以往的化学概念,如置换反应中物质的分类,通过回顾以往知识,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难度。

3.面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要注重引导分析过程,让学生遇难可破。由于化学实验现象异常丰富,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所遇见的信息也极为丰富,有重要与次要信息、显性与隐性信息等。分析这些信息对学生而言是个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是化学难点问题解决的关键。教师必须充当好“指路人”的角色,注重引导分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整合,通过组织和加工信息,简化次要与附属信息,有效排除干扰信息,准确把握问题的主干,使问题表述趋于简约、明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信息转换,即引导学生用熟知的方式去描述生疏的信息和模糊的概念,尝试不断调整方向,直至厘清问题解决的思路。例如,在教学“硫酸”这一内容时,教师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归纳出硫酸的特征: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为了帮助学生对已知信息进行整合与转换,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依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如果不慎把浓硫酸溅到皮肤或衣服上,你应该如何处理?并说说你这样做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依据硫酸的化学性质,对硫酸的特征进行整合与转换,寻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教师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组织、获取、加工信息等综合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破解难点问题的能力。

总之,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和起步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教学导向,主动加强教材、学情和教法研究,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发现和化解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飞.“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4):37-38.

[2]吴小平.基于“双减”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实验复习课中的实践运用的研究[J].智慧中国,2022(11):60-61.

[3]吴璐.“双减”背景下如何在初中化学中开展多样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2,8(4):190-192.

猜你喜欢

学习困难解决方法初中化学
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高中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