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自媒体搭建学校教研管理支架

2023-02-21黄湘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三阶运行

【摘要】玉林市玉州区古定中心小学天湖校区针对学校年轻教师较多、教学骨干稀缺等实际,尝试借鉴支架式教学理论,提出用支架式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本文以学校教研管理支架为例,发挥自媒体的功能,通过建立理念先进、实操有效、指导到位的教研团队,为学校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发展支架,达到“以点带面、培养一批、辐射一群”的目的,在新校区内掀起教研热潮,有力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支架式管理 “三阶”运行 教研支架 新建学校 校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1-0020-03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指通过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学习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借助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索和攀升,逐渐学会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我校借鉴支架式教学理论,以基本管理制度架构为基础,根据学校的管理实际为教师搭建不同类型的支架,当教师掌握了所有管理内容与方法后,管理者及时撤销支架,从而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并有效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玉林市玉州区古定中心小学天湖校区(以下简称天湖校区)于2018年秋季学期正式启用,学校教师多为刚毕业、初涉教坛的年轻教师,除校区一两名领导曾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以外,其他管理人员基本无行政管理经验。如何迅速整合教师资源,构建起有效的学校常规管理体系,成为学校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笔者借鉴支架式教学理论,带领团队尝试构建支架式管理体系,先后搭建了安全管理支架、教研管理支架、德育管理支架等,涵盖学校管理的多个方面。下面,笔者以学校教研管理支架为例,论述支架式管理方式的操作要义与成效。学校教研管理支架涉及教研训一体化、磨课团队全程跟踪指导、线上专题讲座等丰富的内容。我校通过建立理念先进、实操有效、指导到位的教研团队,为学校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发展支架,达到“以点带面、培养一批、辐射一群”的目的,在新校区内掀起了教研热潮,有力提高了学校的教研管理水平。

一、明确自媒体的作用,认真筛选入群人选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磨课团队很常见,它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基本目的的团队备课形式,常用于各类公开课、各级赛课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集体听课、评课、反思等方式,发挥集体智慧,丰富教学策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这一方式也存在时间不够灵活、点评不集中、下一阶段努力方向与实施方法不明确等弊端。笔者与团队在实践中发现,灵活运用自媒体的一些功能,能够有效克服上述弊端。组建微信大群是自媒体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我校通过甄选入群人选,通过在微信大群中群发或指定人选接收消息,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

进入信息化时代,微信、抖音、快手等软件均开设有直播功能,让直播变得无处不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学校管理中灵活运用直播功能,助力学校开展校内研训工作,可以为受训教师搭建学习支架,有效解决传统研训模式时间不灵活、场地受限制、人员不易集中等问题。借助这一技术,我校结合学校教研实际,先后组建了微信磨课群、研训群,为推进教研训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筛选入群人选,是构建支架式教研管理方式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搭建有效教研支架的基础。理论上讲,入群参与磨课的人员应体现层级性特征,兼顾教龄、职称、职务等,以便科学分工、各司其职,实现团队智慧最大化。具体实践中,我们以赛课时的备赛任务为驱动,认真选择参赛选手、各年级相关学科教师、行政领导、本土名师等代表入群,组成以科组长为组长,其他成员为组员的磨课群,并根据入群人员的特长进行任务分工:本土名师负责课例点评和布置各阶段工作,提高群内磨课效率,发挥中流砥柱作用;行政领导负责推进落实,并检查督促参赛教师试教、收集建议;科组长深蹲一线,带领年级组教师共同设计、改进参赛教师撰写的教案,组织试教、听评课、细节打磨等具体工作,并与组内教师根据顶层安排分工合作,群策群力提高磨课质量。

二、搭建“三阶”运行支架,开展直播式研训活动

明确了磨课群相关人员管理职责后,科学运行成为支架管理的润滑剂与助推器。我校以磨课群为载体,构建了“低阶反馈—中阶调控—高阶设计”三线合一教研支架(以下简称“三阶”支架),分三阶段实施(如图1)。

由图1可知,“三阶”支架呈现由低到高、相互依存、科学协调的关系,横向体现双线管理、相辅相成的理念,纵向体现自上而下、稳步落实及自下而上、因材施策的理念。

低阶反馈在于反馈真实情况。鉴于磨课群上传的视频容量有限,可通过录像与视频压缩方式处理,把试教视频处理为每8分钟一段,分5段有序上传至磨课群,供名师代表或教学骨干线上观看、点评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集小智慧为大方略。这一操作在磨课初始阶段非常有效:声像视频较为直观,可真切呈现执教者的情况,且组内教师与名师的点评可保存,磨课成员可反复播放、斟酌、商议,探寻最佳契合点。如此一来,微信群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成为支架式管理的基础磐石,能够真实反馈基层情况、因材施策。

中阶调控在于做好上下协调。长期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会发现,层级式管理一般会存在双线沟通不顺畅、研判不准确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中阶调控手段不透明、难理解,或者受限于缺乏合适的中阶管理人员,无法成为高阶与低阶顺畅沟通的“纽带”。在“三阶”支架中,我们认为选择学校行政分管领导进行中阶调控是较为合适的。中阶调控要贯穿从低阶反馈到修改完善的整个磨课阶段,学校行政分管领导可通过磨课群传达高阶指令并进行诠释,群内名师与学科组长配合进行观摩点评,促进理解和落实,还可用大家能理解的语言“现身说法”,甚至可通过实际示范的方式呈现,让指导更接地气。同时,中阶调控要检查群内教师的磨课是否按要求整改,以及改进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设想。可以说,中阶调控是管理支架中的架海金梁,通過微信群让调控透明公开且接地气,基层与顶层双线顺畅,全盘安排合理。

高阶设计在于发挥支架管理指挥所的作用。高阶设计一般由名师承担,通过观摩磨课群内低阶与中阶的有关活动,掌握一线准确数据,进行情况汇总,分析教材侧重点,研读课程标准,商讨制订详案和推进时间图,通过磨课群解疑、判断、调整,保证“三阶”支架正常运行。

配合上述“三阶”支架,直播式研训可以让学校的研训管理更顺畅,能为受训教师搭建学习支架。具体实践中,我们一般按照以下步骤实施。首先,在每学期末或开学初,收集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或希望研究的项目,再安排骨干教师进行授课,可利用自媒体中的“超级录屏”或其他类似录屏软件把授课过程录制好,要求画面中有大小双屏幕设置,分别呈现理论与实操,提高培训实效。接着,通过直播系统播放培训视频,培训者与受训者边看视频边进行文字交流,必要时可直接通过留言路径提出问题,直播过程中还可通过留言口进行点名,检查教师参训的情况,以确保培训效果。然后,布置参训教师在本学期课堂实践中进行具体应用,研究并研讨专项主题,优化教学策略,学期中期通过直播方式选出代表进行每人10分钟的演说或互动,提高参训教师的参与感。最后,理顺脉络,统一评价标准,组织全校性训练,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在上述过程中,直播手段贯穿教、研、训全过程,具有时间、地点、人数灵活的优势。只要组织有序,直播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播式研训既可使交流平台更为宽广,由此提炼出的策略与方法具有可操作、可普及、效力强等特点,让传统的校本研训通道获得扩张,培训信息容量剧增,也可充分发挥自媒体的支架功能,因而适用性和实用性都较强。

三、运用教研管理支架的案例呈现

天湖校区是新建校区,截至2023年春季学期,在岗教师平均年龄29岁,目前有廣西特级教师1人、玉州名师7人、校级骨干教师14人。在这一师资结构背景下,我们合理搭建磨课团队层级,通过在磨课群内运用“三阶”支架、直播式支架推进教研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师们通过在磨课群内观摩教学视频,聆听名师点评,学以致用,掌握了技巧,提高了专业技能。2021年,天湖校区青年教师林玉英要参加玉林市信息技术整合课比赛,她是2019年从外地调入本校的,之前赛课成绩不突出,因其从教时间相对其他教师要长一些,故而选派其参赛。她参加的赛事需历经“街道赛—城区赛—市级赛”。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充分运用“三阶”支架组建磨课群。首先,由本校特级教师黄湘承担整个磨课进程的高阶设计任务,提供点评、决策等高阶支持,发挥主导作用;其次,行政分管领导陈孔露作为中阶调控,负责具体落实,上传每个阶段的推进视频,反馈一线进展情况,并根据顶层设计做好上下沟通、协调等工作。接着,科组长戚春娴蹲点年级组,带领年级组学科教师参与备课、听课、评课,将组内的修改建议转化为具体操作策略。上述整个过程充分发挥磨课群的人力调控与自媒体操作优势,让磨课效果达到较佳状态。最后,林玉英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并从玉林市各县(市、区)优秀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市级比赛一等奖。

再以2021年6月天湖校区推出的体育录像课“小跳皮筋,跳跳跳”为例。体育课如何找到规范与创新的平衡点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难点,摸着石头过河的窘境一直存在。基于这一现状,天湖校区尝试运用“三阶”支架开展体育赛课磨课。首先,在组建“三阶”支架的基础上,由低阶团队的体育组进行初步教学设计,拍好试教视频上传磨课群;接着,高阶成员围绕视频进行点评,并研读专业书籍与有关课程标准要求,将不同学科的有效教学流程迁移至体育课堂,提出技能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从“导入新课”“准备活动”“传授技能”“强化巩固”“放松运动”“总结课堂”6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原教案,强调体育教学的规范性,注重训练强化、视听娱乐与器械综合配合等因素的优化组合。其间,中阶管理上传下达,与低阶团队密切联系,稳步推进试教、改课、二次上传改课视频等工作,并与高阶成员协商决策,敲定最终方案。通过这一方式进行磨课成效显著,该课例最终获得广西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评比一等奖。

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学校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探索更为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笔者与团队通过研究与实践,巧用自媒体搭建能够体现新时代教育理念、适合新建小学的教研管理支架,有效帮助零起点或低起点学校迅速构建起教研管理体系。这一方式由点及面、自上(下)而下(上),辐射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增强了学校行政管理的综合效能,推进了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覃辉,鲍勤.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实证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宋见林,李坚贞,刘卓曦.“共研型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基于湖南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引领团队研修项目的探索[J].教师,2020(19):17-18.

[3]江孝燕.借用支架,让学生的探究过程看得见[J].小学教学研究,2022(6):23-25.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三阶运行
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周期解的非退化和存在唯一性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浅谈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策略
浅谈输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管理措施
秦山第二核电厂电气厂房冷冻水系统(DEL)运行分析
三类可降阶的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
三阶微分方程理论
一类三阶非线性中立型泛函微分方程的振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