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道文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经验

2023-01-05李雅洁杨道文

光明中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降气胃气肺气

李雅洁 杨道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中多发病、常见病,是以气流持续受限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中医属“肺胀”范畴,累及脏腑多为肺、脾、肾,最后及心与肝。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以及喘息、胸闷、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于国人首要病因为吸烟,病情呈慢性过程,会逐渐加重,因此戒除烟草为防止传变第一要务。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已达8.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患者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较大,甚至造成死亡。西医学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减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频率,但长期应用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药在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上有相应的优势,找准辨证则会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杨道文教授是中日友好医院著名中医肺病专家,从医30余载,在临床研究,教学上颇有成就,临证经验丰富,尤其对中医肺病疑难杂症有独特见解,善于创新,遵古但不拘泥于古。杨师始终坚持以临床八纲辨证为诊治的重要环节,从病机入手,立法用药精而准,验方运用灵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辨证论治上有显著疗效,经归纳整理临证医案,现介绍如下。

1 审证求因

1.1 病因病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素体肺气虚弱,或久病致肺虚,如哮喘、内伤久咳等慢性肺病,经久不治,病情迁延,致痰浊内阻,上壅于肺,肺失肃降,肺间胀满,在此基础上感受六淫外邪,诱发病情发作,邪阻肺气,正气渐损,导致疾病呈进行性加重。因此把握本病的病机特点,正虚为发病之根本,痰浊瘀血为发病之标,且两者互为因果,正气渐虚导致邪实更盛,邪气伤正则导致正气更虚。杨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诱发因素较广,且痰浊瘀血是始终贯穿于本病的病理因素,加之此病气道激发试验阳性,肺气失宣,易导致气道挛急,引起气道高反应性,正如《医学心悟》中所言“肺体属金,非叩不鸣”。风盛则动故气道痉挛,可考虑风络动为其病机,因此杨师提出益气疏风法,从“风”论治,损气肺者益其气,兼疏风解痉,化痰活血。

1.2 临床表现的独特性杨师临证经验丰富,在临床中发现,有些患者咳嗽表现出独特性,咳嗽伴有咽部发痒,有时呈阵咳、顽固性咳,反复发作,无定时,遇到过敏性刺激气味便引发咳嗽症状加重[1]。此类证候特点与“风邪善行而数变” “风盛则挛急”致病特点具有一致性。根据上述临床特点,此类疾病患者与 “风咳”相关联,现代医学家多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归属于中医学“风咳”[2,3]“顽咳”范畴。

2 中医辨治三法

2.1 从风论治法古代《礼记》[4]中已有记载“季夏行春令……国多风咳”。风为肝木,在季为春,一日为晨,特点为动,无定体,无定势,故症状复杂,变化多端。易侮肺金,则为喘为咳,在咳即表现为时作时止,可有气道痉挛之象。杨道文教授根据“风”邪特点,审证求因,提出治风之法,可扶金以抑木,宜可健中以抑木,也可以酸敛以柔肝,也可以诸法兼用,可舒缓气道即可。辨证属“风咳”[5]者,予以“疏风宣肺,解痉平喘”,治风宜辛平主之,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云“若因风者,辛平解之”[6],用药遵其则,辛以散之,若有寒热间夹,可佐以清热或散寒。杨师临证中常用的基础方为苏黄止咳方,炙麻黄、杏仁、炙枇杷叶、炙百部、紫苏子、紫苏叶宣肺降气止咳。虫以搜剔,可以祛风,上有蜂房、蝉蜕,地有地龙、僵蚕、蝉蜕、蜈蚣等。炙麻黄伍蜂房为疏风平喘药对。加虫类药改善气道敏感性,舒缓气道。

2.2 标本兼治法

2.2.1 急则治标 化痰活血“肺胀”古代认为伏痰为其根本,现代认识有变化,依临床表现若发作时痰多则可认为宿根为痰,若发作时无痰,仅表现为喘咳,则认为有风邪作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久病肺虚,津液输布障碍,痰浊潴留,致肺气胀满,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痰分寒热,治疗或清热化痰或温化寒痰,然仲景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杨师认为重点在一个“和”字,何谓和,寒热并用之为和,平其亢满亦为和,因此可以寒热并用,主要看以何药为主。至于顽痰老痰则可仿礞石滚痰丸之意用之。总结杨师临证常用化痰方药,炙枇杷叶、炙百部、生石膏清热化痰,莱菔子平胃化痰,鱼腥草清肺化痰。伏痰与瘀血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因素,始终贯穿于疾病过程中,肺气渐虚,不仅导致痰阻,亦会推动血行无力而形成瘀血。杨师活血常用药为僵蚕,水蛭等。

2.2.2 缓则治本 补益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以肺、脾、肾三脏为主。正如《素问·咳论》中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肺病有气短,乏力一症,剧烈活动而气短加重与肺有关,动则气短实为肾不纳气表现,遇异味或特殊物质而作亦考虑与气虚有关,尤甚为卫阳虚,虚而致风从外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见声低气怯者定有虚证因素,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气怯多累及于肾。临床基础方以玉屏风散加减,益气之药首推黄芪,生黄芪具有补益肺气、益气固表[7]的作用,用量宜大,以30 g为起点,120 g为限以大补肺气之虚,但注意过敏者勿用,偏燥体质可蜜炙而后用。生白术健脾化湿。补肾纳气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车、蛤蚧,亦可用淫羊藿、沙苑子等。

2.3 肺胃同治法咳喘本肺疾,关乎五脏六腑。肝左主升,肺右主降,共同维系人体气机之正常运转。宜注意脾胃后天之本的重要性,凡药必经其运化方可布达诸脏,中焦土衰则生化无由,脾土虚不能生肺金[8],六腑之中以胃病及肺者多,以其气机下降为顺,胃气上逆则肺气下降不利,胃气下降不及,肺气下降亦不利。肺胃同降,胃气下降利于肺气之肃降,临床上症状表现为卧而咳喘加剧,泛酸,烧心,胸骨后不适者,多有胃气上逆,口气重或便干亦为胃气下降不及的表现。故治从肝、肺、胃三者关系进行协调,以恢复气机的正常升降。治疗大法以宣降肺胃之气为主,兼有痰者可化痰降气,兼有热者则清热随证加减。杨师常用紫苏子、莱菔子、矮地茶降气化痰,焦神曲、鸡内金、厚朴、枳实、旋覆花、生赭石健脾降逆。补气宜畅通息道,沉香降气可相须为用。杨教授认为咳喘总归肺气上逆,治疗目的是肺气平。杨师常用桔梗升提之药,认为此符合易经讲黑白、长短、美丑等两两相对的东西置于一处则各自优点更能显现,利用桔梗5 g少量药物之升提配合枳实、厚朴之降则使二者降肺胃之气更佳。

3 讨论

综上所述,杨道文教授善于根据病症特点,抓住病机理论,对经方有独到的见解,拓宽了临床辨证治疗的思路。损其肺者益其气,传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治疗以补益肺气为根本大法,化痰活血是治疗的关键环节,杨师在调和虚实,标本兼治的基础上提出疏风解痉和调节气机的重要性,在临证治疗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诊疗效果。因此杨师运用中医辨治三法“从风论治法”“标本兼治法”“肺胃同治法”,三者相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颇佳,值得发扬和传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降气胃气肺气
紫苏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人到中年补肺气
治疗小儿肺炎小验方
痰除不尽试试这碗汤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胃气足,活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