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露醇、呋塞米联合白蛋白治疗脑外伤后脑水肿的临床价值*

2022-12-27张建海黄生炫康泽辉黄鸿鹏单毅华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呋塞米脑水肿甘露醇

张建海,黄生炫,康泽辉,黄鸿鹏,单毅华

(三明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福建 三明 365000)

临床治疗脑水肿常用药物即呋塞米与甘露醇,然而甘露醇虽能提升血浆渗透压进行脱水,但正常脑组织也会在此过程中发生脱水效应,引发脱水反跳现象,尤其快速且大量脱水会引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1]。人血白蛋白具有较长半衰期,可发挥调节血流动力学和血浆渗透压作用[2],与呋塞米和甘露醇联合使用成为近年来临床治疗脑水肿的主要方式。对此,本研究对甘露醇、呋塞米联合白蛋白治疗脑外伤后脑水肿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 年5 月—2022 年5 月收治的90 例外伤后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有明确脑外伤史,通过颅脑CT 检查、体格/体征检查诊断为脑水肿;②经临床评估后患者均具备应用人血白蛋白、呋塞米、甘露醇等指征。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者;②患有颅脑恶性肿瘤者;③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者或存在使用禁忌证者;④从入院至治疗不足24 h 因病死亡者。采取随机抽签分组方式将抽取红签患者纳入观察组(n=45),抽取蓝签患者纳入对照组(n=45)。观察组男31 例,女14 例;年龄18~59 岁,平均年龄(29.3±10.5)岁;脑外伤病45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15 例;年龄15~58 岁,平均年龄(28.4±10.5)岁;脑外伤病4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同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研究患者均接受原发病治疗,给予镇静、吸氧、营养支持以及预防肺部感染、应急溃疡,重点监测和及时纠正患者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江西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033,规格:250 ml ∶50 g),125 ml,6 h/次;同时,静脉滴注呋塞米注射液(安徽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984,规格:2 ml ∶20 mg),20 mg,12 h/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Baxter AG,注册证号S20160018,规格:10 g(20%,50 ml)],1 瓶/次,2 次/d。两组共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尿量、不良反应(脑水肿反跳、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以及水肿体积与24 h 排便情况。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判断临床疗效以改善脑水肿、症状及程度等,其中显效:即患者接受药物治疗24 h 内,瞳孔正常,意识清醒,头痛和呕吐症状缓解,观察颅脑CT 发现患者脑水肿减轻≥75%;有效:即患者接受药物治疗48 h 内,瞳孔和神志与之前相比改善明显,头痛和呕吐症状有所减轻,观察颅脑CT 发现患者脑水肿减轻25%~74%;无效:即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瞳孔、神志等未发生变化,甚至病情重于药物治疗前[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不同时间尿量比较

两组用药0.5 h 与1 h 后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用药2、4、8、12及24 h 后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尿量比较[(±s),ml]

表2 两组不同时间尿量比较[(±s),ml]

组别 用药0.5 h 后 用药1 h 后 用药2 h 后 用药4 h 后 用药8 h 后 用药12 h 后 用药24 h 后观察组 159.7±23.23 366.8±25.35 532.5±31.81 684.5±43.75 1235.3±72.12 1965.8±85.45 3956.8±135.31对照组 154.5±26.63 358.1±31.12 510.6±46.33 655.6±59.34 1016.4±86.53 1765.2±96.37 3702.5±121.82 t 值 0.3461 1.1807 2.1719 2.1702 10.8182 8.6265 7.7466 P 值 0.7302 0.2422 0.0339 0.0331 0.0000 0.0000 0.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电解质紊乱、脑水肿反跳、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水肿体积与24 h 小便量比较

观察组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24 h 小便量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水肿体积与24 h 小便量比较[(±s),ml]

表4 两组水肿体积与24 h 小便量比较[(±s),ml]

组别 例数 水肿体积 24 h 小便量用药前 用药第3 天 用药第7 天 用药前 用药第3 天 用药第7 天观察组 45 18.2±4.12 23.2±4.65 17.5±4.32 1545±545 3682±744 3742±659对照组 45 19.1±5.44 24.6±4.93 21.4±5.71 1576±633 3429±591 2251±322 t 值 0.189 0.167 2.534 0.155 0.213 3.426 P 值 0.012 0.013 0.000 0.014 0.012 0.000

3 讨论

3.1 临床疗效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甘露醇联合白蛋白及呋塞米治疗脑外伤后脑水肿的效果显著。分析可知,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其中呋塞米为临床效用中等强效利尿剂,其可迅速提升血浆渗透压,进而获取快速且效果显著的利尿成效。然而该药物发挥作用时间短暂,若长期应用会影响疗效以及患者电解质水平[4]。甘露醇是临床治疗脑水肿疾病当中适用范围最广、治疗效果最佳的药物,但该药物对患者肾脏负面影响较大[5]。而联合人血白蛋白可增加人体的血容量,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且可降低脑部颅压,避免压迫到脑部神经[6],因此联合应用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3.2 尿量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用药0.5 h 与1 h 后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用药2、4、8、12及24 h后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24 h 小便量优于对照组(P<0.05)。呋塞米属于袢利尿剂,而且是强效利尿药物,可以应用于各种水肿性疾病的治疗,比如心力衰竭导致的水肿、肝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7]。而甘露醇属于渗透性脱水药物,其利尿作用不如呋塞米,但脱水效果较好[8]。人血白蛋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大分子生物蛋白,具有较长半衰期和较长作用时间[9],以上药物联用可使患者血浆渗透压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渗透性脱水治疗中发挥调节血流动力学和电解质水平作用,使脑组织间隙自由水分顺利进入循环,由此降低应用呋塞米和甘露醇治疗中引起肾脏毒性作用与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3.3 不良反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电解质紊乱、脑水肿反跳、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甘露醇对病患的肾脏负面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呋塞米是现阶段效果较为显著的利尿剂,能够提升血浆渗透压,进而达到利尿的效果,但少部分患者服用呋塞米后易出现恶心、干呕、腹泻等胃肠道反应[10]。人血白蛋白可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达到解除毒素作用,因此联合白蛋白治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甘露醇、呋塞米、白蛋白三药联合治疗脑外伤后脑水肿的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因疾病产生的相关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呋塞米脑水肿甘露醇
20%甘露醇注射液临床使用剂量的调查及启示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甘露醇有很多用途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0例效果观察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静脉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80例观察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