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25 例戒毒人员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

2022-12-27尚子乂王毅颜景宇孙刚毅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戒毒气虚毒品

尚子乂,王毅,颜景宇,孙刚毅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省鲁中强制隔离戒毒所,山东 淄博255311;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山东 济南 250000)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属于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服用后使人产生强烈的欣快感,具有成瘾性,是常见毒品类型[1]。对于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国内戒毒机构多采用以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的强制戒毒模式,但复吸率较高[2]。近年来,现代戒毒方法联合中医药措施对戒毒人员进行干预的研究正在逐渐起步[3],结合藏象学说对毒品成瘾进行相关研究,提出了“脏腑受瘾说”“气血津液受损说”“毒品成瘾病位脏腑为肝、肾,与肝、肾、脾功能失调有关”等理论[4-5]。中医体质是健康管理过程中重要的参考因素[6],但目前尚无结合中医体质学说对戒毒人员进行中药干预、健康管理,从而改善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的戒断反应及降低复吸发生率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中横断面研究的相关方法进行调查、统计学分析,探讨男性甲基苯丙胺戒毒人员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探索中医药参与的新戒毒模式和方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山东省鲁中强制隔离戒毒所审核同意,选取2019 年11 月1 日—2021 年11 月1 日 在 所 的430 例男性甲基苯丙胺戒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戒毒所内尚未结束强制隔离期的在所的男性戒毒人员;吸食的毒品类型为甲基苯丙胺;精神状态正常,能配合完成中医体质辨识相关工作。排除标准:经中医体质辨识后所得检测结果不在判读范围;除甲基苯丙胺外存在其他多种毒品吸食史;信息采集结果中存在空缺项。其中,符合纳入标准共425 例,排除5 例,最终纳入425 例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ZYXH/T157-2009)[7]为标准,对符合纳排标准的425 名戒毒人员通过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型号:DS01-A;分类:Ⅰ类BF 型;医疗器械注册号:沪械注准20202200060)进行中医体质辨识。425 例男性甲基苯丙胺戒毒人员,平均年龄(40.51±8.8)岁,平均BMI(23.46±1.89)kg/m2,平均吸毒史(2.72±1.90)年,首次戒毒人员为225 例,占比52.94%。

1.2 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中的横断面研究方法,进行男性甲基苯丙胺戒毒人员中医体质辨识调查,使用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由调查人员主导,被测者配合调查人员完成填写工作。在调查之前,所有参与人员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采集每位参与的戒毒人员的一般资料和中医体质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在所编号、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以身高、体重计算得到,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亚太标准18.5~22.9 作为正常范围进行划分)[8]、吸食毒品类型、吸毒史(时长)、戒毒次数;中医体质资料包括每个条目的回答分数、各体质分型的得分情况。应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判定量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 种体质的不同问题条目,依照判定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判定结果为“基本是平和质”“平和质”的都归类为平和质;判定结果为多种偏颇体质或倾向是多种偏颇体质者,取分数最高的偏颇体质类型作为该戒毒人员的体质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2016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V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对戒毒人员的复吸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本研究设置双侧检验水准α=0.05,P<0.05 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男性甲基苯丙胺戒毒人员体质类型分布

在425 名男性甲基苯丙胺戒毒人员中,湿热质占比最高为27.76%,平和质次之为23.06%,痰湿质占比13.18%,血瘀质占比最少,仅为3.06%。气虚质比例与健康人群数据大致相符,湿热质与痰湿质比例较健康人群高,见表1。

表1 425例男性甲基苯丙胺戒毒人员体质类型分布(n,%)

2.2 不同BMI 的戒毒人员的体质类型分布比较

在425 名戒毒人员中,BMI 值处于过低范围的仅7 人(其中平和质3 人,气虚质1 人,湿热质2 人,阳虚质1 人),处于正常值范围内的共164 人,超重范围内共254 人。正常和超重人员的各体质类型中,湿热质均为最高占比的体质类型(分别为28.66%、27.17%)。利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三组人群的体质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BMI 的戒毒人员的体质类型分布[n(%)]

2.3 不同吸毒时间的戒毒人员的体质类型分布

425 名戒毒人员的吸毒史时间范围为1~18 年,根据研究单位的戒断模式及规定,以吸毒时长3年为界值,将戒毒人员分为吸毒史3 年及以下、3年以上两组,并对其体质类型分布进行统计,结果吸毒史3 年及以下的298 名戒毒人员中,平和质占比最高,达31%,湿热质次之,为30%;在吸毒史3 年以上的127 名戒毒人员中,气虚质占比最高,达25%,湿热质次之,为23%。对吸毒时间不同的两组人群体质分布情况进行Pearson 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吸毒时间人员的体质类型分布[n(%)]

2.4 不同戒毒次数的戒毒人员的体质类型分布

本研究纳入的425 名戒毒人员中,225 名为初次戒毒,200 名为非初次戒毒。在初次戒毒人员中,体质为平和质的人员占比最高,为37%;在非初次戒毒人员中,体质为湿热质的人员占比最高,为36%,气虚质及痰湿质占比均超过15%。对戒毒次数不同的两组人群体质分布情况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戒毒次数人员的体质类型分布[n(%)]

2.5 基于二分类Logistic 回归的戒毒人员复吸影响因素分析

以戒毒人员是否复吸作为结局指标(没有复吸编码为0,复吸编码为1),以体质是否为湿热质(非湿热质编码为1,湿热质编码为2)、BMI 是否属于正常值范围内(BMI 值正常为1,超重或过低为2)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BMI 处于正常范围的吸毒人员,BMI 超重或者过低的吸毒人员发生复吸的风险无显著差异(P>0.05);体质类型属于湿热质的戒毒人员,相对于非湿热质,发生复吸的风险更高[OR=4.553,P=0.000],见表5。

表5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甲基苯丙胺戒毒人员中医体质湿热质占比最高

体质是人体在先天禀赋、后天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固有特质,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理病理、长期的外界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下,体质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甲基苯丙胺类戒毒人员在接受强制戒毒之前,存在一定时间的甲基苯丙胺用药史,用药方式、剂量各异,最终形成精神、躯体对药物的依赖性,表现为药物成瘾[9]。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男性甲基苯丙胺戒毒人员中湿热质占比最高,这可能由于吸毒人员在此过程中,摄入甲基苯丙胺,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药物成瘾,笔者将此病机演变过程归纳为“外来毒邪,内侵脏腑,久则伤神”,而在这一过程中,摄入的甲基苯丙胺对吸毒人员的体质产生影响,使其有向其他体质类型转化的趋势。

3.2 吸食甲基苯丙胺与阿片类毒品的体质类型分布存在差异

李钦等[10]在阿片类毒品依赖者脱毒后中医体质研究中发现,吸食毒品虽暂时振奋阳气,使人欣快,但久之耗散任意元气,结果发现在戒毒时间30~180 天的时间中气虚质占比最高(58%),这与本研究发现甲基苯丙胺吸毒人群湿热质占有较高比例(27.76%)的结果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阿片类毒品和甲基苯丙胺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不同导致,阿片类毒品通常为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品;甲基苯丙胺属于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综合既往发表文献及本研究结果[11],笔者认为吸食毒品对人体体质的影响的大致方向是平和质(包括基本是平和质)向气虚质、湿热质转化。

3.3 不同吸毒时间、戒毒次数人群体质类型分布存在差异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BMI 类型、不同吸毒时间、不同戒毒次数的戒毒人员的体质类型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不同BMI 类型的戒毒人员体质分布无明显差异,但是不同吸毒时间、是否首次吸毒的人员体质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在吸毒时间短、初次戒毒的戒毒人员中,平和质占比较高,而吸毒时间较长、非初次戒毒的戒毒人员中,湿热质占比较高,这可能由于吸食甲基苯丙胺一定时间后,会导致吸毒人群的体质分布变化呈现气虚质、痰湿质占比上升,平和质占比下降的趋势,各组中湿热质占比均高于正常人群。在进行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本研究纳入的初次戒毒人员普遍吸毒时长较短,且在接受强制脱毒管理的过程中,生活作息、饮食习惯较戒毒前明显改善,其中多数戒毒人员阶段症状较轻,且在脱毒过程中接受宣传教育,对甲基苯丙胺的危害有清晰的认知,能主动配合工作,其精神、身体状态较为良好[12],可能是出现平和质体质比例相对较高的原因。而吸毒史较长的戒毒人员中,存在多种成瘾药物滥用的既往史,且存在前次戒毒后戒断症状减轻,复吸后戒断症状较前加重导致吸食毒品剂量、频率增加的情况,故而可能导致其原有体质受到较大影响,出现向偏颇体质,尤其是向湿热质、气虚质转化的现象。

3.4 中医体质类型对甲基苯丙胺复吸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非初次戒毒组湿热质占比最高,且远高于初次戒毒组的结果,在甲基苯丙胺戒毒人员中,体质类型为湿热质的人员出现复吸的概率更高。通过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甲基苯丙胺复吸的影响因素,调整了BMI 等混杂因素,发现中医体质具有统计学意义,湿热质的戒毒人群发生复吸的风险约为非湿热质人群的4.553倍。既往研究甲基苯丙胺复吸问题多从心理、社会层面入手,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13],本研究发现中医体质类型对甲基苯丙胺复吸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探索中医药参与的新戒毒模式和方法提供参考。

3.5 结论

综上所述,不同分组下的甲基苯丙胺戒毒人员的中医体质分布存在湿热质占比较高,偏颇体质占比随吸毒时长增加而上升,复吸人员中湿热质占比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的规律。因此,在现行戒毒模式中,若能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适当加入中医体质干预相关措施,从调整戒毒人员体质转化方面切入,通过降低湿热质所占比例,或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甲基苯丙胺吸毒者的复吸率。若采用中医药措施进行干预,对戒毒人员的体质进行调整,使整体偏颇体质占比下降,平和质占比上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戒毒人员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这将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探究中西医结合背景下的新的戒毒模式。

猜你喜欢

戒毒气虚毒品
销毁毒品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火烧毒品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不抛弃,不放弃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