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外营养支持在胃肠肿瘤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

2022-12-27赵楠于彬彬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胃肠实验组

赵楠,于彬彬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辽宁 盘锦 124010)

胃肠肿瘤为消化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以根治性外科手术为首选手段。由于胃肠肿瘤患者摄食及消化困难,且脏器损害可降低机体免疫力,有70%存在营养不良[1]。实施手术后,因手术创伤及生理应激会加重不良营养状况,并进一步降低免疫功能[2]。由此,实施根治性手术的同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强化术前早期营养支持亦十分关键,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不良营养状况[3]。虽然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颁布指南提倡肠内营养支持为首要选择,但我国普遍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由于胃肠肿瘤患者胃肠功能薄弱,在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时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功能减退情况[4]。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在胃肠肿瘤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1 月—12 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70 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理活检、胃镜、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胃肠肿瘤患者;②符合胃癌根治术适应证者;③无癌细胞转移情况;④病历资料完整且能够配合随访观察;⑤患者预计生存时间在3 个月以上。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营养不良者;②近期有胃肠功能性疾病病史者;③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脏器系统疾病者;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者;⑥病例资料不全或是中途退出临床研究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35 例。对照组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龄38~78 岁,平均年龄(55.63±13.23)岁;实验组男性18 例,女性17 例;年龄40~77 岁,平均年龄(55.12±12.1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情况,配合心理疏导、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等,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具体内容:患者手术后1~7 天内,每天给予由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肪乳等成分构成的卡文静脉滴注用药。

实验组行肠内外营养支持,用药方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24 小时内开始给予全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具体内容:手术后第1 天给予250~500 ml 生理盐水鼻饲注入,每小时注入速度为30~50 ml,温度控制在38 ℃,对患者有无呕吐、恶心、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症状进行监测;手术后第2 天给予500 ml 标准肠内营养液鼻饲注入,每小时注入速度为50~80 ml;手术后第3 天给予1000 ml 标准肠内营养液鼻饲注入,每小时注入速度为80~100 ml;手术后第4 天给予1000 ml 标准肠内营养液鼻饲注入,每小时注入速度为100~150 ml,并保持该剂量至手术后第7 天。

1.3 观察指标

①康复效果:包括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②营养状况:包括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使用Architect ci820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雅培公司),应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③并发症情况:记录静脉炎、堵塞、漏液、感染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Excel 表格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记录,经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实验组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s),d]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s),d]

组别 例数 排便时间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排气时间 住院时间实验组 35 3.13±0.33 3.02±0.23 2.12±0.15 8.34±0.72对照组 35 4.88±0.65 4.66±0.52 3.76±0.23 10.23±0.67 t 值 14.202 17.064 35.334 11.369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生化指标结果比较

两组干预后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化指标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生化指标结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白蛋白(g/L) 前蛋白(mg/L) 转铁蛋白(g/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35 30.65±3.42 39.70±4.25 199.68±26.58 288.85±36.29 1.63±0.16 2.05±0.26对照组 35 30.58±3.75 36.11±4.12 202.54±27.08 238.70±30.72 1.65±0.18 1.78±0.21 t 值 0.082 3.588 0.446 6.240 0.491 4.779 P 值 0.935 0.001 0.657 0.000 0.625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3.1 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肠内外营养支持有助于提升胃肠肿瘤患者康复效果,分析原因为常规护理中肠外营养支持以静脉注射方式通过血液循环为患者补充相关营养素,可一定程度促进患者恢复[5],但营养素较为单一,且长期应用过程中可使胃肠黏膜萎缩,进而损伤肠黏膜屏障,且可诱发肠道菌群失调、胆汁淤积等不良事件,不利于患者康复。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以口服及鼻饲方式补充丰富、均衡且全面营养素,不仅可避免静脉注射引发胃肠功能减退风险,且长期使用可增强体质并改善各项生理功能,不过部分患者因体质不佳,对于肠内营养支持不耐受。故行肠内外营养支持方案可弥补肠内、肠外单一营养支持的不足,进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3.2 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肠内外营养支持可改善胃肠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原因系常规护理中单一肠外营养支持可延缓胃肠功能恢复,而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符合消化系统正常结构及生理特点,由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可得到较好保护,且可提供膳食纤维、蛋白、脂肪等多种类营养素用以增强胃肠功能,并降低肠源性感染。而将两者联合行肠内外营养支持更加契合小肠吸收特性,由此保证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及能量等营养摄入,由此营养状况得以改善。且肠内外营养支持还可减轻肠道机械性刺激,由此加快营养物质吸收,且通过合理调整肠内、肠外营养素及能量供应比,可减少腹泻、腹痛等不耐受反应出现,综合作用下患者营养状况得以持续改善[6]。

3.3 对并发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体现统计学意义,原因系与本研究纳入对象例数较少所致。但从趋势而言,胃肠肿瘤患者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具有较高安全性,究其原因在于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效果更好,而营养不良是导致胃肠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且肠内外营养支持可依据患者病情状况作个体化调整,相应采取静脉、口服及鼻饲等方式进行营养素补充,可尽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7]。

3.4 总结

综上所述,胃肠肿瘤术后快速康复中开展肠内外营养支持所获康复效果较好,可改善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发生率少。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胃肠实验组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