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亚本土翻译人才库构建研究

2022-11-20张晓辉吴亚男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才库自贸港三亚市

张晓辉,吴亚男

语言是国家间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国际语言环境是指一个城市使用外语进行信息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度,是城市在全球国际化进程中对外开放、国际交往的产物,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1]“一个城市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能增强城市的亲和力,有助于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为人们提供便捷服务,在国际化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同时,一个地区的外语人才的多少也会促进或制约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了《海南省全面提升公民外语水平行动方案》,可见海南省政府对外语人才的高度重视,并把提升公民外语水平纳入到建设海南自由贸港和打造国际旅游岛的整体战略。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预示着海南岛全域开放,投资、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更显对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翻译人才输送和培养方面,尽管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在翻译教学、翻译实践等方面与时俱进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建设高校应用型、服务型翻译人才库方面研究略显不足。这既不能适应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应对海南“十二大”重点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尤其不能应对作为国际旅游岛的前沿三亚市的发展需要。为此,针对以上研究的不足,本文尝试性地探究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优质“双师四能型”应用、研究、教学为一体的三亚本地高校外语翻译人才库,进而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需要。

一、国内外对翻译人才培养及翻译人才库建设的研究

近年来国外高校在翻译人才库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并呈以下特征:(1)从事高校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教师都有担任过职业译员的经历和经验;(2)教授和训练学生的系统语言翻译理论、策略、方法和技巧;(3)注重积累未来所面向翻译领域的可参阅性知识和自建语料库;(4)引入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及机器翻译技术教学训练内容;(5)加强自主学习及课外拓展使用的系统性外语翻译资源库;(6)建立相关的网络课程;(7)全方位参与真实翻译实践,模拟翻译职业体验实践。

自20 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西方翻译学的兴起,从翻译到译者,从产品到过程的翻译领域开始注重认知科学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心理学翻译过程。21 世纪以后,国内学者王寅(2005)提出了翻译的认知观;陈宏伟编写的《汉译英实用新教材》(1996)着重探讨翻译认知观的转变和翻译实用性;车明明《应用翻译理论创新与翻译教育:思考与对策》(2015)强调翻译应用型的理论创新;代士雯,金淑婷《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翻译服务在跨境旅游中的应用现状分析》(2020)论述翻译服务在第三产业旅游业的重要性;陶李春,方可《论翻译技术驱动的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2020)探讨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周桂香《高校翻译团队建设研究》(2018)提出了高校翻译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齐丽华《广东省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的思考》(2016)倡导教师间的合作、翻译课程的重建及师生共同创建翻译实践基地。综上所述,为应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三亚市作为自贸港建设发展的桥头堡和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前沿有必要构建翻译人才库。

二、三亚市对翻译人才的现实需求

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正扬帆起航,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建设已经步入正轨,未来的海南将打造成投资、贸易、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休闲胜地。依据国家发展海南的整体规划,海南将依托国际会展,亚洲博鳌论坛等大型国际交流活动,发挥海南的地域优势。全方位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经济、文化、贸易及旅游文化交流的频次和档次并为海南翻译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交往平台。国际型平台的建设更显翻译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在此背景下,结合2020年11月3日《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发布,要求作为新文科重要部分的外语教学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由被动转为主动出击,由学科目录导向转为现实需求,在人才培养上要跨学科、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和输送应用型、服务型高端翻译人才。

(一)应用型、服务型翻译的需求

海南作为我国拓展“海上丝绸之路”,是与各个国家最近的省份,而三亚市又是海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通过翻译服务工作的开展,以开放、沟通、交流的态势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往来,带动丝路一线的经济合作”[3],不仅促进海南的发展,也推动三亚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而目前三亚市在翻译服务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三亚市没能建设市级的翻译服务人才库,未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规则和制度,不能及时合理地调配翻译人员。在需要翻译服务时,大多情况下都是临时抱佛脚,服务质量和效果远未达到实际要求。其次,未能制定专业翻译标准规则,翻译文本百人百样,没有统一标准,良莠不齐,翻译质量和水平无法应对海南自贸港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需要。尽管“近几年来海南以多渠道多方式引进了各种层次的翻译服务人才多达8 万人”。[4]而来到三亚市的翻译人才远不能达到预期需求,其中的翻译人才良莠不齐,翻译专业水平和翻译能力差距较大,多数翻译人才不能从事跨专业、跨行业的翻译工作,无法有效参与企业活动、会展营销、贸易洽谈、互联网宣传等外事服务。

(二)小语种翻译人才的需求

海南要在2025年前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设计主要内容概括为“6+1+4”。这使海南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往来更加自由便利,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与此同时,三亚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前沿枢纽,与东南亚各个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民间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而语言是国家间进行交流合作的平台。三亚市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国际旅游岛打造的重要城市无疑会承揽和参与在海南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圆桌会议、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全球服务业峰会等。此外,世界小姐大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环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内外品牌展览、国际热带冬季农产品交易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海洋渔业博览会、国际旅游购物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活动的举办”。这些国际会议接纳来自世界各国各界人士的参与,凸现多语种语言翻译的重要性。“掌握对方国家的语言并准确流利的运用是增进感情、加强友谊、化解误会、减少摩擦的前提保障”。[5]因此,海南及三亚市对小语种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而东南亚沿线国家的语言更成为海南及三亚市需求重点。三亚市作为海南“一带一路”前沿的重点城市,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便于同世界各国交流。目前海南省高校设有俄语、日语、泰语、朝鲜语等语种,而在三亚市的几所高校仅设有俄语、日语,其他的小语种如越南语、马来语、菲律宾语、印地语、阿拉伯语等目前海南各高校都没有设置专业,只能靠外部引进,这无疑制约了海南及三亚市对小语种专业翻译的需求。优化三亚市本土小语种翻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和规范三亚本土翻译人才库,并进行翻译人才的合理调控和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依据教育部2000年4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当在掌握外语语言的基础上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将所学外语应用到其他行业,服务于其他专业领域。而根据调研的数据得出,海南省大部分翻译企业的翻译人员不足50人。“据了解,与企业合作5年以上的职员占比百分之六十,合作3~5年的职员占比百分之二十”。[6]从数据可以看出,尽管海南翻译人员流动性比较稳定,但与企业长期合作的译员较少。这严重制约了跨领域的翻译实践,使很多翻译人员无法增强跨专业知识、跨行业的翻译能力,无法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更不能满足海南“十二大”重点产业及三亚市前沿行业的发展需求。

三亚市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国际旅游岛发展的桥头堡,多年来一直引领海南国际交流平台和旅游业的发展,国际化会议、国际化节庆、国际化展览,这无疑需要大量复合型高素质的翻译人才。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不仅具有雄厚的外语语言运用技能和扎实的语言基础,而且还应具有渊博的跨学科专业知识。除外语教学外,还要以外语为工具,进行加工制造业、船舶业、医药、航运业、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等领域的翻译工作

此外,外语复合型人才除掌握包括语言的相互转换技能外,在通晓外语和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更需要具备不同文化间交流的能力,即跨文化交际。“外语复合型翻译人才不仅通晓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还需要了解异国文化、思维方式、民族习俗、生活习惯及异国的禁忌。”[7]在翻译过程中,弘扬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还需学习和借鉴异国文化的精华。在尊重和理解异国文化及其文化差异性的同时,要避免误解,化解差异,消除隔阂,达到双方间的平等交流、增进友谊、促进合作。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国际旅游岛打造的背景下,高端复合型翻译人才也是三亚市需求的短板。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在转变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以往单纯的精通外语已经不能满足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是国内各地促进经济腾飞的关键所在。

三、三亚本土翻译人才库的构建

(一)三亚市高校翻译人才培养途径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进一步深化,外语翻译专业经历了蓬勃的发展,教学水平、教学规模及教学方式不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进,而且为国家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培养了大批高端翻译人才。2018年4月13日国家提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国家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着远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国际旅游岛的打造使海南处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而三亚市更是这种国家战略的重点城市,它也是“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在此背景下,三亚市高校就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输送和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任务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构建海南三亚市翻译人才库势在必行,它关系到能否把握住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更好地服务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及国际自贸区建设的宏伟目标。而目前海南翻译人才的培养和输送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海南高校在翻译教学和培养翻译人才方面仍在沿用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方案,未能突出翻译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特色,未能面向社会需求。其结果外语翻译专业培养目标缺乏“专业化、职业化、应用型的特点,而多数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无法为这一目标服务”。[8]此外,海南高校在翻译专业教学中未能结合本土实际需要,未能厘清翻译教学应贴近海南自贸港建设所需的法律、税收、海关及海南自贸港建设下的各级政府的文本翻译。第二,教学内容脱离实践,未能按照社会需求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和课程。海南高校翻译课程普遍使用传统的翻译教材和辅导资料,主要讲授句子、词组和段落的翻译、翻译技巧及不同文本的翻译和文学作品翻译赏析等内容,而且这些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与外语语言教学的其他课程相类似,未能脱离语言教学的模式。有的学校尽管开设商务外语翻译课程,但没有明确的专业导向,如工业翻译,制造业翻译、医药业翻译、科技翻译教程等没有进入翻译课堂,同时,未能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求新。第三,翻译教学方法守旧、呆板,仍沿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缺乏课堂上的有效互动导致学生学而不练,很难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为此,要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整改。首先,要加大对高校翻译课程的认知度;目前海南高校普遍开设翻译课程,但对翻译课程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等方面尤显不足,因此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模式。为了确保翻译质量,需要提高大学翻译课程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以提高语言综合能力为基础,既要重视听说读写,又要强化翻译教学,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翻译理论、翻译技巧,进而提高翻译水平。同时,要拓宽小语种的开课方式,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予以改革,不断拓宽教材范围,逐渐添加科技、经济以及贸易等方面的内容并科学、合理地规划课程,重点关注实践教学,以体现教学方法的独到之处。

其次,在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三亚市高校翻译教学需要实施翻译教学的新思路。翻译本科专业教育已经不再是语言专业下的方向性教育,尽管目前我国翻译课程教学仍以语言教学为主,但未来三亚市高校翻译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内涵式发展和提高质量上,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抓手,以任务和成果为导向,将社会需求和翻译职业实践引入教学,不断开拓新的翻译理论研究平台。

再次,实现传统翻译教学向专业翻译教学转向。“传统的翻译教学注重翻译理论、文学翻译,而专业翻译教学更加注重实用文体翻译。传统的翻译教学注重翻译的产品,专业翻译教学更加注重翻译的过程”。[9]专业翻译教学与大学翻译课混淆,就会导致培养出大批外语语言流利但是不懂翻译的“双语人才”,因此要培养出合格的职业翻译,就必须加强翻译理论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和交流,不断推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学术成果以指导三亚市高校的翻译教学。

(二)三亚本土翻译人才库的构建

首先,第一层次的翻译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而且还具有语言安全的敏感性,具备多元文化知识、敬业精神好,工作作风严谨,高超的翻译技能和较强的稳定性。这类翻译人才基本以高校外语教师为主体。第二层次的翻译人才包含企事业单位的翻译人员。他们外语素质好,熟悉本部门的业务,了解本行业的专业技术和相关知识,接受过外事知识培训,能够为本部门、本行业的对外交往、学术交流、经贸与技术合作提供准确、规范的翻译服务。他们是翻译人才库中的支撑力量。

其次,在入库条件方面要严格把关,精选那些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业务能力强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勇于奉献的应用型翻译人才,而针对高校任教的外语教师的选拔要着重其外语+专业的考核,使其不仅是后续外语翻译培训的骨干力量,也是服务于外事翻译第一线的“双师四能型”应用、研究、教学为一体的高端翻译人才。

再次,构建三亚市翻译人才库是对三亚市翻译人才资源的整合,以优质化、专业化、高效率提供海南自由贸港建设和国际旅游打造所需的服务型、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同时,要更新理念并充分认识到翻译人才库的构建不仅是人才的储备,更是翻译人才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第四,要开设“三亚市翻译人才库”网页,进行网络登记和管理,扩大入库范围,使入库人才不受时间段的限制,符合条件可随时入库。同时,针对政府、企事业的专职翻译要不断给予专业方面的培训和再教育,要确保在海关、税务、法规制定、法律的行使等文本性翻译方面准确无误。

猜你喜欢

人才库自贸港三亚市
企业差异化人才库机制建设案例解析
——以南方电网公司S供电局为例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由来、发展及中国实践
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
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
辽宁地区自由贸易现状及问题研究
跨区域共建泰安市文化创意人才库研究
跨境电商背景下三亚市服务业总部经济发展路径探讨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方法
三亚市幼儿海洋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三亚市小额信贷业综合改革政策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