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班级管理中如何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探析

2022-11-06常江

高考·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家国情怀班级管理

常江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发展进程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伟大成就为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也被赋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思想认知水平、强化学生文化自信力的现实价值。依托班级管理活动实施爱国教育,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是发挥班级管理育人价值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文章从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特征入手,简要分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重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挖掘家国情怀培育资源、生涯规划指导、家国梦激励个人梦、开展多元实践活动、坚持以身作则、扎实推进家校共育六大方面阐述高中班级管理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中教育;班级管理;家国情怀;线上育人

家国情怀是埋藏在中华儿女血脉深处的精神根基,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内涵。新时代,家国情怀的意蕴与外延不断丰富,集中体现为高中生在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将自身价值融入家庭和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情感,且在家国情怀的激荡下,使得当代高中生信仰坚定、道德素质良好、文化观念正确。高中班主任作为最贴近学生的教育主体,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家国情怀,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断提高学生思想认知水平,是高中班主任展现自身育人价值的重要基础。但受到传统班级管理理念、方式的影响,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状况不容乐观,如何發挥班级管理的作用,使家国情怀入脑入心并转化为高中生实际行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特征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人之居也;国,家之邦也。”家是个体孕育、生活及成长的主阵地,是构建国家的基本单元;国是由无数家庭所共同构建的地域,是家庭空间、内涵及意义之延伸。家与国既是相对独立的概念,又有着相辅相成的整体关系。从概念层面来看,家国情怀是指对家国的强烈热爱之情,以及在认同家国的前提下为之建设、发展而不懈奋斗的思想意识、崇高追求。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五千年历史中,“家国”一词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该时期中华儿女便形成了对长辈的孝,对君主的忠,也初步形成了家国相互依存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家国情怀的内涵与外延均有所丰富,家国一指家庭与国家,二指家乡,三指国家,从此种层面来看,家国情怀是指自觉承担发挥家庭社会职能并维护家国关系的情感与义务。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家国情怀内涵的研究愈发深入。有学者指出家国情怀是个体认同并热爱集体的心境、包容与接纳集体的胸怀,以及对家国自觉担当的意愿;还有学者认为家国情怀是指在了解国情、国际的前提下主动推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1]。

结合高中生发展阶段、学者对家国情怀内涵的研究成果,文章认为家国情怀是指对家国永远的情感与信念,具体表现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关心骨肉同胞、认同本国文化,从实际行动做起推动国家与民族的进步、发展。

(二)家国情怀的特征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需要深入领会家国情怀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把握家国情怀的特征,唯有如此,才能够准确、具体地掌握有助于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宝贵资源。综合而言,家国情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其一为凝聚性。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团结向前,便是因为中华儿女之间强大的凝聚力。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虽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但中华儿女有着共同的责任目标,在发展中始终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将家国情怀烙印在心中,正是由于家国情怀的凝聚性,才能转化为中华民族奋斗发展的内驱动力、精神力量。

其二为传承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家国情怀的意蕴与内涵不尽相同,但每个时期的家国情怀都以上一时期的家国情怀为基础,从实际情况、新的历史任务出发赋予家国情怀以新的内容与内涵,这便是家国情怀的传承性特征。我国自古便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这些都是新时代家国情怀的精神财富与宝贵资源,中华儿女也在奋斗中不断传承与弘扬家国情怀。

其三为时代性。家国情怀是主体的理性意识与情感诉求,能够对客观事物做出能动反应。简言之,在不同阶段家国情怀有着不同的表现。封建社会时期,家国情怀主要体现为对长辈的孝,对君主的忠诚。而在新时代,家国情怀不仅包含热爱祖国、家乡、家庭的情感,更重要的是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国际形势出发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2]。

二、高中班级管理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高中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尤其是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班级管理作为教化育人的重要一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与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班级管理重在增强学生凝聚力,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并通过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引领学生思想、指导学生行为。在班级管理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一方面可以对核心素养的落实起到催化作用,为学生正确家国观念、良好道德品质、正确审美追求、关键能力及必备品格的形成注入精神动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自我发展;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思想始终与国家意志保持一致,让学生理性看待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内心构建道德判断标准。由此可见,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可以通过家国情怀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实现[3]。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受到国际形势、社会风气、文化环境、家庭氛围、学校教育管理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代高中生价值观、道德观具有波动性、差异性、多样性的特点,尤其是在不良思潮的诱导下,部分高中生自我认知模糊、社会认知匮乏、国家认知片面,容易诱发学生心理及思想问题。而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将家国情怀教育常态化,使学生正确意识到自己与社会、国家、他人之间的关系,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能够在日常学习中积极学习理论知识、练就过人本领,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树立远大理想,逐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人生观念、国际视野,有助于引领当代高中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有助于筑牢“四个自信”

信息经济时代,高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社会中充斥着诸多虚假、负面、非理性信息,会导致学生价值观模糊、价值判断标准不正确、价值取向偏差,进而导致学生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在班级管理中把握好家国情怀的时代性特征,将班级管理活动与社會现实结合为有机整体,积极引入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等,引导学生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层面分析与认知国家体制的显著优势,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及政治认同感。与此同时,在班级管理中高度重视家国情怀培育,引导学生全面、理性且客观地分析国际形势,看待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及信息素养,使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与思潮,有助于筑牢“四个自信”,将学生培育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4]。

三、高中班级管理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路径

(一)挖掘家国情怀培育资源,体现家国情怀时代意义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家国情怀教育有着情感教育的特点,侧重于通过情感渗透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促成学生更加深刻、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其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若想依托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有效性,便需要广泛、深入地挖掘家国情怀培育资源,将学生熟悉、感兴趣且具有教育价值、教育意义的现象、事物、案例等引入班级管理中。其一为乡土资源。乡土资源存在于学生所处自然、社会与生活环境当中,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与感染力,班主任挖掘乡土资源,能够深化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例如:可以在班级内设置“乡土文化墙”,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家乡建筑、红色文化、民俗活动、传统节日等相关的图片、文章等,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墙壁环境,让学生在感知、接触与体验乡土文化中切实参与班级管理,进一步深化学生乡土情结,使学生在熟悉、了解家乡情况及环境的前提下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热爱之情,既可以将学生塑造为班级管理主体,又能够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对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大有裨益。其二为巧用时政热点。家国情怀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不同时代、历史时期与发展任务下,家国情怀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这就需要高中班主任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时将班级管理与生活、社会现实结合为有机整体,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社会,多角度分析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以此促成学生时代精神。例如:依托班会讲述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陈薇院士的事迹,使学生感受他们身上的家国情怀,引领学生感悟人生价值、体会生命真谛,增强学生奉献意识,以此深化学生家国情怀。其三为传统文化资源。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奋斗实践成果、民族精神,也体现出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依托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能够使学生以史为鉴,在历史中汲取前行动力。例如在中秋、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展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筑牢高中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为学生家国情怀的提升奠定基础[5]。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当代高中生面临的职业选择愈加多样,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日益复杂,但高中生的社会阅历、年龄特点决定其对职业的认知不够深入,对自身未来发展目标、方向不明晰,难以结合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需求、就业形势、社会用人要求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会导致学生在未来难以正确认知自我,不愿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家国情怀是学生在了解、分析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主动推动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思想意识、精神追求,学生唯有树立远大理想,才能够在未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内心涌动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文化自信力、自觉性等切实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逐渐成长为对社会、集体及他人有益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此,在高中班级管理中需要将家国情怀培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为有机整体,例如:在班级内开展“模拟面试”活动,引导学生在“面试”前制作简历、选择感兴趣的职业、挖掘自身优势等,在活动过程中由学科教师、班主任担任“面试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自身与社会、他人间的关系,自己在国家事业建设中扮演的角色、能够发挥的作用等,并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指导,让学生基于对自身、职业及未来发展的正确认知以形成理性、正确的职业观念。再如,依托班会开展辩论活动,指导学生收集本年度应届毕业生数量、学生就业特点及心理等信息,分析影响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论证当代青年“慢就业”现象背后的真正成因,发展学生辩证、普遍联系的观念。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现代企业,结合改革开放史的学习了解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风险防范措施、新型经营管理模式等,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使其制订科学、完善且适切的生涯规划,让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正确、目标明晰,并将家国情怀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使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以家国梦激励个人梦,有效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不仅需要依赖班主任的引导、示范、带领,还需要依靠学生内心认同感、积极性与创造性。高中生是国家建设的未来力量,其思想认知水平、政治素养、文化品格、审美情趣等不仅会影响其未来发展高度,而且关乎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有效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要点在于让学生志存高远、锤炼自我,积极学习基础知识、习得基本技能,逐渐形成正确价值观念、良好学习品质与创新创造精神,这就要在班级管理中促进学生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为有机整体,以家国梦激励个人梦,以个人梦助推家国梦,显著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对此,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建立全员、全方位与全过程的育人体系,由班主任与学科任课教师协同行动制订家国情怀培育目标及方案,以学科课程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梦、家国梦的重大意义与精神实质,引导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在此基础上与学科任课教师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意识,例如:展现我国航天、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成果,引导学生分析社会各领域发展、民生事业建设与学科知识、基本技能的关联性,使学生意识到未来参与、融入社会,回报祖国需要以扎实的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以此在班级内形成浓厚、良好的学习风气,在班风建设的同时使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激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勤于思考、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对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具有重要价值[6]。

(四)积极开展多元实践活动,深化高中生的情感体验

开展班级活动是高中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丰富多彩、具有启发及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感悟家国情怀,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心灵启迪与精神浸润,会使学生获得连续、深刻的体验与感受。在開展班级活动时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从高中生思想现状、心理状态、基础水平及认知特点出发,围绕高中生兴趣爱好等筹划活动内容、组织活动流程,将使家国情怀的培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如此,开展班级活动需要以树立师生远大理想共识、建立师生共同精神家园为目标,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班主任指导、教育、感化等多重育人职能,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采用柔性化管理措施以实现教学相长,在班级内形成浓厚的家国情怀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氛围带动下健康成长。对此,需要将班会活动深刻化,如将“十九大”主题、国家建设成果、“十四五”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班会主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新征程的建设者、参与者、见证者。与此同时,要将演讲、讨论等活动具体化,从个人梦延伸至班级梦,再升华至中国梦,使学生在合作、讨论与分享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理性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并以演讲、讨论的形式在班级内激荡起蓬勃的正能量,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要实现班级活动趣味化,积极丰富班级活动形式、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板报、撰写演讲稿、观看红色电影、讲述时代故事等方式深化对家国情怀的理解,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书籍,与同伴积极讨论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问题与学习方向等,以此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刻感悟,获得前行动力。

(五)班主任坚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相互督促、相互促进、相互协作的关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班主任要素质优良、观念正确、道德品质高尚,能够为学生提供表率,带领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不仅如此,家国情怀教育的情感属性决定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转变强制性管束的方法,以个人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支持与认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参与班级活动中感受到班主任对其的赏识、支持与关爱,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序、有效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为此,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坚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与学生沟通时要秉承包容、接纳的态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班主任对其的信任、尊重与认可,从而使学生认同班集体,将自身情感转化为家国情怀。与此同时,班主任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开展班级活动、与学生日常相处中能够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关于社会环境、社会事件、文化现象、国际形势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爱国、爱家、爱班级、爱学生的行为感化学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以班主任为榜样逐渐形成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

(六)扎实推进家校共育,拓宽家国情怀的培育空间

家校共育是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具有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内在联系。学校教育侧重于认知思维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获取认知客观事物的思想方法、基本技能;家庭教育是以家庭成员间的亲缘关系为基础,通过家庭氛围、家庭环境、家训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行为。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时依托家校共育,一方面符合家国情怀教育的情感教育属性,能够为学生正确观念、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情感力量;另一方面则从家庭情感升华至国家情感,使学生意识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以此提升家国情怀培育的实效性。为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优势,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前需要与家长建立平等、持续的沟通关系,了解学生家庭结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在家中的行为表现、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与行为等,较为全面地获取学生心理、思想、态度等相关信息,为家国情怀的培育奠定基础。在全面采集信息的前提下向家长宣传家国情怀教育理念,加大家长的重视程度,使家长配合班主任开展相应的班级管理工作。在做好前期准备后积极促进家校育人资源共享、育人平台共建及活动共同开展,例如:开展“孝文化”主题活动,使学生意识到真正的孝是内在情感与外在行为标准的结合,使学生在积极承担家庭责任、与家长良好沟通中从对家庭的情感认同提升至对国家的情感认同,使家国情怀培育建立在血缘亲情之上。

结束语

家国情怀是高中生必备的品格。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筑牢“四个自信”。为此,高中班主任要领会家国情怀的意蕴,把握家国情怀的特征,坚持从学生视角出发将家国情怀培养意图渗透至师生日常相处、班级活动开展、班风及学风建设、家校共育中,形成完善的家国情怀教育体系,显著提高家国情怀教育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俊英,赵玉洁.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J].学理论,2022(7):1-4.

[2]李济沅.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J].高校辅导员,2022(2):16-20.

[3]邱冬娜,王雪莹.家国情怀的培育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2(1):60-61.

[4]刘乾阳.沉浸传播视域下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怀涵育的路径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25-31.

[5]邹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研究[J].林区教学,2021(5):22-25.

[6]张军.共同体意识下的家国情怀论[J].伦理学研究,2019(3):113-119.

猜你喜欢

高中教育家国情怀班级管理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