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析

2022-10-20陈松强

时代商家 2022年23期
关键词:投标建筑施工监督

陈松强

(广西国电投海桂新能源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2)

当前,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面对新形势、新常态,对企业的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施工企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严格执行,发挥内部控制的最大效用,以便抓住时代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因此,亟需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

一、企业内部控制原则和要素概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原则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重点把握好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性等五项原则,共同促进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其中:全面性原则要求内控控制必须是全员参与、全业务和全过程控制,强调内部控制长度、宽度和深度,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重要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要在兼顾全面性的前提下,重点关注重要、重大事项和风险高发领域,并加以控制,确保不发生重大缺陷,强调“抓少数”“抓关键”,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制衡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在企业治理形式、机构设立设置、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及管理环节等方面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强调分工与合作等,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手段。适应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要与企业的发展阶段、规模大小、业务状况、管理水平和风险因素相匹配,并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强调结合实际,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成本效益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要测算对比控制成本与控制收益,从整体和长远角度分析投入产出比率,强调成本收益匹配,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

(二)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分析

内部控制的要素一般可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其中: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控制体系、人力资源政策和控制意识等,它是企业建立与开展内部控制的基础;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控制活动包括控制措施和控制手段,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操作方式;信息与沟通包括信息传递、收集和沟通,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包括监督检查、评价分析、查找问题以及持续改进等,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原则把握不准确

自从2008年“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绝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已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部分企业的内控结果和效果不及预期,最主要原因是对内部控制原则把握不准,顾此失彼。一是全面性宽度、深度不够,不能做到横管到边、纵管到底、事前调查、事后评价,以至于内部控制存在漏项和设计缺陷;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没能把握关键事项、关键环节和关键人员,重要性不突出,事倍功半;三是企业治理形式、机构设立设置和权责利分配不合理,不兼容岗位未分离,造成“想做事的人不能展开手脚,不想做事的人有推诿理由,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内部控制局面混乱;四是内部控制体系过于落后和超前,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内部控制事项无法落地,不具有操作性;五是成本效益不匹配,未能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分析投入产出比,过于强调内部控制的形式,忽略了替代措施和灵活性,造成内控管理的过犹不及。

(二)内部控制要素做得不细致

内部控制要素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配套支撑、重要基础、重要环节、具体方式、重要条件和重要保证,但是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能做深、做实、做细相关工作,以至于内部控制低效、失效。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所有人长期“缺位”状态,“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多停留在纸面上,由于治理结构不合理,议事规则不明确,加之内设机构臃肿,管理链条冗长,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二是风险管控能力不足,没能正确的开展风险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工作。三是控制手段少,没能用好各种财务或非财务控制措施,控制活动执行偏差大。四是信息不对称或信息错漏,影响决策和执行。五是内部监督不到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违规追究工作避重就轻、不痛不痒。

(三)项目投标冒进导致经营风险巨大

近年来,不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建筑行业“僧多粥少”局面越来越明显,建筑施工企业市场开发争夺异常激烈,建筑施工企业不管规模大小,明显感觉到生存压力。业主单位为了降低工程造价,经常采取最低价中标的原则,“压榨”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迎合业主的“口味”,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领导提出“宁可毒死,也不饿死”的观点,饮鸩止渴,忽视风险的存在,侥幸通过后期施工设计优化或变更索赔获得利润。一方面,不断的要求编标人员不顾实际,降低投标价格;另一方面又不停的打压投标评审人员提出的风控意见,以至于投标评审形同虚设。另外,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拿到项目,不管后果,采取围标、串标、违规挂靠等不正当手段进行投标,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由于投标阶段忽视风险的存在,违反内部控制程序,为了中标而中标,造成中标质量差,给项目后续正常运营埋下巨大的风险隐患。

(四)项目实施复杂,成本控制不力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对象为工程施工项目,大多具有金额大、工期长、点多面广、复杂多变等特点,存在技术复杂、环节众多,成本管控难等问题。工期、质量、安全和成本是项目实施的四大方面,前三个方面业主重点关注,只有成本方面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切身利益,在当前“业主主导的时代”,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话语权,只能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工期、质量和安全方面,甚至不惜成本抢工期、提质量、保安全,导致项目成本内控低效、失控。主要表现:一是采购业务控制不到位,采购计划安排、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造成原材料短缺、积压或质次价高,增加成本。二是业务外包控制不到位,违法分包或转包,以包代管,包而不管,风险巨大。另外,由于工程项目多处野外,条件艰苦,往往关键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部分关键性岗位人员长期缺位,或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未能分离,造成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缺陷。

(五)项目交付与结算回款困难

当前,很多工程项目竣工结算久拖不决,项目验收和交付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几方面:一是竣工结算资料内容繁多、专业性强,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未能做到同步收集,造成事后“回忆录”;二是建筑工程项目工期长、变化多,参建人员流动频繁,“知情人”缺位,“新官不理旧账”时有发生,工作推进困难;三是部分施工项目合同边界不清,变更索赔事项多,扯皮问题严重。由于竣工资料缺失,依据不足,造成建筑施工企业经常“吃哑巴亏”,成本得不到补偿,再加上投标单价偏低、施工过程成本管理不到位,导致项目利润率普遍较低,甚至亏损严重。为了解决结算亏损的问题,很多企业想尽办法,出尽奇招、歪招,不顾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常见做法是拒绝签字、结算资料造假、会计信息造假、商业贿赂等,造成企业风险巨大,最后爆雷。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优化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企业应该通过不同形式、方式,对内部控制作用、内容等进行系统正面宣传,从思想层面着手,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打造良好氛围,为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工作奠定基础,循序渐进推动内部控制体系深入构建和实施。

其次,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单位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按流程决策,坚决杜绝“家长制”和“一言堂”。管理层要按岗位职责权限,开展审核、审批工作,不应“缺位”或“越位”,发挥承上启下的中流砥柱作用;其他员工要严格遵守内部控制的细节事项,发挥“螺丝钉”的作用。全体员工要养成凡事按规章制度流程办理的习惯,熟知岗位职责、制度内容流程和工作接口;企业要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考评,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最后,将内部控制要求和意识嵌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并加以重点培育,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鼓励员工依法依规办事,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廉洁思想,对于不按内部控制要求,违规经营造成不良影响或企业损失的,要严格处理、严肃追责。

(二)正确把握内部控制原则,合理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实施,狠抓、稳抓内部控制重点内容、重要事项,对于“三重一大”事项要严格执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群策群力,集体把关;一般事项按职权或授权审核、审批,保证不发生内部控制重要缺陷,提高工作效率。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分析、评价,动态调整和修改内部控制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制衡性原则,合理授权和分权,不得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加强不兼容岗位人员管理,注重过程监督和事后评价。并且要从企业整体利益与长期利益出发,考虑内部控制的投入产出比,避免片面看待内部控制效果。

(三)拿好项目、做好工程、算好账,对施工项目全过程管控

1.把握市场开发源头,科学投标

一是确立正确的市场开发观念,事前算精、算赢,既不过于冒进,又不过于保守,合理定位,保证中标项目要与企业自身能力匹配,预计可获得必要利润。二是培育高素质的市场开发团队,加强市场开发人员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引导市场开发人员提高业务水平,遵守道德底线、管理红线。三是多方面收集拟投标项目信息,深入分析项目特点,评估项目风险,力争投标报价合理,防止报价漏项。四是将投标工作划分为编标、评审和决策三阶段,由不同人员负责,保证投标工作专业性、监督性和集体决策性,投标过程中,企业领导可以总体把握标价,但不应干预编标人员和评审人员独立性、专业性。

2.精心组织施工,控好成本

一是项目中标以后,建筑施工企业应组织专业部门编制施工组织策划,明确施工重难点和内部控制关键环节、内容。二是及时组建项目部,选好项目经理,合理配备人员,保证人员到位和不兼容岗位相分离,关键人员任命前要做好廉洁教育。三是企业总部要与项目经理签订目标经济责任状和授权书,明确项目经理责权利,一般事项或一定金额范围的开支可授权项目经理及项目部实施;工程分包、大宗采购、大额支付等重要事项则由项目部提出申请,经总部决策或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实行事前控制和提级控制。

3.及时办理竣工结算,重视变更索赔

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签证、签量工作,边施工边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如果出现人员调动,还必须做好资料移交和交底工作。一旦出现业主、监理故意拖延结算、恶意扣减工程量的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积极通过协商或法律手续进行维权。建筑施工企业要从源头树立变更索赔意识,认真研究合同约定的施工范围和履约义务,与业主明确合同边界,时刻关注合同变更事项,及时收集索赔依据,必要时签订合同补充协议。

(四)发挥审计作用,构建“大监督”体系

首先,具备一定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审计部门直接隶属于董事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不受制于经理层和财务负责人,审计部门和人员要不断的提高执行水平,发现问题应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参考专业部门的意见,但不能无原则的听信和退让,更不能碍于人情“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甚至沦为某些违法违规事项的“帮凶”。

其次,构建“大监督”体系,筑牢“大监督”网,让所有的业务部门成为内部控制的监督主体。一是让财务、商务、法务、人资、物资设备等部门成为监督部门;二是让纪检、巡视巡察和审计部门成为再监督部门。形成全员、全业务、全过程的内部监督体系和内部控制网,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专业监督优势和再监督部门的专项监督长处。

最后,对于审计、监督发现的内控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整改工作,责任到人,限期整改,固化整改结果,形成长效制度,避免再犯;对于违规经营造成企业损失的,应当严肃追责,必要时提级追责;对于违法事项,企业要按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内部控制效率

首先,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建立简洁、高效的审批系统,把内部控制植入审批系统流程节点,通过事前设置控制条件,让计算机自动判别风险,满足必要条件才能“放行”,减少人为干预。

其次,加快“财务共享中心”以及“业财一体化”建设,将信息“孤岛”连接,使业务与财务高度融合,提升财务价值,发挥财务控制作用。

最后,构建信息中心,通过信息中心及时发布、传输、收集和处理信息,增加信息数量,提高信息质量,降低因信息不及时、不对称造成的延判或误判;增加业务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有效的管理工具,但是,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链条长、环节多、情况各异,内部控制难度大;再加上,由于内部控制专业性强、环境因素要求高,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存在设计和执行缺陷,问题突出。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自身特点,系统梳理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文化氛围,正确把握内部控制原则,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执行体系和监督体系,并动态调整,为企业内部控制奠定基础、扫清障碍,促进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投标建筑施工监督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什么是四个监督?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