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要点研究

2022-09-21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4期
关键词:股骨髋关节护理人员

顾 楠

(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辽宁 海城 1142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具体指的是股骨大小转子间骨折,通常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多见,因为老年人群的身体功能下降,欠缺营养与微量元素,体虚多病,导致骨质疏松。骨折部位的血运丰富,这能够加快骨折愈合速度,但是出现髋内翻的风险升高,所以临床中需要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开展良好的术后康复护理[1-2]。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4例开展分析,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4例开展分析,所选患者全部接受内固定术治疗。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给予剩余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患者具有外伤史,单侧闭合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通过CT检查以及X线片检查获得明确诊断,所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全部超出60岁。排除标准:陈旧性骨折以及病理性骨折,严重心肝肾肺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治疗与麻醉,具有双侧或是开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不能够良好配合本次研究患者。对照组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2例,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92岁,平均(76.6±9.39)岁,其中由不慎摔伤引发骨折患者25例,由轻微撞伤引发骨折患者7例;研究组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75.9±9.64)岁,其中由不慎摔伤引发骨折患者23例,由于轻微撞伤引发骨折患者9例。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提供手术之前宣传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手术之前12 h保持禁食,6 h保持禁饮;手术之后指导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5~7 d,在此期间按时帮助患者翻身,防止产生压疮;护理人员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提供常规下肢功能锻炼指导[3]。

1.2.2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开展内固定术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全面宣传教育,告知患者内固定术治疗目的、手术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积极鼓励手术治疗成功的患者为其讲解缓解手术之后疼痛的方法与经验,使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情绪获得缓解,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指导患者手术之前6 h禁食,2 h禁饮,开展内固定术治疗之前为患者提供预防性镇痛治疗。一般情况下骨科手术所需时间比较长,手术期间持续低体温会导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提高术后感染风险,对此护理人员需要调节手术室内部温度处于25 ℃,加强对患者足部以及头部的保暖护理操作;接受腰麻手术患者,术后6 h建议其及早进食进饮,降低胃肠道不适感,防止产生恶心呕吐等,避免对胃肠道功能恢复造成影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重视早期功能锻炼,因此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时指导其接受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日10~15 min,每次保持10 s,放松5 s,每日锻炼3次,依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恢复情况慢慢增加练习时间;护理人员指导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家属为患者的患肢按摩,从肢端到近端慢慢挤压肌肉,手术之后第3天护理人员鼓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足关节、踝关节以及膝关节主动运动,与此同时护理人员指导其开展直腿抬高训练,从被动练习慢慢过渡到主动练习,抬高角度不可大于45°;手术之后第4天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床上或是床边半坐,进行屈曲髋关节与膝关节练习,在此期间需要注意慢慢增加屈曲幅度,每日练习3次,每次5~10 min;手术之后第5天,护理人员需要鼓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床,首先适应床旁坐起,慢慢过渡到患肢接受不负重站立与行走,在进行站立行走期间需要由患者家属从旁搀扶或是借助助行器帮助活动[4]。

1.3 评价标准 ①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疼痛程度,其中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疼痛无法忍受[5]。②对比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内固定术治疗之后的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③通过Harris评分方法评价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其中,患者髋关节屈伸活动超出正常范围75%,步态正常,代表优;患者髋关节屈伸活动超出正常范围50%,不足75%,活动之后偶尔出现疼痛,步态正常,代表良;患者髋关节屈伸活动低于正常范围50%,行走之后具有疼痛,存在跛行,休息之后疼痛症状消失,可以下蹲,代表可;患者髋关节活动显著受限,具有疼痛与跛行表现,行走期间需要借助扶拐,代表差[6]。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结果通过SPSS 16.0软件加以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用()、率(%)表示,并分别采用t与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服务措施之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手术之后下地活动时间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研究组32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14例,良16例,可1例,差1例,对照组32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9例,良14例,可5例,差4例,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之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3 讨 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一般伴随骨质疏松以及其他慢性内科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手术麻醉的风险升高,倘若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进一步引发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假关节形成、髋关节内外翻畸形以及畸形愈合等,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因此临床中认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需要及早接受手术治疗[7-8]。良好的复位属于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成功与否的关键,理想的复位效果需要满足恢复颈干角,恢复离线,将旋转纠正,减少骨折断端间隙,因此选择理想的内固定物属于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基础保证。内固定手术存在复位和固定特征,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手术期间出血量少,但是无法帮助患者及早下地活动,部分患者会产生骨折畸形愈合以及内固定失效造成卧床时间延长,引发各类并发症[9-1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目前在临床用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此种手术方案的操作比较烦琐,手术时间比较长,手术期间患者的出血量多,对于手术医师的要求非常高,但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稳定性比较强,能够帮助患者手术之后及早接受功能锻炼,开展负重活动,治疗安全性高,产生并发症风险低[11]。

由于现在我们国家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出现概率升高,以往通过保守治疗患者需要卧床2~3个月,同时致残率以及病死率非常高,开放性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出血量多,术后产生并发症风险高[12]。目前骨科微创技术获得了临床广泛应用,内固定手术因为其创伤比较小,出血量少,内固定更为牢靠,手术所需时间短,获得了临床医师与患者的高度认可[13]。快速康复外科作为近几年新型的一类理念,将其应用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期间,可以帮助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利于术后及早开展功能锻炼,降低住院时间,加快老年患者的身体康复速度[9]。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服务措施之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手术之后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手术之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文献资料中显示,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内固定术治疗期间提供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其中包含针对性护理服务以及功能锻炼,能够显著提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速度,减少内固定术术后并发症的出现风险[14]。

综上所述,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接受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提供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效果明显,可以良好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股骨髋关节护理人员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