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温加湿氧疗系统结合面罩给氧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痰液黏稠度、血氧水平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2022-08-30徐肖娜潘圆圆徐陈逸柏延青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垂体瘤黏稠度面罩

徐肖娜 潘圆圆 徐陈逸 柏延青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郑州 450000

垂体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颅内肿瘤,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0%,主要表现为内分泌异常和视力视野变化,可进一步诱发机体代谢性紊乱(如停经、泌乳、男性性功能障碍)和器质性器官功能损伤[1]。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是治疗垂体瘤的常用术式,术后受鼻腔内填塞止血纱布条、需长期经口吸氧等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口腔黏膜水肿、进食困难,以及口腔异味和干燥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以中心供氧装置连接湿化瓶、鼻导管经口给氧可缓解患者的口腔干燥,但气流极易经口流失,漏气过多,使氧气利用率欠佳。加温加湿氧疗系统可给患者提供接近生理状态的湿温气体,结合面罩给氧可减低气体流失,并促进氧气吸入[3]。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加温加湿氧疗系统结合面罩给氧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痰液黏稠度、血氧水平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10—2021-02我科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检验科检查和头颅CT扫描确诊为垂体瘤并符合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指征[4]。(2)均由同一组医生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意识清晰。排除标准:(1)术后留置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伴有心肝肾功能障碍、全身感染性疾病和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2)临床资料不全者。研究共纳入符合上述标准的垂体瘤患者107例,根据术后不同的给氧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给予中心供氧装置连接湿化瓶、鼻导管经口给氧,观察组(54例)给予加温加湿氧疗系统结合面罩给氧。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待患者术后复苏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给予中心供氧装置连接湿化瓶。鼻导管放置于患者口内,经口给氧。氧流量设定为3~5 L/min。 观察组:待患者清醒后,采用加温加湿氧疗系统结合面罩给氧。调整氧流量为6~8 L/min,温度设置为37℃,氧浓度为45%~53%。2组患者每天吸氧时间均在20 h以上,直至出院。并根据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严格记录出入量,进行饮食、排痰、体位指导。术后随访观察2周。

1.3观察指标(1)痰液黏稠度:术后复苏拔管后24 h、48 h、72 h观察患者痰液黏稠度。Ⅰ度为痰液如泡沫样或米汤,吸痰后玻璃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度较Ⅰ度黏稠,吸痰后具有少量痰液在接头内壁上停留,易被清水冲洗干净。Ⅲ度为痰液呈黄色、外观黏稠,吸痰管常因负压大而造成塌陷,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不能轻易被冲洗。统计2组患者气管痰痂发生率。(2)血氧水平:拔管后24 h、48 h采集患者动脉血2 mL,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SpO2、PaO2水平。(3)呼吸功能:给氧干预前(将呼吸机调整为自主呼吸模式)和给氧干预2周后,监测呼气峰流量(PEF)和潮气量(VT)水平。

2 结果

2.1基线资料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痰液黏稠度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的痰液黏稠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患者的气管痰痂发生率为7.41%(4/5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2.08%(1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065,P=0.000)。

表2 2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比较[n(%)]

2.3血氧水平2组患者拔管后48 h的SpO2、PaO2水平均高于拔管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24 h、48 h的SpO2、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拔管后24 h、48 h的血氧水平比较

2.4给氧干预前后患者的呼吸功能给氧干预前2组患者的PEF、V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氧干预2周后2组患者的PEF、VT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给氧干预前后的呼吸功能比较

3 讨论

垂体瘤是一组源自垂体后叶、垂体前叶,以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的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鞍区占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容易导致神经受压迫和激素分泌异常。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因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性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术前使用M-受体阻滞剂、需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术,以及术后鼻腔内填塞止血纱布条,均会造成口咽部干燥难忍,且在呼吸机撤离后需放置人工气道进行通气,暂时性丧失生理的湿化、加温和过滤作用,极易导致气道内分泌物干结、黏稠生成痰痂,引发通气不足、呼吸困难,甚至可导致肺部感染、窒息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6]。因此,术后寻求合理有效的给氧措施,对改善患者痰液黏稠度、血氧水平和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中心供氧装置连接湿化瓶、鼻导管经口给氧,可提高患者气体核心温度并促使温度气体湿化至饱和状态;并可通过数据设定吸入氧流量,在确保湿度和温度的同时防止过湿、过温对气道的损伤。在达到人体所需的氧浓度时,可保持正常气道黏膜功能,使气道黏膜纤毛清除能力得以提升。通过中心供氧装置连接湿化瓶可与患者所吸气的流速相匹配。在提高其耐受程度的同时,还可保证氧浓度,有效恢复塌陷的肺泡以及小气道,继而改善气道纤毛功能,促进患者通气功能和呼吸功能恢复[7]。但其需增大流量增加吸入氧气,对氧流量的调节不易掌握,极易造成呼吸道干燥,不利于痰液顺利咳出,对痰液黏稠度改善效果欠佳。

加温加湿氧疗系统是一种由温湿化器与空氧混合为一体的氧疗系统,通过内置空氧装置可调节氧流量和氧气浓度,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氧浓度以及流量。运输气体经主动加温加湿机器和单根的加温管对氧气进行加温加湿,并以一个较大口径的鼻塞与患者相连接,故可保持60%~70%的湿度环境。运用吸湿冷凝加温机器运送氧气至患者气管内,通过设置6~8 L/min的氧流量加温加湿鼻导管可使相邻的气管通道内气体温度升至37℃,接近于人体温度,可确保患者气管通道黏膜不被传输氧气所破坏,纤毛正常运转,可有效降低痰液的黏稠度和气管痰痂的发生风险[8]。

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分析,探讨了加温加湿氧疗系统结合面罩给氧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痰液黏稠度、血氧水平及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和气管痰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拔管后的SpO2、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给氧干预2周后的PEF、V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与常规中心供氧装置连接湿化瓶、鼻导管经口给氧比较,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应用加温加湿氧疗系统结合面罩给氧,可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改善血氧水平和促进呼吸功能恢复。其主要原因为:(1)加温加湿氧疗系统使患者吸入的气体达到最适宜湿度和温度,接近于人体生理呼吸状态,可避免干冷气体直接进入气道诱发刺激性干咳、支气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2)通过空氧混合器装置,可精准调整吸入的氧气量,为患者提供稳定氧浓度。结合面罩可使氧疗系统所产生的高流量气体在通过变细的呼吸道时生成小涡流,将近端气道内含有新鲜的氧气推送至气道末端,并使终末端气道内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流近端气道。有效提高肺泡、呼吸道分压,有利于肺部毛细血管血液进行氧气交换和机体内血氧水平的调节[9]。(3)为患者提供恒定流速的氧气和加温加湿气流,可有效避免干冷空气对气道的刺激,减低气道敏感度和黏膜干燥程度,利于呼吸道内分泌物的顺利排出;联合面罩可减少氧气漏出,氧气利用度更加高效,减少了呼吸道解剖死腔和耗氧量,满足了患者对吸气流量的需求,并充分降低了吸气阻力,有效缓解了呼吸肌疲劳,继而改善氧换气功能,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正常[10]。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的样本量较少,病例纳入区域较为局限,亦未对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后续应扩大样本量和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应用加温加湿氧疗系统结合面罩给氧,可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改善血氧水平,以及促进呼吸功能恢复正常。但仍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猜你喜欢

垂体瘤黏稠度面罩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看似“中年发福”,竟与垂体瘤有关
垂体瘤术后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理想面罩
月经紊乱、视力下降, “元凶”竟然藏在脑子里
睡前喝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猛长个儿,是发育还是疾病?
小学品德学科长课程的路径设计
血液黏稠患者忌食花生红衣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