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美论”视角下《诗经·关雎》英译对比

2022-07-16夏爽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关雎

夏爽

关键词:《关雎》 三美论 意美 音美 形美

一、引言

许渊冲在翻译上成绩斐然,除了由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出版的汉译英《不朽之歌》外,还有《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李白诗选》《苏东坡诗选》《西厢记》和《毛泽东诗选》等英译或法译。其中,英译《楚辞》及《西厢记》分别誉为“英美文学的高峰”,“可与莎士比亚的杰作媲美”。外译汉则有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等世界文学名著十种,被称为“诗译英法第一人”。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总结出“三美论”。“三美论”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从知网检索结果来看,有一千二百余篇关于“三美论”的论文,有三十多篇从“三美论”视角下研究《诗经》翻译的论文,但从“三美论”视角赏析《关雎》的论文仅仅有四篇。在当前“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大背景下,对“三美论”指导《关雎》翻译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雎》背景

中国古诗语句凝练,短短几行字蕴含着较大信息量,每个人读诗的体会也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对于看似简单的诗句,译者处理起来却需深思熟虑。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诗歌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领悟诗人想要表达的内在含义。译者对背景知识有了一定把握后,诗歌译本才能还原甚至超越原诗,对中华文化进行完美呈现。a 在西周,音乐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就是在各种典礼上、在贵族的饮宴中、在诸侯国的交际场合所演奏音乐的歌词。另外,《诗经》呼应宗法封建制架构。《关雎》位列《周南》第一篇,作为贵族构建家庭关系的范例,体现了建立礼乐教化的统治意志。西周宗法制等制度都是基于血缘关系的,只有严格执行父系专偶婚姻制,才能保证血统纯正,因此贵族的爱情生活被约束在礼的范畴内。

三、“三美论”在《关雎》英译中的体现

许渊冲的“三美论”是以鲁迅“三美说”为基础的。鲁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中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痛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1978 年《毛泽东诗词选》英、法译本出版时,许渊冲写了一篇序言,认为鲁迅提出的“三美说”可以应用于诗词翻译,这就是说,诗词翻译应该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在三美之中,意美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我们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可兼得,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音似,也可以不要求形似,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一)意美

許渊冲的三美理论将意美放在了首位。“意美”指的是原诗的内容,用许渊冲的话来说就是“‘内容’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译诗需要与原诗在内容上保持一致e,不能错译、漏译、多译。此外,意美还要传达原诗的内涵与诗意。意美有时是历史的原因或是联想的缘故造成的,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没有相同的历史原因,就引起不同的联想,也就不容易传达原诗的意美。

1. 内容一致

(1)“雎鸠” 。关于“雎鸠”的英译,辜正坤将其译为“Osprey”(鱼鹰)这种巨鸟。众所周知,《关雎》是一首婚恋喜庆之歌,把鸣叫着捕鱼的鱼鹰象征谈情说爱的少男少女有些不妥。许渊冲选用了“turtledoves”(斑鸠)一词。斑鸠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鸟儿,能发出悦人轻柔的声音。雌雄一经结合,便形影不离,寒暑晨昏,无一例外,因此,“turtledoves”更能体现意美,是“关雎”更为对应的译本。

(2)“窈窕淑女”与“君子”。 窈窕形容女子仪态端庄、容貌美丽的样子。“窈窕”有多种解释,很难确定哪种是正确的。笔者认为最好的解释出自扬雄《方言》:“美心为窈,美状为窕。”也就是说,“窈”指内心美,“窕”指外形美。辜译为“lovely andslenderly tall”, 只译出了“窕”“苗条”,这就把身形健壮、但心灵美丽的女子排除在外了。许译本将窈窕译为“fair”,这个词可以形容少女的内心、外表皆美。“淑”,指“善”“美好”。“淑女”与“静女”意思相同,兼指内在美和外在美,是对贵族女子的称呼;君子,是对品德高尚、行为符合礼之规范的贵族男子称呼。辜译本将淑女译为the girl, 君子译为 thegentleman,许译本将淑女译为 maiden,君子译为agood young man。《关雎》体现的是礼乐教化的统治意志,是贵族构建家庭关系的范本。从《关雎》背景来看,淑女、君子指的是贵族小姐、公子,为保持译诗与原诗一致,建议将淑女译为the lady,君子译为thegentleman。

(3)“荇菜”。“荇菜”是一种水生植物,今名“莕菜”,“水芹菜”,性近于荷花,茎与叶皆柔软滑嫩。辜译为“water plants”(水生植物),范围较大,似乎把所有的水上植物都包括在内,而许译为“cress”,水芹菜,翻译更为具体、正确。

(4)“左右流之”与“左右采之”。“流”字解释为很多,到处都是。辜译为“sought”,搜寻、寻找。“sought”虽与上文“long and short”押韵,传递了原诗的音美,但理解为需要花费力气才能搜寻到,与荇菜很多这一事实违背。相比之下,许译本将“流”译为“here and there”,到处都是,更符合意美原则。同样,对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中的“采”,辜译本为“caught”,仿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捕获”荇菜。许译本为“gather”,采集,用词更为合适。

(5)“左右芼之”与“钟鼓乐之”。“芼”,即“择”,是将采摘上来的荇菜进行挑选,除去老茎,带回家进行烹饪。这里的“芼之”比喻君子娶淑女回家。钟鼓是古代两种礼乐器,一般体积较大,如编钟,多用在森严庄重场合,这里用钟鼓喻指成婚典礼,文中的“左右芼之”理解为成婚时邀请左邻右舍食用荇菜,辜译本将你 “芼”译为“can be stored”(储存),而许译本为”cooked”(烹饪),翻译准确,更符合意美原则。

2. 意境相似

诗歌的“意美”,多半讲求的是“意境美”。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意美”强调把握原诗的意境,尽力传达原诗的内在韵味。下面通过译例来探讨许渊冲对《关雎》意美的展现方式。

许老采用意译的方式,将题目“关雎”译为“Cooingand Wooing”。“关”是拟声词,形容鸟咕咕的叫声,与英文题目“cooing” 鸟叫声相对应。“wooing”的意思是求爱。这样一来,“Cooing and Wooing”表达了两层含义,读者一眼看去,便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第十一、十二行“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被译为了“Hetosses all night long, so deep in love, so deep!”这说明了男子夜不能寐,翻来覆去,即使躺在床上,也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爱是如此之深,如此之深!译文通过把“悠哉”译为“so deep”来阐释绵长的爱情。第十六行,“琴瑟友之”。琴瑟,是古代的两种弦乐器。在西周礼乐制度下,知礼识乐是每个贵族的必修课,琴瑟是贵族平时交往、娱乐抒情的常用乐器。许译本很是巧妙,因不知奏乐之人是谁,就把琴瑟拟人化,译为乐器奏出美妙的音乐(O lute, play music bright),这样就避免找出谁奏乐的问题。

(二)音美

诗要有节调、押韵、顺口、好听,这就是诗词的音美。“音美”是通过押头韵或尾韵以及重复音韵、仄起平收等手段使译文富有乐律美、节奏感。许译本和辜译本通过押尾韵的方式,以重现原诗的音美。读两译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译诗都韵脚工整,音步整齐,句数与原诗相当。

辜译本兼顾两种语言的韵律特征,以较为整齐的韵脚再现了原文的音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语言体系不同,英汉诗歌呈现的韵律也不同,各自在节奏和音韵上有轻重之分。g 英语诗歌可以通过轻重音、押尾韵使诗歌呈现一种节奏美,在辜译本中,采用押尾韵的方式,全诗押韵“ABABCCAADDCCCCAACCAA”, 韵脚有“call”“shore”“short”“bay”等,读起来节奏明快,乐感十足。《关雎》的第一小节,采用“ABAB”式隔行押韵,之后四小节均采用两行转韵的方式,富有韵律,形式多变。为了全诗的音美,辜译本在翻译第四行“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时,稍稍调整了译诗的语序“Day and night he would her recall”,从上至下韵脚“call”“tall”“recall”交相呼应,在不影响意美的前提下,有效避免以“her”结尾的韵脚带来的明显突兀感。第六行“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辜译本为“The lingering longing grips him tight, He tosses, unableto sleep at night”。“lingering”“longing”“grip” 行内押尾韵 /i/,搭配“sleep”里长元音/i:/,烘托出君子悠久绵长的爱恋,读起来韵律整齐,使原诗给予读者的听觉美感延伸为视觉美感。

叠字是中国古诗里常见现象,能够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诗经》运用叠字之多,在我国古代诗歌中首屈一指。下面以《关雎》第一节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为例,对叠词“关关”的译本进行评析。许译本为“cooing”,注重韵律,讲求双声叠韵的韵律美,延续诗的效果与风格,传神并具有音乐性。辜译本为“merrily call”,并未翻译关雎的叫声,未达到叠字的修辞效果。

诗中还有一个叠词:“悠哉悠哉”。辜译本为“thelingering longing grips him tight”,未达到音美的原则。许译本为“so deep in love,so deep”,这写的是坠入爱河的君子,一夜都在翻来覆去,爱得如此之深,如此之深!原诗重复“悠哉悠哉”,说明感情之深厚,许译把“悠”转化为“deep”,并对“deep”重复翻译,传达了原诗感情的深度,翻译更胜一筹。

(三) 形美

要想传递《关雎》的形美,主要在句子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尽量做到形似。“形”主要针对诗歌的题材而言,诗歌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在于其形式的特殊性,为了使国外读者体会诗歌的艺术美,译者应该尽力保留原诗的行数。“形美”就是要尽力再现原作中语言的形式美、视觉美,不仅要求原诗与译诗在行数上尽可能保持一致,还要求诗歌长短尽量一致。正如翁显良所说:“翻译一首诗,如果仅仅是再现了古诗的语义,产生的译文就不再是诗,而成了散文。只有再现原诗的文体特点,译诗才算得上是诗。”h 在语法层面上,汉英语言差异巨大。汉语是“意合”语法,词语间组合以达意为准,对词的形式、顺序无特定要求。而英语语法是“形合”语法,通过词性变化和连词、介词等来表现语句之间的联系,相比之下,汉语更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一个汉语所表達的意思可能需要几个英语单词来传达i,因此,英汉诗歌互译,要想达到形美,着实不易。

下面以辜译本和许译本为例,看看《关雎》英译中“形美”原则是如何体现的。先来看第一小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辜译本各行长短不齐,第一行、第四行有八个音节,第二行、第三行九个音节,传递原文形美稍有不足。而许译本每行有六个音节,对仗工整,做到了形似。从译诗总体来看,许译本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十分精练整齐,最大程度保留了古诗的音部、行数、对仗、诗节等特点。辜译本看上去比较冗长,虽然意思传达还算准确,却缺乏简洁美,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译者需要简练译本。相比之下,许译本更为简短精练,与原诗字数最为接近,符合形美原则。

四、结语

许老曾提出“翻译竞赛论”,建议译文与原文进行竞赛,鼓励译者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重建诗人所创造的意境,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范存忠教授也说过:“有些译诗经过译者再创造,还可以胜过原作。”因此。译者需秉持传播文化的使命,最好创造出“胜于原文”的译文来,向世界宣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助力中华文化实现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关雎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浅谈《诗经·周南·关雎》的表现手法
《关雎》《蒹葭》的确解
以中国经典声乐作品《关雎》为例浅谈中国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之思考
浅论诗言志说
艺术歌曲《关雎》的作品及演唱分析
《关雎》为何成《诗经》开篇之作
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贤贤易色
论《关雎》的礼乐教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