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突破高中生物遗传题

2022-07-13杨跟成

求知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突破高中生物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遗传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中生来说,遗传课程具有复杂且多元的特点,学生只有明白了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命题特点,才能进一步掌握答题的技巧和提高学习成效。因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文章主要对如何有效突破高中生物遗传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生物遗传题的常规思路,并提出了多对性状遗传的生物遗传题解答方法,希望能够为高中生物遗传学解题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突破;高中生物;遗传题

作者简介:杨跟成(1966—),男,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体系不断完善,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了解学生的探究思想、探究习惯、探究特点,按照个性化的方式引导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高中生物教学的难度并不小,科学探究能力是必备的素质,学生要对自身的优势、短板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学习、探究,实现全面突破。研究高考真题可以发现,近几年来,生物高考题在遗传部分的命题呈现出比重增加的趋势,遗传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成为考试重点,试题综合细胞质遗传基因工程等内容[1]。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高中生物学教材遗传部分的基础知识,并学会融会贯通,势必能探索出一些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为解答相关试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生物遗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教学更多的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落实,少有课外的拓展,也没有紧密联系最新的科研成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思路、方法比较传统,学生没有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一味地刷题,反而容易造成成绩不稳定,难以提高学习的成效。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观念也会导致学生的理论能力不足,使其难以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师生缺少沟通、交流。大部分教师习惯性按照自身的经验授课讲解,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拓展能力,严重地束缚了学生解题思维,导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二是很多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较低,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中生往往需要面对较多的学习内容以及较大的学习压力,导致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生物学科上,使得他们不会抽出更多的时间用于生物学科的自主学习;其二,生物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大多数高中生受应试理念的影响较大,更加关注主要学科学习成绩的提升,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只是以教师画出的考试重点为主,这也是影响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成效的因素之一[2]。

此外,在高中生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以及探究能力,但教师对其的应用不足。这就需要生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和创新,不仅需要适当增加课堂探究学习活动的比例,还应加强先进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3]。

二、生物遗传题的常规思路分析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各类知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进一步完善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案,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带领学生进入广阔的生物世界中探索,如结合不同的科研成果、关注生物界的时事热点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高中生物教师可将生物遗传题的类型与解题思路用正推法和逆推法进行分析,两种方法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好高中生物遗传题[5]。

例如,当习题中出现关于父母的基因信息,学生要结合父母的基因信息特点以及患病情况进一步分析,从父母基因推导后代的患病概率为正推法。其主要通过基因分离定律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解决,这种类型的习题难度偏小,对于初接触遗传学的学生来说,只要能够掌握基本的遗传学规律,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这种类型题的解答。

模拟高考的试题内容难度一般都较高,需要学生采用逆推的方式解答问题。如题目中会先对后代基因的疾病表现进行说明,并给出基因型,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仔细分析与研究,找出他们父母或者上一代的基因型等。对于这种类型的试题,学生第一个应该想到的就是逆推法,结合已知的表现型和基因推算出亲代的基因型,并结合特定基因规律和子代的基因表达情况对题目中涉及人员的基因进行推算,并以此作为基础,进行疾病遗传概率的具体计算。

三、多对性状遗传的生物遗传题解答方法探析

(一)按照试题当中给出的信息,掌握性状遗传的类型

生物学研究人员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与钻研,终于研究出性状遗传的方式,分为细胞质遗传与细胞核遗传两种类型。其中细胞核遗传的核心又分为常规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遗传两种形式。学生在性状遗传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对试题所给出的信息进行仔细寻找与分析,之后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假如试题当中已经表明特殊基因的位置,学生就可以直接分析具体的遗传形式,并对细胞核和细胞质两种情况进行判断与选择;如果试题当中说明基因的位置在叶绿体以及质粒上,那么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当中则需要首先对细胞质遗传规律进行分析与考虑;但是如果试题中并未给出基因的具体位置时,学生首先需要根据表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如果孩子的表现情况与母亲的性状相似,说明该基因為细胞质遗传[6]。

(二)对基因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明确

学生分析细胞核遗传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正交和反交两种形式,通过表现性状的分析判断细胞核遗传的可能性,在判断为细胞核遗传后还需要继续判定属于细胞核遗传中的常规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遗传[7]。“DNA”是经常出现的生物词汇,但是学生对此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其在课后主动根据自身的兴趣查找相关资料,最终实现对其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当表现类型只表现在雄性个体,同时在实体个体的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该基因所在的位置为Y染色体上。在亲代基因型的分析中可以通过正、反交的方式进行判断,如果子代表现与母代的表现型完全相同,说明该基因为性染色体遗传。在性状的分析中,通过显性和隐性的分析也可以判断基因属于哪种类型的遗传。在父代显性遗传的情况下,后代中如果雌性个体的表现型为隐性,雄性为显性,说明其为常染色体遗传。

(三)进一步对性状的显性与隐性进行判断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完成。例如,《人类遗传病》的教学给学生的感触是非常大的,教師可提前两天布置探究活动的内容,每5人组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小组,不同的小组探究人类遗传病的相关资料,包括遗传病的类型、发病的原因、遗传病的特点和当代科研成果与猜想等。大家经过两天的资料搜集和分析,以及对课本的知识进行解读后,有了自己的想法、观点,在课堂分享、阐述的时候,会表现得条理清晰,由此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较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书本的框架,站在更广阔的平台去学习和思考,弥补了教学的不足。

为了能够更准确分析性状的显隐性特点,学生需要对亲代与子代的表现型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母代中未出现表现型,而子代中出现表现型的情况下,学生就可以马上判断出这是隐性遗传;如果母代当中有患病人员,而子代当中也出现了性状,则说明该基因为显性遗传基因。

学生在对遗传分析进行显性和隐性的判断中,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其一,如果初步分析基因在X染色体或常染色体,而且亲代间具有同样性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正反交的方式做出判断。子代的表现型中与亲代的表现型不一致,则说明亲代为显性性状,但是后出现的表现型则发生突变为隐性。其二,进行正交与反交的判断之后,假如子代的性状与亲代的性状出现了符合情况,表现出了母代或者父代的相同性状时,则可以认为该基因为常染色体遗传。其三,如果已知表现出来的性状为X染色体遗传,学生就可以用正交与反交的方式对两种性状进行判断,如果出现了子代当中全部雄体个体的性状与母代是一致的,就可以判断其性状为显性性状,如果在其中出现了新型的分离状态,就可将其定义为隐性性状。

四、对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灵活的掌握

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正不断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可以说是高中生物遗传学学习的核心与关键。一方面,两大遗传定律作为学生学习生物的基础与根本,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遗传定律和系统性的变化,同时辅助对两大遗传定律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其他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两大遗传定律也是解决遗传问题的关键,在两大遗传定律的辅助之下,高中生可以运用正推法与反推法,让子代基因型与父代基因型的判断更具准确性,并进一步对子代基因型的表现性进行观察,明确了解隐性基因的所有信息,为日后解决隐性基因的所有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8]。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生物遗传学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用黑色小猫和白色小猫作为例子,将白色与黑色分别作为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并准确地标明A与a,引导学生探究:让同是显性基因的公猫与母猫进行配对,如果生育出来的小猫为黑色,即可说明猫崽的基因型为隐性基因,由父代aa基因进行控制;对于父代小猫来说,基因组合的方式证明了两只小猫的基因型属于显性杂合子Aa。

通过对遗传学的学习,学生充分了解了显性纯合子、显性杂合子、隐性纯合子是基因型的三种基本形态这一知识点,在三种基本形态的影响之下,子代的形状分离比出现了不相同情况。正常情况下,父代基因比例可以为3∶1,则父代为显性杂合子,而子代基因的比例为1∶1时,则说明父代包含了隐性杂合子与显性杂合子两种类型。

根据教学实践可以发现,生物遗传学题目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都具有伴生性,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解题的方法,再经过多次解题的练习,探索与积累更多的解题技巧,才能做到运用一种解题方法对多种解题类型进行解答。

五、总结

高中生要深入认识生物遗传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与意义,并不断探索与分析解题的方式与方法。虽然遗传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不应畏难,应根据自己学习过的知识点,以正确的解题思路,合理地运用正推法与逆推法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在日常的学习过程当中,高中生也要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构建生物遗传学的知识框架,掌握生物遗传学的知识点与重点,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与速度。

[参考文献]

潘小花,孙志宏.从近5年高考遗传题看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物教学,2018(16):71-72.

邱美.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对科学思维建构的有效性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

邵婷.分层教学对生物复习课中解题能力影响的实践研究:以遗传类试题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翟萍.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思路与方法[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73-75.

肖开秀.基于微课程的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必修2第1章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王建斐.应用课堂讨论模式开展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朱惠雯.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及在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9.

丁冬梅.关于2011-2014年新课标高考生物图表题的分析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突破高中生物
古诗词教学中的“增删调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课程改革背景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