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山水画课程“一课双授”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2022-07-10郑旭红徐劼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创新

郑旭红 徐劼

摘  要:山水画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专业课之一,开设山水画课程对学生了解传统绘画,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琼台师范学院山水画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高师院校山水画教学“一课双授”模式的构建创新和实践效果,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加速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山水画教学;一课双授;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7-0107-04

当前高师院校美术专业普遍存在专业课时不足、授课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问题。通过山水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弥补山水画课程授课课时受限的不足、解决授课内容单一、授课模式陈旧等问题,可以有效地延展和拓宽学生学习山水画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丰富山水画教学内容;能兼顾学生不同的学习诉求,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一、“一课双授”教学模式的衍生背景

当下高师山水画教学中存在专业课时量不足、课堂教学效益发挥不充分的普遍现象,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课堂教学方法手段滞后陈旧,不能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新形势的发展,课堂教学授课模式亟须改革创新。以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为例,作为师范类应用型综合院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培养基础教育教学师资的培养目标而展开,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突出了师范属性,课程门类覆盖面广,科目较多,师范类通识教育课程量大幅度增加,美术专业课程的授课时间较之以明显缩减。众所周知,山水画课程体系庞大,授课内容相对较多,授课课时需求量大,但在当前全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想要通过增加课时量来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很不切实际。因此,如何在不增加现有课时量的前提下,完成多重教学任务,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诉求显得尤为迫切。在山水画课程体系中,主要是以临摹课为主,山水画课程第一阶段的树石基础完成以后,面临着双向选择,一是浅绛山水画的临摹,二是青绿山水画的临摹。受课时限制,上述两个学习内容只能选择其一,无论选择哪一个教学内容,势必放弃另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被直接忽略。如何兼顾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同一课堂上实现两个教学课题的完成,就需要对以往的一课一授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当前“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常规的授课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美术教育教学的多层次需求,滞后的教学模式,已经限制了美术教育教学更大的发展空间,借助互联网资源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已经是当前教育的常态。通过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手段解决山水画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成为一种必要的实践探索和创新研究。基于此高师院校山水画课程“一课双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冀望通过实践探索,解决这一实际问题[1]。

二、“一课双授” 教学模式的构建创设

(一)架构重组

1. 一课双选

在山水画课程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学完树石基础后,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学习浅绛山水画,一是学习青绿山水画;以琼台师范学院为例,在山水画第一阶段的课程后,第二个阶段的山水画学习只有一个课程,后续课程衔接为写生和创作。因此,学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来学习,按照现行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要么选择青绿山水画,要么选择浅绛山水画。在山水画的学科体系中,无论是浅绛山水画还青绿山水画,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每一种类型的山水画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承。因此,能否找到一种模式,即在一个课堂中上两门课?能否让不同需求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自己不同的学习愿望?基于此,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就尝试性地采取了“一课双选”的教学模式。顾名思义“一课双选”的基本架构就是在一门课程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另一个平行方向的课程来学习。该机制就是给了学生适度的选择权,突破了以往教什么学什么的固定模式,在该门课程的学时段里,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出现。换言之就是打破了以往的“一课一选”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一课一授”的局限,即浅绛山水画和青绿山水画可以同时在一个班级里进行、齐头并进,这就是“一课双选”。首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是“一课双授”的基础,就是多维度满足学生的学习意愿。

2. 一课双授

“一课双选”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必须在这一个课时段里,同时在一个班级中教授两门课程的内容,而且要协调得好,不能冲突,不能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如此一来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课双授”的基础是“一课双选”,而“一课双选”需要“一课双授”提供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授课方式又略微类似复式教学,或者确切地讲是对于传统中国画传授方法的某种程度上的回归,对于中国传统师徒制授课方法一定程度上的回归。因为就传统中国画教学的师徒授课制而言,师父所帶的徒弟的年龄、资质均不相同,同时在一个老师的门下学习,同时研习中国传统山水画,大家所学的内容必然不相同,教授的方法也略有不同。因此,当下一个老师在一个课堂中如何很好地协调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需要有一个好的机制、好的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专业美术学院工作室的学习模式,当然,专业学时受限的问题在专业的美术学院几乎不存在,反之在师范类的学校的美术专业中,在专业学习课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这种“一课双选”“一课双授”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且非常地行之有效[2]。

(二)模式创新

1. 极大地节约了教学时间和教学成本

第一,这种模式极大地节约了学校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成本,不需要额外开课,更不需要更多的场地,也不会花费学生和教师更多额外时间,在同一时空内满足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诉求,尽最大可能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这两门“姊妹课”或者说“兄弟课”、抑或说“父子课”“母子课”,会极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形成一种交叉影响。

2. 完善了课程体系

再者,当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之余,可以适当简单学习和了解另外一门课程,这样就实现了对于学习的互补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充实丰富,使得整个的课程体系变得非常完善,学生的专业功底更加扎实。山水画这一个课程体系当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都可以学习,又有所偏重,既照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弥补了他们学习上的短板和不足。

3. 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对于教师来讲,同时在一个课堂中传授两门课的教学内容和技法,有利于提高教师在特殊的环境下进行教学的能力以及适应能力,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全新的授课模式还能激发教师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使教师对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行反思,产生全新的授课体验,带动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课程研究、教学改革研究等。

4. 打造全新的科研阵地

科研工作是课堂教学的深度延续,这种授课方式又变成了一种全新的科研阵地,通过科学研究、教学课程研究反过来又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进行理论上的指导,使得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浑然一体又互相支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课双授”的教学模式开启了有别于传统授课方式的先例,不完全脱离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方法,又汲取了其他各种授课方式的优点。因此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也带有一定的前瞻性,为未来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和授课方式的革新作出了一些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当然要完成此种探索和实践,必须借助互联网运用手段灵活的多媒体加以配合,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3]。

(三)科技赋能

科技的基础是教育,科技发展反过来又可以反哺教育,运用科技手段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促使教学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山水画课程“一课双授”的教学模式也不例外。新时代科技的大发展赋予教育更加强大的功能,运用多媒体、运用网络空间进行教学,辅助课堂教学。“一课双授”的教学模式的突破在于在课堂授课的同时,在学习通或者智慧树、雨燕、超星或者其他的教学平台上同步开设网上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把浅绛山水的技法通过教师自己将借助名家、大家的视频资料放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供大家课下先行学习;或者把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技法,教师自行录制作为资源放在网络空间供大家在课前课后反复学习,或者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使用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虚拟世界,延伸到了网络空间,从有限变无限,无形中突破和延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借助手机或者电脑媒体等就可以实现网上自由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后带着问题来到课堂求教,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课堂的反转。因此网络空间学习和课堂教学彼此互补,实现了课堂反转教学。同时,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极其丰富,通过教师有机筛选和组织,能够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取到最鲜活、最权威、最专业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突破了教師在课堂上单一的讲授和示范,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实现了自主探究和自我发展,也保证了不同学生的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和个人成长需求。一个教师知识再渊博,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能够传授给学生的东西总是有限的,或者说是片面的,是有局限性的。“一课双授”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保障,除了教师自身具备超强的教学能力外,是大数据平台、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一课双授”的教学模式深深地打上了科技进步的烙印,这种教学模式被科技赋能,也必将借助科技促进时代教育的发展[4]。

三、“一课双授”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

以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山水画课程教学为例,在一年多的课堂教学中,先后有两届本科生采用“一课双授”的方式进行了有效探索,效果显著。从学生课堂教学积极性和现场表现来看,这种教学模式行之有效并且效果显著。首先这两届本科班的同学相较于以往本科班的同学,从作品的丰富程度上来讲,有明显的提高,从作品的笔墨、色彩、完成度都较此前有很大提高。从学生课后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满意度的调查来看,大家都感觉学有所获。学生在平时课堂的表现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非常好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两种不同类型的山水画在同一个课堂中同时讲授,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的不同的学习诉求得到了完全的尊重,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二)学生山水画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学习浅绛山水画的同学通过和青绿山水画对比,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浅绛山水的笔墨意蕴,理解青绿山水画的设色要点。学生对于山水画的认识不再像以前一样局限于对于一种山水画的认识,他们的认识提高了,对山水画的理解和体会更加全面了。山水画学科体系中浅绛山水画和青绿山水画构成主题,同等重要,都具有很重要的学习意义。学习浅绛山水画加深对笔墨、线条、皴染、意境等要素的把握,学习青绿山水画可以提升对勾线、设色、渲染、装饰性的深入研究。学生在学习了这两种绘画形式以后,对于他们的学术研究也产生了极大的引领效应,一部分学生毕业论文因此而转向对于青绿山水画的研究。通过对于青绿山水画的学习和浅绛山水进行比较学习促使学生对山水画历史进行追溯反思,在浅绛山水没有产生前,水墨山水没有产生前,中国山水画主要以青绿山水画为主,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绘事后素”词语的深刻含义;所有的学生也非常清晰地了解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乃至中国传统绘画“以色貌色”“随类赋彩”的设色技法的内在精髓。如果放在以往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要实现此种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教学模式创新促进了教学体系的革新

从实践探索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学生的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调查问卷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实用的、有益的。在这样的一种授课模式下,把学生的心得体会以及他们的课堂作业进行集中展示,打印成册形成了课堂教学的积累和积淀。这种教学模式同时又促使了教学评价方式的革新,在集中展示的同时,可以采取集体评价,还可以采用交叉评价的方式。教学模式改革所引发的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是连锁反应、成体系,势必形成新的教学体系。

把这两届同学的作品进行集体展示,采用一种展览式的,甚至比赛式的方式进行集体评价或交叉评价,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堂之外的展厅,不用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非常经济节约、非常有效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课外延展。以山水画课程“一课双授”为切入点,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提升海南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政内涵,提高了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审美核心素养,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民族文化自信心,树立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5]。

四、结语

新时代新的教育理念冲击着人的思想,促使教育者改变滞后的教育观念,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要借助时代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教育理念来实现。身处当下“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时代发展的速度与发展需求促使教师对做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所教授的课程进行反思、改革、创新,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速度和服务社会的发展需求。琼台师范学院地处国家发展和改革的创新最前沿,在全面建设自贸港的时代大背景下,需要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借助科技手段更好地促进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使得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弘扬。借助海南自贸港自身优势,运用先进的教學理念大胆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好地服务于自贸港的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自贸港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享丽,任艳花. “一课双师三能”创新教学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9(05):114-119.

[2] 熊敏鹤,吴梦琦. 论微课在高校山水画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民族博览,2019(01):19-20.

[3] 李若阳.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教学创新研究[J]. 软件,2020(09):222-225.

[4] 侯弟坤. 高校山水画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 艺术教育,2017(Z2):156-157.

[5] 王志国. 对高校山水画教学的思考[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4):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琼台师范学院202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的‘一课双选’的山水画课程模式构建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QTjg2021-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旭红(1974—),男,硕士,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教育;徐劼(1984—),男,硕士,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