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2016-10-08

成才之路 2016年25期
关键词:十八大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

田晓彤

摘 要:理想信念作为重要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其中,主要包括将理想信念比作精神上的“钙”,认为理想信念问题“大于天”,提出理想信念的四个标准,以每个人的“中国梦”促进理想信念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此外,这些新思路、新观点是否能够真正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同样至关重要。文章就以上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十八大;习近平;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20-02

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对一种生活、理想、理论或事业深信无疑,坚定不移,执着追求,并为之实现而勇往直前、努力奋斗的思想、精神和行动,是我党在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历来得到各界领导集体的重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理想信念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精神上的“钙”

在2012年11月17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发表了《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讲话。讲话中不仅论述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更从每个共产党员个体的角度阐述了信仰信念对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性意义,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传统意义的理想信念的价值基础上,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性地从每个个体的角度出发,强调理想信念对每个党员自身发展的现实的、具体的意义,说明理想信念的重要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次又一次飞跃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民族共同为之奋斗的理论共识,是当代大学生坚定不移的信念支撑。理想信念的总体要求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每个历史时期的具体要求都有所不同。在革命战争时期,理想信念要求每个中华儿女积极投身革命,为革命奉献一切,有无这些理想信念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理想信念要求每个中华儿女全力参与社会建设,攻坚克难,众志成城,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些时期,理想信念大多强调集体利益,个体发展只有依靠集体才可能实现。

当今世界的变化之快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各种文化、思想无时无刻不在交流、碰撞,由此带来的思想意识上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变化,随时可能冲击长期以来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如何坚守主流意识形态,如何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成为当下的重要命题。在现阶段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对理想信念的强调则不仅要重视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突出理想信念对个体自身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在非战争年代,发展与和平成为时代主题,每个人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优越条件时,思想可能也难以再如战争年代单一与统一。在丰富的物质条件的浸染中,可能有少数党员干部放弃对信仰的坚持,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凸显,个别人也可能丢弃艰苦奋斗的精神,产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倾向。因此,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坚守理想信念是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支撑,确保党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坚守理想信念是满足个体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个体在获得物质、精神丰富过程中的价值引领,关乎到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是否前进在正确的道路上。因此,高校教师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守高尚的精神追求。

二、理想信念“高于天”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发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重要论述,将理想信念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理想信念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机制,是人类如何对待世界的方式,一旦确立,必然会自觉遵守,成为相对稳定的一种处世哲学。理想信念是一定社会背景的产物,伴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社会急速变迁的情况下,原有的社会形态在短时间内被打破,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缓慢地逐渐变迁,在这种情况下,理想信念必然受到一定的冲击。从本质上看,这种理想信念的危机,是人类面对社会的变化暂时难以找到解决困境的方式,对原有的理想信念产生怀疑甚至放弃,而新的理想信念并未完全建立的一种状态。一旦理想信念动摇,行为就会失去底线,对社会发展具有负面影响。所以,理想信念对于高校大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处处体现人民的意志,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这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中华民族的复兴富强,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社会主义丰富的物质生活离不开深厚的精神海洋。无论社会经济文化如何发展,放弃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国家和民族就不可能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然而,在社会急速发展的条件下,各种消极的价值观有时也可能会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借“经济利益至上”“人的自由发展”等借口乘隙而入,高校大学生面临着考验与危机,而新的环境又使得这些考验难以辨识,这就使得思想问题成为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矛盾,对理想信念全新功能与作用的创造性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永葆生机活力,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三、理想信念的标准“四个能否”

理想信念的标准“四个能否”,同样是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这里的党员干部是否具有理想信念的标准,同样适用于高校普通大学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不仅阐述了关于理想信念的内容和要求,而且明确提出了衡量是否具有理想信念的客观标准。这“四个能否”,直接从行动上阐明真正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人应该具备哪些行为素质,从直观上为人们怎样做到“有理想,有信念”确立了标准,指明了行动方向。

第一个标准“为人民服务”在前几代的领导人中一直有论述,而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衡量理想信念的标准是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创新,将“为人民服务”从口号上升到信仰的高度。第二个标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的今天,强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意味着面对物质享乐的巨大诱惑时,能够时刻保持清醒,坚定地履行自身的责任,秉持艰苦奋斗的原则,不为利益所动,以强大的意志超越享乐主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第三个标准“勤奋工作廉洁奉公”,强调的是工作作风问题,与具体工作紧密相关。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对工作的方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市场经济物质利益至上的大环境下,选择廉洁奉公对于党员干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验,只有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人才能做出正确选择,才有资格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第四个标准“献身精神”作为最后的总结和提升,具有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如果说前三个标准只是对思想、行为上提出的要求,那么最后一点则不但要奉献自己的精力,甚至上升到奉献宝贵的生命,可以说是理想信念的最高标准。“四个能否”客观标准,为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了实践标尺,是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四个能否”客观标准的提出,对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四、理想信念是每个人的“中国梦”

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同志到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而高校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目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不仅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更要在未来的工作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指导行动,对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由于个体差异,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崇高的社会理想,但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是行动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如果理想信念教育能够让每个人自身的梦想都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理想信念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梦”的内容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表述上更加贴近每个个体的现实生活与追求,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将理想信念化为每个人的“中国梦”,借助于每个人的梦想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用最大众化的表达引起最大多数人的共鸣,进而有力地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大众化传播,是习近平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创新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这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能否融入社会生活,能否被普遍接受,不仅关系到当前的社会现实,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命运。因此,将这些新思路、新观点真正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就成为问题的关键。

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区分教育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党员干部,要重视对理论的学习,深刻学习体会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社会实践,要在思想上真正认可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三个自信”,不能流于形式、表里不一;对于高校普通大学生来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要认清大学生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让理论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理想相结合,为大学生践行理想信念找到合适的落脚点,避免理论与实践相分离,造成“理论高高在上,实践无从下手”的情况。要将党和国家命运与高校大学生自身发展相结合,从生活、学习、工作中寻找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结合点,鼓励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实现个人和社会共同发展。其次,要为理想信念教育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高校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整个社会特别是大众传媒,要传播正向的社会价值观,形成充满正能量的良好氛围,让高校大学生能够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的熏陶和激励,自觉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最后,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形式上的教育手段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不可丢弃,但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育方式,与时俱进,以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重视互联网、移动终端、数据库等形式,有效地传播先进思想,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不断拓展传播的时空范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建军.习近平理想信念论述的历史梳理与理论阐释[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2]秋石.革命理想高于天——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3(07).

[3]牛安生.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论习近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思想的特点[J].学习论坛,2015(03).

[4]刘泰来.习近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5).

[5]黄明理.论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思想的创新[J].江海学刊,2015(02).

[6]王友明.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必须补足的“精神之钙”[J].红旗文稿,2015(19).

猜你喜欢

十八大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发展探讨
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研究综述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