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2-07-08魏彦彦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困境小学数学

魏彦彦

【摘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交流的过程.但是,传统的教学思想常常过度地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这也就使得学生失去了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思考的机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只有双向互动更加频繁合理,才能够保证教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便于教师进行及时的方法更新.而要想提升互动质量,将对话式教学充分地渗透进教学之中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保证对话式教学的渗透质量,教师需要思考当前存在的教育困境,科学地寻找正确的方法.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小学数学;困境;对策

引 言

对话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和情境中的对话,对话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让教师可以更为准确地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本身的难度较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要想让小学生可以更主动地思考与学习,需要保证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那么单纯的教师讲述法显然效果不会好,需要教师将对话式教学充分渗透进课堂教学之中.然而,部分教师对于对话式教学认识不足,反而加大了数学教学的难度.

一、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境

虽然说教师都能够将对话式教学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对话式教学的优势并没有被充分地使用出来.当前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面临着很多困境.首先就是教育思想困境.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除了需要教师教得好,还需要学生主动思考.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无法满足这个需求,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也是造成对话式教学无法很好地渗透进数学教学之中的原因之一[1].即使部分数学教师了解对话式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因为教师对小学生能力信任程度不足,使得教师总是越俎代庖,主动帮学生回答思考性问题,这无异于揠苗助长.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在潜意识中认为教师会直接将答案告知自己,不需要思考,这种错误的思想会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而教学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知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理解并应用知识.这需要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将书本知识内化于心.但是传统的教育思想成了学生成长的绊脚石.其次就是渗透方法单一.以往教师将对话式教学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时总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主要是兴趣,单一的对话模式会使得学生失去对话兴趣,自然对数学也不会产生学习兴趣,数学教学质量也就难以提升.再次是教学氛围严肃.小学生的行为其实很难管理,有的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规则意识,且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这也就使得在对话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的问题,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心情.毕竟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也就使得部分数学教师总是以严肃的面孔面对学生,对学生不假辞色,其实这种行为属于矫枉过正了,过于严肃的教师只会导致过于严肃的课堂氛围和胆小的学生.此时即使教师让学生进行表达,学生也会因为恐惧而不敢表达,这样教师就无法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客观判断力,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就是缺乏课堂总结和课后对话.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数学知识十分简单,进而导致对学生的能力预判的结果不准,不进行课堂总结,也不和学生进行课后交流,师生关系紧张.部分小学生甚至会因此对数学教师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对于数学则更难产生学习兴趣,这也是导致对话式教学无法更好地渗透进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的困境之一[2].

二、提升对话式教学在数学教学渗透力度的有效途径

1.更新先进教育理念,营造自由平等对话环境

为了保证对话式教学可以充分渗透进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以此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教师需要从自身的思想观念入手,主动地学习并且更新相近的教学理念,营造自由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学校可以发挥其领导作用,通过加强先进教学理念培训工作的方式去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为此,一方面可以通过聘请教育专家和儿童心理学专家到学校为数学教师进行专项培训,让数学教师理解对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围绕加强对话式教学渗透力度这一要求增加公开课数量,通过公开课的方式使得教师主动加大对话式教学的渗透力度,以此保证对话式教学法的质量可以有效提升.其次,教师需要自己主动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选择相信小学生的能力,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关心学生并且平等对待学生.因为教师进行教学时往往是一对多的模式,这就很容易出现教师只让部分学生参与到对话之中,而对于后進生则会出现选择性忽略的情况出现.小学生是很敏感的,教师的这种差别对待的行为,会导致部分小学生自卑心理加剧,使得教师的权威性受到冲击,不利于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为此,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与学生进行对话时要保证对话机会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最后,教师需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为此,一方面教师需要采取生活化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书面语过多或者语气过于严肃都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会导致小学生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想避免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语气,用开心的语调与学生沟通,让小学生产生与教师主动对话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合作学习,增加生生交流的机会,让课堂变得更加自由,那么对话的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2.创设问题情境增加充足的对话机会

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对话式教学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而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以及学生依赖的权威,自然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思考,增加充足的对话机会,以此保证数学教学质量可以得到迅速的提升和发展.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对话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是以提问和回答开展的教学过程,在一问一答中正好满足对话式教学的需求.问题情境中问题的合理性以及评价的合理性都是保证对话教学法有效性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围绕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科学设计问题的难度,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间,也可以在学生回答不完整的情况下采用追问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深层思考,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3].例如,在进行“数学广角——搭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生活设计思考性问题,以此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例如,学生要出门买早餐,早餐店现有豆浆与牛奶两种饮品,有包子、馒头、油条三种食物,要买一种饮品和一种食物一共有几种搭配方式.教师让学生认真思考,并且让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一一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干扰学生,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在学生表达完毕后再围绕学生的方案进行针对性评价.这种对话式教学可以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也会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3.重视课堂总结和课后对话

以往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总是忽视课堂总结,这是因为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错误地评估了数学对于小学生的难度.由于小学生的忘性很大,而一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较多,这就有可能出现小学生学会后面的内容但忘记前面内容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重视课堂总结,同时可以在课堂总结环节充分渗透对话式教学理念[4].例如,在进行“时、分、秒”的教学时,需要学生掌握时间之间的进率和换算,教师可以在课堂总结环节让小学生自己总结这一节课中学习的主要公式、概念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设计一个问题,并且回答问题.教师要在学生总结出现错误的地方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纠正.这样对话式的总结,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能够让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重视课后对话.数学教师与学生缺乏课后的沟通是常见的教育现象,其实不光是数学教师,其他学科教师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对学生了解得不够充分,学生对教师也总是有一些疏离感,自然就会影响对话的有效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后教学时增加与小学生接触的机会,可以早到几分钟,也可以在自习课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沟通基础.

4.创设趣味情境丰富对话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思想虽然说已经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教师并没有很充分地将兴趣充分融入数学教学,这也是导致数学教学质量无法迅速提升的原因之一[5].受此影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之中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想法也没有很好地激发出来,对话式教学的效果也难以提升.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的方式进行对话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创设游戏情境.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代数和几何,代数则是以计算为主,单纯的计算是很无趣的也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为了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游戏对话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其次,教师需要丰富对话的素材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对话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围绕生活中的现实素材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教室中存在的生活物品进行教学,让学生寻找教室中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物品,以此保证对话的教学质量.

5.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

第一,教师要建立民主型的课堂教学方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缺乏主动性,对数学知识的预习与学习缺乏方法,导致在数学课堂上主要听教师讲,没有与教师进行数学“对话”的意识,这就导致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不热烈.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使其主动投入到对数学学科的研究学习中.首先,教师要建立民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数学问题,增加其与教师的“对话”机会,培养其“对话”意识.例如,在学习“倍的认识”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观察生活中与“倍数”相关的事物,同时提出两个有关的知识内容.数学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互动,通过对话交流,教师开始进行正式授课,推出数学知识内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民主型的课堂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明白,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需要主动出击,要有与教师进行“对话”的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

第二,消除学生的“对话”顾虑,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教师在培养学生“对话”意识的同时,要注意消除学生对“对话”的顾虑,激发学生对“对话”的兴趣.每个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在课堂上往往主动与教师进行“对话”的学生很少,只有教师在点名的时候,才会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见解.这与小学生心理特点有关,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期,“我说错了,大家会笑话我的,那我多没面子呢,不好意思说……”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形成“对话”顾虑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主动进行“对话”的学生进行鼓励,即使表达的意见与教师要求不一致,也要进行鼓励“你的表达很有想法,还有更好、更贴切的想法吗?”教师通过语言安抚学生的“对话”顾虑,使其在一次次“对话”中,找到问题关键点,从而使其在下一次的“对话”中,主动提出“对话”请求.

第三,教师要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每一名小學生都是敏感的,他们可以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观察到教师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影响他们与教师进行“对话”的渴望程度,淡化他们的“对话”意识.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与期待,从而推动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例如,在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道计算题“12×3=?”教师用期待、信任的眼光看着每一名学生,并邀请学生到黑板前进行习题解答,在学生解答完成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习题讲解,促使学生相信“我是可以的,老师相信我可以!”这一教学活动过程的开展,使教师的期待在每一名学生的心中种下了“对话”的种子,强化了学生的“对话”意识,推进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积极互动,提高了课堂积极学习的氛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总 结

综上所述,从当前的对话式教学应用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当前对话式教学面临着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氛围严肃、教学关系紧张以及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等困境.而要想摆脱困境,提升数学质量,教师首先需要从自身入手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营造自由平等的对话机会.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以及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使得学生可以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最后,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总结和课后对话的内容与方法,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保证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永希,靖俊兰.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40(6):117-120.

[2]余卫虹.“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9(10):56-57.

[3]苟小芳.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19):173.

[4]王亚东.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7(18):109.

[5]陶红.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4(4):45.

猜你喜欢

对话式教学困境小学数学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试论分组学习下思维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应用
对话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