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2022-07-08黄榕晏赵旭胡煜泷

体育时空 2022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高等教育思政教育

黄榕晏 赵旭 胡煜泷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116-02

摘  要  体育强国理念的提出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施加新的压力,同时也提供改革发展的新路径。面对以往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过于看重学生身体素养,忽视学生身心协同发展的问题。加强体育课程和思政的融合,不但满足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还能发挥体育德育教育功能。对此,本文立足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体育课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二者有机融合的对策,以期发挥思政在体育课程中育人作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体育课程  思政教育

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推进,使思政育人工作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传统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实践育人路径狭窄,育人力量不足等问题,我国教育领域提出“课程思政”的发展理念,促进思政工作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体育课作为提升学生身体素养的重要课程,除发挥自身教育作用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使体育也成为思政引导的主要战场。因此,教师需要响应国家的号召,把握住教育改革的这个机会,主动践行课程思政理念,促进体育课和思政的有机融合,拓展学生成长的路径,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贯彻国家思政会议精神,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现实需要

2019年在学校思政理论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办好思政教育的意义和具体要求,提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将思想引领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实现全方位的育人,并促进专业课和思政课的融合,构建起协同发展效应,实现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同向而行。针对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现状,要全面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加思政育人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促进人才全方位的发展。针对这种新的要求,为解决思政育人实践渠道不足的问题,以体育课程为载体,构建起体育和思政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可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团结合作意识、规则意识等,使体育育人工作朝着新的方向前进。而对于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的挖掘,改变以往过于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成绩的教学理念,将思政育人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但可凸显体育育人的价值,还能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的全方位革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

(二)挖掘体育课程人文内涵,发挥体育育人作用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正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全新发展阶段承担着新的任务和工作使命,需要主动承担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要职责,努力培养有理想和有担当的时代接班人。在这一大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提出,打破高校以往人才培养模式,以新的育人理念和形态,发挥各学科的特色,找到学科间融合发展的契合点,是实现最佳育人效果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体育这类学科而言,与思政课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可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针对岗位不同的需求,培养面向全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借助思政育人工作;可發挥体育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挖掘体育课程的人文要素,为学生素养的发展提供帮助。针对这两方面的变化,体育德育功能的发挥,绝不是单纯地强化学生的身体素养,而是在体育强国的道路上,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思想素质、道德水平的共同提升,满足新时代对于新兴人才的现实需要,同时拓展体育育人的功能,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二、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

(一)围绕思政教育科学设计体育课程,进一步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通过紧密围绕思政教育内容、理念和目标,积极完善体育教学大纲规划设计,创新完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引进多样化体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场地设施等多种途径,科学设计体育课程体系,来实现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全面融合渗透,进一步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第一,围绕思政教育创新设计体育教学大纲规划。需要高校对目前已有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剖析与总结,明确和细化体育教育主旨任务,挖掘体育课程中隐藏到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融入当前体育教学实践当中。通过大纲内容的有效落实,进一步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创新设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一方面需要从加强思政教育方向出发,利用好体育课程中的物质资源,除了利用好体育运动会、早操、课外体育活动等教学契机,还应充分利用不同项目活动内容,针对性渗透相应思政教育素材,将思政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和通过为学生量身打造符合体育课程目标的思政教育实践内容,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在运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第三,采用多样化教育教学方式。可通过导入体育竞赛中的思政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分析、研讨和交流,了解案例中的体育精神与运动技能,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技能与知识储备,提升学习效果。

(二)利用新媒体打造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提升“双育”协同育人效果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与开展社交的渠道越加多样化。为了保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应紧密贴合大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积极利用新媒体、互联网技术,整合体育思政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打造线上线下“双育”协同教育模式,延伸体育课堂,真正发挥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作用与价值,进一步提升二者协同育人效果。在具体实践中,首先,利用新媒体打造线下体育与思政协同教育模式。可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拥有海量教学资源到互联网平台中广泛搜索体育方面的思政教育资源,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将其制作为5~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通过播放相关体育电影、纪录片、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奥运关心访谈节目等教育资源,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体育背后蕴含的故事与体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自强不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提升。

同时,为增强线下协同教育成效,在播放完教学视频后,应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活动,各自发表自己的观后感、想法和见解。教师也应参与其中,便于其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发展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其次,利用新媒体打造线上体育与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可通过积极开发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打造体育思政慕课,根据体育课程单元教学计划,在学习平台中设置不同的思政教育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进行体育思政课程的学习。比如,设置“乒乓球外交活动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主题;“女排精神中的顽强拼搏精神”教育主题;“残奥会中的自强不息精神”教育主题等等。在每一个教育主题结束后设置体育知识趣味竞答活动,来加深学生学习效果,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三)加强体育教师思政素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与能力

体育专业教师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重要实施者,是提升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效率的重要条件。为真正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必须要注重强化体育教师思政素养,提升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与能力。通过开展相应培训使之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领军人物,应从思想层面领悟自己肩负的人才培养使命,来不断强化体育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可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主题的学术座谈会、学术研讨会、学术比拼大赛以及教研教改工作,组织全校体育教师参与其中,共同研究、讨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和方案,以此来不断丰富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知识储备,增强其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另一方面,相关高校应积极设置激励措施,根據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给予奖金、福利等措施,可以有效调动体育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之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开展工作当中,大幅度提高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育人工作的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体育课程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渠道。面对新时代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开展思政育人工作,主动践行思政育人理念,促进体育课和思政课的深入融合,带动体育教育的全面革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体育理论课和实践课渠道,向学生展示思政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思想认识。在体育活动中,向学生展示体育精神、团结一致精神、道德观念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发挥体育德育的功能,同时完成思政育人空间的进一步延伸。

参考文献:

[1]徐丽云,尹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视域下红色资源案例库建设必要性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04):120-123.

[2]王振,吕竹帆.“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2021,42(01):158-159.

[3]曹巧巧,施昕磊,陶昆,等.“健康中国”背景下“食物药膳学”课程思政教育方案探究[J].农产品加工,2021(02):98-99+105.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高等教育思政教育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