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研究

2022-07-07苏凯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

苏凯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群体中的主力军,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有较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来才会更好的为国家发展服务。高校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品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进行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可以将爱国精神深植于每位大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愿意为了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大学生;培养;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4--01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妥善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安定团结、国家长治久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但仍然能够在党的领导下安稳发展,这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密不可分,这是一种民族精神,聚集着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的大局意识。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 培养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能更好地去传承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也是推进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源源不断的动力。将民族共同体意识请进高校体育教学中,也是共同建设高校文化精神家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能够让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团结一致,厚植爱国主义思想,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简述

1.1共同地域和文化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其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地域、文化、经济和语言意识多个方面。我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几千年前炎黄子孙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建立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如今各族人民通过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逐渐形成了不同民族的共同地域意识,将各民族大团结、领土完整不可侵犯意识牢牢扎根在心中。因此共同地域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中的基础,只有它的形成与建立才让各个民族有了统一完整的国家,多个民族彼此互帮互助,共同携手建立这片美丽的家园,共同保护这一方土地,祖国虽大但寸土不让是56个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使命。高校大學生更应具备这样的基本意识,加入捍卫祖国统一的阵营中。

在树立共同地域意识的基础上,各民族互相交流、贸易来往等促进多元文化相互融合、

逐渐求同存异,56个民族亲如一家,共同打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共同文化意识。它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特征,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无论身在何方,都有共同的文化意识,它是各民族互相团结、和睦相处的纽带。因此中华民族共同文化意识应是高校大学生具备的基本文化意识。

1.2共同经济与语言意识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互相交流来往依靠的就是共同经济意识,它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物质条件。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的富强和谐,如果没有共同经济意识,各个民族之间不能交流发展,故步自封只能带来经济发展的滞后,因此共同的经济意识会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发展,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稳步发展。

无论何时何地拥有共同语言都是人们彼此交流的前提,尤其是多民族相融合的国家。我国民族语言众多,要想实现交流发展,共同的语言是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也是高校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义务。只有树立共同语言意识,才能扫清交流的障碍,更好地传承我国源远流长的璀璨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添砖加瓦,共同携手建立民主文明的现代强国。

2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大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是各民族发展的未来,承载着祖国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共同体意识,能够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增加对中华民族的强大自信心,面对多元文化的侵袭,毫不动摇坚持共同地域、共同文化意识,为祖国统一打下牢固的思想围墙。第二,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我国的这些发展成果让有些国家起了觊觎之心。想方设法在我国制造民族分裂,在少数民族地区散布谣言,恶意挑起民族矛盾引起社会恐慌,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和工作,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损害,民族团结受到很大破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培养大学生共同体意识让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一切外部侵袭挑唆对我国造成的不良影响,自觉抵御干扰,能够为人民安居乐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长治久安做出最大奉献。第三,有些国家故意在我国少数地区传播恶性思想,扭曲事实,这些一时难以阻断,严重影响了民族团结。为有效防止大学生深受其害,需要培养大学生共同体意识,坚持爱国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相信党的领导,为祖国培养更多有理想有坚定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共同体意识走进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策略

3.1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计划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校需从建立完整的体育教学计划开始。首先目前大部分高校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少数体育教学中开设了培养共同意识的课程,也没有专门教师进行教学,因此高校要想开设相关课程也是举步维艰,在摸索中前进,不断完善共同体意识下的体育教学计划。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教学并不是教师简单的理论讲授,而是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情况与社会热点事实,以学生为主体,有计划、有效地将中华民族共同理念融入课堂,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课后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不断改进并完善教学计划。其次高校挑选并培养专门的理论人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引起教师对共同意识课程的重视,吸引高素质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挑选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进行授课,增加教师队伍的向心力。此外,高校培养本校青年骨干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为教师队伍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最后,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时关注相关国内外教学动态,运用多种资源丰富自身的教学技能,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在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清晰明确的方向引导,推动学生共同意识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计划,利于高校顺利开展培养大学生共同体意识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理论课程。

3.2加强共同体意识的研究

尽管部分高校没有开展中华民族共同意识课程的经验,但高校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分享教学心得,不断促进共同意识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设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做好基础调研工作,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巧妙融入共同意识课程以及所占比例,开设课程以后学生的反响如何等相关问题。负责课程的教师组成学习小组,深入研究相关教材,在实际教学中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此外,教师在课后开展不同形式的问卷调查,将问卷发放给学生,填写后由教师统一整理出各类意见,按照选取票数从多少排列,优先针对选取票数最多的意见进行调整,逐步将教学优化,将共同体意识里的体育特色教学打造成一门受学生喜爱的课程。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典范,其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学生,除了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外,高校搭建平台促进不同院校的学生之间共同讨论相关课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特色,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魅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彼此的了解,消灭隔阂与偏见,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大局意识能够在学生心中萌发,更加坚定信念学习专业知识,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努力奋斗。

3.3搭建多种体育交流平台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包含共同地域、文化、经济和语言意识等多个方面,除了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耳濡目染理论以外,运用课余时间组织多种体育活动,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共同意识的培养。在校园开展体育竞技比赛、社团活动等,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在不同的活动中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丰富其精神园地。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结合理论的学习,深知运动增强自信,团结凝聚力量,将这种文化认同逐渐上升,促进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萌发,深植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意识。如今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也在随着改变,尤其受疫情影响,很多高校都采取了线上教学模式,如宥马运动-学校体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就发挥很大的作用,宥马运动将大数据应用于体育教学管理中,有效地帮高校解决了繁杂的体育教学信息管理工作,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由粗放向精细化的转变。高校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来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来让学生分享体育运动乐趣,疏散疫情带来的阴霾,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疫情不能阻断人们的交流,反而让人们认识到健康的身体、乐观心态的重要性,体育能够强身健体,更能够彰显大国风范,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能目光短浅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要从长远考虑本民族以及国家的利益。高校校园多种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强健学生体魄,引导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提高大学生的素养,还使其意识到56个民族缺一不可,共同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语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大学生寄托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通过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加强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可以为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精神家园,努力团结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强大原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晶. 少数民族地区构建民族共同体的传播策略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22.

[2]石海涛.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与实施策略研究[J].体育风尚,2022(01):62-64.

[3]郝亚明.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J/OL].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0[2022-03-28].DOI:10.15970/j.cnki.1005-8575.20220321.001.

[4]赵龙.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现代职业教育,2022(10):145-147.

[5]张建,闫亚坤.终身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困境及出路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04):105-107+111.

[6]宋超.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理念的实施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03):77-79.

[7]邹如铜.“互联网+”視域下高校体育在线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分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01):82-84.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试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