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读材料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2022-06-28曹睿

学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初中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的学科,在教材以及考试中,都有很多联系时事的阅读材料,需要学生解读分析,因此培养学生读材料的能力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故从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读材料能力培养策略做出相关研究探析,希望能够为教师同仁提供借鉴启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读材料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1-003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1.011

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构成和基础,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阅读材料比较多,学生要立足于教材及试题给出的阅读材料内容,筛选有用信息、联系教材知识概念。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除传授学生知识外,加强學生的读材料能力培养也十分重要,这是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综合素养的保障。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读材料能力培养的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大的一大特点是材料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材料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学业成绩的发展提升,材料阅读是学生政治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读教材材料,还要读时事材料,还要对试题材料进行阅读分析,因此“读”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若是想要促使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以及学业成绩得到更好的提升,对学生的读材料能力培养是不可或缺的[1]。

其次,有助于学生社会生存发展,读是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式,在知识快速更替的时代中,快速读取、掌握材料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适应社会生存发展必须要具备的一种素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对学生进行读材料能力的培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为学生的社会适应发展提供保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读材料能力培养策略

(一)媒质介入丰富读的“感染力”

以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材料,多是按照语文常规的阅读方式,让学生默读或者教师范读,这种单调的读材料方式毫无新意,无法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很多学生在读材料时心不在焉,自然无法捕捉其中的关键信息。

若是想要更好地提升学生读材料能力的能力,教师可以创新阅读方式,如可以通过媒质介入,丰富读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与阅读素材“相看两不厌”,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解读材料中的信息。在教材中,有很多案例类、人物类的材料内容,在阅读这些材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将阅读材料内容综合运用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叠加手段演绎展示[2]。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阅读内容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多感官整合,在更有冲击力、感染力的阅读下,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提升阅读感悟能力。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无论利用何种媒介丰富学生读材料活动的感染力,都应始终坚守和践行趣味原则与核心原则,深化读材料媒介的辅助教学作用,在利用多样化信息传递媒介初步唤醒学生的材料阅读热情之后,教学重点还是要回扣到课程案例材料分析本身,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导向更加清晰明确,这样一则可以营造趣味元素四溢的课堂环境,显著增强学生参与课程材料阅读分析的内驱动力,二则也能充分发挥教学媒介的课程整合与思维引领功能,从而提高学生读材料能力的培养和强化效率。

(二)问题切入提高读的“思维力”

孔子云“不愤不悱”,阅读学习快乐之处,就是在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中,产生一种困顿、质疑、诧异和矛盾的心态,这种对心理认知平衡的悱疑状态,是驱动学生求真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学生材料阅读能力发展的自修之道。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培养学生读材料能力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是如此。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材料的思考认识,提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切入的方式,通过为学生设置定向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阅读。

问题切入的方式有很多:首先,设计聚合式问题,精准推送教学主题,即在教师设计材料问题时,要有效统整教学目标,结合呈现材料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直击核心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实现主题意义上的思维“内循环”,加深学生阅读的深刻性。其次,设计串联式问题,对材料内容延伸扩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出发,为学生设计循序渐进地分角度切入问题,以此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个又有个的问题解读下,驰骋想象,步步深入,实现对材料内容的深入解读。最后,设计思辨性问题,培植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阅读材料内容具有一定的思辨矛盾性,对此在教师设计问题时,就可以从材料的辩证思考关系出发,为学生设计思辨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去思考道德与法治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全面认识,在“系统思维”下,实现学生多个阅读维度的叙述纵横。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借助问题激活学生读材料思维张力时,还应该加强对课程材料和问题内容的迁移变式,利用问题为学生创设思维能力发散的跳板,启动学生思考辨析能力提升的闸门,鼓励学生根据课程探究要素在阅读材料中探查更多具有广泛性的新问题,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的读材料思维能力在问题探索中有所发展和完善,二来也能驱动学生思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横向和纵向延伸,从而实现问题导学手段在培养学生读材料能力过程中的精准切入,兼顾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材料分析思维品质的多向拓展。

(三)经验融入提升读的“空间力”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材料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经验世界中走向现实世界,扩大阅读材料的空间魅力,帮助学生化解阅读材料的理解难度,促使学生读材料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提升。

1.坚持生活为基,彰显生活空间。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生读材料的过程中,只有觉察到阅读内容与生活经验高度关联,才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有意义的阅读。因此在学生阅读道德与法治材料时,教师要坚持生活为基,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对自身生活经验的提炼,与道德与法治“亲密接触”,并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智慧,去思考其中的道德法治知识含义,判断相关事件正确与否,通过自身代入的方式,拓宽阅读材料的生活空间,助力学生更好地解读材料内容。

2.开辟探究路径,提升思维经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越发倡导学生的主体探究,这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而在培养学生读材料能力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经验作为切入点,在学生材料阅读的过程中,开辟探究路径,让学生在辩论、求证、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其独立思考能力[3]。如教师可以立足于阅读材料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生活探究活动,调查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事情,若是自身遇见了同样的事情,应该如何进行解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探究思考,这样的材料阅读学习,也可以助力学生读材料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提升。

3.坚持方法为桥,积累阅读技能。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培养学生读材料能力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只有从经验方法入手,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技能,这样学生读材料的能力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升。基于此,教师可坚持方法为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其结合自身经历,在阅读材料的同时,开展读、想、说、议、评的教学活动,在个性感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学科知识技能,从不同视角、不同经验,表达不同的见解,并在求同存异中,获得理性共见,以此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阅读材料字里行间蕴含的“理”与“情”,扬弃所谓的“经验”,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4.对接生活体验,深化材料感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读材料能力的培养效果,与教师对学生生活体验的开发利用情况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初中生的材料解读能力还不够完备,但是与材料内容相关的生活体验学生基本具备,包括情感体验、经历体验、思想体验、常识体验等,这对教师锤炼学生读材料能力与自主探究意识来讲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想要切实促进学生对读材料知识技能的内化和掌握,就必须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读材料活动产生天然的亲近感。基于此,教师从经验融入视角出发提升学生材料阅读分析空间能力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材料内容对接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式材料阅读探究,活化学生的情感体悟和主题剖析思维,锻炼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生活化学习意识,这样一则可以深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二则也能驱动学生体验式学习能力与读材料能力持续提高,从而发挥经验融入对学生读材料空间力的拓展功用。

(四)文化植入增强读的“引领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落实育人功能的重要学科,而在学生材料阅读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树立“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深入挖掘阅读材料背后思想文化的输出,确保学生通过材料阅读,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引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熏陶,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阅读的最大不同,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具体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实践。

首先,从目标指向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材料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认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扎實落地,还要强化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培养。只有确保学生在材料阅读的过程中,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阅读信息的思想内涵,才能真正地实现材料阅读的目的,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提升。如在学生材料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作为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对材料中涉及的国家政策方针战略做出正确的解读,帮助学生坚定民族自信,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整学生读材料能力培养目标时,还应该在读材料活动中加强应用乡土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思想,使材料解读教学的文化底蕴更加厚重,帮助学生掌握读材料知识技能的同时,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与家国情怀,一则可以彰显文化植入对学生读材料能力的锤炼和引领作用,通过高质量文化输出修正学生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增强道德与法治材料中解读教学的精准性和导向性,二则有效的文化引领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践行立德树人思想精神的捷径,教师借助文化植入强化材料分析教学的引领力,既可以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厚植于学生的脑海和心田,也能使学生在材料解读活动中读有所悟,从而润泽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想价值观,助益学生的读材料能力和道德与法治素养相融合并促进发展。

其次,从品格浸润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材料阅读中,学生对材料的阅读,不止于帮助学生扩展良好的道德知识,还应该做到知行合一。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材料内容,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解读,正确面对并解决青春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需要,进行材料阅读,这样才能实现“读精彩”到“深度悟”的过渡转变,促使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材料的阅读,得到人性的润泽。

最后,从素养培育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材料阅读中,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对材料的阅读不止于引导学生积淀丰富的人文底蕴,还在于与关键能力的协调,促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提升。因此材料阅读,还应该实现“纸上读”到“实践悟”的发展转变,确保学生通过材料阅读学习,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收获,还有素养上的提升,这是学生材料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

伴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和新教材的使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阅读材料内容比例明显提升,读材料也成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强化对学生读材料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教师可通过媒质介入丰富读的“感染力”、问题切入提高读的“思维力”、借助经验融入提升读的“空间力”、通过文化植入增强读的“引领力”,以此助力学生读材料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 施鸿.立足阅读,提升能力——谈道德与法治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8):96.

[2] 刘振南.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12):64.

[3] 叶敏.初中道德与法治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中考研究[J].考试周刊,2019(76):113.

作者简介:曹睿(1970.8— ),男,汉族,甘肃通渭人,中学高级,研究方向:初中政治教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