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资助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要彰显时代德育主题

2022-06-28詹生义马玉花

学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德育教育中职

詹生义 马玉花

摘 要:中职教育注重资助政策的落实,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更多的中职生缓解在校的生活压力、经济压力,从而顺利完成学业生活,以此推动实现教育公平,让中职生成为社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中职资助工作中,学校、教师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让中职生在思想层面、意识层面实现提升,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职业观念。基于优化中职资助育人的理念,强化对受助学生的心理资助,实施勤工助学与以工换助等,来探究在新时期中职学校资助工作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并彰显时代德育主题,希望为广大师生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中职;资助工作;德育教育;德育主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1-000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1.003

随着学校制度的深化与改革,在中职教育工作中,更为关注贫困生问题,设立了“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以此来解决中职贫困生的生活问题、经济问题。在中职资助工作中,学校、教师不能只关注对学生物质方面的扶持,更要帮扶学生的精神,促进中职生的全面成长。由此,在中职资助工作中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由此来彰显时代主题,实现帮扶工作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资助工作中蕴含的德育功能,让资助育人更为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在中职资助工作中,学校、教师不仅要让贫困生获得学习知识、技能的机会,还要培养贫困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让中职生更加感恩、励志,学会自强不息,积极投入到社会生活中,通过自己的不断奋斗、努力拼搏来实现人生价值。除此之外,在中职资助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学校要完善育人模式,创新育人理念,开发资助工作中的育人价值、功能,让中职资助工作更加有意义、有目的、有方向。

一、在中职资助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资助育人可以激励中职生的情感

在中职资助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激励中职生的情感。中职资助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激发中职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每一位中职贫困生都能够感知到党和国家对新一代的关爱,正是由于党和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才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平等、公平的教育机会,深切感知到国家对于青少年的呵护,这些都能够激发中职生的爱国热情。资助育人能够激发中职生的感恩情感,借助于生活化的资助方式,让中职生感知到社会、国家的帮助,用最现实的方式来展现感恩教育。在中职资助工作中,要展示出精神引领、道德表彰的效果,培养中职生积极的情感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展现出中职资助工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社会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将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资助育人可以塑造中职生的品德

在中职资助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塑造中职生良好的品德。中职资助育人能够塑造中职生诚实守信的品德,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诚实、守信的品格,以及自我发展的个性化品质,才能够为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当前的德育工作中,空洞的理论讲解,根本无法震撼中职生的内心,而资助育人活动能够成为中职生内心中的一种力量。在中职资助工作中,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平等的受资助机会,会提前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从而塑造中职生诚实守信的品德。在中职资助工作中,接受资助的中职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律意识,关注自己的个人名誉,能够积极配合资助、主动还款,从而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

(三)资助育人能够展现人文关怀

在中职资助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展现出国家、学校的人文关怀。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表明,需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同样,在中职资助育人中也要展现人文关怀,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展现出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把人文关怀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中职资助育人活动中,能够尊重中职贫困生,杜绝出现歧视贫困生的情况,要平等对待民族地区、不同物质基础的中职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于贫困生的心理活动来设定育人措施,满足中职生在心态、能力、思想、生活、学业的发展需求,促进中职生的个性化,实现全面成长。在中职资助育人活动中,能够精准把握中职生内心真实的诉求和感受,强化关怀色彩。在中职资助育人工作中,能够实现教育公平,体现人文关怀。通过资助育人能够为学生提供物质保障,并且利用勤工俭学、心理辅导的形式,幫助学生树立自强、自信、自尊的理念,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拥有积极的奋斗观、贫富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服务、资助服务,进一步展示出资助育人的优势、作用。

(四)资助育人可以引导中职生思想

中职生的入学年龄比较小,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价值观、情感观、世界观,通过资助育人能够完善德育体系,引导中职生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阐释,无形之中渗透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实现思想引领,让资助育人成为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培养中职生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从而能够为思政教育工作服务,使学生感知到社会、国家对于自己的关爱,增强中职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之情,从而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社会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属于中职生发展、成长的动力,通过资助育人能够消除中职生脑海中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使自身不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将来成为更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五)资助育人可以疏导中职生的心理

在中职资助育人工作中,能够疏导中职生的心理,促使中职生身心健康成长,解决学生孤独、冷漠、自我、自闭的心态。只有开展资助育人活动,才能够消除中职生的自卑、敏感心理,使他们不再觉得自己受人资助低人一等,而是要抱着感恩、积极的心态去学习与生活,学会正确梳理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奖学金评比等活动,让中职生能够多和他人沟通、交流,敞开自己的心扉,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树立自信、自尊,拥有付出才有回报意识,由被动受助转化为主动成长,改善中职生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些受资助中职生的抗挫折能力比较差,他们过早接触了生活的挫折、压力,虽然能够塑造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但是在内心深处却有愧疚、自卑心态,通过资助育人活动,能够让这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意识到挫折、困难都是暂时的,从而拥有抗压的勇气、能力。

二、在中职资助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及彰显时代德育主题的策略

(一)优化中职资助育人的理念

在中职资助工作中,学校、教师要优化中职资助育人的理念,积极改进资助育人的工作机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教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强化资助工作的社會责任与道德内涵,构建现代化的中职生资助体系,把资助工作作为一种“善”行,强化资助工作的内在约束,增强对于贫困学生的道德关怀、责任感、义务感,以此来激发中职生的奋斗精神与感恩情怀。学校、教师要拓展资助工作的内涵,全面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健全校园资助政策,增大资助的覆盖面、资助力度,真正缓解中职生的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学校还要把资助工作和人格培养、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德育教育贯穿在整体的资助工作中。要保证中职资助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构建监督机制,实现公正公平、阳光操作,设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果发现接受资助的中职生存在恶劣行为,要取消受资助的资格,保证国家专项资助奖金的公正性。对于存在学习消极、违反校纪校规的中职生,也要取消受资助的资格,让真正有需要的中职生接受国家、学校的资助。

要对中职资助德育教育进行创新,调动起中职贫困生参与资助工作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丰富资助工作的内容,由之前的“授人以鱼”转化为“授人以渔”,注重提升中贫困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在接受资助的过程中,也能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以此来回馈社会、回馈国家,增强中职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感恩意识,让爱心能够继续传递下去,在社会生活中积极传递正能量。

(二)强化对受助学生的心理资助

在中职资助工作中,要想全面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就要强化对受助学生的心理资助,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资助模式,展现出中职生的自主性,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要遵循中职生的身心规律、心理规律,围绕“全面发展,以人文本”目标开展资助工作,实现心理援助和经济援助的相互融合。要坚持扶优、扶贫、扶志,帮助中职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活动,激励学生勇于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能够认真学习、奋发图强,实现心理扶贫、扶志、扶贫的全方位融合。

要增强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定期对中职贫困生展开全面跟踪,从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疾患,并且把这些问题融入心理援助、资助体系中,借助于心理健康讲座与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培养中职贫困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中职贫困生可以借助于QQ群或者网络平台来咨询心理问题,从而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惑,勇于面对自己生活中的不完美之处,增强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学校还需为中职贫困生量身定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专门设定贫困生的心理服务心理咨询,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让中职贫困生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调整自我负面情绪,实现心理指导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增强中职贫困生的自信心,锻炼中职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为中职贫困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自由、文明、和谐、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他们在受助中成长成才、感悟人生。

(三)实施勤工助学,实现以工换助

在中职学校教育工作中,要树立资助育人的目标,积极拓展资助的模式,实施勤工助学,让学生在以工换助中得到相应的帮助,这样既能够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生活压力,还能够让中职贫困生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拓展中职贫困生的经济来源,真正维护贫困生的自尊,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勤劳来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认可,增强贫困生的自信、自尊,树立积极的情感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勤工助学能够锻炼中职贫困生的思想品格,在勤工助学中感知到生活的艰辛,从而能够自立自强,将来面对激励的社会竞争能够勇于克服困难,强化自身的抗挫能力、抗压能力,为之后的人际交往、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校需要不断拓展中职贫困生的实习渠道,让学生通过实习、学习,磨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真正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要积极打造实训基地,让中职贫困生作为实训基地中的志愿者,这样既能够让他们拥有更多锻炼自己专业技能的机会,还能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付出与努力,获得相应的资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

在中职资助育人活动中,学校、教师在支持学生勤工助学和勤工俭学时,也要教导学生不要耽误自己的学业,要利用课余时间、实习时间来开展勤工助学、勤工俭学活动,在解决贫困生资金问题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永远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在中职资助工作中,要全面落实德育教育理念,真正实现资助育人;要强化职业教育法规法律建设,构建完整的制度体系,实现资助立法,深入推进国家的资助政策,强化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中职学校积极落实资助政策,拓展宣传的渠道与手段,改善资助工作模式,实现精准化资助管理;要注重激发中职贫困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感,提高其道德品质,实现爱心、温暖的传递,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将来能够更好地投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秉公.学生资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评赵贵臣的《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6).

[2] 钱可敦.以德育为导向,推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健康发展——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 戏剧之家,2019(9).

[3] 刘东,张玉梅.以加强德育为导向的高校资助育人热点研究——基于共词分析的视角[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9).

[4] 赵贵臣,刘和忠.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的特质研究——“个别资助”与“普遍教育”的统一性育人特质[J].现代教育科学,2010(11).

作者简介:詹生义(1971.8—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中职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学生资助与德育教育。

马玉花(1975.9— ),女,汉族,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中职资助工作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85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德育教育中职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