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活动如何融合“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策略

2022-06-21李康寿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兴趣引导体育教育小学体育

李康寿

摘 要:体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点教学科目之一,在小学体育活动中,“教会、勤练、常赛”是对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和小学生体育能力素养的更高要求,在小学体育的改革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文章围绕小学体育活动科学实施“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的角度,展开专门的论述分析。首先对小学体育活动中“教会、勤练、常赛”的基本情況进行探讨,随后对分组活动、分层活动以及兴趣引导法在“教会、勤练、常赛”这三种教学项目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专项阐释,最后对“教会、勤练、常赛”的科学一体化策略做出总结和综述。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引导;体育教育

一、小学体育活动“教会、勤练、常赛”的基本情况

传统小学体育活动模式和实施方法相较为单一,一般由小学体育教师在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从简单的热身活动开始练习,随后进行一定的体能训练活动,之后开展专项运动项目活动,或者自由活动,最后集合结束本次体育活动。整体来说,此教学节奏和教学要求都相对较为缓和,专一度相对较高,但是对于小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素养的专项提升情况则有所不足。

在“教会,勤练、常赛”的模式下指引下,小学体育活动的内容设置以及活动强度、训练要求等方面都有着全面的提升。

教会是指小学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身体素质等因素,对学生进行相适应的安全健康教学、基本体育教学、专项运动教学等体育知识内容,并且通过合适的分组安排,让学生做到从原理到实践的全面掌握。勤练是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训练任务量、训练强度,以及训练时间,通过加强训练安排,促使学生勤加练习,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全力发展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常赛,是指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以及相关体育活动中,提高比赛的规模,增加比赛的数量,让比赛从专业竞争走入学生的日常体育训练之中,让学生在更高密度的比赛强度下,对自身的身体状态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对相关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在经常性的比赛中得到更加充分的磨炼与提高。

二、“教会、勤练、常赛”的具体应用

(一)通过分组式活动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会”状况

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会”教学时,可以通过分组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各种健康安全知识、基本体育知识、专项运动知识等方面的学识与能力水平。

小学体育教师首先对全体学生进行常规的集体教学,从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理解能力进行整体性的了解和把握。以小学体育教学专项运动训练中的足球基本功教学为例,小学体育教师对于其中的脚内侧踢球动作进行教学时,首先安排学生按照队列站好,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面前首先对脚内侧踢球的动作进行慢速演示,并通过适当的解说指导,让学生观摩小学体育教师的脚部动作,对脚内侧踢球的技术要点进行精讲分析,并多次重复。随后,教师便让学生分开适当距离进行原地的模仿练习,教师则对学生的学习与练习状况进行巡视,对于学习较快、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筛选,在挑出一部分表现良好的学生之后,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就脚内侧踢球的要点进行再次精讲,确保这些学生能够学得明白,练得明白,更讲得明白。随后,小学体育教师将其他学生分配至优异学生的小组中,由表现良好的学生通过分组来专门教导其他学生,一方面可以分担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快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技术动作。

在其他方面的体育知识技能的“教会”中,小学体育教师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从通过集体教学,到对优秀学生的精讲教学,再到优秀学生分组带动全体学生的小组教学,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和学习效率,还能够极大改善学生被体育教师单人指导教学的尴尬境地,在保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训练与教学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教会学生更多的体育知识技能。

(二)通过分层式教学提高小学体育活动的“勤练”状况

对于小学学生的“勤练”状况,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身体状况、运动基础、体育素养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勤练”规划设计,而非无差别的集体加练。

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式教学法。以基础体能训练中的蹲起训练为例,在常规的训练中,学生每组进行五次蹲起练习,组间间隔十秒钟的休息与调整时间,一共进行五组的练习次数。这种练习强度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属于可以接受的基础训练强度。但是严格来说,这样的训练强度对于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其体能训练的意义和效果微乎其微。在“勤练”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对蹲起的训练强度进行一定的分层设计,比如第一层为常规的每组五次蹲起,第二层为七次,第三层为九次等,并且适当提高组数,由原来的五组提高到八组或更多。在蹲起的分层训练中,小学体育教师负责组织学生按组数进行蹲起训练,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状态以及体能情况,逐步提高每组的蹲起次数,当体能下降时,可以适当降低每组的蹲起次数,但不能低于每组五次蹲起的最低标准。通过这样的分层设计,可以让学生在稳步提高“勤练”状态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强度,增强“勤练”效果。

(三)通过兴趣引导法提高小学体育活动的“常赛”状况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赛”具有较为特殊的意义。一方面,比赛本身就是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项目之一,另一方面,比赛也是对小学生体育素养和运动水平的检验与表现的舞台,对于学生体育竞技意识的培养,以及体育水平的磨炼,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功效。

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引导和培养小学生积极融入体育比赛中,是“常赛”的重点教学目标。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兴趣引导法,提高学生参与比赛的热情和积极性。以足球比赛为例,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小型足球比赛,并且让场下学生为比赛的同学进行呐喊助威,当场上学生有着射门、抢断、拦截等出色表现时,小学体育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鼓掌欢呼,提高足球比赛的氛围和热度,通过体育竞技的魅力和活力,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兴趣与积极性。当学生热衷于参加比赛,享受体育竞争的乐趣,“常赛”便会从根本上得以实现。

三、小学体育活动如何融合“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策略

小学体育教师开展“教会、勤练、常赛”活动,首先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专项教学方法,对每一项内容进行巩固,缺一不可。在此前提下,才是三者的一体化策略的实践与执行。

“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将体育的学习、练习与竞赛,从有限的体育活动之中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体育的基本练习,还是专项运动技术的强化,又或是体育比赛对抗,可以出现在大课间中,也可以出现在课后的自由活动里。学生可以在小学体育教师的专门组织下进行各项体育活动练习,也可以在小区内和朋友们一起比赛训练,同时也要时时刻刻和自觉比赛。“教会、勤练、常赛”不只是学校或者体育课或活动的专属要求,更是每一个小学生在生活、学习、成长过程中的最佳选择。

让体育走出课堂,走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这正是“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的根本策略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玉龙.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J].体育教学,2021(02).

[2]叶娟娟.基于体质健康大数据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32).

[3]俞炼明.增强体质,均衡发展——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研究[J].田径,2021(01).948220BE-E294-4F4F-A89D-0F5BE7D52913

猜你喜欢

兴趣引导体育教育小学体育
浅谈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