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认知-四环节”教学模式提效初中文言文教学

2022-06-21谢晓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8期
关键词:元认知文言文教学课堂效率

谢晓冰

【摘要】文言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广州新中考背景下,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要求有所提升,势必要教师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以“元认知-四环节”的教学模式进行文言文教学实践,探讨该教学模式对文言文教学的助力作用,旨在寻觅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捷径。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元认知-四环节”;教学模式;课堂效率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和对策

文言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文言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尤其是近几年广州新中考增加了课外文言文的考查,权重由原来的6.6%上升为10%。但文言文教学也是难点。通过对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兴趣与基础”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文言文,一方面是觉得文言字词年代久远,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较少,显得晦涩难懂,还需要大量时间去重复读背过于费时费力;另一方面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重“言”轻“文”,老师“满堂灌”的翻译讲解,使课堂枯燥无味,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重大课外不想学,课堂上不爱学,导致文言文教学质量不高,在中考中本该是容易得分的知识点,得分情况却不理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明确了课程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为了让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校开展了“元认知-四环节”的教学模式。

二、什么是“元认知-四环节”的教学模式

所谓“元认知-四环节”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以“导学—体验—反馈—强化”四环节来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就是“导入、引导学习”,主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要创设情境引入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此环节时间不超过15分钟。“体验”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训练、操作、展示或小组活动等来理解、弄懂相关的知识、原理和方法,此环节时间不少于15分钟。“反馈”是指教师通过观察、倾听、巡视、做题数据统计等方法去发现学生哪些知识掌握较好、哪些掌握不到位或易混淆,并将情况反馈给学生,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弥补学生的疏漏,此环节包括上课小结,时间不超过10分钟。“强化”是指通过巩固练习、反复操作、迁移训练,包括布置和检查批改课后作业等方式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牢固。当然各环节时间的分配不是死的,可以根据实际灵活调配。

三、“元认知-四环节”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文言文课堂的实践

(一)导学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的吸住。”因此,在文言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来引导学生学习,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如,在《陋室铭》一课中,可用刘禹锡遭受贬谪,被上官刁难,三室变斗室,却写下了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的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写作背景、走近作者,对“陋室”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桃花源记》这篇散文当中,可以采用让学生欣赏美景,引出成语“世外桃源”,再从这个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在美妙的画面的感官享受中走进课文,在熟悉的成语中理解课文,学习就会更加容易。再如在《出师表》这课中,可以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视频,由画面中三国的英雄豪杰引出诸葛亮,导入课文背景。学生就可以在激昂的音乐中,在数风流人物的热血与感慨中进入课文的学习。当然,也可以设置一些导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也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体验

体验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如可以设计相关游戏、竞赛等活动。这时候的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活”起来。

如在教《孙权劝学》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绎故事,在对话中自由添加语气词加强对人物的理解;在《小石潭记》中设计让学生充当“园景设计师”,根据文中景物的描写设置景点、命好名字,让学生在想象中深化理解;在《愚公移山》设计学生作为辩论手,辩论“移山是愚还是智”,在辩论中让思维的火花碰撞,以对文章的主题、移山的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可以设计让学生看连环画图说话,在讲故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设计让学生按小组开展活动,组长主持,组员轮流提问,对一些比较困难的段落进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做好登记再向全班或老师提出质疑,让各小组的成员在一种争强好胜的心态中积极完成学习任务;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一把金钥匙,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开展各种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如分组赛读、男女赛读、個人范读、配乐朗读等等,让学生在书声琅琅中读准读畅读懂,掌握字义、了解内容、体悟情感。

课中开展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既活跃了课堂,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是引导者,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是这样?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课文注释、联系所学知识、运用翻译方法解决疑难字词句的理解;学会如何紧扣文本来寻找答案;学会要结合作者经历、性格或写作背景来理解文章的主旨。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体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方法、总结知识点,以便学以致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体验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也将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反馈

“反馈”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反馈的情况适当引导或讲解,或进行强化的训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文言文课堂中,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反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信心观看学生的展示,都可以从中得到相应的反馈。《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文言文学习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强调“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可见,能否正确解释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背诵文言文,就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反馈的要点。教师在体验环节中必须紧扣这两点进行,并着重留意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适当在强化环节中应对。“元认知-四环节”的教学模式,把“反馈”作为重要的一环,正是强调了教师在实际课堂中灵活变通的能力,注重课堂效果的动态生成。

(四)强化

“强化”的目的是对文言文课堂学习的重点、通过反馈得知学生的薄弱点进行的进一步训练,让学生在巩固训练或迁移学习中让学生对知识掌握更牢固,甚至能举一反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和背诵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两大要点。对于字词句的解释而言,获得强化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进行堂上强化练习或者课后作业,当然,这时的练习跟在“体验”环节中的练习而言,应该是有针对性的,也体现层进性的。

如《记承天诗夜游》一文中,对于重点语句的理解,“体验”环节设计的训练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盖竹柏影也。”这句话描写了什么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请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个句子的妙处。

而在“强化”环节中,则设计的训练为: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我慰藉。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见二人心意相通,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表明二人友情深厚。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通过写月光照在庭院的积水中,看到里面的水草和竹柏的影子,间接写出月光的明亮。

D.此文写景运用间接抒情的手法,句中没有“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对于背诵而言,强化背诵可以通过当堂采用首字提醒式、提纲式、对照译文式、填空式等方法进行检测和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熟记程度,也可借此把背诵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在其他文言文的背诵上。如在学习《陋室铭》一课时,就一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一边板书文章结构,最后让学生看着板书来背诵课文。板书如图:

这样的背诵,学生是看全貌而知丘壑,既加深了对文章的记忆,也降低了背诵的难度,若再加上教师有意的“挑拨”:让我们比赛一下,看谁能最快看着板书把文章背诵出来,成为最厉害的人。学生的好胜心就会被刺激出来,课堂效率提高了,效果也会事半功倍。那么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

四、“元认知-四环节”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文言文课堂的成效与反思

综上所述,运用“元认知-四环节”的教学模式进行文言文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打破了传统沉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元认知-四环节”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为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助力提效。近一年来,运用该模式教学,学生很明显变得愿学、乐学文言文了。对于课外文言文,部分学生也掌握了方法的迁移,能够自主解答习题,而不是等着老师的答案了。

当然,任何教学模式的运用,都不是简单的套用。对文言文课题教学进行反思,我觉得要运用好,有成效,形成高效的课堂,有几点很重要:

1.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很重要。高效的课堂往往是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步伐,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因此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预习,课上按照老师的要求运用“圈点勾画”做好笔记,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要重视并且坚持。所谓“习惯成自然”,坚持去做,学生就会习以为常,很多学习上的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2.对学生的激励很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元认知-四环节”教学模式的重点,但初中的学生还比较幼稚,玩心很重,学习不够刻苦。因此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总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不按要求去做,这就给教学带来障碍。但这些学生机灵活泼,自尊心很强,喜欢表扬鼓励和爱热闹。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按要求进行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就必须多给学生“激励”。通过口头上的表彰、肯定的语言评价,或者全班掌声的支持、教师微笑的赞许,联合班级加分制度。让表扬分数加在学生的操行分上,而操行是跟个人和学习小组的评优评先挂钩的。实践证明,这个加分制度的确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了课堂教学当中,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起来。在活跃却充满竞争的课堂中,学生无形中就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设计中问题的“简”与“繁”的转化很关键。“元认知-四环节”教学模式中,让学生能根据核心问题开展自学、进行思考或开展活动是关键的环节。然而我们知道初中的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都还不成熟,对问题的理解也是比较的简单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应当“化繁为简”,问题明确。但是,对于某些需要学生思考探究或加以区分的问题,就必须“化简为繁”。如在《记承天诗夜游》一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个句子的意思很简单,就是“那一夜没有月光?那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想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如果把“闲”仅仅理解为“清闲”,是非常表面的。因此,这是就是适当加入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等介绍,让学生理解到这篇文章是原本前途一片大好的苏轼突遭“乌台诗案”,受陷害遭排挤被贬谪黄州四年后所写,这里的“闲”,包含着作者非常微妙的心境:有为官的清闲,有赏月的欣喜,有漫步的悠闲、有被贬谪的悲凉,有人生的感慨......

总之,“学习有法而教无定法”,初中文言文教学使用各种方法、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从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与策略改进,才能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2]蔡晓燕.谈文言文的层次性朗读法 [J].考试周刊,2013(10).

[3]张伊璇.浅谈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文言文高效教学策略 [J].教育界,2020(44).

[4]赵莉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丝绸之路,2010(6).

猜你喜欢

元认知文言文教学课堂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