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腮腺实性乳腺样分泌性癌1例

2022-06-15程景风邵硕相龙全郑宁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腮腺实性面神经

程景风邵硕相龙全郑宁*

1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芜湖 241000)

2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济宁 272000)

3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济宁 272000)

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Mammary analogue secretory carcinoma,MAS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腮腺,既往文献报道认为囊实性改变为MASC的特点。本文报道1例腮腺以实性成分为主的MASC,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其认识。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7岁,2018年6月因左侧腮腺区肿物14天入院。患者自诉吃刺激性食物后出现左侧腮腺区疼痛。查体:左侧腮腺区皮肤轻微隆起,耳垂下方可触及大小约1.5 cm×1 cm×1 cm的类圆形、实性结节,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明显不适。MRI:左腮腺见结节状异常信号,T1WI与肌肉相比呈等信号(图1A),T2WI呈稍低信号、低于邻近腮腺信号(图1B、图1C),ADC值约1.02×10-3mm²/s,边缘见弧形低信号影,增强扫描呈均匀轻度强化(图1D)且边界不清(图1E),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呈速升-速降型。行左腮腺浅叶及肿物切除术+面神经解剖术+邻位瓣转移修复术,沿左侧耳垂下切开至下颌角下缘1.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显露腺体,术中见面神经总干及颞面干紧邻肿物,解剖面神经分支并保护,完整摘除肿瘤及腺体浅叶。大体标本:肿物暗黑色,切面呈灰白、略灰黄色,质稍硬,包膜完整。镜下见瘤细胞呈中等大小,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立方形,胞质较丰富,呈嗜酸性。瘤细胞排列呈管状、微囊状结构,管腔内有分泌样物(图2)。免疫组化:S-100(+)、CK19(+)、CK8/18(+)、Mammaglobin(+)、Vimentin(+)、Calponin(-)、GATA3(-)、P63(-)、Dog-1(-)、GCDFP-15(-),PAS(+)。病理诊断为MASC。电话随访,患者自诉术后行放疗,无明显面瘫症状,随访至今,未见复发、转移。

图1 术前MRI。A MRI平扫横断位T1WI示左侧腮腺区椭圆形等信号影,边缘见弧形低信号(箭);B横断位T2WI呈稍低信号,病灶边缘见弧形低信号影(箭);C冠状位T2WI显示病灶与低信号的面神经关系密切(箭);D均匀轻度强化;E增强后边界不清。Fig.1 Preoperative MRI.MRI findings A and B:the lesion showed isointensity on T1WI,and hypointensity on T2WI with arc hypointensity at the edge of the lesion(arrow);C:coronal T2WI shows the lesion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facial nerve of hypointensity(arrow);D:homogeneous and mild enhancement;E:postcontrast ill-defined margins.

图2 术后病理(HE×100)Fig.2 Postoperative histopathologic result(HE×100)

2 讨论

MASC首次由Skalova等[1]于2010年提出。2017年,MASC被纳入WHO头颈部肿瘤分类中的涎腺肿瘤部分,简称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SC)[2]。目前为止,笔者通过Pubmed、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到涎腺SC已经超过100例,且多以个案或几例汇总报道方式常见。SC的发病机制为t(12;15)(p13;q25)染色体平衡易位导致ETV6-NTRK3基因融合[2]。组织学上,SC与腺泡细胞癌有几乎相同的生长模式,SC的肿瘤上皮有多种排列方式,包括管状、乳头囊状、微囊或大囊状、实体型和滤泡型,同一肿瘤可存在一种以上的排列方式[3]。SC亦有多种细胞类型,有的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丰富,多泡或空泡状;有的腺泡细胞小,核浆比增加,卵圆形嗜碱性细胞核,有嗜酸性细胞质;有的肿瘤细胞似透明细胞或含黏液成分[3]。免疫组化:S-100蛋白、乳腺球蛋白、PAS染色阳性且DOG-1阴性。尽管ETV6-NTRK3基因融合是SC诊断金标准,但典型的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可以完成诊断。SC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稍多,腮腺较多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4]。首选手术切除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但有局部复发、转移的风险[4],预后较差的推荐术后放疗[5]。本例患者预后较好,可能与SC为低度恶性肿瘤以及术后行辅助治疗有关。

SC影像学表现为:CT呈类圆形、边界清晰的稍低密度灶,也可表现为多房性肿块[6],伴高级别转化时呈巨大不均质肿块影[7],增强扫描病变内部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壁可局部增厚并呈轻度强化[8]。MRI表现为伴有乳头状突起的囊实性肿块影[9],囊变区T1WI高信号对诊断SC有提示作用[10],可出现液液平面,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为低-高信号。SC常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积的出血,T2WI特征性表现为低信号[11],增强扫描附壁软组织结节可明显强化[9]或无明显强化。

Christe等[12]提出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边界不清可作为腮腺恶性肿瘤征象,本例SC的MRI表现与报道一致。同时,本例SC边缘见弧形低信号影,提示出血造成的含铁血黄素沉着,与SC易出血特点相符合。

除了肿瘤的性质,肿瘤与面神经的关系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面神经从茎乳孔出颅[13],进入腮腺的面神经“散射状”的走行特点可能导致在常规MRI扫描序列上难以展示其全貌。本例冠状位T2WI显示条形低信号沿着病灶边缘走行,术中证实肿瘤紧邻面神经。

鉴别诊断:(1)黏液表皮样癌,中青年女性好发,MRI的T2WI呈不均匀低-等信号,低级别的黏液表皮样癌内可见一个高信号区域,与大量的黏液细胞存在有关[14];(2)腺样囊性癌,往往沿着神经生长、伴神经侵犯,增强扫描筛孔样强化,晚期常伴肺部转移[15];(3)涎腺导管癌,MRI的T2WI呈低-中度高信号,低ADC,TIC以速升-缓降型多见,病灶内部渐渐性强化的纤维组织为其特征性表现。

综上所述,以实性成分为主的SC较少见,T2WI低信号、边缘弧形低信号、增强后边界不清的常规MRI表现有提示价值。

猜你喜欢

腮腺实性面神经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超声造影在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指导活检决策中的价值
270 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术式的选择与改良
基于腮腺径线磁共振测量评估糖尿病患者腮腺形态变化的研究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单纯性中耳畸形多平面重建CT检查和手术结果比较
提高CAXA制造工程师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非典型影像学表现
CT用于良恶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诊断中的特征分析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是否结扎腮腺导管与并发涎腺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