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2-06-15赵艺邹虹吴晓丹朱宁马广富

高教学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导向通识教育

赵艺 邹虹 吴晓丹 朱宁 马广富

摘  要:文章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秉承“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理念,充分借鉴世界各国一流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发挥理工科大学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通识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能力、课程管理、政策措施和评估体系九个方面全面推进具有哈工大深圳特色的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从学生学习成效入手,最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的最佳耦合,使哈工大深圳校区向一所真正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提高深圳市的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探索新路。

关键词:通识教育;成果导向;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5-0094-05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model and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serving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needs, this study comprehensively promotes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Shenzhen are derived from nine aspects: general education concept, curriculum objectives, curriculum structure,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faculty, curriculum management, policy measures, and quality assurance. The new system achieves the best coupling between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and the curriculum by designing from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This system enables our university to stride forward to achieve high-level research, improve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in Shenzhen, as well as explore a new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reform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general education;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model; curriculum reform

一、研究背景

通识教育[1]既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扩大视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基础和良好的思维方式。国外通用的本科通识教育模式类型主要包括分布必修式(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核心课程模式(Core Curriculum)、自由选修式(Open Curriculum)三种模式。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斯坦福大学[2-3]实施的新通识教育计划即为分布式必修模式,虽然学生不需要必修某一门课程,但对所选课程的分布有一定的要求。其将通识课程分为“有效思考、思维与行为方法、写作与修辞、语言”四大项目,且每个项目会按照次要目标细划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下涵盖了多门跨学科的课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学科互不相干、学科间的整合与协调性差;通识教育的统领性原则和理念难以践行;不同学科的参与程度不同,课程过多或过少,会导致通识教育学科结构失衡。加州理工学院[4]一直坚持“小而精”的办学理念,通识教育采用的是核心课程模式,学生共须修读32门(255学分),包括自然科学类课程17门、人文社科类课程12门、体育3门,学分占到本科生毕业总学分要求的53%;但是,核心课程的范围狭窄,科目的数量有限,无法面对和适应复杂多元的外部世界,且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低,得不到自己想汲取的知识。布朗大学[5]通识教育则是自由选修模式,学校没有特别规定和统一的通识教育计划,而是由学生从学校开设的众多课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制定自己的通识教育学习计划;然而,这种模式耗费大量资源,需要大量老师,而且自由选修课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很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不系统和无序。哈佛大学[6-8]通识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于2007年提出了涉及“人文、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八个知識领域(美学与阐释理解、文化与信仰、实证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质世界科学、世界各社会、世界中的美国)的核心课程体系;2019年秋季进一步调整,将原有的通识教育“8大板块”模式改为“4+3+1”的新课程模式,即四门通识教育必修课(审美与文化、伦理与公民、历史社会个人、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三门分布式课程(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和一门数据定量推理课程(实证与数学推理)。哈佛采用的这种核心课程与分布式选修课程相兼容的模式,使学生既能够拓宽多个领域的知识面,又能加深对一个或两个领域的理解,从而保证他们能够掌握特定的学科,同时又能实现课程分布广度的要求,具有可借鉴意义。

1995年我国实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后,高等教育提倡“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国内许多高校开始积极探索通识教育[9]。2012年,复旦大学针对通识教育实施了本科生住宿书院;2015年进而将通识教育细分为七大模块。2015年11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联合成立“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旨在找到解决中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的方法[10-11]。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实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是实现通专结合的重要环节。

二、问题导向

一直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1999年1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为全国首批32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哈工大深圳校区在继续传承发扬校本部通识教育基础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学校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两大块:公共基础课(32学分)和文理通识课(20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31%~35%。其中,文理通识课按培养目标划分为人文与艺术类、社会科学类、科学与技术类、创新与实践类四大板块。文理通识课累计开课313门,共遴选出32门课程拍摄导学视频,供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选修课程。同时,利用深圳大学城地理优势,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实行了三校优质通识课程共享。历经四年多的实践,虽然我们重视认识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加上传统观念的局限性以及教育和教学模式的惯性,我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仍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科学指导。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统筹规划,以致于课程只是表面上看似丰富多样。另外,缺乏通识教育课程的划分模块标准,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也不明确,从根本上影响了整个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性、连贯性。

(2)课程设计仍然存在不足。在学科分布上,各知识领域间的比例不够协调,学分设置小而碎;在课程内容上,以导论、实用技术、休闲娱乐等类型课程居多,而文理科结合的跨学科课程、原典导读类课程偏少,课程内容偏浅,要求和深度不够;在教学方式上,多数大班授课,且存在满堂灌的现象,学生缺乏必要的思考和感悟,教师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另外还需结合信息化教学工具,搭建“通识教育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在网上自助学习。

(3)师资水平有待提升。需进一步提高任课教师品德、学问和教学的能力,老师们普遍对通识教育有误解,认为通识课是专业课的简化,直接可以对其进行知识的平面化传递;还需邀请业界专家充实教师队伍。

(4)管理、政策和质量保障欠缺。在日常管理上,缺乏实施通识教育的专门机构,以至于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有针对性地、协调性地一以贯之;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来自各专业领域的学术型教师,他们身兼多职,难以有精力长期保证通识课程的稳定教学,学校应从政策层面确保教师能够安心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通识教育的质量保障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改进评估体系,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出发点。

(5)鉴于目前我国高考应试教育的原因,高中阶段过早地文理分科,许多理工科专业高中时从高一下半学期开始,除了语文外,便没有学习其他人文知识课程了。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他们课程繁重,极大地限制了他们课外阅读人文知识的热情。直接的结果就是,理工科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阅读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大学通识教育就要解决这一问题,让大学生全面发展、平衡发展。

(6)理工类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改革,与文科类院校、综合性大学有所不同,通识教育并不能简单地与文科教育划等号,而是应该既要包含理科教育,又要包含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教育,两方面缺一不可。不仅如此,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局限性,文科建设方面需扬长避短,建设“小而精”的精品文科;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于成果导向的通识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出发,基于成果导向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 model,OBE)[12-13]来设计通识课程,可以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通识教育课程的最佳耦合。此外,我国已于2016年加入《华盛顿协议》,用以“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校将从以下九个方面全面重构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一)通识教育理念

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尤其是课程建设,虽然是基于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仍需要适应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传统[14-15]。只有让学生自觉意识到具有“共同的过去”即属于同一历史文化共同体,才能够分享“共同的现在”并期望“共同的未来”[16]。这也是推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再者通识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要结合区域发展战略。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粤港澳大湾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创新型综合人才。除此之外,还需继续传承发扬深圳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利于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区建设,面向深圳市产业结构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最终通识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还需立足本校定位,依托哈工大的工科强校特色,弘扬哈工大校训传统,进一步践行“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新时代科学领军人才、行业领袖人才和全球治理人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出通识教育的功能和意义。

(二)课程目标

除明确规定知识掌握要求之外,课程目标还应确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以体现通识教育的内涵。若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都能够指向通识教育的总目标,那么通识教育将不再是一些零散的课程,而将会形成一个系统工程。

(三)课程结构

细化课程模块。比如原先文理通识课中开设的“人文与艺术类”模块,其实囊括了文学类、历史类、艺术类和哲学类四个方面的课程,导致课程设置时课程边界不够清晰。通过明确提出划分通识课程领域的具体课程目标,进一步将通识课细化为七大模块:文学经典与写作训练、世界文明与国际视野、哲学思考与心理健康、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艺术创作与审美鉴赏、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

大学分设置课程。各模块中包含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核心课设置为2~3学分,选修课设置为1~2学分。规定学生毕业前至少修满12学分,其中核心课程至少6学分,且每個模块最多修读2~3学分(1门课程)。考虑到知识的厚度和学生消化吸收需要时间,因此所有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根据大学分来设计的,以便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学分少、要求低、学习周期短、学习内容无法真正整合的现状。

(四)课程内容

课程的融合性。以“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理渗透”为主线,课程内容应实现历史与现实结合、东西方文化融合、国情教育与国际视野结合等。探索“通识课程思政”新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宪法法治教育。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德育、体育、美育、劳育”落实到人才培养通识课程体系中,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的通识课程中融入“美”的培养,充分融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如开设艺术与科技互相启发、互相合作的理工科院校独特优势的“美育”课程;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劳育”课程,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式

课堂形式多样化。除讲授课外,需多开设新生研讨课、原典导读类型的课程、分层必修课程、专题性研讨课程等。另外,知识更新的速度特别快,在重视知识广泛性的同时,通识教育课程应加强对学生的方法和思维训练,即“必修科目应既具有重要的内容,又具有了解该科目的方法”。

加强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式。通识课程的教学应坚持以激励思考为导向,推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和导师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在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批判性对话,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价值判断;在小班讨论环节,配备专门的讨论教室若干间,并大力鼓励硕士、博士研究生投入课程的助教工作。

搭建通识教育学习平台。搭建“通识教育学习平台”,将优质的通识课程制作成视频影音,并适量引入高质量MOOC通识课,使学生可进行自助网络学习。

加强校园人文气氛。除了做好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外,还要营造科学人文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和通识教育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在学校、教学楼墙壁上增挂书法字画艺术作品、放置雕塑景观等来陶冶学生情操,润物于无声;开展通识素养大赛,形成必学赶超的浓厚学风;将我校素质教育基地与通识课程结合,为通识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六)师资能力

建设专业而优质的教师队伍。通识教育对任课教师的品德、学识和教学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应加强对通识教育课程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通识教育教学相关的研讨会,鼓励教师跨学院、跨学科组建通识课教学团队。邀请一些院士、知名专家、教授、艺术大师、知名作家、导演等开设线上或线下的系列讲座,且将讲座预告登在通识教育学习平台,以供学生提前查看。

(七)课程管理

核心通识课程实行立项制管理。核心通识课经过教师申报、院系推荐、专家评审三个程序而设立,以后每年同一时间段开展征集/评估/淘汰工作,不断丰富核心课程库并提升课程质量。核心课程建设期为两年,建设期内课程须保证每学年至少开设两次且需为四个中小班授课(即每个班容量在30~60人左右)。核心课程项目一旦获得批准,将首先划拨一半的建设资金,并在课程建设中期和两年建设期结束后对课程组织审核,审核结果是剩余经费投入的重要依据。

成立健全而高效的组织机构。在完成了通识教育的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并明确了通识教育阶段的目标和方向后,有必要建立专门的通识教育执行机构来落实其要求和规章制度,解决具体问题,包括课程的遴选、学分要求、教学管理措施、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咨询机制、外部评价机制等。既要赋予他们一定的课程规划和管理权限,又要为课程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以保证他们更好地协调和利用各学院的资源,吸引优秀教师开设高质量的通识教育课程,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和通识教育目标的达成。

(八)政策措施

加強宣传、提高地位。教师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许多教师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有待深化,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固化在长期的专业教学习惯中。要加强宣传,使师生从内心深处认同通识教育的价值,因为好的教师是通识教育课程的灵魂;在通识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基础上,需提高通识课程的学分比重和成绩的重要性(例如在奖学金评定和免试推荐研究生时纳入计算和排名)。

激励方法。对新开设的课程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支持,包括支持购买教材、开课前期调研、聘请助教帮助完善教学大纲、编辑课程报告等;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等环节制定政策,激励教师从事通识教育的学术研究;设立“精品通识课”评优,通识课程开课数、选课人数及课程评价等将作为学院年度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重点建设课程,设立特聘核心通识课教师岗位并予以特别经费支持。

(九)评估体系

学生通识教育的学习效果到底如何?是否已有效完成了学院、学校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些均反映出我们要建立一个与通识教育相匹配的评估体系,以进一步确保通识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比如,在课程层面,课程评价须基于课程目标设立,教师可采取考试、问卷、项目、作业和报告等对学生的预期学习产出和实际学习产出进行评价;核心课程每年都要经过专门的独立评估,对于连续评价较差的课程将不再列入核心课程目录。在专业层面,围绕本专业预期应达成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估各门课程对实现专业预期成效的贡献及程度。在学校层面[17],基于对教师、学生、校友和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并结合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定位,论证各专业的使命、愿景、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根据5年、10年、15年或更多年后毕业生的成就,来评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四、结束语

本文以本科生通识教育培养为出发点,秉承“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的理念,对标一流高校,探索成果导向(OBE)教育模式,提出明确的通识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能力、课程管理、政策措施和评估体系等教学设计,构建具有哈工大深圳特色的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本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支撑,提高深圳市的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张红伟,张怡.通识教育的反思、借鉴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23-26.

[2]Stanford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EB/OL].[2021-3-18].https://admission.stanford.edu/academics/undergrad/ger.html.

[3]刘学东.新思维,新课程——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5):96-102.

[4]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talog[EB/OL].[2021-3-21].http://catalog.caltech.edu/current.

[5]Brown University. The open curriculum[EB/OL].[2021-3-18].https://www.brown.edu/academics/undergraduate/open-curriculum.

[6]Academic information. Harvard college handbook for students 2020-2021[EB/OL].[2021-3-21].https://handbook.fas.harvard.edu/book/academic-information.

[7]王银珂.哈佛大学与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8]张砚清.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9):67-70.

[9]潘海颖.两岸三地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J].商业时代,2007(33):69-70+59.

[10]陈廷柱,張静.国内外高水平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6(11):98-103.

[11]别敦荣,齐恬雨.论我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改革[J].江苏高教,2018(1):4-12.

[12]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

[13]苏芃,李曼丽.基于OBE理念,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与评估体系——以清华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29-135.

[14]唐帼丽.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应当走本土化发展之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6(8):38-43.

[15]孙向晨,刘丽华.如何让通识教育真正扎根中国大学——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中国大学教学,2019(Z1):41-46.

[16]俞学明.以中西文明通论课程为统领打造“有灵魂的通识教育”体系——中国政法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3):29-33.

[17]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导向通识教育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2+X”培养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高校概率统计课程OBE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计算机教育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设计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