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探讨

2022-06-10刘磊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

摘要: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实施思想政治因素的全面渗透,将其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促使学生坚定创业政治信念以及找准方向,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升级和方法、内容创新,在此基础上,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思政元素融入的可行性出发,全面分析学生精神实质,找出学生发展阶段的教育弊端,明确提出预防措施,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发挥实效。

关键词:实践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

引言:在新时期,高校文化教育特征鲜明,工作的根本标准主要围绕“以德育人”。在时代要求下,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成为了大学生教育的核心。这一问题比较关键,不仅关系到高校发展,同时也奠定了人才培养方向。自主创新管理体系中,高校属于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任务是人才的培养。所以将创业创新文化教育深度渗透到思想教育中,具有历史必然性,实施的效果比较积极,可以顺利推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可以夯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

一、可行性分析

结合思政教育内容来看,将其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深度的融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其可行性具体体现在:(1)两者的目标相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最后的宗旨与思想政治因素育人的总体目标比较贴合。从某种角度看,课程思政背景下推行的学生创业与创新教育旨在塑造学生各项能力,使其可以应对今后的工作压力。而思想政治因素则可以作为指导学生工作的方针。虽然两者在教人上,体现出的重点不同,但针对的对象均是学生,而且关键任务是积极开展人的道德教育,从而全面促进学生优质、长远发展。(2)两者存在互通性。通过实际工作可知,创新和创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与思想政治因素是互通的,两者关联紧密。思想政治因素可以充分用于学生的政治、公德等多方面的文化教育,幫助学生塑造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现有问题。思想政治因素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创业文化教育的实施,并且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各项工作能力。(3)两者是可以相互渗透的。通过研究发现,两者的相互渗透现象表现在两个层次:首先,文化教育内容可以达成一种融合的状态,并让思想政治教育成分渗透其中,思政教育对创新创业可以形成推动力,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文化教育的内容是学生精神物质提升的核心保障,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围绕思想政治因素开展的实践活动。其次,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学生的创新创业,均需遵守以人为本的标准,这就为两者的相互影响和有机渗透提供了契机。

二、创新创业教育遗留问题

(一)课程体系尚不完善

从实际情况了解到,随着教学标准的提高,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被许多高校开设,尽管如此,但却没有管理制度的匹配,导致教育水平的落后。高校仅设置课程内容,并没有改革课程,事后系列的产品课程更是缺乏,无法满足现实要求。

(二)课程与专业融合不够

根据调查发现,创新创业课程在一些高校不仅设置不足,课时数较少,而且还不能融合课外教育,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偏离实际,不能反映学院的特色。实践证明,因为创新创业教育与技术专业融合没有实现,让真正的独立创业变得困难。

(三)缺乏可以支撑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推行期间,还有一个显著问题就是少了强大的师资力量作支撑,高素质教师队伍准备不足。现有的教师团队只能擅长某一方面,缺乏既了解政治、又可以深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质教师。

三、合理化路径

(一)积极完善课程体系

从实际了解到,当今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依托的是独立的实践活动,勤奋精神塑造比例小。在现实工作中,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理想初衷是完成创新人才培养。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人才是重要保障,要求当代大学生除了拥有独立创新能力外,还应具备超强的创新思维、意识,同时完善道德修养。基于这样的前提,需要将政治、思想文化整合到创新创业价值观教学中,借此丰富创新创业精神内涵,逐渐将文化教育转变成软文化教育,积极保障教学成果。

(二)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从前文分析了解到,课程思政背景下,想要实现思政元素融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先进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性保障,不容忽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较强,拥有一定的实践性,在实践环节中,教师专业学识、素质等会直接影响创业教育品质,必须要高度关注。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综合素养过硬的优秀教师相对较少,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各大高校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激励政策,希望借助激励手段,鼓励各类教师。要求其在专业知识领域能力不断强化的同时,积极开展交叉领域的相互学习,在实践中通过优势互补,确保教师素质完善,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其一,完善教师互相听课制度,借助这样的契机,实现教师交流学习。其二,合理调整考核政策,通过绩效考核,催化各类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向多领域开展学研活动,不能提升综合素质。实施激励机制之余,可以聘请兼职教师,保障师资力量充足[1]。其三,组织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作用显著,借助校企合作,可以充分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领域融合不够的问题。在明确校企双方意向,签署相关协议后,便可以分配学生到公司实习。在实习期间,公司会提供场地和指导教师等资源。此时,需要鼓励教师,深入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总而言之,培养拥有双重学识的教师并不容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尽快缓解师资缺失带来的压力,可以向企业汲取适宜人才。

(三)完善顶层教学设计

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可以助力思政元素合理渗透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实现多元化教育路径的建设。多元化建设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职业态度意识培育等,借助多种渠道,实现课程交叉融合(专业课与创业课程),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载体。在多元化建设中,应该采用灵活手段和思路,探索实习活动或者是借助人物访谈、主题班会等实践载体,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创业教育中。在新时期,可以结合“互联网+”完成思想的渗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落实[2]。总而言之,要在已有课程中,借助科学手段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其汇总吃透后,加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并体现出融合的价值意义,借助双重教育的融合,全面培养创业能力,彰显大学生时代精神。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课程思政的创新创业文化教育想要保证较高的品质,就要融合思政元素,并充分体现出结合后的优秀成果。在融合的过程中,学生意识不仅会提升,创造力也将得以强化,从而塑造其精神实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彬.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36):6-7.

[2]房燕.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与探索[J].昭通学院学报,2020,42(04):18-23.

作者简介:刘磊,1983.11,男,汉,四川南部县,西华师范大学,体育教育,本科学历,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讲师,学生资助、创新创业。320617D3-2293-408B-A34F-AED0A87CA29D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