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活动实践与思考

2022-06-09朱芸

新世纪图书馆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

朱芸

摘 要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活动是文旅融合的最佳切入点。论文从时代要求和现实需求出发,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活动的意义,并在分析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实践模式的基础上,指出活动取得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认为图书馆需要从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分众服务、形成多方合作态势、线上线下开展活动、推进新技术应用、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才可持续开展好文化走读活动。

关键词 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

分类号 G258.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2.05.007

Practice and Reflections on Reading Walking Activities in Public Libraries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Zhu Yun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the best entry point for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is to carry out cultural day reading activities in public libraries. Starting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practical nee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cultural day reading activities in public libraries, points out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actical mode of “reading walking” in public libraries, and holds that libraries need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strengthen talent training, form a multi-party cooperation situation, carry out online and offline activities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can we carry out cultural day reading activities sustainably.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Public library. Reading walking.

0 引言

“文化走讀”最初起源于中国传统的“游学”活动。传统“游学”指的是知识分子通过“游”,达到“学”的目的[1]。最早的“游学”可以追溯至两千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学习列国的典籍和先进文化成果,汲取先人的思想,加以整理、归纳、提炼,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创立了儒家学派,孔子以行走实践的方式为后世开创“文化走读”的先范;先秦至两汉时期,游学连绵不断,知识分子重求师访道,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西汉时,司马迁通过“游学”,为《史记》的写作收集了诸多一手资料;唐时玄奘、明时徐霞客、顾炎武等大家无不从游学过程中积攒了广博的学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代游学极大地开阔了学者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者的学术积淀,为他们成就梦想、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古代“游学”建立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基础之上,知识分子以知行合一的方式对当时的各种现象进行感悟总结,对历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时至今日,国家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于2018年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人们感慨“诗和远方”终于走在一起了!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创新阅读推广形式,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念的指引下推出特色主题“文化走读”活动,将阅读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统一,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阅读体验。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国内公共图书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走读”活动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1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活动的现实意义

著名经济学家孙尚清说过,旅游在发展的成长期是经济—文化的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的产业,即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持,而文化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旅游的带动。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全世界旅游活动中约有37%涉及当地的文化因素,每年以17%速度增长。可以说,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旅游是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实现文化功能的载体[3]。两者只有相互深度融合、相得益彰才能最终彰显出文化旅游的魅力。

“十四五”期间,为了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理清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助推机制,以满足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国家制定和出台了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法规,并将其置于重要地位。2009年8月31日,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8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8年3月9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出台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而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文化需求的冲击下,为了加大和提升服务水平,就必然要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背景下迎来发展创新的热潮,积极探索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于是在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时,10月份就首次在《关于做好冬季旅游产品供给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把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古籍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文化场所纳入旅游线路,指出要深度挖掘地域性和民族性节庆中的文化内涵,推出一批具有地方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展示、历史文物展览、科普科学宣教等特色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产品,推动更多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以弥补传统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的短板。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选择,图书馆只有改变原有服务模式,变革其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才能让图书馆与时俱进,让图书馆鲜活灵动[4]。近年来,全国各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活动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在依托自身公共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将知识与具体的实物、场景结合起来,以游和学紧密结合的方式,陆续推出了“文化走读”活动。创新性地用实景体验式学习满足了读者需求。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将助推文化旅游产业链。图书馆通过深挖景点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邀文化名人实景领读,提升景点品牌影响力;观光体验文化旅游丰富资源,带动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扩宽整个文旅市场,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这种加强参与感、提升体验感阅读方式对全面提高文旅产业的附加值,推动整个文旅发展的整体提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文化走读”大多数是图书馆将阅读、旅行、学习、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利用自身的设施条件和人才等综合性优势,融实物陈列、图片展览、讲座、演出、组织读者进行相关文献阅读、与读者互动等多种形式为一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推广某主题的一系列立体式阅读活动[5],以引领读者景点实地体验感悟与走进图书馆咨询解惑,让参与者在阅读中体验、在旅行中学习,将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这种立体式的活动方式能使读者达到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潜移默化之中获取知识。这种将阅读与旅游有机融合的方式,不仅让读者在实景行走中享受阅读的美好,让读者获取丰盈的文化知识,感受愉悦的阅读体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加深对城市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教育意义,巩固了图书馆文化中心地位,顺应了现今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

2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活动模式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活动是文旅融合的最佳切入点。目前,国内不少公共图书馆开展了文化走读活动,从不同角度探索了图书馆与文化旅游的最佳融合点,将图书馆深度融合进文化旅游中,其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2.1 结合旅游景点,开展文化走读

公共图书馆将特色馆藏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旅游资源,既可以让馆藏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又能让读者在行走体验中深刻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和精髓。通过对景区赋予文化诠释,可以让读者充分了解自然景观的形成、激发他们了解人文地理的阅读热情。如南京图书馆“文化走读”立足馆藏图书,每期选取一本书,并邀请本书作者和行走老师共同解读,大大提升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6];广西图书馆“走读广西”活动,通过整合馆藏资源和地方旅游资源,结合自驾游、研学游、户外讲座直播、展览等多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让“知”与“行”合二为一,让“诗”与“远方”交融并行,让人们在“行万里路”中“读万卷书”,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7];绍兴图书馆的“人文绍兴”走读活动将文献资料、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从馆内走向馆外,把讲堂搬到了景点,把文献知识立体化,动静结合,充分调动了读者的参与兴趣[8]。

2.2 挖掘区域特色,解读本地历史

“文化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它提供了人们相互理解、交往、参与社会实践的空间” [9]。特定区域的文化,从外在的器物层面到内在的价值层面,不仅是该区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层次反映,更是得以区隔于其他地区与群体的核心因素[10]。对此,国内一些基层公共图书馆纷纷深挖本土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区域景点,以行走阅读的方式开展文旅特色活动,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为读者直观地了解文化历史提供很好的途径,如金陵图书馆“诗游南京”每周由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历史遗迹中穿行,听老师讲解诗词和历史故事,孩子们仔细观察记录思考[11]。南京市秦淮区图书馆“游见秦淮”以秦淮区内的历史遗存、文化资源和旅游动线为线索,通过“专家講座+线下行走”的活动方式,开展了讲述秦淮故事、发扬秦淮文化的系列公共文化活动[12]。这些走读活动不仅有效满足了读者对阅读的文化需求,加深了读者对本地历史文化变迁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认知,而且在促进本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很好地传承与弘扬。

2.3 融入旅游元素,展现图书馆文化

在文化旅游中,由于我国古代传统藏书楼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空间载体,因其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建筑特色,已吸引了广大游客前去阅读游历,而对于现代建筑的图书馆,不仅在新式建筑模式上符合本地区的文化要素,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让读者能感受到一种区域特色的建筑风格,而且图书馆也成为了多元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让走进图书馆的读者在参观图书馆环境和感受阅读氛围时,体验到展览书画、名家讲座、品茗休闲等多元化服务。如长沙图书馆在开展“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系列活动中,不仅可以让读者在新浪微博参与话题发布,而且读者还可以在线下带着“游学护照”去各成员图书馆参与打卡盖章,并用优美的文字和照片记录下邂逅的图书馆之美[13]。除此以外,长沙图书馆还通过“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活动,让读者走进岳阳市图书馆,用搭帐篷的方式露营,体验岳阳市图书馆的奇妙之夜。

3 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活动的不足之处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新的阅读推广模式,组织开展了以读者现实需求为导向的“文化走读”活动,从文化内容和精神情感入手,以文化和旅行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公共图书馆跨领域合作,有效提高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成效。但从近几年的活动实践来看,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3.1 项目经费不足

公共图书馆开发文旅融合的服务项目需要长期、稳定、较大的资金投入才能出成效[14],而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图书馆则是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现今在图书馆各项经费不同程度增长情况下,地方政府在财政上不一定完全落实经费保障,以致“文化走读”活动的开展往往存在经费不足或经费结构不合理等情况,未能使此项走读活动长期性地持续开展。

3.2 活动受众面不广

目前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活动主要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宣传推广,大部分读者只需关注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就可以及时了解活动信息、参加活动。然而,有部分特殊读者(老人、低幼儿童、残障人士等),他们未能关注官网、微信、微博,不能知晓活动并参与活动,不能通过参加“文化走读”活动加深对文化的了解和自我文化素养的提升;还有另外一部分新读者,他们的需求更多样,变化性更强,现有的走读活动的影响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满足这部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3.3 借助新技术创新不足

近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公共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重要场所,新技术在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也将发挥作用。目前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主要以行走的方式开展阅读,暂未借助5G应用场景新科技新手段创新活动;未能借用新技术手段分析读者借阅喜好、阅读风格、阅读习惯,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主题走读活动,深挖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未借助当下的新技术组织策划活动,让活动更有知识性、趣味性、吸引性。创新让图书馆与时俱进,创意让图书馆鲜活灵动[15]。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活动借助新技术创新不足,将导致读者的参与兴趣下降。

3.4 复合型人才稀缺

公共图书馆开展走读服务的人员既需要“专才”,又需要“通才”,他们可以是本馆馆员,也可以是学者、各类专业背景志愿者、读者社团、合作的培训机构的培训人员等馆外成员。他们需要熟悉图书馆资源、了解景点资源、精于走读课程的开发、擅长文创产品的设计等,然而目前公共图书馆走读团队的人员队伍构成具有局限性:一是走读团队的队员构成只限定于图书馆员,忽视了其他社会团体、志愿者参与的积极作用;二是走读人员中由于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认证,缺乏既有扎实文化旅游基础知识,又懂市场、创新、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配置结构不合理。

4 提升图书馆文化走读活动的思考

目前国内大多数公共图书馆虽然把旅游元素融进图书馆、发掘特色馆藏资源,融入地方景点旅游、以区域内文化资源与旅游相融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走读主题和重点内容,但从国内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活动模式分析看到,图书馆文化走读活动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笔者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4.1 建立长期有效机制

“文化走读”活动在成为图书馆的常规活动后,必须探索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一方面由公共图书馆发起,组织固定的团队。目前,有些公共图书馆在活动组织策划中没有固定的团队,只是根据活动需求,从各部门抽调精干人员,或者将活动外包给企业。短时间活动运作可能在读者中间产生一定的阅读影响,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活动的组织举办应由图书馆固定的机构部门统筹,在人员、经费、资源等方面做出长期规划和安排,系统化、常态化地开展走读活动。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依据相关文件作为参考,从稳定性和长期性出发,建立走读活动相关服务质量标准和制度标准,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调整修订,采用定期督查的方式对活动进行考核评价,以保活动正常、长效运转。

4.2 树立分众服务理念

“读者在哪,服务就在哪”,从读者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活动,应划分不同读者需求,定制分众阅读服务。在面对科研型、大众学习型、娱乐消遣型这类读者时,可以参考他们的借阅和相关活动数据,分析他们的阅读需求,进而提供分众阅读服务;在面对残疾人、老人、低幼儿童等特殊群体时,要分析他们利用图书馆的障碍,结合这类读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走读服务。2018年长沙图书馆在寒暑假期间推出“青苗在旅途”阅天下活动,以小读者的现实需求为导向,从文化内容和精神情感入手,获得了学生和家长们的积极响应。

4.3 形成多方合作态势

要将文化走读活动保持持续有效的开展,必须将其纳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案例范围,需要各方面联动,加强与外界各方的深度合作,并整合各方资源来打造“文化走读”品牌。公共图书馆需要建立與学校、社区、景区、出版社等社会各界的深度合作,确保文化走读高质量平稳运行。在与学校合作中,“文化走读”要发挥学校的学习型专业人才优势,在活动的理念与流程等环节加以优化设计;在与社区合作中,要整合社区资源,共建共享;在与景区合作中,注重图书馆与旅游景区的需求衔接,力求在“文化走读”中做到文旅深度融合;在与出版传媒界合作中,要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通过电视媒体的力量向读者荐读。诸如此类,还可与多方社会团体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4.4 线上线下开展活动

在微时代,“文化走读”可以通过利用新兴媒介平台提高阅读推广的影响力,具体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1)公共图书馆开发自己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文化走读活动的直播,向读者提供走读信息和阅读资源,引导读者如何阅读;(2)与各门户网站合作,开展活动直播,扩大活动影响力,读者可以在各门户网站上浏览到走读最新内容、相关文章、以及阅读专家给读者的建议,如采用方言的形式录制音频视频来吸引读者;(3)以图画和语言这种有力量的方式来推广走读,设计制作走读海报或以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传播文化主题内涵价值;(4)组建走读微信群,实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开展小组讨论式,让每位读者都能表达自己的见解;(5)做好活动读者意见反馈,根据读者的意见和阅读兴趣,对活动作出适时的调整。

4.5 推进新技术的应用

新技术注入可以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增添新的活力,在技术支持下,公共图书馆可主动优化活动流程,提高服务效能,携手新媒体宣传助理推广,不断迭代升级,以更好更优的服务惠及大家,提升阅读体验[16]。“文化走读”活动结合新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调动读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公共图书馆可以搭建全国文化走读服务新技术平台,全面整合各图书馆资源,集合各旅游景点的基本情况,实现面向所有读者的文化走读综合服务平台;开发文化走读的App,使读者通过平台最快便捷地收集了解各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的基本情况;强化文化走读的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从经济、社会等多角度分析活动带来的效益,从而使文化走读服务更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能力,打造阅读推广服务品牌。

4.6 强化复合人才培养

在以读者为中心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服务模式中,活动服务人员仍然是重要的构成要素。活动服务人员包括馆员、志愿者、读者社团、合作老师等,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故而要构建复合型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体系。公共图书馆要加强与地方高等院校、专业学校的人才对接和合作,为人才输送提供专门渠道;召集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和读者加入服务队伍中,他们了解文旅融合的政策要求,熟悉图书馆资源,擅于活动设计,注重保障参与人员的安全等。其次,公共图书馆要挖掘和培育具有创意创新的人才,鼓励这类人员为活动进行创造和创新。再次,全国各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人才培养和实践基地,发展能力与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最后,由相关部门牵头和管理,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授课,以导师带徒的方式充实他们的业务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树立他们的服务意识,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为活动出谋划策。

5 结语

王子舟教授认为,旅游的境界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最高境界这四个层面。初级的境界是“放松身体和心情”,高级的境界是“提升自身审美与生命意义的感悟力”[17]。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阅读推广活动体现了旅行中的高级境界,它将阅读、旅行有机结合,密切人、书、馆的联系,让读者在旅行实践中深度思考与感悟文化魅力,提高读者文化素养,丰富读者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刘玉叶.中国传统游学活动与现代教育[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6):51-54.

刘香民.中国古代游学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刘晓美.文化旅游发展路径之我见[J].市场研究,2012(10):44-45.

李子峰.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0):18-24.

李园园,吕宬,裴兰婷.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实践研究同济:以大学图书馆“立体阅读”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8(3):46-50.

南京图书馆文化走读[EB/OL].[2020-12-25].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69677067/.广西:

打造“走读”公共服务品牌让万卷书香熏染万里路途[EB/OL]. [2020-12-20]. http://wlt.gxzf.gov.cn/zwdt/mtsy/t5517222.shtml.

陈琦.图书馆+旅游:绍兴图书馆“走读人文绍兴”案例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9):13-15.

张意.文化符号与权力: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23.

张才刚,解立群.区域文化资源与黄冈影视创作的本土特色[J].电影文学,2014(7):16-17.

金陵图书馆:“诗游南京,文览金陵”第四站:春访玄武湖[EB/OL].[2020-12-25].http://www.sxjszx.com.cn/portal.php?mod=view&aid=1074408.

“游见秦淮”系列活动获南京市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EB/OL].[2020-12-20]. http://www.nanjing.gov.cn/gqdt/201911/t20191126_1719323.html.

“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掀星城文化旋风[EB/OL].[2020-12-25].https://www.icswb.com/h/153/20201026/681906.html.

陈晨艳.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体验”服务模式探索:以闽侯县图书馆为例[J].福建图书馆学刊,2020,3(4):26-28.

李子峰.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0):21.

黄明静.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0(s1):124-126.

读一本书就是一次旅行,“天雨流芳”文化讲

坛第三十七讲圆满结束![EB/OL].[2020-12-25].https://mp.weixin.qq.com/s/qaGZy4hi8Tdq9giXG7yVIg.

朱 蕓 南京图书馆馆员。 江苏南京,210018。

(收稿日期:2021-01-20 编校:刘 明,谢艳秋)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