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在图书借阅系统中的探索与应用

2022-06-09张栩铭宋雨轩李仁德

新世纪图书馆 2022年5期
关键词:区块链

张栩铭 宋雨轩 李仁德

摘 要 针对图书馆空间资源有限问题,论文提出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离散化借阅模型,将图书借阅拓展到馆舍空间之外。论文提出了一种区块链借阅激励机制,包括书籍借入者、书籍借出者及借阅平台三大主体,当借阅活动在平台上发生时,系统自动执行相关智能合约上的指令,利用区块链平台中的代币作为资产,基于平台借阅规则将代币资产发放到合约指定的用户账户地址中,并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去中心化特征,对书籍流向进行实时追溯。同时,采用Petri网仿真验证系统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区块链的借阅系统中平均等待队长0.297101要短于传统借阅模式中的平均等待队长1.473017,并且在借阅业务平均逗留时间及平均等待时间这两个指标上,区块链辅助借阅机制的优越性都更加显著。“区块链+图书借阅”的方法设计对于解决图书馆空间资源不足,提升用户借阅体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图书借阅;区块链;排队模型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2.05.010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in Book Circulation System

Zhang Xuming, Song Yuxuan, Li Rende

Abstract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limited space resource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build a discrete lending model through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break through the space of library premises. When the lending activity occurs on the platform, the system automatically executes the instructions on the relevant smart contract, uses the tokens in the blockchain platform as assets, and issues the token assets to the user account address specified in the contract based on the lending rules of the platform, and uses the tamper-evident and non-forgeable features of 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supervise the relevant lending activities. The decentralized feature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cannot be tampered with and cannot be forged to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relevant borrowers and to trace the flow of books in real time. The project also uses Petri network simulation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waiting captain in the blockchain-based lending system is 0.297101, shorter than the average waiting captain of 1.473017 in the traditional lending mode, an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blockchain-assisted lending mechanism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two indicators of the average stay and the average waiting time of the lending business. The method design of “blockchain + book circulation”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olve the lack of library space resources and improve users’ lending experience.

Keywords Book circulation. Blockchain. Queueing model.

0 引言

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图书馆由单一的借阅场所变为了功能多样化、综合开放的文化场所,并兼具服务、教育、展示、典藏、市场、研究、交流、娱乐等功能[1]。随着图书馆多样化功能的实现,藏书空间与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加之纸质文献的数量不断增长,有限的图书馆空间资源更加紧张[2]。近年来,很多高校图书馆的书库藏书已饱和或近饱和,新书的不断入库不仅增加了倒架的工作量[3],长此以往也促使图书馆建设储备书库来缓解馆藏空间不足的问题[4]。储备书库是与存储图书馆类似的,为了改善图书馆空间不足而建立的场所,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馆中文献资源利用率[5]。然而建立储备书库对于日益增长的纸质文献资源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空间问题,时间效率较低且过程繁琐[4]。

智能化时代下,图书馆日益重视信息化装备和系统软件的研发应用,推广线上线下互动的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借阅智能化,缓解了馆藏空间不足。如厦门大学图书馆开发了一款App“厦大海洋人”,将馆藏资源作为核心数据,通过基于Http URI的内容协商方式获取整合后的数据进行展现,最终实现馆藏资源向移动客户端应用资源的转化[6];北京大学图书馆在疫情期间率先推出“送书到楼”特别服务,根据读者的线上申请对书籍进行实地配送,实现了书籍借阅的线上线下双渠道联动[7]。一些业界学者也纷纷对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升级提出看法,如蒲科[8]提出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智慧图书馆用户精准化服务,用大数据勾勒出用户精准的“画像”,深度揭示、挖掘、聚合和重组资源并向用户提供智慧化、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泛在化的服务;饶权[9]提出图书馆需要利用智慧化技术打造更具价值的馆舍空间,营造线上线下互动、虚实结合、开放互联、知识共享的信息获取,利用数据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提升图书馆的实体空间与环境管理能力。

虽然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从形式上缓解空间资源紧张的现状,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馆藏图书空间利用已满的问题,也无法避免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安全和版权问题[10]。因此本文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征建立一个安全性能较高的离散化借阅平台。在该机制下,每一位借阅者都可通过共识机制作用变成流动图书的中心周转站,通过实现书籍在借阅者之间的直接流通解决馆藏空间资源不足这一业界痛点问题,图书馆管理平台还可以将节省下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读者个性化服务的挖掘之中,提升读者的借阅体验。

1 系统设计与分析

本文提出的区块链借阅系统,假设书籍在借阅者之间的直接流转,省去了图书馆作为中心枢纽进行书籍借还的工作。该离散化借阅的流程如图1所示。用户通过平台发出及回应借阅需求,平台进行匹配,用户根据匹配结果进行协议交接,并在协议地点进行实地交易,从而实现藏书于民。

基于区块链的图书借阅系统采用分层架构的设计,主要有应用层、合约层、激励层、网络层和数据层,由于系统运行无现有数据作为参考,平台中使用Petri网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1.1 数据层

最底部的数据层是区块链核心层,也是该系统运行的基础。区块链所产生的数据、智能合约、消息队列服务、数据库数据及相关服务、缓存服务、分布式数据协作网络等都包含在底部数据层中。各个区块以链的方式进行组合,形成区块链,进而形成区块链数据库,被系统内的所有节点共享。交易数据在被记录的同时,也会被盖上时间戳,时间戳由区块和链组成,以确保永远不会被改变和删除[11]。因此,借阅交易中产生的数据涉及的交易读者信息、交易书籍信息、交易代币信息都会被打包成区块连入区块链中,任何形式的区块篡改和伪造都会由于时间顺序的错乱而不被系统所接受, 保障了区块链数据库的安全性[12]。由于将区块链应用于图书借阅的构想无现行数据作为参考,因此为了考察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底部数据层所提取到的数据还将用于平台的仿真与模拟。借阅数据将会以表1借阅业务数据流的形式记录到区块链的数据层中。

(1)借阅排队系统的组成。一个排队系统一般由系统的输入过程、系统的排队规则及系统服务窗口的服务方式组成。平台用户发起借阅,每一笔借阅业务都在系统中排队等待服务器进行服务。本文利用M/M/C模型对区块链中的内存池进行建模。M/M/C模型是指当顾客的到达间隔服从参数为λ的负指数分布,到达的人数服从泊松分布,每位顾客的服务时间服从参数为μ的负指数分布,且顾客的到达时间与服务时间独立,系统有C个服务台的排队模型。

在图书馆的借阅流通业务中,读者的到达时间及其对借还书籍的需求等都是随机现象,且其业务流程主要由读者到馆、服务台借书、读者离去三个部分组成。故将图书馆流通服务看作M/M/C排队系统是合理的[13]。根据统计得出读者到达图书馆借书的实际情况如表2所示。

在图书馆借阅的场景中,本文以借阅高峰期的借阅人数为参考进行模拟,假设每个时间段里有175个借阅者,读者的到达速度为44(人/时),服务台的个数服从泊松分布,服务时间服从指数分布,借阅规则为先到先服务。由于借阅操作是源源不断的,因此我们搭建的是一个开放式模型,到达时间一般服从负指数分布[14]。

(2)Petri网。Petri网是一种运用符号描述模型的建模工具,其图形模型通常由表示状态的库所(Place)、表示变化的变迁(Transition)和代币(Token)三种元素构成,代币的变迁及其所在位置能够恰当地表示该借阅系统中交易活动的发生及支付代币的转移状态[15]。因此,我们采用Petri网对区块链借阅系统的借阅业务流程建模,研究并完善借阅流程中各元素之间的结构及逻辑关系。

(3)排队系统模型建立。排队系统模型可以分为到达和服务两个部分,到达指相关借阅需求的发出,服务指书籍借出者与借阅需求发出者之间的协商。本模型中,到达部分由P1,P2,T1,P3,T2组成;服务部分由P6,P3,P4,T3,P5,T4组成,P3是排队状态,属于到达与服务的分界线,根据区块链借阅业务的大致流程,可以得到图3区块链业务流程模型图。

其中,在区块链的业务流程过程中,每一个库所和变迁的实际意义详见表3。

(4)仿真系统流程。在该基于区块链的借阅系统中,每一次书籍的成功借出都包含借阅交易的生成、产生内存池、区块的生成、挖掘过程、累加到区块链这几个步骤。其中借阅交易的生成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并且会暂时将数据存放在内存池中。内存池是一个临时的共享空间,可供整个网络用于交易的积累,在内存池中它们等待被所有节点的用户挖掘。

每一个新增区块中都包含着单次借阅交易的交易双方,交易的时间、地点及交易书籍的信息。该仿真系统流程如图4所示。

本文假设平台上每一笔借阅业务的到达时间都服从负指数分布,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用户到达时间的概率分布进行调整。记录下用户交易信息,如交易地和最大容忍时间后以list形式送入到Queue库所,按顺序将交易信息插入到队尾。此时服务器会根据“先到先服务”的原则依次对业务进行响应,匹配借阅需求发出者與书籍持有者。“先到先服务”指服务器每次先取队列头元素处理,只有当服务站处于空闲状态时才会对Queue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图书借阅的交易操作的平均逗留时间等于等待时间与服务时间之和。服务完成后交易代币金额及交易时间送入到最后的已完成业务中。

1.2 网络层

网络层在相关传播与验证机制下进行交易记录和区块广播,保证网络中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在基于区块链的图书借阅系统中,假设用户M与用户N通过平台完成交易C,交易双方的身份信息、交易的时间地点以及代币金额等都视为一项交易记录,此时系统中的某一节点A会接收到该笔交易的相关信息,网络层同时会自动将其进行全网广播,使所有节点都能够收到交易C的相关信息。第一次广播后,网络中的另一个节点B选择将该项交易记录打包到生成的借阅信息区块链中,在节点B完成计算后,网络层会将包含交易C内容的区块再次全网广播,其他的用户节点也会将其进行封存。具体传播验证流程如图5所示。

1.3 激励层

激励层规定了平台代币的发行和分配规则,相关书籍拍卖业务,保证了人—书—代币借阅模式的实现。

1.3.1 代币机制

在此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图书借阅系统中,所有借阅活动以及平台相关服务的实现都依赖于平台代币,代币的发放与流转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决定了用户的借阅行为以及借阅积极性。

本文中代币机制具体指用户在该借阅平台上所进行的相关借阅活动都通过代币的交易进行,如用户A需要同用户B借入一本书籍,则需付出与用户B协商后的代币价,交易成功后,平台会自动从A的账户中扣减相应代币数,并在B的账户中加上相应代币数。除了传统的借阅业务以外,用户同样可以通过平台的签到与书评撰写功能获得代币。用户在初次使用平台时系统会自动发放一定数量的代币。代币的累计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每个期末用户都可以用该期剩余代币兑换图书馆的相关周边、礼品、服务等。新的学年所有用户的代币将自动恢复到初始值。

为保证各参与方的行为得到有效约束[16],避免在图书馆借阅场景中,若借阅者对书籍情况、借阅时间地点、交易金额进行虚假、错误填报,从而导致新的区块生成有误,借还交易无法正常进行,最后导致整个借阅系统的崩塌。故平台还会根据用户的相关借阅行为进行信用评级,对信用较差的借阅行为进行代币扣减惩罚,在规范用户借阅行为的同时,保证该激励体系的正常运行。

在该机制的运行下,用户能够获取代币的主要业务有:书籍拍卖、书籍评论、平台签到以及其他能够证明用户活跃度的活动;用户需要损耗代币的主要业务有:书籍拍卖、平台广播等活动以及交易失信、交易违规等不符合平台规则的行为。

1.3.2 书籍“拍卖”

由于该机制涉及到借阅者之间的自由交易,故当出现同一本书籍面对多个借入者的情况时,本文提出通过书籍“拍卖”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这里“拍卖”的内涵其实就是借阅。

借阅者初次使用此借阅平台时,需要先进行身份验证,验证方式以用户学号或者身份证号为主,基于用户的注册信息,信息链会随即产生一对密钥Pa和Pb。由于平台中的每一个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交易书籍的借出方和借入方,因此根据用户所提供的相关书籍信息,信息链会生成节点的公钥和私钥,在交易过程中,借出者需提供持有书籍的私钥加密信息,由系统根据相关书籍的公钥证明其持有该书籍的身份事实。网络内活跃的节点将信息收集打包生成新的区块并广播,通过共识机制写入区块链。所有的书籍竞拍记录以及交易记录都会被放入到链中。交易链一方面会根据身份、位置以及拍卖代币数进行借入、借出者之间的匹配,另一方面能够履行智能合约并完成结算。

不同于其他的拍卖系统,基于区块链的图书借阅平台将借入者与借出者之间的地理位置远近及借入者的最大容忍时间优先进行匹配,匹配分数最高的借入者优先与借出者进行协议,若二者在代币交易金额上达成一致则视为交易成功;若失败,借出者将会在借入者的最大容忍时间内与匹配分数次高者交易,依此类推。若借入者等待的时间超出了开始所设定的最大容忍时间,则系统会自动删除此笔订单,该借入者可以选择与其他借出者交易或去图书馆完成交易。由于每次交易都是借入者与借出者的实体交接,该规则不仅可以从空间距离上提高每次借阅的时间效率,还能使书籍流入到最需要的地方。该拍卖流程可由图6拍卖流程进行表示:

通过对拍卖算法的改进[17],此拍卖机制所采用的匹配算法可表示如下:

(1)

其中表示借入者与借出者的总匹配值,表示借入者与借出者之间的时间匹配值,表示借入者与借出者之间的距离匹配值。为一个根据经验设定的值,用来控制时间匹配值与距离匹配值所占需求订单与借出者之间匹配值的比重。

当匹配运算完成后,系统自动为借出者B匹配到最优配A,二者根据系统匹配结果执行智能合约,其内容大致包括交易代币数、交易时间、交易地点及具体的责任划分等。由借出者负责将相应信息记录到区块链中。当交易根据智能合约执行时可由表4进行过程描述。

1.3.3 人—书—代币的借阅模式

在代币机制的作用下,基于区块链的图书借阅平台采用的是人—书—代币的借阅模式,即需求者与书籍持有者之间的书籍交接都通过代币流转来实现,该借阅模式作用于平台的书籍拍卖功能中,其用户端流程化视角可由表5进行呈现。

书籍需求者通过平台发出自己的书籍需求并提供地点及最大容忍时间后,若仅有一位用户对该书籍有需求,则书籍需求者与持有者可直接进行协议;若同时有多名用户都对该本书籍存在需求,则系统自动匹配需求者及相应的书籍持有者。交易成功后的每一笔业务系统都会进行全网广播并记入到区块链中。

1.4 合约层

合约层封装区块链系统的各类脚本代码、算法以及由此生成的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在此系统中,交易查询、书籍溯源查询等设备访问权限认证以及访问控制管理需要同区块链网络进行交互。而与区块链网络进行数据交换的途径就是使用合法身份调用智能合约(链码)提供的服務接口[18]。合约层可利用智能合约实现注册用户身份,借阅书籍的流转查询等。如表6为用户进行注册,表7为查询书籍去向的合约。

1.5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通过前端的图书借阅网站实现与用户的联通与交互,网站用HTML、CSS、JavaScript等语言进行编写,详见下文系统应用。

2 系统应用和实证结果

2.1 图书借阅系统平台的基本功能与流程

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图书借阅系统主要包含登录注册、代币获取、书籍借阅、书评撰写、年终礼品兑换等功能模块。

登陆注册:首次使用该平台的用户要求在平台的注册界面上传自己的身份信息进行注册。如高校图书馆可要求借阅者上传自己的学号、身份证号等进行身份验证,完成用户名、密码、代币支付密码设置即视为注册成功,过程方便快捷。注册完成后可直接在登录页面进行系统登录。

代币获取:作为仅流通于借阅系统中的虚拟货币,代币可以通过签到、书评撰写、书籍拍卖等途径获得,主要用于书籍借阅、书籍拍卖年终礼品兑换等平台服务。通过支付代币,借阅者间可实现书籍的流通,同时,代币的多少可以成为衡量借阅者活跃度及信用的标准,与借阅者所享受到的借阅服务质量相关。此机制的存在能够更好规范读者的借阅行为,提高读者的阅读积极性。

书籍借阅:借阅业务可以分为普通借阅和书籍拍卖两种。普通借阅即指借阅者通过平台广播自己的借阅需求,持有书籍者进行回应,双方协商交易地点,完成借阅;而书籍拍卖指一本书籍同时存在多个需求者,在该情形下,需要启用平台的书籍拍卖功能。依据上文所述的拍卖规则,用户需提供自己的地理位置与最大容忍时间,最终匹配值最高者优先与实际持有者进行协商并进行代币交易。交易数据形成区块加入到区块链中,实现借还书的离散化。

书评撰写:书评是由借阅者所撰写的参考性短评,以书名进行分类,一方面可以帮助后来读者了解该书,决定是否进行借阅,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图书馆了解当下的热门书籍,从而调整采购计划。每撰写一条书评,都可获取相应代币。

年终礼品兑换:为了提高借阅服务的质量及人性化体验,平台用户可以用自己在一个统计年度末剩余的代币兑换礼品,此处的礼品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的平台服务、图书馆周边、书籍代金券等。

2.2 拍卖规则示例

假设在一个拍卖场景中,有两个借出者分别是甲和乙,有四个借入者,分别是1、2、3、4;此时借入者1和4 同时向甲发出竞拍需求,其与甲的空间距离分别为1km、0.8km,时间需求为1.5d内、1d内;借入者1、2、3同时向乙发出竞拍需求,其与乙的空间距离分别为1.5km、2.2km、0.8km,时间需求为1d内、1.5d内、3d内。具体的借出者与借入者间的地理位置如图7所示。

系统根据拍卖算法先计算各借入者与借出者之间的空间匹配值与时间匹配值,再根据具体情况或实际经验确定γ从而得出最优匹配。假设此时我们将γ设置为1.2,即更加看重空间距离因素在匹配过程中的作用,则我们可以得出最优配(甲,4)与(乙,1)。此时甲优先与借入者4协议交易代币数,二者达成一致,交易成功,智能合约作用,代币转入甲的账户中,二者进行实体交接,甲将相关的交易信息计入到区块链中。乙优先与借入者1协议交易代币数,二者未达成一致;由于借入者2、3此时都处于最大容忍时间内,乙接下来与匹配值次高者借入者3协议交易代币数,二者达成一致,交易成功,智能合约作用,代币转入乙的账户中,二者进行实体交接,乙将相关交易信息计入到区块链中。匹配值结算表见表8和表9。

2.3 基于匹配值的排队系统优先级设定

排队系统与匹配机制单方面都可以实现书籍借出者与书籍借入者之间的配对,但二者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果整個配对过程的实现单单依靠排队系统,则根据先到先服务的服务规则,系统在业务处理方面虽然达到了绝对公平但却大大欠缺效率。如书籍需求者A的时间距离匹配总值为0.7,而书籍需求者B的时间距离匹配总值为0.2,但由于B比A先进入到该排队系统中,故A只能在B进行协议后之后才能取得与书籍拍卖者C进行协商交易的机会,显然,在书籍需求者的最大容忍时间与空间距离上,B与C的配对都不是最优的,故该机制运行的效率还有待提升。

若整个配对过程仅仅以书籍需求者的匹配值大小为依据,系统虽然能够保证每一次配对都达到时间与空间上的最佳,但在交易顺序的公平性上却有待提升。如书籍需求者A的匹配总值为0.75,而书籍需求者B的匹配总值为0.73,虽然A的匹配值要优于B,但B先于A到达排队系统且二者的匹配值差距很小,若此时,规定匹配值高的A先与书籍拍卖者C进行协商交易,则对B来说是不公平的,故该机制运行的公平性还有待提升。

为了保证该系统运行兼顾效率和公平,本文提出了基于匹配值的排队系统优先级设定规则,即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匹配值大小对用户进行身份优先级的划分。我们设定一个匹配临界值td 并将用户分为两个优先级,匹配值大于td的群体为优先群体,属于优先群体的个体将按照先到先服务的顺序在与拍卖者交涉的队列中进行排队等候;而匹配值小于td的群体为候选群体,随着时间流逝,候选群体中的个体时间匹配值会有所上升从而导致该个体的总匹配值上升,当匹配值超过匹配临界值td时,该候选个体将会被自动归为优先个体,直接加入优先群体的队尾进行排队,属于候选群体的个体也将按照先到先服务的顺序被提升为优先群体。在同一本书籍交易中,当队伍前面已经有人达成与拍卖者的交易协定时,则系统自动解散该队列。图8展示的是基于匹配值的排队系统优先级设定的模型图。

2.4 系统性能仿真结果

检测器检测指标主要包含平均等待队长Lq,即借阅系统中等待服务的用户平均数;平均队长L,即借阅系统中正在进行交易的用户平均数;借阅业务平均逗留时间W,即进入系统的用户逗留时间的平均值;以及平均等待时间Wq,即进入系统的用户等待时间的平均值。

假设每小时有44位用户进入到服务队列,可得以下表10所示的统计数据。

现将该基于区块链的借阅系统效率与图书馆的传统借阅业务的完成效率进行对比,假设借阅者到达图书馆的强度同样也为44(人/时),即每小时有44位读者进入到服务队列,每位馆员的服务能力μ=20,分别在3个工作台在进行工作。同样用M/M/C排队模型进行建模,可以得到表11所示的性能指标的具体数据。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业务以同样的强度到达时,基于区块链的借阅系统中的平均等待队长0.297101短于传统借阅模式中的平均等待队长1.473017,借阅系统中正在进行交易的用户平均数分别为2.457172与3.67131,同样是后者高于前者。而在借阅业务平均逗留时间与平均等待时间两个性能指标上,传统借阅模式的用时均高于基于区块链的借阅系统的用时。

3 结语

区块链技术包含着契合图书馆发展的要素,区块链理念及技术能够为图书馆管理、服务与建设等提供新思维、新技术,势必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面临的馆藏空间资源不足的问题,本文应用区块链技术搭建起了一个离散化借阅模型。该系统架构主要为区块链应用层、合约层、激励层、网络层和数据层五层结构间的交互。在底部数据层中,所有借阅数据与读者信息都会被自动存储在区块链上并盖上时间戳,公开透明可追溯,此外还有一个与区块链数据同步的数据库作为备份。该数据库连接一个接口给区块链运维,由此可以实现基于用户客户端的区块链交易记录(分布式存储),可以重新构建全库数据,将数据库变成一个大备份。网络层主要用于摆放平台广播,进行系统内、外部接口的调用。激励层在代币机制作用下运行并衍生出了“人—书—代币”的借阅模式,平台特有的书籍拍卖机制也需要激励层作用。系统通过工作量证明机制达成共识,每一笔交易的实施都严格按照封装在合约层中的智能合约进行,应用层将以借阅网站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界面友好,操作简洁。基于区块链应用于图书借阅中的设想,本文还提出通过Petri网进行仿真,利用M/M/C模型对区块链中的内存池进行建模,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图书馆领域,不仅实现了离散化借阅,节省了图书馆所需的馆藏空间,信用体系的重塑也在减弱图书馆平台在借阅过程中所发挥的媒介作用的同时,加强了管理人员对每一本书籍的监管作用。此外,区块链技术还能够在平台功能的开发中提高图书馆借阅服务的精度,提高借阅平台的安全性能,在“区块链+”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现有的借阅形式、服务深度、管理体制及业务范围都将面临革新与升级。

同时,本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由于将区块链用于图书借阅的机制还未曾施行,故文中所用的大部分数据都为仿真数据,缺乏实证数据;(2)平台的落地实现需要业务部门的服务作为支撑,因此该机制的运行还需对图书馆部门职能的分配进行调整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3)“藏书于民”的馆藏图书概念还有待普及,民众的认可度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WANG S W. Som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rary in in the cross century[J].Library and information work,1997,41(1):35-38.

初彦.图书馆空间资源紧张的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4):150-151.

安纪勇.高校图书馆藏书空间紧张问题与对策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25(3):58-60.

周叶.合理建设和利用储备书库对图书馆印本馆藏的重要性[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1):6-8.

黄海彬.藏书空间高效利用及区域高密度存储共建共享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14):92-93.

林静,陈和,陈娟,等.基于关联数据消费的高校图

书馆延伸服务探索: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38(3):71-79.

张海舰.论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体系优化:从北京大学图书馆“送书到楼”服务谈起[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38(3):65-70.

蒲科.大数据驱动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路径

与价值增值研究[J].國家图书馆学刊,2020,29(4):65-74.

饶权.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开启图书馆智慧化转

型新篇章[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1):4-14.

任慈,傅文奇.加拿大图书馆电子借阅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5,35(7):128-135.

刘硕,胡泽文,李玉平.区块链模型、技术与典型应用探究[J].情报工程,2019,5(6):15-36.

曾子明,秦思琪.去中心化的智慧图书馆移动视觉

搜索管理体系[J].情报科学,2018,36(1):11-15,60.

曾永杰.排队论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2015(2):5-9.

蔡秋娥,黄能.基于排队论的图书馆服务台优化设置[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9):1270-1271.

倪明,钱思源,杨善林.废旧智能手机回收再利用业

务流程仿真与优化[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1,57(5):258-263.

蔡昕.跨境贸易区块链激励机制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12):172-175.

孙广成,李洪赭,李赛飞,等.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

访问控制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20(11):100-108,116.

牛勇,陈松青.区块链与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4):41-45.

张栩铭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本科生。 上海,200093。

宋雨轩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本科生。 上海,200093。

李仁德 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上海,200093。

(收稿日期:2021-06-30 编校:谢艳秋,曹晓文)

猜你喜欢

区块链
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塑与挑战分析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金融领域应用动态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海上散装液体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方法
保险企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向选择研究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发展现状评述及展望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智能合约与金融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