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言积累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2022-05-30张瑞芬

教育界·A 2022年17期
关键词:语言积累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摘要】语言积累是教师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当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积累语言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语言积累方法,并适当地给予学生指导,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创新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在语言积累中注重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积累;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张瑞芬(1983—),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外国语学校。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具体而言,语文素养体现在学生的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等方面。语文素养要求学生积累关于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如何通过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根据茅盾先生对于文学创作灵感的观点,创作的灵感一般来源于长期积累和一朝迸发。要想有所收获,必须勤学苦练[1]。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意识;基于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并掌握词语的含义。

在生字教学中,增加词汇量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越来越多教师认识到了在利用生字组词时不能只局限在一两个词语上,应该提高生字的复现率,通过扩词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字词。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生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的相应内容,掌握这些词语的确切含义。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种理念值得教师践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学生的观念从“要我积累”向“我要积累”转变,进而提升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效果。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曹冲称象》在结尾有这样一句话:“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句话中的“果然”表示的是“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怎样帮助学生积累“果然”一词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应该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果然”一词,以及为什么要运用这个词语。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某位教师在教授《葡萄沟》这篇课文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葡萄树的图片。图片中一串串葡萄挂在树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也有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为了让学生掌握“五光十色”一词的含义,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同时用括号标出文中描写色彩的词语,结合多媒体上展示的图片,想象一下课文所描绘的景象。之后,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词语‘五光十色的特点,并对它进行分析,说说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语。”学生经过观察和分析,说出了“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万紫千红”等词语。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词语和“五光十色”之间的异同。有的学生认为“五光”不仅表示了色彩的丰富,还表示了事物有多种光泽。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说道:“同学们了解了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含义后,再阅读课文,觉得吐鲁番的葡萄漂亮吗?让我们试着记忆这些形容吐鲁番葡萄之美的词语吧。”

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在学习《曹冲称象》时联系上下文分析“果然”一词,能够明白“果然”用在此处,表明曹冲的意见已经被采纳,并且事实证明这种称象的方法是可行的。由此可见,品味、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又可以让学生学会积累词语。而在《葡萄沟》的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寻找、观察、联想和分析描写色彩的词语,进而掌握这些词语,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这种以教材为基础并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拓展的方式,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新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

积累语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探究。教师可以游戏、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互动中积累词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有效性。并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积累词语的方法,然后与其他同学分享。比如,在课文《白鹅》的教学中,教师开展了一个词语接力的游戏,让学生与自己的同桌进行比赛。游戏规则为:一名学生需要说“白鹅”,另一名学生需要在五秒钟之内说出一个形容白鹅某些特点的短语,两名学生要轮流作答。如果学生超出五秒钟仍未能回答,或回答的短语与之前的重复,就视作失败。游戏开始后,学生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了骄傲的白鹅、嬉戏的白鹅、温顺的白鹅、美丽的白鹅、优雅的白鹅、勇敢的白鹅、大摇大摆的白鹅等短语。在热烈的气氛中,他们积累了许多形容动物的词语,提升了语言积累的效果。

学会运用词语是进行语言积累的重要目标。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开展如仿写、写作、演讲比赛、故事会和词语竞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了解不同詞语适用的场合,感受语言的丰富性。比如,在《搭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以下练习:请你用“如果”“总”“让”“再”这些词语写出一段话。在学生进行练习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地分析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运用词语的。在练习环节,有的学生写道:“语文老师如果布置写作任务,总会让我们先拟定一个作文题目,再撰写内容。”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用特定词语造句的作业,需要仔细地剖析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运用方法,进而找到合适的素材进行造句。词语的有效应用对保证学生积累语言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和学会运用词语,才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

语文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学科[2]。为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教师如果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表层含义,既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也难以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关注点放在课文中用得最巧妙的词语上,结合自身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其中的奥秘。由于部分学生尚未能够自主探究语言的深层含义,因此教师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让他们采用比较的方法感受语言的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进行语言积累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在遇到生字词时往往会望文生义。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及时引导这些学生借助工具书等学习资源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从而顺利实现学习目标。

比如,在让学生分析《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的“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这个动词时,由于大多数学生都领略过春天的景色,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一幅万物复苏的画面,并试着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字词的认识,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在学生深入了解了“抽”这个字的内涵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把握其中的精髓,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要适当地进行点拨,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将语言文字转化为相应的画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的‘抽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让学生对比“抽”和“长”这两个动词在用法上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文中的“抽”字换成“长”字,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有什么不同。有的学生一开始并不了解“抽”字的含义,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通过对比,能够认识到作者运用“抽”这个字,会使人联想到一些比较细长的物体,展现了物体快速移动的过程,并且相较于“长”字,“抽”字更能表现出春天里树木快速生长的景象。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试着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景可以用“抽”字来描述。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抽”字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自主分析、深入思考课文中一些关键字词的内涵,有效地进行语言积累,掌握词语的运用方法。

四、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大部分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之后,能够对文中所用的关键字词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此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在学生积累语言的阶段,往往只会简单地说明符合哪些条件的语言需要进行积累,使得学生难以将教师所讲的内容运用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积累语言的效果。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为学生布置具体的语言积累任务。比如,学生在学完《雪孩子》《寒号鸟》的课文后,需要将描写冬天的语句和段落摘抄下来;在学习了《花的学校》等课文后,需要找出文中对夏天景色的描写;在学完《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雨》的课文后,需要积累文中描写秋天的语句,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某种方式记录秋天的美。除了积累写景的课文中精彩的内容,学生也可以积累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文中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的内容;还可以按照山水、田园、友情等不同的主题类型自主收集古诗词。教师通过上述积累语言的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写作打好基础。

五、在语言积累中注重知识的迁移

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学会进行知识迁移,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学习其他内容的过程中,这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必要条件。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语文阅读学习中,课堂上的熟读精思与课后的拓展阅读是一个有机整体;将这两者结合起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课内外的知识迁移。具体来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本内容,积累相关素材,提升阅读能力。在课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学生在不断进行语言积累、知识迁移的过程中,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品词析句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进而有效地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地迁移知识,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借助问题,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例如,在学生熟悉了某些送别诗的大意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诗句可以表达自己与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吗?”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内外阅读时所积累的知识,能够说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诗句。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明白古人在写送别诗时,将自己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和美好祝愿蕴含在了短短的几句话中,这些诗句体现了诗人珍视这段友谊,以及因很难再与朋友相见而感伤;同时,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与朋友分别时引用这些诗句,向朋友传达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

结语

不断进行语言积累,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如让学生对词语进行分类,联想其他类似的语句,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仿写,等等。总之,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让学生学会运用丰富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从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勤芳.关注学生语言积累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21(31):65-66.

[2] 韦斯娜.丰富语言积累 提升语文素养[J].广西教育,2019(17):60-61.

猜你喜欢

语言积累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