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2022-05-30蔡江华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蔡江华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展开予以足够重视,通过先进教学理念、教育手段的引入,满足学生所提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可兼顾不同学习能力学生所提出的发展要求,在整体上推动学生综合发展。此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数学;数学教学

新课改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新型教学手段,以此充分满足学生所提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可为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因此,教师将分层教学法应用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推动学生学科能力不断发展。

1   高中数学应用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分析现阶段大部分高中生所展开的学习活动,均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意识缺失,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形成严重阻碍。而教师将分层教学应用至数学教学活动中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还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先将学生以个体差异为依据完成小组划分,并结合小组情况完成适宜教学方式的设计,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立体图形”部分内容时,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立体感,也有部分学生空间立体感薄弱,因此,教师要采取分层分组教学模式,如针对空间立体感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立体图像的制作并切割,对几何体变化加以观察,以此实现学生空间立体想象能力的提升。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鼓励具备良好空间立体感的学生将学习经验、学习技巧向同学传授,可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其二,拉近师生距离。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分层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要求教师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作为前提,结合学生所处层次差异展开分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小组学生展开沟通交流,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加以了解。教师针对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可展开适当的课外指导,直至学生全部掌握。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不需要展开一对一辅导活动,仅需要适当指导便可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在学生理解及掌握数学知识后,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接触课外知识,以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这种方法除可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外,还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若学生遇到问题则可与教师展开交流,以此促使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加以了解,并帮助学生认知自身不足之处,教师要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之处,以学生意见为参考调整教学方式。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应用策略

2.1分层次设计预习目标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所处学习层次差异为依据,完成针对性预习方案的制定。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薄弱,教师则可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旧知识的复习作为重点,及时巩固所掌握知识,并基本了解预习内容。对处于中等层次学生而言,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初步掌握并理解预习内容。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要求学生要深刻掌握并理解预习内容,对于书本中的定理及公式可独立推导。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三角函数部分内容时,教师讲述三角函数恒等变形部分内容时,要根据学生所处学习层次差异,为学生提出差异化的课前预习要求,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以三角函数性质、图像及诱导公式理解为基础,对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内容简要预习即可。针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而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展开全面预习。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三角函数恒等变形时,应熟练应用并独立推导半角公式、二倍角公式等,以此推动各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2分层次提出课堂教学问题

高中阶段学生在数学基础方面已产生较大差异,且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均各有不同,所以,教师在课堂问题设计时,要对课堂问题层次性加以重视,有机融合学生实际学情与课堂问题,借此对问题划分的合理性加以保障,并调动不同层次学生问题回答积极性。在此种问题设计模式下,学生不会产生过重的学习压力,不仅可推动教学任务的达成,还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处于学习能力强这一层次的学生,可设计具备高难度且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可回答的数学问题,借此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强化,还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针对处于中等层次、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为此部分学生设置具备一定难度且突破传统思维禁锢的数学问题,以此促使学生突破自我,提高学习能力。针对学习能力薄弱这一层次学生而言,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基础性问题,借此帮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加以巩固,还可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并树立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集合部分内容时,教师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设计如下问题:针对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如集合A(1,2,3,4,……,n,……),集合B(2,4,6,8,……,2n,……),无法获得两个无限集合中的元素个数,如何证明两个集合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等学生而言,教师可向学生布置如下问题,反比例函数y=2/x自变量的值如何以集合方式表示?教师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提出如下问题:集合间有哪些关系?以哪种符号表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这样设置问题可启发优秀学生的思维,还可帮助其对于集合知识形成更为深层次的认知;处于中等阶段的学生也可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自身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的提升,并对基本集合概念形成全面认知,使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提升。

2.3分层次设计学习任务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自身能力差异为依据,完成学习任务的布置,并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完成学习小组的划分,并结合各小组差异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设计,促使学生可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优秀层次的学生,学习任务设计时,教师应布置带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可共同探討,在思维碰撞中掌握数学知识,以此可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对于中等层次学生而言,学习任务布置时,教师应重视任务难度的适当降低,并确保处于此层次学生可经组内合作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教学任务布置时,要将基础知识的巩固作为重点,借此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基础知识加以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部分内容时,教师向优秀学生所提出的任务为以掌握几何体体积计算、面积计算方式为基础,可准确计算出组合图形的体积、面积。教师为中等学生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为记住基本几何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面积计算公式即可。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应以学生学习层次为依据调整难易程度。

2.4分层次设计教学进度

分析高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现,学生在知识接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学习能力为依据,对课堂教学进度加以科学划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将课堂时间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基础教学。此阶段要求学生对于本节课所讲述的知识形成初步且全面的了解,对于此部分基础知识加以掌握。其二为提高学习。学生对于本节课所讲述的知识内容可以进一步了解,并引导学生对所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点加以学习,通过习题解答的方式应用所掌握知识。其三为自主学习。学生在此阶段可以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展开自主学习活动。此阶段,学困生可反复研究自己并未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优等生可拓展所掌握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圆的方程,可先将圆的方程基本知识点向学生讲解。如圆心O为(a,b),以r为半径,圆标准方程为(x-a)2+(y-b)2=r2,而在圆心处于坐标原点时,以r为半径的圆方程为x2+y2=r2。教师在第二阶段,可将如何利用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向学生讲述,如已知圆C经过点A(0,-6)、B(1,-5),同时圆心坐标为(a,a+1),则圆C标准方程如何表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后,可为学生展开自主研究提供充足时间、空间,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活动。除此之外,无论优等生或学困生,在此阶段均可向其他学生或教师提出自身不懂之处并与其他师生展开共同探讨及交流,深化数学知识点理解。

2.5创设良好分层教学环境

分析教学活动实施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分析高中阶段学生发现,他们多具备强烈的自尊心,若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并未给学生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反而会弄巧成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平等对待处于各层次的学生,以此实现和谐友爱学习氛围的营造,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不可予以过多关注,此部分学生具有较强自主性。通常情况下,无须教师监督便可自主且高质量完成作业活动、作业任务。因此,教师可适当减少对于此部分学生的关注,针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充分关注。学习活动中,此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较为差,需要教师督促及帮助方可顺利展开学习活动。若教师对于学习成绩优异学生予以过多关注,而忽视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则会严重影响学困生的转化,部分学生将会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对学困生要予以足够的关心及鼓励,并对其展开心理辅导,增强学困生学习自信,以此还可推动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升,缩短与其他学生间距离,推动学困生转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对学生予以充分信任及鼓励,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展开学习活动。课后还应要求学生对于旧知识展开复习及巩固,时常温故知新,健全学生数学知识体系。

2.6分层次设计教学评价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情况时,因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所以要实施不同评判标准。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各有不同,若仅遵循统一标准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则无法对每位学生的需求加以充分考虑。若以学困生标准评价班级学生,则优等生只能受到好的评价,对于优等生认知自己不足、改善自身缺点将会形成一定阻碍。长此以往,优等生将会产生骄傲自满等情绪,阻碍优等生的不断提升,而若以优等生标准对班级学生加以评判,则学困生仅能受到负面评价,这无疑将会对其数学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甚至致使学困生产生弃学、厌学等诸多不良情绪。而为促使评价功能充分发挥,并激励各层次学生积极努力学习,教师要对评价的中性原则、鼓励性原则予以充分重视。教师带领学生解答:在△ABC中,∠A、∠B、∠C所对应边为a、b、c,BC中点为M,BM=2,AM=C-B,请计算△ABC面积最大值。教师带领学生解答此问题后,评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时,应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作为着手点,对学生解题思路加以分析,观察学生所列出的解题方式是否足够新颖,能否一题多解。教师在评价中等层次学生时,要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作为主要评判内容,分析学生解题过程是否完整,且最终所获得答案是否正确。对于学困生层次评价时,教师要重视鼓励学生有信心,若学生解题思路正确,教师便应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并逐步鼓励学生完全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的评价过程要对学生不足之处加以明确指出,同时还应督促学生积极改进,以此推动数学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形成清晰认知,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法与高中数学教学二者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以此可在满足不同学生所提出的学习需求的同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骥.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0(5):1.

[2]何愛军.新高考导向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2019(18):32-33.

[3]王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讨[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1(6):1.

[4]李慧.一路同行,异路精彩——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研究[J].学周刊,2021(13):2.

[5]程恒丰.基于分组分层教学法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21):1.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