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影》中的“双线”结构

2022-05-30赵菁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明线暗线月台

赵菁

“双线”结构是一种常用于记叙文的谋篇布局方法,指在叙事过程中设置两条线索,彼此映照、对比、交叉、重合,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借助双线结构来组合素材,以深化作文情感,拓宽作文的广度。

朱自清的《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的典范,它从一个我们平时关注不多的角度——背影展开,表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父子之间的深情,切入小而立意深。读完文章后,我们不禁感慨,在那惨淡落魄的日子里,父亲看似不经意的爱却给“我”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记述父子之间故事的时候,作者并没有采用平铺直叙、一线穿珠、设置小标题等方法,而是采用了明暗线交织的双线结构:一条是以时间先后、地点转移为顺序的写人记事的明线,另一条是以“背影”为标志,引领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暗线。

先看明线。明线主要由四件事构成,分别为:徐州见到父亲,回家料理丧事,父亲南京送行,“我”在北平读信。四件事中,前两件事比较简略,第三件事写得最为详细,是全文的核心事件,第四件事次详细,作结尾抒情、升华主旨之用。这种安排详略的方式,能使作者在行文时更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详写的内容,充分展开,从容不迫,父亲在车站为“我”买橘子这一情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略写的内容,可谓惜墨如金,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如果只有详写,整篇文章缺少“起承转合”的内容,“背影”本身也会显得单薄;如果没有重点描写,一味泛泛而谈,文章也会因重点不突出而显得平淡。很显然,明线中事件的详略安排,是经过作者精心考量的。

再看暗线。以“背影”为标志,引领作者思想感情随之变化,这一点从明线中的事件就能看出来。也就是说,明线的事件都与“背影”有关。文章开篇点题,继而写在徐州见到父亲后,跟着父亲回家奔丧,这是故事的缘起;丧事完毕,与父亲同行,是故事的前奏;父亲南京送行,是故事的基础;而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给“我”买橘子,是故事的核心。具体表现为:父亲爬上月台去买橘子,以及父亲走下车,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时,非常打动“我”的内心。作者把父亲身上穿什么衣服,走向铁道边的姿态,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的动作等细节,都非常仔细地描绘了出来。正是这个背影,让“我”对父亲的情感喷涌而出;也正是这个背影,让“我”与父亲的关系得到缓和——“我”内心对于父亲的不满,因为这个背影得以淡化。而“背影”,成了绝佳的表现父爱的代名词。文章结尾写“我”读着父亲的信,眼前再次浮现出他的“背影”,与前文呼应。

用“背影”做暗线,非常巧妙,让“背影”这个形象时而清晰、时而朦胧;时而活跃在眼前、时而潜藏在內心。父亲的背影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使文章情感得以放大、升华。

猜你喜欢

明线暗线月台
课堂教学的“明线”与“暗线”
所有的……
所有的……
仓库月台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一元微积分教学之思考
《拯救溺水鱼》中的叙事内容的明线与暗线
《清水洗尘》的网状结构分析
例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暗线”
例谈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与“暗线”
月台(外一首)